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宗军 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探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 被引量:74
2
作者 卫龙宝 光明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6-40,45,共6页
本文在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集中研究了这种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进而得出我国现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文章最后对合作组织的模式进行了... 本文在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集中研究了这种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进而得出我国现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文章最后对合作组织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揭示了现存的合作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农产品质量 运作机制 浙江 台州市 农业经营制度 创新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92
3
作者 耿承军 陈君坤 +6 位作者 光明 石群立 陈自谦 李苏建 许建 吴新生 储成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多发者 4例 ,共有病变 10个 ,1例呈弥漫浸润型。分布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有 15个 ,占 5 6% ,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的有 8个 ,位于胼胝体的有 4个。肿瘤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 ,瘤周水肿多为轻至中度水肿。 16例 2 0个病变CT平扫呈等或高密度影 ,无出血或钙化 ,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 ;2个病变中心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MR平扫 11例T1WI均呈等或较低信号 (与灰质信号相比 ) ;T2 WI10例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 ,1例中心囊变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质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 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强化均不明显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染色质颗粒粗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 ,亦未见钙化。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2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T MRI 表现 病理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5
4
作者 张龙江 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的持续进步不仅使冠状动脉的CT成像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而且在有选择性的患者中有望代替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4层CT到64层CT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冠状动脉CT的诊断能力。2005年底推出的双... 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的持续进步不仅使冠状动脉的CT成像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而且在有选择性的患者中有望代替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4层CT到64层CT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冠状动脉CT的诊断能力。2005年底推出的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将CT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了83ms,这样的时间分辨率已经可以满足临床常规应用的需要,解决了一些心律失常患者难以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问题,大大拓宽了冠状动脉CT的应用范围。同时,由于2个X线管在不同的管电压条件下能同时进行螺旋数据采集,可进行双能量成像,进行组织成分的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成像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多层螺旋CT技术 时间分辨率 64层CT 临床实用 诊断能力
原文传递
膜性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李世军 郭锦洲 +5 位作者 左科 张炯 吴燕 周长圣 光明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的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肾静脉血栓(RVT)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诊断NS且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的患者100例,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观察VTE的发生率。结果:36例(36%)患者共计... 目的:观察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的膜性肾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肾静脉血栓(RVT)的危险因素。方法:临床诊断NS且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的患者100例,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观察VTE的发生率。结果:36例(36%)患者共计发生血栓部位78处,平均每例2.2处。RVT33例(33%),下腔静脉19例,髂静脉2例,生殖静脉5例,腘静脉2例。17例(17%)患者发现肺动脉栓塞(PE),其中9例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RVT中仅2例有肉眼血尿,5例有腰痛症状。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蛋白尿明显高于无血栓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镜下血尿及肾小管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凝血指标中,血栓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小板计数低于无血栓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水平下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膜性肾病NS患者的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达36%,其中RVT33%,PE17%。多数患者并无典型血栓栓塞的临床症状,D二聚体阳性率与血栓栓塞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意识到RVT是膜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应常规行D二聚体监测,必要时行CT血管成像检查,以确诊有无RVT和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能量CT头颅血管成像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6
作者 柴学 张龙江 +1 位作者 光明 周长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头颅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A(DECTA),另选择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减影CTA。2名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协商,评价两种方法颅底及颅内血管影像质量...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头颅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A(DECTA),另选择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减影CTA。2名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协商,评价两种方法颅底及颅内血管影像质量,计算辐射剂量,分析DECTA对41例患者的检查情况,选取经DSA证实的9例12个动脉瘤,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并与DSA进行比较。DECTA和常规减影CTA血管影像质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等级检验,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DECTA和DSA显示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DECTA和DSA测量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颅内血管DECTA和常规减影CTA影像质量5分的病例分别占70.7%(29/41)、75.6%(3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5,P=0.650),而颅底血管常规减影CTA总的影像质量优于DECTA(Z=-4.087,P=0.ooo),主要是岩段和虹吸段的影像质量较差;DECTA和常规CTA总辐射剂量分别为(396.54±17.43)、(1090.95±114.29)mGy·cm;DECTA所用总辐射剂量较常规减影CTA总辐射剂量降低了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0)。