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集输管道损害因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国伟 许洁 《清洗世界》 CAS 2019年第3期48-49,共2页
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防护工艺是保障管道输送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土壤具有较强的腐蚀特性,且对管道具有较高的寿命使用要求,探讨了天然气管道损害的因素,提出了以集输管道外防腐措施采用外涂层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议管道外涂层采用... 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防护工艺是保障管道输送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土壤具有较强的腐蚀特性,且对管道具有较高的寿命使用要求,探讨了天然气管道损害的因素,提出了以集输管道外防腐措施采用外涂层与阴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议管道外涂层采用三层结构PE材料进行防腐,依据研究区土壤电阻率平均为27Ω·m,选择镁阳极(-1.5 V)作为研究区集输管道的牺牲阳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腐蚀因素 腐蚀防护
下载PDF
靖边气田气井配套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国伟 印戈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基于目前靖边气田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进一步细化分析优化,改善其应用效果。同时,通过开展水平井速度管柱调研,为水平井的排水采气提供技术储... 基于目前靖边气田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进一步细化分析优化,改善其应用效果。同时,通过开展水平井速度管柱调研,为水平井的排水采气提供技术储备。针对低产产水气井的生产情况,已开发出了相应的配套排水采气技术,如: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泡沫排水采气技术,通过实施合适的排水采气技术,及时排出井底积液,从而恢复低产气井的带水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水采气 配套工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靖边气田天然气管道腐蚀机理与防腐工艺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洁 陈国伟 《清洗世界》 CAS 2019年第2期25-26,共2页
近年来管道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管道集输已成为我国第五大运输产业,但管道损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由腐蚀等原因造成的集输管道破坏,产生油气泄露问题,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且污染环境,严重时甚至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油气管... 近年来管道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管道集输已成为我国第五大运输产业,但管道损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由腐蚀等原因造成的集输管道破坏,产生油气泄露问题,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且污染环境,严重时甚至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油气管道腐蚀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靖边气田为例,对造成天然气集输管道损害的内外腐蚀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指导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腐蚀机理 腐蚀防护
下载PDF
基于rDNA序列分析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分子鉴定方法比较
4
作者 农颖杰 +5 位作者 许诗萍 高日芳 宋娟 张金莲 韦翔华 陈廷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54-2864,共11页
【目的】比较基于rDNA序列分析的3种丛枝菌根(AM)真菌分子鉴定方法,为提高AM真菌在种水平分子鉴定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柑橘和甘蔗等广西地区主要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AM真菌菌株(编号为A6、B3和GY3-1)进行形态学鉴定,再... 【目的】比较基于rDNA序列分析的3种丛枝菌根(AM)真菌分子鉴定方法,为提高AM真菌在种水平分子鉴定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柑橘和甘蔗等广西地区主要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AM真菌菌株(编号为A6、B3和GY3-1)进行形态学鉴定,再通过巢式PCR分别扩增AM真菌的18S rDNA、28S rDNA及含ITS1、5.8S rDNA和ITS2的序列(简写为ITS1+5.8S+ITS2),分别将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再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比较基于3个rDNA序列分析分子鉴定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菌株A6、B3和GY3-1的形态特征分别与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黏质隔球囊霉(Septoglomus visc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一致。基于18S rDNA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基于28S rDNA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基于ITS1+5.8S+ITS2序列,将菌株A6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菌株B3鉴定为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菌株GY3-1鉴定为摩西斗管囊霉(F.moessae)。而综合3种分子鉴定结果,菌株A6、B3和GY3-1分别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etunicatum)、黏质隔球囊霉(S.visc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mosseae)。【结论】3种方式均可用于AM真菌的在种水平上的分子鉴定,以18S rDNA与28S rDNA为主的鉴定方法相对简单且快速,更适用于对AM真菌在属水平的鉴定;以ITS1+5.8S+ITS2为主的鉴定方法步骤较繁琐,但鉴定至种水平的准确性较高。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互相补充,加强对AM真菌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RDNA 系统发育进行树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4期43-43,共1页
本文对我国目前阶段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