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 被引量:147
1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3 位作者 同延安 南雄 周密 侯永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以杨凌为研究区域,选择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7个田块土壤,利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27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 以杨凌为研究区域,选择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7个田块土壤,利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27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需求。运用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速效钾、碳酸钙、全磷、全氮、土壤有机质、CEC、速效磷、全钾进入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库集(MDS),利用非线性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且评价单项肥力指标,利用雷达图直观地反映单因素肥力指标在土壤中的状态以及土壤肥力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全磷和碳酸钙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范围为0.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库 隶属度函数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原文传递
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特点及对土壤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2
2
作者 南雄 田霄鸿 +3 位作者 张琳 游东海 吴玉红 曹玉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33,共8页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揭示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点及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对有机物质腐解的影响较大,在32 d的培养期间,相对含水量为60%(M60)时,土壤CO2释放速率始终低于含水量80%(M...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揭示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点及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条件对有机物质腐解的影响较大,在32 d的培养期间,相对含水量为60%(M60)时,土壤CO2释放速率始终低于含水量80%(M80)的处理。M60条件下释放的CO2-C量占秸秆腐解过程中释放碳总量的40.1%,而M80条件下达到51.5%;M60条件下,添加秸秆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2.24 g/kg,显著高于M80条件下的1.43 g/kg。2)添加玉米秸秆的土壤,在培养期内CO2释放速率始终高于小麦秸秆处理,CO2-C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净增量分别为408.35 mg/pot和2.12 g/kg;而小麦秸秆处理分别仅为378.94 mg/pot和1.56 g/kg,两种秸秆混合的处理介于二者之间。3)与未添加秸秆相比,土壤中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数量上总体趋势表现为:玉米秸秆>两种秸秆混合>小麦秸秆。可见,适宜水分条件有利于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中碳向无机碳方向转化,而不利于向土壤有机碳方向转化;且玉米秸秆比小麦秸秆更易腐解。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对补充土壤碳、氮作用很大,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条件,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解 CO2释放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土施和喷施锌肥对冬小麦子粒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4 位作者 杨习文 陆欣春 陈辉林 南雄 李秀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4-1401,共8页
为揭示潜在性缺锌土壤上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子粒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用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土施和喷施锌肥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条件下,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是在一定施锌方式下小麦子粒锌含... 为揭示潜在性缺锌土壤上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子粒锌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用5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土施和喷施锌肥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条件下,不同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是在一定施锌方式下小麦子粒锌含量大幅度提高。与对照相比,土施、喷施及土施+喷施锌肥提高小麦子粒锌含量幅度分别为-6.1%、64%和83%,提高小麦子粒锌携出量幅度分别为-3.6%、69%和83%。3个施锌处理降低子粒中植酸含量的幅度分别为-2.4%、7.2%和1.5%,降低植酸与锌摩尔比的幅度分别为-25%、41%和44%,且不同品种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虽然植酸与锌的摩尔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此外,单独土施锌肥虽可大幅度提高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但对子粒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很小。总之,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锌肥是提高潜在性缺锌土壤上小麦子粒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较为经济的方式,对改善小麦锌营养品质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肥 土施 喷施 锌含量 生物有效性 植酸
下载PDF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南雄 游东海 +4 位作者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229,共8页
结合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组合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秸秆还田效应,为研究区筛选合理的还田模式以及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 结合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组合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秸秆还田效应,为研究区筛选合理的还田模式以及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经过一季夏玉米生长,能使耕层土壤(0~40 cm)有机碳有所提升;高留茬还田使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呈现降低趋势,而粉碎直接还田使其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后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再经过一季小麦生长后,使得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连续两季进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使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最大,0~20,20~40 cm土层有机碳分别提高1.86,1.69 g/kg;同时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小麦秸秆进行粉碎直接还田增加趋势更为明显,0~20,20~40 cm土层中分别平均提高0.90,0.85 g/kg;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碳库管理指数,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增加趋势更明显。在关中平原的雨热条件下,通过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尤其使有机碳质量明显提升,就短期效果而言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针对研究区域容易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现象,在小麦秸秆还田时采用高留茬还田能有效提高夏玉米生长期内水分利用率,保证其稳产高产;轮作期内实施小麦高留茬-玉米粉碎直接还田模式组合,是实现该区域水热资源高效利用,农业高效高产的最优耕作模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4 位作者 南雄 池文博 闫小丽 朱瑞祥 同延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选择12项反映土壤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12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归纳为5个公因子:保肥供肥因子、有机质因子、...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选择12项反映土壤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12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归纳为5个公因子:保肥供肥因子、有机质因子、容重因子、磷素因子、酶活性因子。因子得分的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的5个公因子优势差异明显。