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右足巨大痛风结节感染后创面一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福元 潘俊博 +1 位作者 吴春彪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4-615,共2页
患者男,44岁,因右足痛风结节破溃1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右足第1跖趾关节开始出现米粒大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结节,未予以药物治疗及低嘌呤饮食控制,包块逐渐增大至“馒头”大小。
关键词 痛风结节 复合组织瓣 移植修复 感染后 创面 腓骨 游离 医院诊断
原文传递
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邵辉 孙建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选取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手术组术前于麻醉下行X线片,术中暴露椎间盘(L3-4、L4-5、L5-6),16G针纤维环穿刺... 为探讨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采用选取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手术组术前于麻醉下行X线片,术中暴露椎间盘(L3-4、L4-5、L5-6),16G针纤维环穿刺抽吸髓核,术后4、8周X线片检查后收集椎间盘标本,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O"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结果显示,X线片显示正常组椎间隙无明显改变,手术组4周、8周椎间隙狭窄,椎体前缘终板处变尖、毛糙,终板钙化,骨赘形成。手术组与正常组%DHI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正常组椎间盘结构完整,髓核与纤维环界限明显,排列整齐;术后4周髓核细胞明显减少,髓核与纤维环组织界限欠清晰,纤维环层状排列不整齐,术后8周髓核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由此可知,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成功的建立了兔椎间盘退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穿刺 髓核抽吸 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俊博 张? +4 位作者 马福元 吴春彪 王鹏 田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92-993,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舟骨骨折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11例无移位舟骨骨折。结果本组术中透视8~15次,平均12次;导针反...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舟骨骨折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11例无移位舟骨骨折。结果本组术中透视8~15次,平均12次;导针反复置入1~5次,平均3次。术后X线片证实螺钉均在舟骨长轴,舟骨无短缩和移位。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3周;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其余均在8周内愈合)。患者均顺利重返工作岗位。结论自制固定导向装置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移位舟骨骨折可以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导针反复置入次数,提高螺钉经皮置入的精准性,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移位舟骨骨折 经皮 AO双头加压螺钉 自制固定导向装置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兔纤维环细胞复合KLD-12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体外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相辰 孙建华 +4 位作者 邵辉 黄朝庆 李相晨 于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兔纤维环细胞复合KLD-12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体外培养的可能性,寻找修复椎间盘退变的理想种子细胞和支架。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提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纤维环细胞,培养至第3代,复合于KLD-12多肽制备KLD-12多肽/纤维环细胞凝胶。倒置... 目的探讨兔纤维环细胞复合KLD-12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体外培养的可能性,寻找修复椎间盘退变的理想种子细胞和支架。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提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纤维环细胞,培养至第3代,复合于KLD-12多肽制备KLD-12多肽/纤维环细胞凝胶。倒置显微镜观察凝胶内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钙黄绿素(Calcein-AM)/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荧光染色观察凝胶内活、死细胞,计算活细胞比率;阿尔新蓝法检测培养基中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Ⅱ型胶原分泌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检测纤维环细胞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复合于凝胶中的纤维环细胞呈圆形,少部分在凝胶边缘处贴壁的细胞呈多角形。CCK-8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培养14 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且各时间点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凝胶对照组(P<0.05)。Calcein-AM/PI双荧光染色观察示,培养5、14 d凝胶内细胞活细胞比率分别89.32%±8.58%和97.81%±1.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2,P=0.097)。GAG检测示,细胞中GAG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8 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培养5、8、11 d时GAG含量显著高于2、14 d时(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细胞中Ⅱ型胶原正常分泌。RT-q PCR检测示,培养5、14 d凝胶内纤维环细胞均可见Ⅱ型胶原和Aggrecan基因表达,14 d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5 d时(P<0.05)。结论纤维环细胞能够在KLD-12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中正常生长增殖,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可正常表达,细胞生物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组织工程 纤维环细胞 KLD-12多肽
原文传递
单人足蹬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潘俊博 吴春彪 +1 位作者 马福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82-83,86,共3页
目的比较单人足蹬复位法与传统复位方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2、A3、C1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人足蹬复位法和传统双人复位法。比较2种方法的牵引拉力、拉力可控性、身体其他部位可否辅助复位、牵... 目的比较单人足蹬复位法与传统复位方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2、A3、C1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人足蹬复位法和传统双人复位法。比较2种方法的牵引拉力、拉力可控性、身体其他部位可否辅助复位、牵引时间、整体操作时间、施治人数、手套数及即刻复位成功率。结果单人足蹬复位法在上述指标方面均优于传统复位法。结论单人足蹬复位法可缩短复位时间、节省人力物力,且即刻复位成功率高于传统复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足蹬复位法 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石膏外固定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转化的研究
6
作者 孙建华 +3 位作者 汪银魁 邵辉 梁相辰 黄朝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兔BMSCs,取BMSCs(P3).实验组:含TGF-β1的诱导培养基,对照组:不含TGF-β1诱导培养基,体外培养两周.阿尔新...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兔BMSCs,取BMSCs(P3).实验组:含TGF-β1的诱导培养基,对照组:不含TGF-β1诱导培养基,体外培养两周.阿尔新蓝法(Alcian blue)检测培养基内葡糖胺聚糖(GAG)含量.培养第14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髓核样细胞Ⅱ型胶原(CollagenⅡ)及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 mRNA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ollagenⅡ的含量变化.结果 GAG检测结果显示,第7、10、13天实验组GA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Collagen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量较对照组高.Real-time PCR结果证实:实验组Collagen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TGF-β1能明显增加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诱导生物活性,促进BMSCs向髓核样细胞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腕管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致腕管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福元 潘俊博 +1 位作者 吴春彪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5,共1页
患者男,46岁,因左腕肿胀伴左手麻木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余前发现左腕掌侧皮肤隆起,逐渐增大至拇指大小,并出现腕部肿胀不适,伴有左手桡侧三指半皮肤感觉麻木。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腕管综合征 皮肤感觉 手麻木 腕掌侧 患者 肿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