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患者,DECTA检出19例患者有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17例阴性患者。9例动脉瘤患者(12个动脉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和2例阴性患者行DSA或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DECTA检测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分别为(2.90±1.61)、(5.23±1.68)及(3.83±1.69)mm,DSA检测动脉瘤颈、瘤长轴及瘤短轴分别为(2.95±1.71)、(5.10±1.60)及(3.83±1.65)mm。两者在动脉瘤大小、瘤径测量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瘤颈、瘤长轴及短轴所对应的t值分别为-0.734、1.936及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龙江 光明 +4 位作者 黄伟 蔡军 周长圣 赵艳娥 陈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正常组14例,肺部双能量灌注成像表现双侧肺部灌注对称,未见明显差异。渗出性病变组10例,表现为局部灌注量降低;肿块性病变组27例,因为发生位置不同肺部灌注成像表现各异,外周性肿块表现为局部肿块区域的灌注缺损,而中央型肿块因为累及肺门血管而表现为肺段性灌注降低区或缺损区。肺栓塞组3例,表现为肺栓塞区域的灌注缺损或稀疏。结论利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观察肺的灌注状态,尤其有利于评价中央型肺癌和肺栓塞患者肺灌注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流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Fleischner协会关于CT影像上肺结节测量方法的指南解读 被引量:52
8
作者 吕文晖 张龙江 光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前大多数肺结节管理指南均基于肺结节大小或者大小改变,因此规范CT影像上肺结节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17年Fleischner协会推出了CT影像上肺结节测量方法的专家共识,围绕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精准测量结节的技术要求、精准... 目前大多数肺结节管理指南均基于肺结节大小或者大小改变,因此规范CT影像上肺结节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17年Fleischner协会推出了CT影像上肺结节测量方法的专家共识,围绕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精准测量结节的技术要求、精准测量及报告结节大小和改变等提供了实用性建议,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定量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郑玲 顾海峰 +4 位作者 杨刚 李林 周长圣 张龙江 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04-407,411,共5页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且呈垂直状态分布于机架内,机架只需旋转90°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了83 ms的恒定时间分辨率,可对不同心率的患者在不行任何心率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另外,独特的双能量成像技术可用于去除骨骼及钙化、评价组织血流灌注以及鉴别组织成分,显示韧带和软骨等,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双能量成像 数据采集系统 时间分辨率
下载PDF
双源CT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6
10
作者 郭华 张龙江 +4 位作者 江时森 王立军 钟勇 汤沂 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7-730,785,共5页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比,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9岁,分别予以SCA和DSCT检查。由两位医...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比,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9岁,分别予以SCA和DSCT检查。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DSCT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9.82%,阳性预测值为90.57%,阴性预测值为99.32%。结论:提示DSCT可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尤其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筛查、冠状动脉手术患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对比
下载PDF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近期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43
11
作者 曹建民 史东宏 +4 位作者 许健 孔伟冻 李成朗 高大志 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肿瘤最大径≤5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肿瘤最大径≤5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最大径5~10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1例,PR36例,SD21例,PD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冷冻治疗 肝癌 随访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适用标准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被引量:48
12
作者 金征宇 +4 位作者 光明 吕滨 张佳胤 李东 侯志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4-1055,共12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临床适用标准,包括主要的检查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和限度,对主要适应证的推荐级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重点阐述了CCTA图像判读规程和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依据扫描模式和程序,逐一阐明了C... 本文系统阐述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临床适用标准,包括主要的检查适应证,以及相对禁忌证和限度,对主要适应证的推荐级别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重点阐述了CCTA图像判读规程和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依据扫描模式和程序,逐一阐明了CCTA读片的规程,以及诊断报告书写过程中应该加以描述的内容,对重点应该描述和诊断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推荐,并给予了推荐等级,以示其重要性。本部专家共识联合了数十位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特意邀请了部分心血管内科和外科专家加入,以保证本共识能够更加切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并更加适用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适用标准 诊断报告
原文传递
动态对比增强MRI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6-409,共4页
定量MRI不仅能提供组织器官的基本结构信息,也能提供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是目前国际MRI应用研究的热点。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MR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定量MRI技术,在临床研... 定量MRI不仅能提供组织器官的基本结构信息,也能提供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是目前国际MRI应用研究的热点。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CE)-MR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定量MRI技术,在临床研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因获得的病理生理信息受成像设备、成像技术、分析方法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其结果变异较大,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挑战性,其潜能亟须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MRI 临床应用 DYNAMIC 病理生理学 结构信息 MRI技术 组织器官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3
14
