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米材料Fe_2O_3微结构的正电子寿命谱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彭郁卿 王涛 +2 位作者 周诗瑶 张立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208-1216,共9页
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纳米材料Fe_2O_3的平均粒径。测量了正电子的寿命。给出了平均粒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和短寿命成分τ_1、中等寿命成分τ_2以及它们的强度比I_2/I_1随平均粒径的变化。讨论了纳米材料Fe_2O_3... 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纳米材料Fe_2O_3的平均粒径。测量了正电子的寿命。给出了平均粒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和短寿命成分τ_1、中等寿命成分τ_2以及它们的强度比I_2/I_1随平均粒径的变化。讨论了纳米材料Fe_2O_3的界面结构、平均正电子寿命τ与多普勒展宽谱S参效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氧化铁 正电子湮灭 缺陷
原文传递
富勒烯晶体的正电子湮没寿命
2
作者 崔云龙 荣廷文 +6 位作者 鲍锦荣 魏永钦 钱银娥 蒋立光 陈雨玲 林森浩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718-721,共4页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石墨及富勒烯晶体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发现C60及C60/C70的寿命值分别为379ps和388ps,并给出纯C70的双寿命拟合值为258ps和410ps.
关键词 富勒烯 正电子湮没 寿命 石墨 碳60
下载PDF
γ-辐照对 GH33A 镍基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彭郁卿 朱金元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23-526,共4页
测量了γ-辐照对GH33A镍基高温合金蠕变性能影响的蠕变曲线、正电子寿命谱和Doppler展宽谱。结果表明:无镁样品辐照后,塑性提高38.1%,断裂寿命不变,而含镁(0.0045%)样品辐照后,断裂寿命和塑性均下降;... 测量了γ-辐照对GH33A镍基高温合金蠕变性能影响的蠕变曲线、正电子寿命谱和Doppler展宽谱。结果表明:无镁样品辐照后,塑性提高38.1%,断裂寿命不变,而含镁(0.0045%)样品辐照后,断裂寿命和塑性均下降;辐照的无镁样品经负蠕变后加载,断裂寿命增加9.4%,塑性下降25.6%;辐照的长期时效含镁(0.0054%)样品经负蠕变后再加载,断裂寿命显著增加(48.3%),同时塑性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蠕变 正电子湮没 镍基合金 高温合金
下载PDF
磁光晶体MCDS及MCBS的测量
4
作者 丁沅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9-244,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用光学多道分析器(OSMA),测量磁光晶体的磁圆二向色谱(MCDS),及磁圆振双折射谱(MCBS)的工作,被测磁光晶体是(BiTm)_3-(FeGa)_5O_(12)磁光单晶薄膜。用斯托克斯参数原理测量,测得数据,用Lotus软件包处理。所得结果较为精确,且... 本文介绍了用光学多道分析器(OSMA),测量磁光晶体的磁圆二向色谱(MCDS),及磁圆振双折射谱(MCBS)的工作,被测磁光晶体是(BiTm)_3-(FeGa)_5O_(12)磁光单晶薄膜。用斯托克斯参数原理测量,测得数据,用Lotus软件包处理。所得结果较为精确,且与目前已有的理论分析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测量 磁光晶体 多道分析器
原文传递
网球教学中实施心理训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年第5期73-74,共2页
通过教学实验并运用心理技能训练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结合网球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在网球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可以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有机结合,强化动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学习和掌握网球技术动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网球教学 心理训练 催眠 表象
下载PDF
环己基甲酸镧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飞 孟庆国 +4 位作者 迟玉兰 樊玉国 叶玲 杨光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本文合成了环己基甲酸镧配合物La(C6H11COO)3·(C6H11COOH)·1.5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331(4),b=15.555(4),c=16.833(5)... 本文合成了环己基甲酸镧配合物La(C6H11COO)3·(C6H11COOH)·1.5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5.331(4),b=15.555(4),c=16.833(5);α=105.48(2)°,β=96.48(2)°,γ=110.21(2)°,V=3536.9(14)3;Z=4,Dc=1.269g/cm3。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为0.0627。晶体中镧原子之间分别由两个和三个羧基桥连,形成链状聚合分子,镧原子的配位数为10,配合物为变形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基甲酸 晶体结构 配合物
下载PDF
二(2-氨乙基)-1,3-丙二胺与镍(Ⅱ)的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7
