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公经济参保难题怎样破解
1
作者 彭清和 邓学良 +7 位作者 刘波 宋立山 魏诗祥 冀明 赵建刚 许建南 《中国社会保障》 1999年第8期28-31,共4页
本刊上期刊载了部分近期来稿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保难点的剖析。这里刊出的是摘自近期来稿中对破解这道难题的思考与探索,供参考。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企业 非公经济 从业人员 私营个体经济 扩面工作 个体工商户 个人帐户 社保机构
原文传递
再就业服务实实在在——青岛市再就业服务中心“三个一”服务纪实
2
作者 《山东劳动》 1999年第11期17-,16,共2页
走进青岛市福州路9号——青岛再就业服务中心,一行醒目的大字赫然映入跟帘——"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下岗职工心连心",这是多么感人的言语。去年4月30日,青岛市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服务。从那天起,下岗职工管理网络从这里架起,... 走进青岛市福州路9号——青岛再就业服务中心,一行醒目的大字赫然映入跟帘——"再就业服务中心与下岗职工心连心",这是多么感人的言语。去年4月30日,青岛市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式开业服务。从那天起,下岗职工管理网络从这里架起,"三个一"的服务工作,更是与下岗职工心连心……一个承诺:只要不挑剔,十天上岗青岛市再就业服务中心开业的第二天,正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为让下岗职工尽快了解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同志顾不得节假日休息,走上街头开展咨询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郑重宣布:下岗职工只要不挑剔,十天就上岗。同时公布了两部下岗职工求职热线电话。这个承诺,是在青岛市再就业面临相当大压力情况下提出的。当时全市有下岗职工4万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服务中心 下岗职工再就业 青岛市 服务工作 多种形式 国际劳动节 管理网络 热线电话 求职 新闻媒体
原文传递
青岛市劳动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
3
作者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27-28,共2页
青岛市劳动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进一步改善青岛市投资软环境,从95年底,青岛市劳动局开始酝酿筹建为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在市劳动力市场开设“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公”的服务体系,这使外商投资企业... 青岛市劳动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进一步改善青岛市投资软环境,从95年底,青岛市劳动局开始酝酿筹建为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在市劳动力市场开设“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公”的服务体系,这使外商投资企业从招聘职工到录用等一切劳动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 青岛市 劳动部门 一站式服务 “窗口” “一站式”服务 投资软环境 劳动管理 劳动力市场 劳动局
下载PDF
对当前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4
作者 孟大伟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1996年第10期33-36,共4页
最近,我们有针对性地对青岛市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调研。调研涉及86户企业,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42户,外商投资企业35户,私营企业3户,其它类型企业6户。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和工会干部。调研中各类人员... 最近,我们有针对性地对青岛市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调研。调研涉及86户企业,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42户,外商投资企业35户,私营企业3户,其它类型企业6户。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和工会干部。调研中各类人员反映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基本反映出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经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劳动关系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关系在建立、维系、终止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劳动关系 外商投资企业 集体企业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争议案件 私营企业 解决问题 仲裁机构 劳动者 分析研究
下载PDF
实施“三项工程”促进富余职工安置和失业职工再就业
5
作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职工 失业 再就业 企业改革 “双优工程” “双困救助工程” 失业保险 “再就业工程”
全文增补中
曲月容的情操——记青岛市再就业明星曲月容
6
作者 刘炜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999年第Z1期40-41,共2页
1996年春,曲月蓉下岗了。这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那年,是青岛被国家确定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第三个年头,在全市企业富余职工占20%左右的形势下,结构调整必然出现大量的下岗职工。到1996年末,青岛累计下岗职工达到近8... 1996年春,曲月蓉下岗了。这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那年,是青岛被国家确定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第三个年头,在全市企业富余职工占20%左右的形势下,结构调整必然出现大量的下岗职工。到1996年末,青岛累计下岗职工达到近8万人,虽分流安置了4万多人。但仍有3万多人未能再就业。曲月蓉所在的青岛塑料八厂,已由原来的700多人精减到400多人,医务室从原来的5人。已精减到2人,没想到还要减。那时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很脆弱。失落、羞涩、彷徨,她都有过,但想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又经历过十几年的下乡锻炼,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只要有岗位,她都要去干,何况自己下岗后家庭生活更加拮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女工再就业 下岗职工 青岛市 结构调整 优化资本结构 心理承受能力 共产党员 分流安置 试点城市 富余职工
原文传递
私企参保难在哪里?
