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观孔喉结构及渗流特征建立致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储层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永强 何永宏 +3 位作者 广平 陈霖 刘林玉 朱玉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对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可视化多相渗流实验分析流体渗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数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对微观孔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可视化多相渗流实验分析流体渗流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参数对致密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9.33%和0.18×10^-3 μm^2;孔隙类型以长石溶孔、粒间孔为主,平均面孔率为1.89%,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小于1 μm的范围内,其储集能力较强,但连通性差;主要受细小孔喉控制,可动流体饱和度及驱油效率较低,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影响。选择孔隙度、渗透率、面孔率、平均孔喉半径、均值系数、排驱压力、可动流体饱和度、驱油效率作为评价参数,利用多元分类系数法进行分类并建立致密储层评价标准,将储层由好到差依次分为Ⅰ、Ⅱ、Ⅲ和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特征 渗流特征 储层评价 致密储层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段砂体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江骏 杨友运 +3 位作者 陈朝兵 广平 王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5-1116,I0001,I0002,共14页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 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厚层砂体发育,但砂体较为致密,石油多赋存于其中某一段,连片性差。为更好预测优势砂体分布,基于野外剖面、测井解释成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物性等资料,结合前人对湖盆演化、物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成因、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叠置关系,将长6段骨架砂体组合类型划分为连续叠加型、间隔叠加型、侧向尖灭型、砂泥互层型四类。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长6段四类复合砂体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优势砂体组合类型,探讨了优势砂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连续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8.20 m,以砂体内夹层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间隔叠加型砂体以砂质碎屑流为主,浊流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4.10 m,隔夹层均有发育,砂体连通性由隔夹层厚度决定,多发育在湖底扇内扇、中扇;侧向尖灭型砂体以浊流为主,滑塌岩次之,单砂体平均厚度为1.10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或连而不通,多发育在湖底扇中扇、外扇;砂泥互层型砂体以浊流为主,单砂体平均厚度为0.38 m,以砂体间隔层为主,砂体不连通,多发育在湖底扇外扇。2)从连续叠加型到砂泥互层型,砂体发育规模减小,非均质性增强,物性变差,含油性降低。最终,确定了研究区连续叠加型与间隔叠加型为优势砂体的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大规模优势砂体以片状、条带状在研究区东北部沿东北—西南向展布,而在西南部基本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6油层组 砂体组合类型 优势砂体
下载PDF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德顺 陈章顺 +3 位作者 广平 张博 丁强 槐伦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38,共5页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 姬塬油田胡150—胡153区长4+5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属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该区长4+5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陆源碎屑组分是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的物质基础,储层性质受沉积相或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对本区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150-胡153区 长4+5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广平 陈朝兵 +3 位作者 成健 柴慧强 李海菲 唐栋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印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从储盖条件、油源分布、成藏模式、小幅度构造等方面对古地貌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末幕的影响,研究区延长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了... 运用印模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从储盖条件、油源分布、成藏模式、小幅度构造等方面对古地貌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受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末幕的影响,研究区延长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了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水系广布的地貌形态,可划分为6种地貌单元。古地貌形态对上覆富县组—延安组地层的相带展布、压实披覆构造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古地貌形成的剥蚀面沟通了延长组与延安组的生储盖组合;长7生烃凹陷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古地貌油藏的宏观分布,距离生烃凹陷越近,延安组油藏分布越密集,产量越高;河间丘、坡嘴、斜坡等地貌单元易形成披覆圈闭、岩性-构造圈闭,构成相应的成藏模式而聚集油气;油藏范围内,鼻隆、局部隆起等小幅度构造控制着油气的聚集程度和高低产井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单元 成藏条件 胡尖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高温高压动态渗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继梓 巩联浩 +1 位作者 广平 武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49,共8页