作者 朱海亮 唐雯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本文报道了二(2-氨乙基)-1,3-丙二胺[缩写为(2,3,2)]与镍的两个新配合物:[(2,3,2)Ni(ImH)2](ClO4)2和[(2,3,2)2Ni2(Im)](ClO4)3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其中ImH是咪... 本文报道了二(2-氨乙基)-1,3-丙二胺[缩写为(2,3,2)]与镍的两个新配合物:[(2,3,2)Ni(ImH)2](ClO4)2和[(2,3,2)2Ni2(Im)](ClO4)3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其中ImH是咪唑)。配合物[(2,3,2)Ni(ImH2)](ClO4)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晶胞参数为:a=16.798(3),b=15.724(3),c=8.891(2),Z=2。R1=0.0566,wR2=0.0659。在配合物正离子中,Ni与(2,3,2)的四个配位N原子和两个咪唑的两个配位N原子构成NiN6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3,2)采取顺式构象。配合物[(2,3,2)2Ni2(Im)](ClO4)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晶胞参数为:a=12.044(1),b=12.224(2),c=11.868(1);β=108.04°;Z=2,R1=0.0384,wR2=0.0516。在配合物正离子中,咪唑桥联两个等价的(2,3,2)Ni,每个镍原子都有四方锥的配位环境,(2,3,2)的四个配位N原子构成赤道平面,咪唑N原子占据轴向位置,分子内两个金属间的距离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2-氨乙基)-1.3-丙二胺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探究宫颈癌护理、心理护理用于宫颈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病人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睡眠质量、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72例宫颈癌病人,72例病人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 探究宫颈癌护理、心理护理用于宫颈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病人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睡眠质量、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72例宫颈癌病人,72例病人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宫颈癌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病人经护理干预后SAS、SDS、PSQI分值较参照组更低,MHC-SF、疾病认知度、QOL-C30、各舒适度项目分值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用于宫颈癌治疗中,对改善其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舒适度以及睡眠质量、认知度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护理 心理护理 宫颈癌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 积极心态
下载PDF
浅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学物理》 2015年第12期91-92,共2页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是高二物理3—1《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知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综合了电场、力与运动、能量的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学习能够感到明显的吃力,本文将就从三个方面就此...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是高二物理3—1《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知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综合了电场、力与运动、能量的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学习能够感到明显的吃力,本文将就从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粒子 静电场 运动 高中学生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研究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研究对象:接受治疗本院的妇科肿瘤患者,筛选对象的时段:2017年01月~2020年01月,共计80例,遵照分配法则(随机数字表法),40例妇科肿瘤患者收纳于对照组,实施监测体征、观... 研究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于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研究对象:接受治疗本院的妇科肿瘤患者,筛选对象的时段:2017年01月~2020年01月,共计80例,遵照分配法则(随机数字表法),40例妇科肿瘤患者收纳于对照组,实施监测体征、观察病情,40例妇科肿瘤患者收纳于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比较两种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生活质量比较:比较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自护能力比较:比较对照组,观察组自护能力更强P<0.05;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比较: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更高,依从性95.00%更高P<0.05。心理状态分析:干预前组间差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比较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干预后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实施后妇科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将妇科肿瘤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升,同时 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大空间孤岛采场覆岩结构演化与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涂敏 林远东 +3 位作者 张向阳 党家鑫 赵高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7-865,共9页
