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一范 小江 +3 位作者 陈岩冰 杨梅 严彩霞 陈钦开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并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31日。截至随访...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并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31日。截至随访日期仍继续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退出腹膜透析患者分为死亡组、转血液透析(简称转血透)组、肾移植组、失访组4个亚组。各亚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98例患者,570例(57.11%)为男性,开始腹膜透析年龄为(49.36±14.94)岁,中位透析龄为27.13(12.84,42.29)个月;其中退出患者共517例,退出率达51.80%。退出主要原因为死亡258例(49.90%),其次为转血透166例(32.11%),肾移植66例(12.77%),失访27例(5.22%)。死亡原因首位为心脑血管事件136例(52.71%),其次为感染42例(16.28%),恶质病20例(7.75%),肿瘤5例(1.94%);转血透主要原因为透析不充分76例(45.78%),其次为腹膜炎55例(33.13%),导管功能不良24例(14.46%)。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开始腹膜透析时年龄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比例高(均P<0.05);转血透组男性、合并糖尿病比例高(均P<0.05)。生化指标中死亡组开始透析时血白蛋白、血磷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转血透组血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主要原因为死亡和转血透。死亡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事件,转血透主要原因为透析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肾透析 死亡 退出
原文传递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雨婷 小江 +4 位作者 陈岩冰 刘思逸 严彩霞 邱盼林 陈钦开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人选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采用Kaplan—Meier曲... 目的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人选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生存预后,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977例患者人选本研究,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较大[(47.5±14.4)岁比(59.3±11.3)岁,P〈0.0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比例更高(7.5%比20.3%,P〈0.01),血红蛋白水平较高[(78.2±17.2)g/L比(82.3±14.6)g/L,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36.1±5.0)g,L比(32.7±5.6)g/L,P〈0.01]。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56.0%和31.9%,均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χ2=63.51,P〈0.01),后者1、3和5年生存率分为94.7%、81.3%和67.4%。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χ2=73.35,Pc0.01);年龄≥70岁的患者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HR:1.74,95%CI:1.27-2.38,P〈0.01)、年龄(HR:1.05,95%CI:1.04-1.06,P〈0.01)、白细胞(HR:1.06,95%CI:1.00-1.12,P=0.04)及甘油三酯(HR:1.19,95%CI:1.07-1.32,P〈0.01)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R:1.05,95%CI:1.04-1.07,P〈0.01)和碱性磷酸酶(HR:1.01,95%CI:1.00-1.01,P=0.02)是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糖尿病 存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不同时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邱盼林 小江 +4 位作者 陈岩冰 刘思逸 杨雨婷 严彩霞 陈钦开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67-573,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不同时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死亡时间分为1年内死亡组和1年后死亡组。...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不同时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死亡时间分为1年内死亡组和1年后死亡组。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97例患者,死亡244例,其中1年内死亡组69例(28.3%),1年后死亡组175例(71.7%)。心脑血管疾病是1年内死亡组和1年后死亡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59.4%和51.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I.035,95%CI为1.016-1.055,P〈0.001)、低血总钙(HR=0.167,95%CI为0.053~0.529,P=0.002)、低血白蛋白(HR=0.899,95%CI为0.856~0.943,P〈0.001)和低血载脂蛋白A1(HR=0.274,95%CI为0.095~0.789,P=0.016)是腹膜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高龄(HR=1.053,95%CI为1.038~1.069,P〈0.001)、合并糖尿病(HR=2.181,95%CI为1.445~3.291,P〈0.001)、血三酰甘油升高(HR=1.204,95%CI为1.065~1.362,P=0.003)是腹膜透析患者1年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及1年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高龄、低血钙、低血白蛋白、低血载脂蛋白A1是腹膜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三酰甘油是1年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人群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传飞 何嘉婧 +2 位作者 张黎 严彩霞 小江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期333-339,共7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有创的终身替代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有害毒素,但无法完全替代肾脏功能。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睡眠障碍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障碍...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有创的终身替代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有害毒素,但无法完全替代肾脏功能。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睡眠障碍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障碍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不宁腿综合征、瘙痒、透析龄以及各种代谢因素、细胞因子水平等。针对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效果欠佳。明确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的病因,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治疗方式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耗尽培养上清液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学娅 于增国 +5 位作者 伦永志 高卫 李然 冯思坛 黄剑良 小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35-237,243,共4页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14菌株耗尽培养上清液(spent culture supernatant,SCS)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ml/(kg.