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苏刚 倪耿欢 +5 位作者 刘虎 潘豪 王鹏飞 易亚辉 陆忠烈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645-64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肺部病变患者83例,其中53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胸部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两组病灶虚拟平扫(VNC)值...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肺部病变患者83例,其中53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胸部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两组病灶虚拟平扫(VNC)值、延迟25s时的碘增加值(Overlay_(25s))、延迟25s时的碘浓度(碘浓度25s)、延迟60s时的碘增加值(Overlay_(60s))、延迟60s时的碘浓度(碘浓度60s)及Z值(Overlay_(60s)-Overlay_(25s))。结果观察组患者VNC值、Z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Overlay_(25s)、碘浓度25s、Overlay_(60s)、碘浓度60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肺疾病
下载PDF
可视化移动视频指导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小英 +4 位作者 刘虎 乔洪梅 张莉 陆忠烈 易亚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老年患者32例为对照组,2020年1—9月同法选取3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预约登记,口头、纸... 目的: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老年患者32例为对照组,2020年1—9月同法选取34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预约登记,口头、纸质健康宣教等常规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宣教方法上增加可视化移动视频健康宣教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检查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在试验组[分别为(9.265±1.061)min、(8.471±0.506)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3.109±1.068)min、(9.854±0.477)min]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图像质量优秀率在对照组(65.62%)与试验组(88.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满意度率比较,试验组(94.12%)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移动视频健康宣教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配合度,缩短检查当日患者准备和实际检查时间,并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自媒体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虎 +4 位作者 张莉 乔洪梅 沈小英 陆忠烈 易亚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媒体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至12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02例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9月选取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预约登记、... 目的探讨自媒体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至12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02例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9月选取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预约登记、口头、纸质健康教育等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宣教方法上加入自媒体个性化健康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合格率、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检查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31、18.252,均P<0.01)。两组图像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5),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和“2级”的比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3、5.512,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满意度进行四分类分析,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0,P<0.05),非常满意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25,P<0.05)。结论基于自媒体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检查当日患者准备和实际检查时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马春燕 乔洪梅 +3 位作者 刘虎 沈维英 易亚辉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47-148,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34例胰腺炎患者,应用双能量后处理软件,分别采用100kV、140kV、最佳单能量及70keV单能量4种模式模式模式重建处理,测量并计算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4种模式下脾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4支血管的SNR和CNR均有差异(P均<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140kV模式下4支血管的图像SNR、CNR均最低,与其他三组模式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70keV单能量模式下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SNR、CNR均最高,在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脾静脉SNR和肠系膜上静脉的SNR和CNR均最高,在100kV模式下的脾静脉CNR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同能量成像技术重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胰周血管成像质量有影响。建议采用多模式重建,70keV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最佳单能量模式下观察肠系膜上静脉,对于脾静脉应同时采用最佳单能量模式和100kV模式观察,从而提高胰周血管的显示,有利于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作出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双源CT 双能量增强CT扫描技术 胰周血管
下载PDF
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余丽 郑叶平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 观察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型“零通道”模式救治的64例患者为研究组,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常规绿色通道模式救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新型“零通道”模式对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型“零通道”模式救治的64例患者为研究组,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常规绿色通道模式救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服务时间。结果 研究组创伤团队到达时间(0.27±0.74)min、血常规报告时间(9.91±4.34)min、开始输血时间(64.38±10.45)min、CT检查完成时间(26.06±5.43)min、抢救室滞留时间(69.13±35.31)min,对照组创伤团队到达时间(0.87±2.17)min、血常规报告时间(13.30±7.89)min、开始输血时间(99.53±26.15)min、CT检查完成时间(41.05±19.25)min、抢救室滞留时间(112.55±144.4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零通道”模式能有效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服务时间,为后期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零通道”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服务时间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苏刚 吴卿杰 +4 位作者 朱王维 刘虎 赵宏伟 陆忠烈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065-2066,207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肺部实性病变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癌34例,肺部良性病变14例;均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对病变内_(动脉期)及_(静脉期)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肺部实性病变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肺癌34例,肺部良性病变14例;均行胸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对病变内_(动脉期)及_(静脉期)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肺癌患者NIC_(静脉期)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5);而Overlay_(动脉期)、碘浓度_(动脉期)、NIC_(动脉期)、Overlay_(静脉期)、碘浓度_(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患者Overlay_(静脉期)明显高于Overlay_(动脉期)(P<0.05),NIC_(静脉期)亦明显高于NIC_(动脉期)(P<0.05),碘浓度_(动脉期)与碘浓度_(静脉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病变患者Overlay、碘浓度、NIC_(静脉期)与_(动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参数如Overlay_(静脉期)、NIC_(静脉期)等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部实性病变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刚 王鹏飞 +2 位作者 李刚 陆忠烈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86-887,89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5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癌75例(恶性组),肺炎性病变20例(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内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5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癌75例(恶性组),肺炎性病变20例(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内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IC)、标准化的碘浓度(NIC)。结果恶性组中,腺癌59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恶性组与炎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与炎症组Ove rla y动脉期、NIC_(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_(动脉期)、NIC_(动脉期)、Overlay静脉期、IC_(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Overlay动脉期与Overlay静脉期、IC_(动脉期)与IC_(静脉期)、NIC_(动脉期)与NIC_(静脉期)比较,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腺癌与鳞癌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弥补常规CT单一参数成像的不足,能量参数Ove rla y动脉期、NIC_(静脉期)在鉴别肺内炎症性病变与肺癌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技术 肺癌 肺炎症性病变