7
作者 刘波 宋立山 《山东劳动》 1999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前,青岛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1.03万户,从业人员3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6%和12.6%;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2.0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23%。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青岛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按国家规定,... 目前,青岛市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1.03万户,从业人员3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6%和12.6%;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2.0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23%。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青岛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按国家规定,特别是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后,个体私营企业也应当为社会保险事业作出贡献。但是,个体私营经济参保存在许多难点,主要有以下儿方而:1.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经营管理也不规范。从规模看,当前大部分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难以区分,按原来有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经济 从业人员 私营企业发展 个体工商户 社会保险费 经营管理 农民工 保险事业 经济建设
原文传递
青岛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见成效
8
作者 《中国劳动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6-28,共3页
青岛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见成效单连高青岛市现有市属和县以上企业5299户,在职职工891495人。1993年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现有5015户企业816609名职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分别占企业和职工人数的94.6... 青岛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见成效单连高青岛市现有市属和县以上企业5299户,在职职工891495人。1993年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现有5015户企业816609名职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分别占企业和职工人数的94.6%和91.6%。中央、省属驻青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国制 劳动制度 劳动经济 青岛市
下载PDF
护嫂情缘——记青岛市再就业明星曲月蓉
9
作者 《中国社会保障》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1996年春,曲月蓉下岗了。 这是在意料之外,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那年,是青岛被国家确定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第三个年头,在全市企业富余职工占20%左右的形势下。
关键词 青岛市 下岗职工 结构调整 优化资本结构 中风后遗症 内科病房 明星 人民医院 下岗女工再就业 家庭护理
原文传递
一张文凭难定终身——关于青岛市在职职工培训的思考
10
作者 《职教通讯》 1999年第9期26-27,共2页
前不久,有关部门对青岛市在职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1份,其中企业1177份,事业单位722份,机关302份。从问卷调查看,最突出的矛盾是学与用不一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有效率逐年降... 前不久,有关部门对青岛市在职人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1份,其中企业1177份,事业单位722份,机关302份。从问卷调查看,最突出的矛盾是学与用不一致。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有效率逐年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职培训的迫切性。从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现状看,到2000年,1/3的高级职称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尽管年轻的人员可以晋升为高级职称,但这些即将退休的人员大部分为企业、事业等部门的学术带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职工 青岛市 在职人员 职工培训 在职培训 问卷调查 企业培训 高级职称人员 学术带头人 人员现状
下载PDF
技校招生何以升温
11
作者 郑平 《山东劳动》 1998年第4期29-29,共1页