大空间孤岛采场覆岩结构演化与稳定对区段煤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区段煤柱的稳定性与煤柱宽度有直接关联。为了提高区段煤柱稳定性和煤炭回收率,应用数理推导的方式研究大空间孤岛采场覆岩结构演化与区段煤柱的变形和承载特性,基于区... 大空间孤岛采场覆岩结构演化与稳定对区段煤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区段煤柱的稳定性与煤柱宽度有直接关联。为了提高区段煤柱稳定性和煤炭回收率,应用数理推导的方式研究大空间孤岛采场覆岩结构演化与区段煤柱的变形和承载特性,基于区段煤柱的极限平衡导出煤柱的合理宽度,确定影响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系统内部参量;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函数增减性判别准则研究系统内部参量对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减小煤柱宽度以提高回采率的措施。结果表明:大空间孤岛采场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由煤层埋深、煤柱高度、工作面长度、煤柱上方悬臂岩梁长度、煤层到关键层高度、应力集中程度、关键层悬顶距、煤柱内部弹塑性区交界面的侧压系数及煤岩体交界面的摩擦系数等9个系统内部参量共同确定;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随着煤层埋深、煤柱高度、工作面长度、煤柱上方悬臂岩梁长度、煤层到关键层高度、应力集中程度和煤柱内部弹塑性区交界面处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关键层悬顶距和煤岩体交界面上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基于系统内部参量对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影响规律,提出控制大空间孤岛采场工作面长度、爆破或水力切顶以改变覆岩结构、煤柱高强注浆和锚喷支护及提高煤岩体摩擦系数等措施减小大空间孤岛采场区段煤柱宽度以达到提高回采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孤岛采场 特厚煤层综放 覆岩结构演化 区段煤柱稳定性
原文传递
沟谷区域浅埋煤层采动矿压发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建伟 刘长友 +2 位作者 赵杰 王文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 为了分析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井上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条件,采用现场实测、三维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沟谷地形下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特征以及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沟谷区域浅埋煤层开采煤岩层原岩应力分布受地表沟谷地形的影响,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地表沟谷的影响作用减弱;浅埋煤层工作面过沟谷区域开采可分为上坡开采阶段、坡顶开采阶段和下坡开采阶段,过沟谷区域上坡开采阶段,工作面易发生动载矿压事故,且易诱发地表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区域 浅埋煤层 动载矿压灾害 地表地质灾害 控制技术
下载PDF
深井侧向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及沿空巷道支护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宇 涂敏 +1 位作者 付宝杰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探究侧向采动应力分布规律,运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煤岩体侧向采动力学分析模型,同时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得到煤岩体侧向采动应力方程和破坏深度方程。以顾桥1126(1)工作面为背景,解出煤体侧向采动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和塑性破坏深度... 为探究侧向采动应力分布规律,运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煤岩体侧向采动力学分析模型,同时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得到煤岩体侧向采动应力方程和破坏深度方程。以顾桥1126(1)工作面为背景,解出煤体侧向采动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和塑性破坏深度,并研究各因素对采动应力分布的影响,指导沿空巷道支护设计。研究结果表明:①煤体强度、界面强度、支护强度和煤厚影响煤体稳定性,煤体稳定性增高时,采动影响范围和塑性破坏深度减小,应力集中系数增大;②原岩应力和悬臂梁长度决定煤体原始受力,随煤体受力的增加,塑性破坏深度、采动应力和采动影响范围均增加。根据沿空巷道围岩状态,提出高预紧力全长锚固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的非对称锚网索密集支护方案。现场实测表明:1126(1)回风巷的支护效果良好,可满足回采巷道安全生产的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巷道 采动应力 沿空巷道 非对称支护 巷道支护
下载PDF
重复采动巷道塑性区调控原理与稳定控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祥业 王婧雅 +2 位作者 陈世江 张玉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7,共13页