为解决致密砂岩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4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注水吞吐动态渗吸岩心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驱替速度、注入量、闷井时间、渗透率、裂缝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渗吸驱... 为解决致密砂岩油藏水驱过程中基质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开展了4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注水吞吐动态渗吸岩心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驱替速度、注入量、闷井时间、渗透率、裂缝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渗吸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的加快先提高后降低,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注入量和闷井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驱油效率的增幅不断降低;采用AEO-2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效率最高,其最佳注入方式为0.3%质量分数、0.1 mL/min驱替速度、1.2倍孔隙体积注入量和18 h闷井时间;渗透率、裂缝与动态渗吸效率呈正相关性,开展大规模体积压裂和酸化改造是提高动态渗吸效果的重要因素。矿场试验结果显示,油井经过注水吞吐动态渗吸后,平均产油量提高幅度达166%,平均含水率下降幅度达25.8%,增油降水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渗吸特征 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胡154井区长4+5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奎 广平 +5 位作者 张换果 杨晋玉 李海菲 路向伟 李钰 于景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6,共12页
为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胡154井区油藏剩余油开发效果,从粒度、渗透率、夹层、分层系数等多个参数入手,对长4+5段储层的宏观及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沉积作用影响,长4+5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程度较强,纵向上渗透... 为提高鄂尔多斯盆地胡154井区油藏剩余油开发效果,从粒度、渗透率、夹层、分层系数等多个参数入手,对长4+5段储层的宏观及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沉积作用影响,长4+5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程度较强,纵向上渗透率值分布差异较大;砂体几何形态以及渗透率在平面上的差异较大,反映长4+5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程度很强,其中长4+52小层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最强;长4+5段储层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微观非均质性很强。储层非均质性对于剩余油开发有较大影响,可采取降压增注、井网加密和深水调剖等措施解决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长4+5段 胡154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地层能量补充方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平平 李秋德 +5 位作者 杨博 柴惠强 李龙龙 胡刚 罗栋 广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体积压裂不返排闷井扩压等工作,对水平井重点开展吞吐采油、周期注水、异步注采等工作,不断探索地层能量补充方式,均取得一定效果及认识,但总体来说基于毛管吸吮作用和压差机理的按一定注入周期补充能量的渗析采油法对该区致密油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在充分结合改造强度、缝网形态等参数情况下实施效果较好,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并探索改善驱油介质等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83长7 致密油 吞吐采油 周期注水 异步注采
下载PDF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_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温德顺 李涛 +1 位作者 陈章顺 广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1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低孔超低渗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大路沟地区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储层以剩余...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1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低孔超低渗储层。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等测试技术手段,对大路沟地区长61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储层以剩余粒间孔和浊沸石溶孔为主,喉道细小,孔喉结构复杂多样,储层连通性较好。储层最小流动半径为0.1μm,有效孔隙体积只占总孔隙体积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路沟 长61储层 孔隙结构 孔喉 连通性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龙龙 周创飞 +6 位作者 张博 广平 丁强 田国庆 黄玮 李昱 王国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长7油藏是以"三低"(低压、低渗、低产)为特征的典型特低渗透油田,资源潜力大,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3亿吨,但储量丰度底,隔夹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差,开发难度大,投产井单井产能低。本论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构造特... 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长7油藏是以"三低"(低压、低渗、低产)为特征的典型特低渗透油田,资源潜力大,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3亿吨,但储量丰度底,隔夹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差,开发难度大,投产井单井产能低。本论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油藏特征、及所采用的6种不同开发试验井网井排距(矩形、菱形反九点、正方形、水压裂、水平井等井网)的试油、试采、工艺改造措施等进行分析对比,探索出一套适合长7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认为水平井井网在胡尖山油田长7油藏开发中有更好的适应性,为胡尖山油田的快速上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 水平井 井网井距 井网适应性
下载PDF