相比较而言传统耕作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低,说明在研究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条件下土壤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方面都有所改善,土壤质量有所提高。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种处理为隔年深松(NS2)、秸秆覆盖联合浅松、旋耕(SR2)、连年深松(NS3),说明深松、旋耕及秸秆还田与旋耕技术联合作业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土壤方面优势更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措施的不同模式土壤质量差异较小,说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耕作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质量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游东海 田霄鸿 +4 位作者 把余玲 李锦 王淑娟 刘廷 南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比较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1)、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T-3)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储量、养分含量及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耕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CT)、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CL)、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I)及土壤全磷、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和作物周年产量均增加。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CT、CL及CMI的影响表现为T-3>T-2>T-1;对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则表现为T-2>T-3>T-1;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但是对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T-2>T-3>T-1。【结论】综合考虑,在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模式(T-2)是较优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方式 周年产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芳 李文慧 +2 位作者 林妍敏 南雄 胡志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18-2527,共10页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 科学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熵值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E-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倾斜度、Hurst指数和稳定性分析,在多时空尺度下分析黄河流域典型生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了环境和人为等8个因子对E-RSEI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31年间E-RSEI均值为67.5%,时间尺度上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066·(10 a)^(-1),空间尺度上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性改善为主,但仍有9.33%的区域存在退化的潜在风险.(3)降水是影响该区域E-RSEI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人为因子的影响力较低,同单因子相比,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解释力更强,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熵值法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施用硫磺和ALA对碱性盐土上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田霄鸿 南雄 +3 位作者 赵晓进 李亚芳 来航线 吕家珑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07-2412,共6页
寻求行之有效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用硫磺和喷施ALA对碱性盐土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玉米(Zeamays L.)幼苗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 寻求行之有效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用硫磺和喷施ALA对碱性盐土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玉米(Zeamays L.)幼苗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用石膏、硫磺还是喷施ALA,对于小麦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硫磺效果更为明显;施用硫磺显著提高了后一茬玉米的出苗率,同时土壤中SO42-、Ca2+、Mg2+含量显著增加,但施硫降低土壤pH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施用ALA对土壤pH和盐分均无明显影响。这表明施加硫磺可以使盐渍化土壤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ALA的效果则必须在作物苗期生长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盐性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硫磺 盐土 改良
下载PDF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4 位作者 池文博 南雄 闫小丽 朱瑞祥 同延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8-1476,共9页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田(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田(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库集 隶属度函数 土壤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小麦和小黑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2 位作者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较大,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品种籽粒中植酸含量较高。所有供试品种籽粒中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均高于20;植酸与多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正(或负)相关,且锌、铁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大,因此通过生物强化提高的潜力较大;目前栽种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的植酸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高于20,这影响了锌的生物有效性,亟需降低;不同地区间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及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育品种时应考虑地区因素;另外,籽粒中锌、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含量可以同时被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籽粒营养品质 矿质元素 植酸 n(植酸)/n(Zn2+)
下载PDF
利用SSR技术对十七份枸杞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标准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邵千顺 高磊 +3 位作者 南雄 徐美隆 李永华 王锦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5,共5页
以17个枸杞资源为试材,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技术,研究宁夏枸杞系列品种和其它枸杞种/品种及野生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以15对SSR引物对17份枸杞种质扩增获得109个位点,其中91个多态性位点,多... 以17个枸杞资源为试材,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技术,研究宁夏枸杞系列品种和其它枸杞种/品种及野生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以15对SSR引物对17份枸杞种质扩增获得109个位点,其中9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例83.4%;17个种质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0.194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08;10个宁夏枸杞栽培品种的Nei’s多样性指数H为0.096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537;7个野生种质的Nei’s多样性指数H为0.200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30,说明非栽培枸杞的多样性比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更丰富。