为研究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受重复采动影响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控制问题,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等方法,研究双巷间距对重复采动下留巷围岩塑性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偏应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二次采动对留巷塑性区的诱导扩... 为研究双巷布置工作面留巷受重复采动影响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控制问题,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等方法,研究双巷间距对重复采动下留巷围岩塑性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偏应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二次采动对留巷塑性区的诱导扩展机制,提出围岩塑性区二次扩展抑制方法。结果表明:重复采动巷道围岩塑性区在巷道轴向上均可划分为6个区域,整体表现为双巷间距越大,则塑性区破坏深度越小的特征,且其形态由非对称分布向对称分布状态转化,双巷距离增加造成的应力旋转程度和偏应力峰值低是主要原因。一次采动滞后影响稳定区维护距离及周期最长,且为二次采动塑性区叠加扩展的基础,是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稳定的关键控制区域。据此提出通过调整巷道空间位置,达到改善应力环境、调整巷道围岩破坏状态的目的,并建立了分区补强支护相结合的调控方法和控制技术体系。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能够达到巷道安全稳定目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采动影响 保留巷道 塑性区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建伟 刘长友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6,共9页
为了分析浅埋厚煤层采场覆岩失稳运动对采动裂缝形成的影响以及覆岩采动裂缝的动态发展变化特征,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浅埋厚煤层开采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研究了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形成机理及其时空演... 为了分析浅埋厚煤层采场覆岩失稳运动对采动裂缝形成的影响以及覆岩采动裂缝的动态发展变化特征,基于串草圪旦煤矿浅埋厚煤层开采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研究了浅埋厚煤层开采覆岩采动裂缝形成机理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采场覆岩移动变形随承载关键层的失稳运动呈现动态性变化特征,承载关键层的失稳运动导致覆岩产生直通地表的采动裂缝,裂缝的尺度特征亦随承载关键层的失稳运动发生动态性变化;覆岩采动裂缝具有明显的纵向和横向分区特征,纵向分区以承载关键层为界分为两个区域,横向分区将采空区覆岩分为裂缝产生区、裂缝贯通发展区以及裂缝闭合区;6104工作面采空区内裂缝贯通发展区在滞后工作面0~100 m范围内,当在采空区下开采时裂缝贯通发展区减小为0~80 m范围内,该区域内裂缝随滞后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趋于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承载关键层 采动裂缝 时空演化规律
原文传递
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初采初放卸压控制及回采率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修冠 张向阳 +4 位作者 张懿 涂敏 高银贵 赵向阳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8,共9页
针对工作面初采期间强矿压显现现象以及采出率低的问题,以唐家会煤矿坚硬顶板特厚煤层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综合研究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条件下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规律、围岩应力与位移演化特征、顶煤受采动影... 针对工作面初采期间强矿压显现现象以及采出率低的问题,以唐家会煤矿坚硬顶板特厚煤层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综合研究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条件下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规律、围岩应力与位移演化特征、顶煤受采动影响破坏规律。FLAC^(3D)数值模拟发现,采用切顶卸压技术可以切断工作面基本顶和切眼煤壁的应力传递,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加快上覆岩层回转下沉失稳,使顶板垮落更充分,同时使工作面前方顶煤水平位移增加,顶煤得到更高程度的破坏。理论分析发现,初采切顶卸压技术使基本顶由固支梁转化为悬臂梁,工作面切顶后可以避免采空区顶板大面积悬空,使顶板迅速垮落,优化工作面应力环境。现场实测表明,该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工作面强矿压显现问题,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开采,使综放开采可以快速放煤,大幅提高了煤炭回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切顶卸压 数值模拟 回采率
原文传递
采场厚硬顶板破断失稳与能量聚散演化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涂敏 +3 位作者 张向阳 袁本庆 赵庆冲 党嘉鑫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7-878,共12页