华北油田油井腐蚀结垢原因分析与治理方法优选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泽美 孙玉民 +3 位作者 马伟娜 广平 刘倩 李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8期41-44,5,共4页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抽油杆、油管腐蚀结垢问题日益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分析了腐蚀结垢的原因,对油井腐蚀结垢治理方法进行了优选。采出水矿化度高是腐蚀结垢的共性原因,主要腐蚀因素包括Cl-、CO_2、H_2S、SRB(硫酸盐还原菌)等...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抽油杆、油管腐蚀结垢问题日益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分析了腐蚀结垢的原因,对油井腐蚀结垢治理方法进行了优选。采出水矿化度高是腐蚀结垢的共性原因,主要腐蚀因素包括Cl-、CO_2、H_2S、SRB(硫酸盐还原菌)等,主要结垢因素是钙镁盐及铁腐蚀产物的沉淀。化学加药抑制腐蚀结垢是相对经济有效的治理方式,咪唑啉类表面活性剂对抑制Cl-、CO_2、H2S腐蚀有良好效果,有机膦酸通过鳌合成垢金属离子,起到阻垢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筛选配方,缓蚀率≥75%,阻垢率≥85%。现场采用井口加药的方式,在65口油井进行了5年的连续试验,有效遏制了腐蚀结垢,油井检泵周期延长2~3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腐蚀结垢 缓蚀率 阻垢率 检泵周期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基质-裂缝间流体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巩联浩 刘继梓 +3 位作者 武兴 广平 黄凡 杨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深入探究裂缝性致密油藏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裂缝间流体渗流机理,采用自主设计的高压无磁岩心夹持器开展脉冲式注CO_(2)吞吐岩心实验。基于核磁共振T 2谱测试原理,对CO_(2)吞吐过程中的岩心进行在线扫描,研究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 为深入探究裂缝性致密油藏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裂缝间流体渗流机理,采用自主设计的高压无磁岩心夹持器开展脉冲式注CO_(2)吞吐岩心实验。基于核磁共振T 2谱测试原理,对CO_(2)吞吐过程中的岩心进行在线扫描,研究CO_(2)吞吐过程中基质内孔隙中原油的微观动用特征和基质-裂缝间流体的渗流特征。结果表明:CO_(2)进入裂缝后,沿着裂缝驱替原油,而基质中原油无法动用。闷井初期,基质大孔隙(20.5 ms<T 2≤716.0 ms)中饱和CO_(2)后的原油在膨胀作用下进入裂缝;闷井后期,CO_(2)抽提引起的原油浓度差异扩散和不同孔径孔隙毛管力逐渐成为主导动力,延长闷井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基质中原油动用程度。原油采收率主要贡献来源于大孔隙,而小孔隙的动用程度较差,随着脉冲注气周期的增加,周期基质采出程度不断降低;矿场实施过程中应减少CO_(2)的吞吐周期,延长闷井时间,并将衰竭压力下限设定在饱和压力附近,以提高CO_(2)吞吐过程的总采收率。研究成果为裂缝性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核磁共振 CO_(2)吞吐 基质―裂缝 微观孔隙 渗流特征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研究及加密调整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奎 广平 +2 位作者 刘吉斌 吴育鹏 何汶锶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6期23-26,共4页
胡尖山油田A21区块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借助三维地质建模对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剩余油分布及... 胡尖山油田A21区块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期稳产难度逐年加大,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通过深化储层认识,借助三维地质建模对剩余油分布及潜力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剩余油分布及储层发育特点,通过加密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油田后期的整体调整以及同类油藏的加密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 剩余油 加密调整 采收率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胡154密井网区单河道砂体定量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翠萍 杨博 +3 位作者 广平 郑奎 巩联浩 杨晋玉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2期1-10,19,共11页
密井网区单河道砂体定量表征可为油田井网部署及注采调整提供地质依据。以胡尖山油田胡154密井网区长4+521小层为例,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将其解剖成单一期次河道砂体,获得了单河道砂体的定... 密井网区单河道砂体定量表征可为油田井网部署及注采调整提供地质依据。以胡尖山油田胡154密井网区长4+521小层为例,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将其解剖成单一期次河道砂体,获得了单河道砂体的定量地质知识。研究取得如下认识:确立了单河道砂体边界的3种垂向和4种侧向识别标志。单河道砂体几何形态分为细条带状、宽条带状和交织条带状3种,单河道砂体宽度介于150~560m之间,厚度介于1.5~5.4m之间,宽厚比介于22~121之间;宽度与厚度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854 1,相关性较好。根据河道发育的期次不同,单河道砂体接触样式可分为孤立式、叠加式、叠切式3种垂向接触样式和分离式、对接式、侧切式3种平面接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河道砂体 定量表征 接触样式 三角洲前缘 胡尖山油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油水层解释新方法--以新安边油田南部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静 张宝辉 +5 位作者 杨博 周创飞 胡晓雪 广平 路向伟 屈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5,共7页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储层非均质性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表明,线性测井响应方程和经验统计公式已不能有效表征储层特征,传统的储层特性解释方法与研究人员经验...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工作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储层非均质性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表明,线性测井响应方程和经验统计公式已不能有效表征储层特征,传统的储层特性解释方法与研究人员经验直接相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新安边油田南部长7油层组进行油水层解释。首先,筛选测井序列齐全且有准确试油结果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其进行数据清洗;其次,基于一对一支持向量机(OVO SVM)与随机森林(RF)算法分别建立油水层解释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利用10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参数优选;最后,利用参数优选后性能较高的OVO SVM模型对部分测井信息进行二次解释。研究结果表明,OVO SVM模型性能优于RF模型,解释准确率超过90%,对新安边油田新增数据采用该模型进行二次解释,变更解释结果层位54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边油田 油水层解释 机器学习 模型优选
下载PDF