下载PDF
综合性管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佳淇 +1 位作者 方艳红 陈国威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管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医院介入导管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将2017年4~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性管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医院介入导管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将2017年4~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各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总分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综合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了介入导管室的管理质量,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管理 介入导管室 护理 管理
原文传递
不同加速因子对脑压缩感知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虎 乔洪梅 +7 位作者 张静静 陈园 赵宏伟 朱佩云 吕海娟 钱晶晶 蒋伟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对脑压缩感知(compression sensing,CS)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响。方法选取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接受头颅SWI检查的患者60例,分别收集AF为0、2、4、6、... 目的探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对脑压缩感知(compression sensing,CS)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影响。方法选取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接受头颅SWI检查的患者60例,分别收集AF为0、2、4、6、8及10的SWI图像资料;对图像实施主观评价,比较不同AF条件下各核团SNR、CNR、PV差异。结果AF≥6时双侧HCN、PUT、RN、PUL、GP、SN、DN的SNR、CNR,与AF=0条件下同侧相比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F条件下,双侧HCN、PUT的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10条件下,双侧RN、PUL、GP的PV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2时,SN、DN的PV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SWI,在AF=2时能够减少对大脑图像质量的影响,但会影响部分核团PV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因子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FOCUS-PDCA程序管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沈维英 +5 位作者 刘虎 乔洪梅 张莉 沈小英 陆忠烈 易亚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3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管理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02例纳入对照组,2020年1~9月同法选取...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管理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02例纳入对照组,2020年1~9月同法选取10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的方法进行指导,试验组患者运用FOCUS-PDCA程序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准备时间、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检查前准备时间和检查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vs.60.78%,χ^(2)=8.929,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7.00%vs.85.29%,χ^(2)=8.525,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运用FOCUS-PDCA程序管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缩短患者的检查前准备时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程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下载PDF
微信平台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冬梅 +1 位作者 沈泉妹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7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及出院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及出院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微信平台建设、详细干预模式。比较入院时及出院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规律运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平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运动护理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红艳 +1 位作者 陈国威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运动护理的疗效及对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做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运动护理的疗效及对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做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除穿刺点出血与局部血肿方面无差异,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SDS评分方面,干预3天、7天后干预组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应用运动护理临床疗效理想,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双低技术在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洪梅 刘虎 +7 位作者 沈维英 蒋伟浩 赵宏伟 易亚辉 陆忠烈 方红艳 王鹏飞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拟行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52例,分为A组(110 k V,350 mg I/ml碘海醇)和B组(80 k V,270 mg I/ml碘克沙醇)...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拟行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52例,分为A组(110 k V,350 mg I/ml碘海醇)和B组(80 k V,270 mg I/ml碘克沙醇),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等CT辐射剂量参数,并计算有效剂量(ED),分别测量两组血管增强后腹主动脉末端、腘动脉起始部和胫后动脉末端处的CT值,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两组CTDIvol、DLP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血管增强后腹主动脉末端、腘动脉起始部和胫后动脉末端处的CT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可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而图像质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低管电压 低碘浓度
下载PDF
以皮质盲为首发症状的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亚辉 +1 位作者 金杰 李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2057-2058,共2页
患者男性,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2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无法缓解,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 患者男性,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2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无法缓解,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目系卒病,双眼球后视神经炎,双眼白内障”,予住院治疗,期间予“弥可保,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治疗半月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脑卒中”收住入院。既往史:患者平素体键,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及手术史。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以内家族性传染病、遗传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胸廓挤压痛阴性,腹平软,右侧肢体肌力 IV级,感觉减退,肌张力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颅CT :颅内未见异常。查肝功能:直接胆红素10.8umol/L ,谷氨酰转肽酶40IU/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6.59ng/ml ,D二聚体定量1050ug/L ,全血低切相对指数16.00。脑电图:轻中度异常,与疾病有关。超声检查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检查血管:双侧颈部动脉内膜增厚。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头颅M RI检查:双侧枕顶叶脑回表面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沟增深加宽,上述病变在FLAIR及DWI上明显高信号(图1~4),考虑炎症。予阿昔洛韦针抗病毒、醒脑静针保护脑细胞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且近来出现缄默、智能减退明显,反应较迟钝,回答不切题或回答极慢,语言欠流利,与患者接触时可见患者时有惊慌表情。患者双侧上肢出现肌阵挛征象。复查脑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UTZFELDT-JAKOB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