曾几度冷落的技工学校,去年招生初期火爆,对此。有的专家呼吁,警惕技校招生的"泡沫"现象。然而,招生之后,从青岛实际录取情况看,招生升温,是实实在在的。青岛市1997年有27所技工学校计划招生4868人,省内外24所技工学校计划从... 曾几度冷落的技工学校,去年招生初期火爆,对此。有的专家呼吁,警惕技校招生的"泡沫"现象。然而,招生之后,从青岛实际录取情况看,招生升温,是实实在在的。青岛市1997年有27所技工学校计划招生4868人,省内外24所技工学校计划从该市招收391人,共计招生5259人。全市报考技工学校的学生达到9286人,超计划76.6%。实际录取并报到的新生4831人,占计划招生总数的91.86%,与1996年相比实际增加了500人。其中,完成和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的技工学校42所,占招生学校的82.4%。1997年技校招生数量何以回升?对此青岛市技工学校招生办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1997年年初,青岛各技校围绕该市"九五"计划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面向市场,全面调研,确定了"专业设置实行淘汰制"的思路,对适应市场的现有专业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招生办 技校 青岛市 重点发展 招生计划 适应市场需求 升温 支柱产业 合理调整
原文传递
是是非非话“跳槽”
12
作者 《山东劳动》 1995年第9期22-22,共1页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跳槽"成为时髦的话题,士别三日邂逅必问何处发财。某市一家国棉厂,3200名在职职工,1993年人均收入3300多元,去年达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按说效益还算可以,然而去年跳进...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跳槽"成为时髦的话题,士别三日邂逅必问何处发财。某市一家国棉厂,3200名在职职工,1993年人均收入3300多元,去年达到全市平均工资水平,按说效益还算可以,然而去年跳进跳出的职工竟达1100多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33%。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跳槽"现象更为严重。某市一家化工企业,原材料需从几万公里外运进来,产品却也销路不畅,技改上新项目,没钱,只好维持在"半死半活"状态。该厂的大学生,软磨硬缠要"跳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槽 九十年代 市场经济 八十年代 在职职工 计划经济 大学生 化工企业 过渡时期 劳动合同
原文传递
职校实习教学问题分析
13
作者 《四川劳动保障》 1994年第10期11-11,共1页
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校实习教学却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理论的实习。某职校一水产养殖专业班,原定学制3年,必修课程14门,但该专业学生在校学... 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校实习教学却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没有理论的实习。某职校一水产养殖专业班,原定学制3年,必修课程14门,但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理论课时间不到1年,所设课程仅学习三分之一,就被推到社会上"实习",学校又不给他们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只待在家里闲着。有的学生要求回校学习,结果教室已经挂上另一个专业的牌子。近两年的"实习"到期后,学校向每位学生收取近300元"实习费"后,发给他们毕业文凭。还美其名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灵活性"。——"风马牛不相及"的实习。某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到某职校招收畜牧专业学生务工,该校没此专业,就让林果专业学生"冒名顶替",学生把所学的果树修剪等知识"实习"到鸡身上。还有的是农学专业到建筑单位"实习",牧医专业到宾馆"实习",这种不管专业是否对口,只要有接受实习的单位(招工单位)一律积极推荐学生去"实习",实际上把职业技术学校变成职业介绍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 实习费 实习单位 果树修剪 学习理论 职业介绍所 教学过程 问题分析 职教发展
下载PDF
小孟自谋职业
14
作者 《山东劳动》 1995年第7期20-20,共1页
小孟今天最高兴的事情,不是两吨海螺赚了大钱,而是他曾工作过的单位的顶头上司搭乘了他的车。今年34岁的小孟,18岁入伍当兵,在部队开车8年,转业到市外贸冷藏厂仍干老本行,一干又是8年。企业走向市场后,原来独家经营的外贸企业,失去了&qu... 小孟今天最高兴的事情,不是两吨海螺赚了大钱,而是他曾工作过的单位的顶头上司搭乘了他的车。今年34岁的小孟,18岁入伍当兵,在部队开车8年,转业到市外贸冷藏厂仍干老本行,一干又是8年。企业走向市场后,原来独家经营的外贸企业,失去了"独家"的优势,效益从滑坡到跌入低谷,以致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到职工手中。军龄加工龄16年,弃之,小孟舍不得;留恋,不能当饭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谋职业 外贸企业 顶头上司 独家经营 基本工资 集体企业 效益 部队 海螺 滑坡
原文传递
三万职工一个名 人人都叫“合同工”
15
作者 马明贵 《山东劳动》 1994年第4期22-22,共1页
近年来,胶南市加大劳动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在企业中取消了"国家干部、固定工、计划内临时工"称谓,全市3.5万余名企业职工统称为"合同工"。该市现有市属企业和经济实体270余户。3.5万余名职... 近年来,胶南市加大劳动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在企业中取消了"国家干部、固定工、计划内临时工"称谓,全市3.5万余名企业职工统称为"合同工"。该市现有市属企业和经济实体270余户。3.5万余名职工。企业用工形式相当混乱。同一生产岗位职工,却因"姓氏"不同而待遇各异。是厂长却不是国家干部,在生产一线的人员有的却是国家干部。这种无形的"篱笆墙",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该市在1985年就着手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对当时企业中10516名亦工亦农工进行整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干部 合同工 全员劳动合同制 改革力度 劳动制度改革 企业职工 市属企业 亦工亦农 用工形式 胶南市