以其中4对引物构建了17个枸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结果为枸杞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SSR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贺兰山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妍敏 南雄 +2 位作者 胡志瑞 李新庆 王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人类生存质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以及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区域,基于1987—2020年5景Landsat 5/8遥感影像,采用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 人类生存质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价生态环境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以及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以宁夏贺兰山为研究区域,基于1987—2020年5景Landsat 5/8遥感影像,采用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探究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分析2017年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实施后该区域植被状况和生态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1987—2020年宁夏贺兰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植被覆盖整体提高,年均FVC从保卫战实施前(1987年)的31.03%增长至保卫战实施后(2020年)的43.35%,RSEI指数由32.71%上升至50.45%,生态恢复治理效果显著。(2)研究区FVC和RSEI指数总体偏低,生态质量一般。研究区西部海拔较高地区和中南部旅游密集区FVC和RSEI指数明显退化,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2.11%和8.30%,其生态恢复治理仍需高度重视。(3)FVC与RSEI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于一致,两者相关系数大于0.80,且绿度指标在主成分分析中所占权重最高,表明FVC指数增加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贺兰山生态脆弱区及类似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植被覆盖度(FVC)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生态质量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锌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萌 陆欣春 +3 位作者 田霄鸿 买文选 杨习文 南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锌与作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旱性的关系,揭示锌的抗旱作用机制。【方法】以'陕单3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严重水分胁迫)下,施用锌肥对不同生长期玉米根系生长参数... 【目的】探讨锌与作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旱性的关系,揭示锌的抗旱作用机制。【方法】以'陕单3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严重水分胁迫)下,施用锌肥对不同生长期玉米根系生长参数、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严重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根系伤害较大,施锌肥可减轻其伤害作用,但难以恢复到作物正常生长状态。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并表现出一定的营养功能;在玉米花期,施锌可提高玉米叶片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提高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抗旱性。【结论】除了具有营养功能外,锌还具有提高植物抗旱性的作用,但是该作用是较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抗旱性 根系生长 保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宁夏贺兰山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妍敏 李文慧 +4 位作者 南雄 张俊华 胡志瑞 倪细炉 王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21-3327,共7页
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并分析其驱动因子,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1989—2021年Landsat 5/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获取宁夏贺兰山植被覆盖度,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了环境和人为等10个因子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 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并分析其驱动因子,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1989—2021年Landsat 5/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获取宁夏贺兰山植被覆盖度,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了环境和人为等10个因子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2021年间,宁夏贺兰山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5.8%,时间尺度上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043·(10 a)^(-1),空间尺度上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特征;研究区58.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未来将持续性改善,但仍有30.7%的植被存在退化的潜在风险。降水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单因子相比,环境因子和人为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更强,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处于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植被覆盖度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量对风沙土区枸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南雄 王昊 +3 位作者 常红宇 王锦秀 李永华 沈效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为了确定种植在风沙土区土壤中枸杞植株的合理施肥量,在施用常规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枸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施肥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对沙土地施用高量化肥能有效提高土壤... 为了确定种植在风沙土区土壤中枸杞植株的合理施肥量,在施用常规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枸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施肥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对沙土地施用高量化肥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养分的累积加快。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各层级土壤中有机质变化未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但土壤中速效养分呈现出显著累积与提高的趋势。同时土壤中全盐含量也呈现出类似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最高施肥量(T5)条件下,各层次土壤盐分均呈现出显著累积现象。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pH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追施化肥对当年枸杞产量及果实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单株施肥量达到750 g时,枸杞果粒的横纵径、果粒质量均达到最大值;单株施肥量为450 g时产量最高,达380.88 g。因此,在宁夏的风沙土区种植枸杞,在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的基础上追施化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从而对当季枸杞生产与枸杞果实品质提升有重要影响。就对风沙土区3年生枸杞单株的追肥量而言,以施用450-600 g复合肥对土壤养分、枸杞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量 风沙土 枸杞
下载PDF
果树-覆盖作物可持续种植体系土壤碳氮固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文慧 林妍敏 +2 位作者 南雄 王芳 朱丽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1-480,共10页
