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苯尼考微囊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亚南 李引乾 +5 位作者 张凤凤 薛鹏浩 赵建乐 孔蓓 赵瑞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了给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析氟苯尼考微囊(Florfenicol Microcapsules,FM)和氟苯尼考原粉(Florfenicol,FF)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猪单剂量分别灌服FF和FM 30 mg.kg-1,36 h不同时间16次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为了给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析氟苯尼考微囊(Florfenicol Microcapsules,FM)和氟苯尼考原粉(Florfenicol,FF)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猪单剂量分别灌服FF和FM 30 mg.kg-1,36 h不同时间16次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FM和FF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分别为ρFM=3.772 7(e-0.047t-e-0.847 7t)和ρFF=0.375 9(e-0.258 1t-e-4.670 9t)。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944 6±0.507 5)h,(0.155 0±0.030 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5.214 0±3.024 9)h,(2.694 5±0.169 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7.3111±13.312 7)mg.L-1.h,(1.374 7±0.606 0)mg.L-1.h;峰质量浓度(ρmax)为(2.937 1±0.232 2)mg.L-1,(0.298 3±0.023 9)mg.L-1;达峰时间(tmax)为(3.951 0±1.533 9)h,(0.675 3±0.104 6)h。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微囊口服给药吸收较慢但完全,达峰时间较长,消除缓慢,能够发挥长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微囊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瑞娇 胡亚南 +6 位作者 张凤凤 严元宠 赵建乐 薛鹏浩 孔蓓 李引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5,共5页
为了给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析恩诺沙星微囊(Enrofloxacin Microcapsules,EM)和恩诺沙星原粉(Enrofloxacin,ENR)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猪单剂量分别灌服EM和ENR30mg.kg-1,72h内16次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为了给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析恩诺沙星微囊(Enrofloxacin Microcapsules,EM)和恩诺沙星原粉(Enrofloxacin,ENR)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猪单剂量分别灌服EM和ENR30mg.kg-1,72h内16次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猪血浆中ENR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6头猪灌服EM和ENR后,其药动学配置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最佳药时曲线方程为ρ(EM)=11.326 3e-0.353 8t+5.420 6e-0.066 1t-16.746 9e-0.979 8t和ρ(ENR)=11.251 1e-0.934 7t+5.330 1e-0.079 9t-16.581 2e-2.965 7t。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体内的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769 5±0.250 9)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2.160 3±0.704 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0.522 4±0.719 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2.924 3±5.308 4)mg.L-1.h。说明恩诺沙星微囊在猪体内吸收迅速,消除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微囊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烛南 +3 位作者 王振国 刘志杰 殷宏 曾巧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1,共5页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完成了分子分型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出率为8%(8/100),通过对阳性样品的基因组进行16S rRNA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分子分型发现存在2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基因型,ZS23和ZS40这2种基因型在我国及周边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 间接免疫荧光 16SrRNA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