新46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
15
作者 魏忠元 广平 +2 位作者 路向伟 李红雷 李超 《低渗透油气田》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受油藏性质和开发制度的影响,造成底水锥进,后期很难治理。针对新46区侏罗系油藏开发程度高、早期采油速度大、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生产压差的优化。从整个油藏出...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受油藏性质和开发制度的影响,造成底水锥进,后期很难治理。针对新46区侏罗系油藏开发程度高、早期采油速度大、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生产压差的优化。从整个油藏出发,把含水率划分为2个阶段,研究各个阶段含水上升率与生产压差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不同含水率阶段的油井生产压差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46区 边底水油藏 生产压差 含水上升率
下载PDF
SAGD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应用——以曙1—25—223块为例
16
作者 朱婵 丁强 广平 《低渗透油气田》 2014年第2期104-106,88,共4页
针对辽河油区正在开发和有待开发的超稠油区块,在对国内外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基于Butler斜坡泄油理论,结合曙光油田曙1-25—223块的油藏特征、地质特征,运用双水平井SAGD和直井-水平井SAGD数学模型对区块进... 针对辽河油区正在开发和有待开发的超稠油区块,在对国内外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基于Butler斜坡泄油理论,结合曙光油田曙1-25—223块的油藏特征、地质特征,运用双水平井SAGD和直井-水平井SAGD数学模型对区块进行了设计与产量预测。同时,结合蒸汽腔扩展理论解释了区块开发各个阶段产量变化规律.为预测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为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超稠油开发 产量预测 蒸汽腔
下载PDF
摆宴井油田断裂及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17
作者 李超 王平平 +4 位作者 张博 广平 李龙龙 吴育鹏 何汶锶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33-40,共8页
依据地震勘探、钻探成果及地质剖面特征观察,应用地质学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摆宴井区构造、油藏类型、含油层系、储层物性等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认为摆宴井区断块构造变化大,舍油层系多,分散而复杂,造成异常高压,影响油气... 依据地震勘探、钻探成果及地质剖面特征观察,应用地质学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摆宴井区构造、油藏类型、含油层系、储层物性等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认为摆宴井区断块构造变化大,舍油层系多,分散而复杂,造成异常高压,影响油气运移。但本区含油层系多,油藏中心部位含油性良好,存在一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油藏类型 含油层系 成藏控制因素 摆宴井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154富县组油藏建产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龙龙 李超 +7 位作者 王平平 张博 广平 汪洋 张希 谭斌文 牛志忠 李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2期81-83,共3页
胡154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中西部,构造上位于伊陕斜坡带。结合近几年采油六厂快速上产的节奏,产建规模逐年加大,对地质储量的需求日益增大,胡尖山油田勘探评价程度相对较高,随着勘探开发的进行及富县组部分生产井投入开发后... 胡154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中西部,构造上位于伊陕斜坡带。结合近几年采油六厂快速上产的节奏,产建规模逐年加大,对地质储量的需求日益增大,胡尖山油田勘探评价程度相对较高,随着勘探开发的进行及富县组部分生产井投入开发后效果较好。论文通过对胡154区富县组油藏砂体展布、油藏综合评价及其主控因素分析,筛选出富县组I、Ⅱ、Ⅲ类建产有利区,其中I类有利区可以规模建产,落实地质储量345万t,Ⅱ、Ⅲ类有利区需要进一步加大评价研究。为采油六厂2014年上产200万t奠定了坚实的储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勘探开发 有利区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储层孔喉连续谱分布特征--以新安边油田安83区块长7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博 李超 +3 位作者 广平 张静 师巍锋 师永民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23期177-17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近15亿吨,微观孔喉分布区间决定了原油赋存状态和可动用性。本文在大量压汞实验基础上,编制从10nm-10000nm不同存储空间占比连续分布曲线,根据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将孔喉连续分布曲线划分为三类,并与同步...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近15亿吨,微观孔喉分布区间决定了原油赋存状态和可动用性。本文在大量压汞实验基础上,编制从10nm-10000nm不同存储空间占比连续分布曲线,根据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将孔喉连续分布曲线划分为三类,并与同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样品分析结合,探讨主要分布区间对应的储集空间成因类型,划分出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和粘土矿物晶间孔三种主要类型。这一认识对有效动用目标和开发方式的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非常规储层 储集空间类型 孔喉连续谱分布曲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摆宴井油田开发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龙龙 李超 +6 位作者 广平 张博 汪洋 张希 谭斌文 李昱 牛志忠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12期52-54,共3页
摆宴井油田由摆1、摆9、摆10三个断块油藏构成,1978年投入开发,初期开采层位主要为延3、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随着2011年新摆9-731长71试油自喷122.1 t/d,长71层表现出较好的建产潜力。2012-2013年主要以长71层为目的层滚动... 摆宴井油田由摆1、摆9、摆10三个断块油藏构成,1978年投入开发,初期开采层位主要为延3、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随着2011年新摆9-731长71试油自喷122.1 t/d,长71层表现出较好的建产潜力。2012-2013年主要以长71层为目的层滚动建产,该区油藏复杂,受断层、岩性、构造多重因素控制,投产后表现为递减大、含水上升率高,后期稳产难度大。笔者认为通过精细油藏描述、测井二次解释、井间地震挖潜剩余油,可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确保油田长期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摆宴井油田 断块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