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病人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并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病人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可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症状[SMD=-0.82,95%CI(-1.08,-0.56),P<0.000 01]、抑郁症状[SMD=-1.32,95%CI(-1.88,-0.76),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CBT-I改善重度抑郁病人的效果更显著(P=0.006),且干预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者效果更显著(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BT-I能够通过治疗失眠改善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干预时间应在2个月及以上。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 type 2,T2DM)患者感知控制、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感知控制在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T2DM患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从吉林市2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 type 2,T2DM)患者感知控制、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感知控制在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T2DM患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从吉林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病房选择符合标准的410例T2DM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Mplu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知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 410例T2DM患者感知控制总分为67.88±8.92,社会支持总分为39.89±8.46,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为92.32±18.00。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健康促进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346、0.250,均P<0.01);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r=0.341,P<0.01)。社会支持对健康促进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288,社会支持对感知控制的直接效应为0.471,感知控制对健康促进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496,感知控制在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0.234。感知控制在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8%。结论感知控制在T2DM患者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T2DM患者健康促进水平,还通过影响T2DM患者感知控制水平影响健康促进行为。建议家属及医护人员注意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面对感知控制水平较低的患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此类患者面对疾病挑战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健康促进行为。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构建与铁死亡基因相关的UVM预测模型,用于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生存及转移情况。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UVM转录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结合铁死亡数据库确定铁死亡相关基因。Kaplan-Meier方法分...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构建与铁死亡基因相关的UVM预测模型,用于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生存及转移情况。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UVM转录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结合铁死亡数据库确定铁死亡相关基因。Kaplan-Meier方法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高、低表达状态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利用LASSO、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并构建免疫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利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并采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84976和GSE22138作为验证集。结果通过多种算法构建了含有4个核心基因的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基于模型标志物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准确识别UVM高、低风险患者,并具有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的能力(P<0.01,1 a AUC=0.84、3 a AUC=0.89、5 a AUC=0.91),验证集GSE84976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NA,3 a AUC=0.78,5 a AUC=0.91;验证集GSE22138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0.75,3 a AUC=0.79,5 a AUC=0.82,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可作为UVM独立预后因素,预测生存及转移情况。结论构建的新型铁死亡相关的UVM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能够准确预测UVM患者预后及转移情况,可为UVM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和抑郁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建库至2019年8月9日关于CBT-I对失眠伴抑郁病人影响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并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病人8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BT-I可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的失眠症状[SMD=-0.82,95%CI(-1.08,-0.56),P<0.000 01]、抑郁症状[SMD=-1.32,95%CI(-1.88,-0.76),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CBT-I改善重度抑郁病人的效果更显著(P=0.006),且干预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者效果更显著(P<0.000 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BT-I能够通过治疗失眠改善其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于重度抑郁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干预时间应在2个月及以上。
文摘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构建与铁死亡基因相关的UVM预测模型,用于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生存及转移情况。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UVM转录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结合铁死亡数据库确定铁死亡相关基因。Kaplan-Meier方法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高、低表达状态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利用LASSO、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并构建免疫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利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并采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84976和GSE22138作为验证集。结果通过多种算法构建了含有4个核心基因的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基于模型标志物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准确识别UVM高、低风险患者,并具有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的能力(P<0.01,1 a AUC=0.84、3 a AUC=0.89、5 a AUC=0.91),验证集GSE84976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NA,3 a AUC=0.78,5 a AUC=0.91;验证集GSE22138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0.75,3 a AUC=0.79,5 a AUC=0.82,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可作为UVM独立预后因素,预测生存及转移情况。结论构建的新型铁死亡相关的UVM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能够准确预测UVM患者预后及转移情况,可为UVM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