原文传递
送岗到家何以不上岗——青岛市下岗职工隐性就业现象透视
16
作者 《山东劳动》 1999年第4期23-23,共1页
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青岛市劳动局从1998年6月起,采取了一项新举措——把岗位、政策送到下岗职工家中。一般备有三个岗位,下岗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再上岗的岗位。然而,从开展的三次"岗位政策送到... 为了促进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青岛市劳动局从1998年6月起,采取了一项新举措——把岗位、政策送到下岗职工家中。一般备有三个岗位,下岗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再上岗的岗位。然而,从开展的三次"岗位政策送到家"活动来看,并不尽人意。第一次送岗位1000个,送给2044名下岗职工挑选,只有565人报名,再就业的184人,成交率只有32.5%;第二次为2000名下岗职工送岗1176个,选择岗位的306人,经过用人单位与下岗职工双方洽谈,达成协议的21人,再就业率只有6.8%;为做好第三次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岗职工再就业 隐性就业 再就业率 青岛市 用人单位 下岗职工分流 岗位 新举措 劳动关系 鼓励政策
原文传递
解决就业问题重点在于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
17
作者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56-56,共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拓展经营,增加就业。"由此可见,解决就业同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经济发展来创造就业机会。劳动就业的实质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拓展经营,增加就业。"由此可见,解决就业同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经济发展来创造就业机会。劳动就业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以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快,劳动者就业的物质基础就雄厚,社会就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举办更多的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 劳动法 国有企业 相结合 劳动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决就业 劳动者就业
下载PDF
解决就业问题创造就业机会
18
作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就业问题 就业机会 就业条件 企业发展 劳动制度改革
下载PDF
就业难,招工难 “两难”究竟为哪般?——劳动力市场透视
19
作者 《山东劳动》 1995年第Z1期28-28,共1页
一般地说,就业难,招工就不难;招工难,就业则不难。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不"一般"的情况——失业职工就业难,急需用人单位招工亦难。 "两难"究竟为哪般? 透视之一:失业族不断扩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一般地说,就业难,招工就不难;招工难,就业则不难。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不"一般"的情况——失业职工就业难,急需用人单位招工亦难。 "两难"究竟为哪般? 透视之一:失业族不断扩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某市富余职工10余万人,失业职工近2万人。1994年劳动力总资源达到4万至4.5万人,然而该市企业仅需求1.5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3万余人加入失业族。显然,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客观现实,必然导致就业难。透视之二:失业人员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者地位。某失业女工,30岁出头,到劳动力市场求职四五次,次次失望。问其原因,该女工愁眉苦脸地说:"像我这样的,青春扔在了一家企业;现在要文凭没文凭,要技术没技术,谁愿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就业难 用人单位 失业人员 劳动力价格 招工 透视 工业企业 人员素质 市场竞争
原文传递
青岛技校招生何以升温?
20
作者 郑平 《职教通讯》 1998年第5期14-14,共1页
曾几度冷落的技工学校招生,去年在青岛市却大为火爆。对此有关人士呼吁,警惕技校招生的“泡沫”现象。 然而,从青岛招生之后实际录取情况分析,招生升温,确实存在。 青岛市去年有27所技工学校计划招生4868人,省内外24所技工学校计划从... 曾几度冷落的技工学校招生,去年在青岛市却大为火爆。对此有关人士呼吁,警惕技校招生的“泡沫”现象。 然而,从青岛招生之后实际录取情况分析,招生升温,确实存在。 青岛市去年有27所技工学校计划招生4868人,省内外24所技工学校计划从该市招收391人,共计招生5259人。全市报考技工学校的学生达到9286人,是计划招生数的176.6%。实际录取并报到的新生4831人,占计划招生总数的91.68%,与1996年相比实际增加了500人。其中,完成和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的技工学校42所,占招生学校的82.4%。 去年技校招生数量何以回升? 对此青岛市技工学校招生办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招生政策 青岛市 招生计划 技工教育 招生数量 专业设置 情况分析 人员培训 劳动部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