作者 彭晋 张龙江 +5 位作者 吴新生 周长圣 马延 顾海峰 季学满 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上腹部双能量虚拟平扫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行DSCT上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80kV/404mA和140kV/96mA)。利用Liver...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上腹部双能量虚拟平扫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行DSCT上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80kV/404mA和140kV/96mA)。利用LiverVNC软件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门静脉期2组虚拟平扫数据,并与CNCT对照,比较三者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病灶检出上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3次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所测肝、脾平均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SNR明显高于CNCT组(P=0.00),2组虚拟平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较CNCT有所下降(F=241.80,P=0.00),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优于门静脉期(P=0.004);虚拟平扫和CNCT病灶检出性能相似。结论相对门静脉期而言,肝动脉期的双能量虚拟平扫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要,并可减少一次平扫的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SNR、相似的病灶检出性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平扫 信号噪声比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45
15
作者 光明 +2 位作者 王培军 金征宇 张龙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5-933,共9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CT-FFR技术原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宗军 光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CT的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的优点;其双能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的组织,评价增强时组织的碘含量及其血流灌注和去除骨及钙化等。结论:双源CT能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70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冠状动脉CTA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曹剑 易妍 +10 位作者 王怡宁 林路 王明 孔令燕 薛华丹 宋兰 王志伟 王少华 张龙江 光明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 目的:通过与常规对比剂用量方案对比,探讨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应用70 kV 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对体重指数正常(BMI≤25 kg/m^2)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对50例BMI≤25 kg/m^2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比剂流率和用量分别为4.0和32 mL (350 mgI/mL),B组对比剂流率和剂量为4.0和50 mL (350 mgI/mL)。两组管电压均采用70 kV,对原始数据进行SAFIRE迭代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和心率,比较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冠脉各节段的管腔内的CT 值和图像对比噪声比。以段为单位,对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1~4分,优-无法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和心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信噪比和放射剂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约为0.9 mSv。3支冠脉主干远段CT值的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而冠脉近、中段及主动脉根部CT 值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冠脉各节段对比噪声比方面,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以段为单位,两组冠脉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组1.16±0.18,B组1.18±0.18,P=0.75)。两组冠脉可评价节段率均>98%。结论:在装备整合回路探测器的双源CT 上对正常体重指数患者应用70 kV超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流率和低对比剂用量的方案进行冠状动脉CTA 的检查可以在亚毫希伏条件下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较常规方案对比剂用量显著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 被引量:40
18
作者 张龙江 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7-600,共4页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最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碘对比剂 静脉注射 增强CT扫描 影像检查 病变诊断 DSA检查 CT技术
原文传递
积极开拓双源CT的临床应用范围 被引量:38
19
作者 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于2005年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它使用2套x线管和2套探测器,2套采集系统呈90°安装,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数据,时间分辨率比单源CT快1倍,心脏扫描时单扇区时间分辨率达8... 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于2005年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它使用2套x线管和2套探测器,2套采集系统呈90°安装,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数据,时间分辨率比单源CT快1倍,心脏扫描时单扇区时间分辨率达83ms,而且空间分辨率为亚毫米、扫描时间短于10s,满足了需要高质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要求,开辟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的新纪元,已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中,在有选择性的患者中可代替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拓宽了CT在心脏和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成像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北美放射学年会 时间分辨率 心脏扫描 空间分辨率 采集系统
原文传递
MR定量磁敏感图评估正常人脑铁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夏爽 柴超 +3 位作者 沈文 闫铄 张孟杰 光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0-735,共6页
目的 利用MR定量磁敏感图(QSM)对不同年龄正常人脑铁含量进行测量,观察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3.0T MR成像系统,对63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行常规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获得正常颅脑SWI未滤波相位图和幅度图,利用磁... 目的 利用MR定量磁敏感图(QSM)对不同年龄正常人脑铁含量进行测量,观察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3.0T MR成像系统,对63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行常规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获得正常颅脑SWI未滤波相位图和幅度图,利用磁敏感图像成像与相位伪影消障工具(SMART)后处理软件对未滤波相位图和幅度图进行处理得到QSM,利用SPIN软件手工绘出磁敏感图中双侧额叶白质及灰质核团(尾状核、苍白球、壳核、背侧丘脑、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的ROI,测量ROI的磁敏感值,并与Hallgren和Sourander对尸体脑组织染色所得铁含量的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观察两者的一致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侧别和性别间额叶白质及灰质核团间的磁敏感值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63名健康志愿者额叶白质、尾状核、苍白球、壳核、背侧丘脑、黑质、红核及齿状核磁敏感值的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2.81(-31.56,8.72)、39.27 (22.35,75.13)、93.99 (19.19,158.75)、29.16(4.11,81.53)、2.91(-27.80,27.95)、83.14 (38.57,185.79)、63.49(13.83,142.09)、63.30(36.78,128.53)ppb(×10-9),与Hallgren和Sourander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r=0.91,P<0.05).苍白球的磁敏感值最高,其次为黑质;额叶白质的磁敏感值最低.右侧尾状核、黑质、红核及齿状核的磁敏感值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3.18、-4.44、-3.70、-2.64,P值均<0.05).男性左右侧苍白球磁敏感值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2.42,P值均<0.05).双侧尾状核、壳核、红核、齿状核磁敏感值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值为0.30~0.49,P值均<0.05).结论 QSM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QSM能较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估脑内铁含量具有较高一致性;双侧尾状核、壳核、红核、齿状核的铁含量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