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方式:间断喂养,还是持续喂养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间断或连续给予仍存在争议。持续喂养方式对于肠内吸收能力差或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耐受性更好,也是目前临床上,重症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喂养方式,但存在堵管和喂养时间较长等缺点[1],且有研究发... 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间断或连续给予仍存在争议。持续喂养方式对于肠内吸收能力差或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耐受性更好,也是目前临床上,重症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喂养方式,但存在堵管和喂养时间较长等缺点[1],且有研究发现,持续肠内营养方式无法有效地刺激胃肠道[2];间断喂养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特点的喂养方式,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参与生理治疗,与住院时间缩短及病死率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间断喂养方式,包括Bolus喂养[3]和持续喂养16~18 h、中间中断6~8 h[4,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下床活动 喂养时间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患者耐受性 喂养方式 胃肠功能紊乱 生理特点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勇 刘宣 +4 位作者 费爱华 王海嵘 葛勤敏 潘曙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1893-1899,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的200例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至少2年的生存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按照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各组入院24 h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 count,NEU)及淋巴细胞计数(ly mphoc y te count,LYM)并计算两者间比值(NLR)]、肌酐、尿素氮、胆红素、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并以Kaplan-Meier法绘制观察指标不同水平下的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各指标提示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CRP,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尿素氮、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P<0.01),高于肌酐(AUC=0.716)、中性粒细胞计数(AUC=0.655)、肺动脉收缩压(AUC=0.652)及CRP(AUC=0.643)。当NLR截断值为4.7时,其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2.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LR值水平较高组预后明显差于水平较低组(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NLR是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结论:NLR水平与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预后呈明显相关;NLR水平越高则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鸟肠球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孙淑琪 李猛 +3 位作者 房雪洁 于新娟 韩伟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鸟肠球菌,经常从鸡粪中分离出来(因此而得名),最初由于Q群抗原的存在而被称为"Q群链球菌"。鸟肠球菌很少从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中分离出来,因此对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知之甚少。本文报道从1例以胸痛伴发热为首... 鸟肠球菌,经常从鸡粪中分离出来(因此而得名),最初由于Q群抗原的存在而被称为"Q群链球菌"。鸟肠球菌很少从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中分离出来,因此对这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知之甚少。本文报道从1例以胸痛伴发热为首发症状的58岁男性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分离出鸟肠球菌,并复习了涉及鸟肠球菌的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胸腔积液 鸟肠球菌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宣 王海嵘 +3 位作者 刘佳福 陈向军 潘曙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8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OGD/R组及OGD/R+白藜芦醇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OGD/R组及OGD/R+白藜芦醇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双氢罗丹明(DHR)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SIR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OGD/R损伤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在OGD/R的同时给予1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μmol/L的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地减少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的ROS产生。western blot的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可提高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和上调SIRT1的表达等机制而发挥其对抗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氧糖剥夺 再灌注 细胞凋亡 ROS生成 SIRT1
原文传递
尿酸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宣 王海嵘 +3 位作者 刘佳福 陈向军 潘曙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尿酸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根据对细胞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酸组、OGD/R组及OGD/R+尿酸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MTT)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 目的探讨尿酸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根据对细胞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酸组、OGD/R组及OGD/R+尿酸组。以改良的噻唑蓝法(MTT)测定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双氢罗丹明(DHR)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PC1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GD/R的同时给予50~400μmol/L尿酸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400μmol/L尿酸可以显著减少OGD/R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与OG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稳定线粒体功能,从而发挥其对抗OGD/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PC12细胞 氧糖剥夺 再灌注 细胞凋亡 活性氧簇生成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高压氧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心肾组织自噬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海嵘 +4 位作者 刘清华 葛晓利 刘宣 沈勇 潘曙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观察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 MCAO)模型大鼠心、肾组织内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P62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压氧对心、肾组织自噬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目的 :观察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 MCAO)模型大鼠心、肾组织内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P62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压氧对心、肾组织自噬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共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 MCAO组和高压氧组(p MCAO后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按造模后6 h和5 d 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并分成2个亚组。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 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肾组织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PCR检测组织内基因水平。结果:高压氧干预可有效减少脑缺血损伤后梗死面积,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除了高压氧6 h亚组的肾组织外,各组心、肾组织LC3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基本与基因水平相符,且LC3与P62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大鼠心、肾组织中,脑缺血6 h后LC3-Ⅱ/LC3-Ⅰ和P62表达升高,高压氧处理后下降(P<0.05);缺血后5 d结果基本与6 h相似。结论:脑缺血损伤后心、肾组织内LC3-Ⅱ/LC3-Ⅰ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高压氧干预后可下调,高压氧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活性减少脑缺血后继发的心、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自噬
原文传递
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刘彧展 谢伟峰 +4 位作者 李会 滕佩坤 刘学东 曲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在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例应用CP成功治疗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危重型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结合文献分析CP治疗德尔塔变异... 目的探讨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在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例应用CP成功治疗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危重型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结合文献分析CP治疗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例患者为男性,50岁,由境外输入,未接种新冠疫苗,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入境后次日出现发热症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磨玻璃影,并伴有恶心、头痛、食欲减退、腹泻,无流涕、鼻塞、呼吸困难,无嗅觉和味觉异常,感染后迅速由普通型进展为危重型。在综合救治基础上,于入院第10天(转为重型的第6天)给予输注德尔塔新冠肺炎康复者CP治疗,该例患者的病情快速好转。结论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认为CP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血浆 德尔塔变异株
原文传递
自吞噬在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凋亡和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曙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自吞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缺血性脑损伤中,但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自吞噬是一把双刃剑,其保护抑或损伤细胞主要取决于白吞噬活性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自吞噬作用可有...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自吞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缺血性脑损伤中,但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自吞噬是一把双刃剑,其保护抑或损伤细胞主要取决于白吞噬活性的强度,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自吞噬作用可有效清除细胞内过多的代谢产物,衰老的细胞器等;而过度自吞噬却容易导致细胞正常功能的细胞器及物质被溶酶体降解而出现自吞噬样细胞死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两点进行论述:1.自吞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保护还是损伤?2.白吞噬与凋亡和坏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吞噬 神经元 缺氧缺血 凋亡 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