基于1990—2020年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应用荟萃分析综合量化种植覆盖作物对中国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分别为31.1%和22.8%。与非豆科作物相比,种... 基于1990—2020年间已发表的文献数据,应用荟萃分析综合量化种植覆盖作物对中国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分别为31.1%和22.8%。与非豆科作物相比,种植豆科作物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提高4.0%和3.0%;覆盖年限为5~10年时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增加效应最显著,分别增加58.5%和32.8%。土壤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初始有机碳<10 g·kg^(-1),初始全氮<1.0 g·kg^(-1))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最高,分别达32.3%和34.1%;此外,黄河中下游年均温度(10~13℃)和年均降水(400~800 mm)条件适宜的地区土壤碳氮储量增加效应更明显。综上,果园土壤碳氮储量的协同变化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果树间套作覆盖作物是提升土壤碳氮固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覆盖作物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单株负载量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施明 王佳 +3 位作者 康超 王昊 南雄 李永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的单株负载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设置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砾质沙土和灌淤土上赤霞珠不同单株负载量试验,测定了不同负载量水平下葡萄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 为了探索不同的单株负载量对酿酒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设置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砾质沙土和灌淤土上赤霞珠不同单株负载量试验,测定了不同负载量水平下葡萄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叶片的营养元素和百叶鲜干质量。结果表明:砾质沙土和灌淤土上赤霞珠叶片的百叶鲜干比均是先减小后增大;2种土壤上赤霞珠葡萄叶片和叶柄中氮、磷、钾含量均是随着单株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少,砾质沙土叶柄钾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单株负载5串的处理比单株负载25串的处理叶柄钾含量高出87.31%;砾质沙土上6年生赤霞珠单株负载15串时可溶性总糖含量达到了23.33%,单果质量最小(1.36 g),单穗质量最大(228.3 g);灌淤土上6年生赤霞珠则是单株负载10串时单果质量最小(1.35 g),可溶性总糖含量适中(17.94%),糖酸比24.24。合理的负载水平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较为显著,砾质沙土6年生赤霞珠合理的负载量为单株15串,灌淤土6年生赤霞珠合理的负载量为单株10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负载量 砾质沙土 灌淤土 品质
下载PDF
缺素条件下枸杞植株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互作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南雄 杨柳 +3 位作者 李文慧 余泽龙 王灵娟 王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212,共11页
探究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枸杞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枸杞缺素诊断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宁杞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设置全素(CK)、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缺铁(-Fe)、... 探究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枸杞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枸杞缺素诊断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宁杞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设置全素(CK)、缺氮(-N)、缺磷(-P)、缺钾(-K)、缺钙(-Ca)、缺镁(-Mg)、缺铁(-Fe)、缺锰(-Mn)、缺铜(-Cu)、缺锌(-Zn)和缺硼(-B)11个处理,对枸杞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分枝数、营养元素和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缺素条件下,枸杞生长普遍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植株茎叶和根系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降低,其中-N和-Fe处理对枸杞生长影响最大,且缺素症状明显;生物量、分枝数、SPAD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关系;(2)各缺素处理枸杞叶片和根系相应元素含量极显著降低,且对其他营养元素也存在不同影响,不同植物营养元素之间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关联性呈现出“不对称性相关”;(3)缺素条件下,植株叶片的淀粉含量普遍增加,而粗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可溶性糖和灰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在缺素情况下,枸杞可通过调控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比例,或通过调节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来激发相应元素的吸收潜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素造成的生长抑制;但在长期缺素胁迫下,枸杞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且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由于枸杞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呈现“不对称性相关”,因此,在枸杞生长过程中应注重元素均衡供应和按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素 枸杞 营养元素 吸收利用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园土壤碳库特征及枸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芳 张妹婷 +2 位作者 马丽萍 马佳伟 南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共5页
通过3年田间定位的枸杞灌溉试验,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对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整体呈现出提升的作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漫灌处理,尤其是0~10和10~20cm表层土壤中易... 通过3年田间定位的枸杞灌溉试验,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对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整体呈现出提升的作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漫灌处理,尤其是0~10和10~20cm表层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99%和18.67%,且在120~140cm土层易氧化态有机碳有明显累积,提高幅度达到38.17%。采用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模式,枸杞总产量无明显差异,但滴灌模式下水生产率较漫灌提高112.12%,且果实等级率也有所提高。因此,针对研究区域枸杞生产管理现状,通过滴灌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提升,培肥枸杞果园土壤,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对实现长期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漫灌 土壤碳库特征 枸杞
下载PDF
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文慧 陈浩楠 +2 位作者 南雄 林妍敏 王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2,共9页
为探究种植覆盖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对宁夏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枸杞单作+不施有机肥(S_(0))、枸杞单作+中量有机肥(2 kg·株^(-1),S_(1))、枸杞单作+高量有机肥(4 kg·株^(-1),S_(2))、枸杞/... 为探究种植覆盖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对宁夏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枸杞单作+不施有机肥(S_(0))、枸杞单作+中量有机肥(2 kg·株^(-1),S_(1))、枸杞单作+高量有机肥(4 kg·株^(-1),S_(2))、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不施有机肥(M_(0))、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中量有机肥(2 kg·株^(-1),M_(1))和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高量有机肥(4 kg·株^(-1),M_(2))6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及其与其他理化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驱动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枸杞单作相比,枸杞/肥田萝卜复合种植0~2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了55.3%、25.2%和79.0%,同时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也显著提高了18.4%、26.8%和18.4%(P<0.05)。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与未施用有机肥处理相比,中量有机肥处理0~20 cm土层S1和M1处理的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显著提高,高量有机肥处理仅M2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提高61.9%、59.4%和64.9%(P<0.05)。而20~40 cm土层S_(1)和S_(2)处理的碳库指数显著降低,M_(1)和M_(2)处理的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均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共同解释了碳库管理指数98%的变化。综上所述,宁夏旱区枸杞/覆盖作物复合种植模式能有效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仍能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有机碳组分 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