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静 隋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3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血液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系统疾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科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血液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系统疾病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控制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呕吐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控制时间为(3.8±1.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恶心呕吐症状,降低恶心呕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呕吐 疗效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饮食干预的效果及对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媛 李卉青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484-2486,2490,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饮食干预对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化疗的1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饮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饮食干预对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化疗的1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比患者血红蛋白数值、血清白蛋白数值、淋巴细胞总数、体重指数、机体营养状况、消化系统不良症状、生存质量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实施前患者血红蛋白数值、血清白蛋白数值、淋巴细胞总数、体重指数、机体营养状况、消化系统不良症状、生存质量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3个月研究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施后3个月CD^(+)_(3)、CD^(+)_(4)大于对照组(P<0.05),且CD^(+)_(8)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在常规干预的同时进行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生存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饮食护理干预 血红蛋白 淋巴细胞 总数变化
下载PDF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外科围术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中的标准,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医师临床经验决定输血Hb水平,通常在7~10g/dL。观察组采用输血指征评分指导输血。比较2组术后24h Hb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量、输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Hb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对照组,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量少于对照组,输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指征评分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具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输血指征评分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琛 李东 +7 位作者 张凡 李翠萍 环亚红 宋艳智 夏素琴 廖海英 隋雪梅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0-40岁,约60%是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纯 周琛 +12 位作者 张苏江 郭睿 张凡 钱思轩 环亚红 宋艳智 廖海英 李翠萍 夏素琴 隋雪梅 李建勇 李东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21例AML患者ND4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21例初诊AML患者,其中男58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49 (10~86)岁,...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21例AML患者ND4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21例初诊AML患者,其中男58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49 (10~86)岁,ND4突变阳性患者为8例(6.6%).突变均为错义突变,类型包括A131V 3例,A404T 2例,F149L、G242D、Y409H各1例.ND4基因突变型患者和野生型患者相比,性别、年龄、WBC、HGB 、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突变的患者染色体核型预后相对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相比,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核仁磷酸蛋白(NPM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c-KIT和DNMT3A等基因突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4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29(2~5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4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4基因突变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突变,在AML患者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如何致病的仍需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ND4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DNA突变分析 DNA 线粒体
原文传递
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琛 李东 +12 位作者 张凡 乔纯 环亚红 宋艳智 董平 夏素琴 王琼 李翠萍 张苏江 李建勇 廖海英 隋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分析FLT3-ITD、NPM1突变的关系及其与CD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AML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分析FLT3-ITD、NPM1突变的关系及其与CD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AML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AML患者CD13表达,PCR及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NPM1突变。结果:72例AML患者中68例CD13表达阳性(68/72,94.44%),经诱导化疗,44例获得完全缓解(44/68,64.71%)。CD13^+与CD13-患者相比,χ~2=2.118,P=0.148,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CD13^+的AML患者中,FLT3-ITD^+/NPM1^+双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0、P=0.000),而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FLT3-ITD^-/NPM1^+与FLT3-ITD^-/NP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0,P=0.000;χ~2=8.880,P=0.000)。FLT3-ITD^+/NPM1^-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24个月,较FLT3-ITD^-/NPM1^+与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更短。FLT3-ITD^-/NPM1^+患者的平均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高于FLT3-ITD^+/NPM1^-患者(P=0.030;P=0.000;P=0.040),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高于FLT3-ITD^-/NPM1^-患者(P=0.020;P=0.00),完全缓解为85.71%,明显高于FLT3-ITD^+/NPM1^+和FLT3-ITD^+/NPM1^-患者(χ2=8.40,P=0.000;χ2=13.45,P=0.000),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95%CI=34.4~47.6个月),较FLT3-ITD^+/NPM1^+和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长,提示NPM1突变患者预后良好。结论:68例CD13^+患者中,FLT3-ITD^+/NPM1^+双突变患者具有高白细胞数和低CR率;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短;FLT3-ITD^-/NPM1^+患者诱导缓解率高,FLT3-ITD^+/NPM1^-较低。对于AML患者,提示可以同时分析CD13表达及FLT3-ITD和NPM1突变的情况,为AML的相关治疗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 FLT3-ITD突变 NPM1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