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kg.次)...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LA14菌株耗尽培养上清液(spent culture supernatant,SCS)对小鼠在体肠管运动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ml/(kg.次)、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kg.次)和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各组灌胃给予印度墨汁0.2 ml/只,20 min后处死,测定小肠全长及墨汁在小肠内推进距离,计算墨汁推进率和抑制率。另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SCS、活菌菌液、SCS+活菌菌液25 ml/(kg.次)、思密达散剂1.5 g/(kg.次)或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2 mg/kg,10 min后各组灌胃给予印度墨汁0.2 ml/只,10 min后处死,同上述方法进行测定与计算。结果在SCS组、SCS+活菌组及阿托品组,正常小鼠的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给予新斯的明造模后,小鼠的肠蠕动亢进,墨汁推进率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给予SCS、活菌、SCS+活菌以及思密达后,由新斯的明所造成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SCS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同时SCS及活菌能明显拮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耗尽培养上清液 小肠推进运动 小鼠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丙香 陈岩冰 +5 位作者 张莉 小江 严彩霞 邓丽娟 罗洪文 周静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新置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心血管事件分组,分为有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采用COX...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新置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心血管事件分组,分为有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77例患者,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为主,共634例(64.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N)158例(16.2%)及高血压肾病(HN)占121例(12.4%),其他(狼疮性肾炎、慢性间质性小管性肾炎、梗阻性肾炎、药物性肾损等)占66例(6.6%),经过平均时间为(29.82±20.57)个月的随访,有心血管事件组161例(16.5%),无心血管事件组816例(83.5%),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5%。与无心血管事件组相比,有心血管事件组年龄较大,收缩压较高,更多人有糖尿病,透析龄、血磷、尿素氮、肌酐较低,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疾病、收缩压、血白蛋白、血尿酸、载脂蛋白A1后,结果显示:性别(HR=1.438,95%CI=0.010-2.048,P=0.044),年龄(HR=1.029,95%CI=1.016-1.041,P<0.05),糖尿病(HR=1.593,95%CI=1.075-2.362,P=0.02)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载脂蛋白A1(HR=0.489,95%CI=0.256-0.934,P=0.03)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性别、糖尿病、年龄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载脂蛋白A1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载脂蛋白A1
下载PDF
吡非尼酮对IgA肾病患者血清IgA1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小江 付梦茹 +4 位作者 廖露 梅文娟 朱恒梅 魏昕 肖俊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IgA1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Jacalin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法纯化IgAN患者血清IgA1并将单体热聚合为聚合...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清IgA1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Jacalin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法纯化IgAN患者血清IgA1并将单体热聚合为聚合IgA1(aIgA1)。CCK8法摸索PFD作用浓度及时间,分为空白对照组、IgA1(0.5 mg/ml)组、IgA1(0.5 mg/ml)+PFD(2 m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并计算系膜细胞增殖指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TGF-β1、Smad4、Smad7、纤维连接蛋白、collagen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IgA1诱导的HMC增殖显著增加(P<0.05);PFD处理后,HMC增殖活力显著被抑制(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gA1组HMC中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增殖指数增加(均P<0.05);与IgA1组相比,IgA1+PFD组HMC中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及G2/M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指数下降(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IgA1刺激下HMC中collagenⅣ、纤维连接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TGF-β1蛋白表达增加,Smad7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PFD处理后,HMC中collagenⅣ、纤维连接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TGF-β1蛋白表达下调,Smad7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各组TGF-β1和Smad7 mRNA表达在PFD处理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D可增加HMC在G1期的阻滞,抑制IgAN患者aIgA1诱导的HMC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Smad4通路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吡非尼酮 TGF-β1/Smad4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10%氯化钠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闵宝妹 王静 +3 位作者 陈岩冰 小江 陈钦开 肖俊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10%氯化钠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导管出口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3%氯化钠消毒导管出口处,试验组用... 目的探讨10%氯化钠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导管出口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3%氯化钠消毒导管出口处,试验组用10%氯化钠湿敷于导管出口处。观察2组护理6个月后切口创面肉芽生长、导管出口处异味、导管出口处渗液评分及导管出口处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可疑感染)发生率和良好、极好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6个月后切口创面肉芽生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导管出口处异味、导管出口处渗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6个月后导管出口处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可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出口处良好、极好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用10%氯化钠湿敷于导管出口处可有效控制渗血、渗液,促进创面吸收和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腹膜透析 10%氯化钠 导管出口处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