针对采场厚硬顶板强矿压问题,在采场厚硬顶板采动失稳影响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力学理论构建采场厚硬顶板采动承载力学模型,分析采场厚硬顶板采动承载状态及能量积聚演化发布规律,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采场厚硬顶板破断致积聚能量释放与强... 针对采场厚硬顶板强矿压问题,在采场厚硬顶板采动失稳影响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力学理论构建采场厚硬顶板采动承载力学模型,分析采场厚硬顶板采动承载状态及能量积聚演化发布规律,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采场厚硬顶板破断致积聚能量释放与强动压显现关系,推导出工作面液压支架动载响应估算方程,揭示厚硬顶板破断失稳强矿压显现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厚硬顶板在破断失稳前处于覆岩承载状态和自身弹性势能积聚,在破断瞬间显现略高于重力作用的加速运动失稳,加之悬伸跨度较大,导致厚硬顶板条件工作面动压显现尤为强烈;2)悬伸跨度、上覆岩层荷载是厚硬顶板采动承载和能量聚散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上覆岩层荷载、自身厚度和强度是厚硬顶板极限悬伸跨度的关键影响因素;3)在工作面液压支架动态阻力响应的力源构成中,厚硬顶板破断积聚能量释放所形成的动态阻力占比最高,上覆岩层荷载做功转化所形成的动态阻力占比次之;4)在工作面液压支架动态阻力响应的影响因素中,厚硬顶板的悬伸跨度、上覆岩层荷载起直接加剧影响,岩层厚度增加厚硬顶板极限悬伸跨度,进而间接加剧动态阻力响应,直接顶厚度可对动态阻力响应起缓冲降低作用,支架控顶距的加剧影响程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采动破断失稳 能量聚散演化 强动压显现
原文传递
交错巷道巷间围岩承载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辛亚军 +2 位作者 王超 郭东旭 叶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66-1877,共12页
针对普遍存在的矿井交错巷道围岩体稳定性及支护问题,运用极限平衡分析和弹塑性力学建立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分析判别方程,探讨了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交错巷道巷间围岩体受围岩水平应... 针对普遍存在的矿井交错巷道围岩体稳定性及支护问题,运用极限平衡分析和弹塑性力学建立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分析判别方程,探讨了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交错巷道巷间围岩体受围岩水平应力集中叠加影响,围岩破坏自巷间围岩体上下表面向中部延伸,加之巷间围岩体尺寸有限,一旦破坏贯通将致使巷间围岩承载存在失稳隐患;交错巷道巷间距越小,越近乎平行布置都会加剧巷间围岩破坏且诱发巷间围岩破坏贯通,合理设计断面尺寸及下方巷道合理支护强度可有效控制并维持围岩稳定;现场采用交错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后,交错位置上巷道断面完整无较明显变形且下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100 mm,支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巷道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 影响因素 联合支护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煤柱尺寸留设与巷道围岩稳定性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辛亚军 李梦远 +2 位作者 安定超 郝海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9-1526,1557,共9页
煤柱尺寸大小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通过不同煤柱尺寸软煤巷道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煤柱尺寸下巷道围岩裂隙、岩层移动的演化特征与巷道围岩应力、支架载荷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巷道围岩初始扰动与临界失稳的煤柱尺寸... 煤柱尺寸大小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通过不同煤柱尺寸软煤巷道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煤柱尺寸下巷道围岩裂隙、岩层移动的演化特征与巷道围岩应力、支架载荷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巷道围岩初始扰动与临界失稳的煤柱尺寸。结果表明:软煤平巷围岩裂隙演化特征表现为两帮煤体裂隙水平扩展后的顶板裂隙产生,围岩失稳诱发点为巷道两帮上角部;当煤柱尺寸小于300 mm后,巷道两帮表现为非对称塑性破坏后顶板裂隙扩展的加剧,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与巷道围岩应力、支架载荷变化剧烈,围岩与支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2.53和1.67;当煤柱尺寸为150 mm时,煤柱两侧的巷道围岩裂隙与采区煤壁裂隙贯通,煤柱呈屈服承载状态,巷道支架载荷右侧大于左侧,巷道围岩稳定性降低;对巷道围岩稳定性产生影响的煤柱尺寸为300 mm,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最小煤柱尺寸为1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煤巷道 围岩控制 煤柱尺寸 作用关系 稳定性
下载PDF
水平应力作用下层状顶板回采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支护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阳 常瑞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4,共3页
建立水平应力作用下层状顶板岩层冒落分析方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顶板岩层自下而上逐步冒落并收敛,层间破坏始于弱面位置,层状顶板冒落形态差异受侧向应力系数、岩层硬度和厚度及其下覆岩层跨度影响。通过层状顶板冒落机理分析,... 建立水平应力作用下层状顶板岩层冒落分析方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顶板岩层自下而上逐步冒落并收敛,层间破坏始于弱面位置,层状顶板冒落形态差异受侧向应力系数、岩层硬度和厚度及其下覆岩层跨度影响。通过层状顶板冒落机理分析,提出四道柳煤矿6003进风顺槽联合支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顶板 水平应力 岩层冒落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