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梦”的逻辑 被引量:9
1
作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共6页
中国梦是建立在近代中国遭受苦难之重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艰辛探索,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目标指向。其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建立在近代中国遭受苦难之重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艰辛探索,代表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目标指向。其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外延是指近当代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进程的实践中形成的,二者在实践中相互转化,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呈现为历史逻辑。历史逻辑经过实践转化,总结提炼出新观点新理论,呈现为理论逻辑,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实践活动,也是现实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性活动,这种感性活动是有序性的,是一种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的发展趋向引向创新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概念逻辑结构 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 实现内在逻辑
下载PDF
略论国民素质发展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2,共5页
国民素质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主体特质形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民素质天赋资源开发与后天教育提高相统一、国民素质发展中的观念内化与实践外化相统一、国民素质提高与生产力发展相促进、国民素质差异性与国民素质同一性相结... 国民素质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主体特质形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民素质天赋资源开发与后天教育提高相统一、国民素质发展中的观念内化与实践外化相统一、国民素质提高与生产力发展相促进、国民素质差异性与国民素质同一性相结合、文化的开放与繁荣促进国民素质内涵的提升与扩展等普遍性、必然性关系,决定着国民素质的发展趋势。遵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学理上对国民素质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确证,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发展规律 启示
下载PDF
对国民素质结构与分类的再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国民素质结构是指国民素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的方式 ,是国民素质内在要素的表现形式 ,是作为完整的特质表现出来的有机整体。国民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关键词 国民素质结构 分类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社会文化素质
下载PDF
论中国国民素质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6-50,共5页
国民素质基本特质的生成由自然条件和始源经济文化特征所决定。在国民素质发展史中,其基本特质既有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传承性;又有同时期社会表现出来的发展性和滞后性特征。同时,国民素质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又具有互... 国民素质基本特质的生成由自然条件和始源经济文化特征所决定。在国民素质发展史中,其基本特质既有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传承性;又有同时期社会表现出来的发展性和滞后性特征。同时,国民素质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又具有互动性和共进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特质 生成条件 发展法则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5
5
作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习近平从坚持人民性与"中国梦"人本立场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价值维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历史维度,世界文化交流与增进共识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开放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 习近平从坚持人民性与"中国梦"人本立场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价值维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历史维度,世界文化交流与增进共识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开放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统一中形成新文化思想实践维度,四维度逻辑序列清晰,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充分体现其新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思想 形成维度 新型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人的素质思想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人的素质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具有先天性、差异性、阶级性与后天实践性特征;消费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动力,人的消费实践活动是自身素质发展的外化表现,是人为满足自身的素质发展需要而进...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人的素质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具有先天性、差异性、阶级性与后天实践性特征;消费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动力,人的消费实践活动是自身素质发展的外化表现,是人为满足自身的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效活动;人的先天素质的不同影响着后天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但其素质发展应是平等的,而从人的素质差异性到发展平等则取决于社会地位的完全平等。发展生产力是提升人的素质水平的途径,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水平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恩、恩格斯 人的素质特征 人的发展平等性 途径与方法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清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民素质概念、结构研究成果较多而不统一,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能与时俱进而论证不够深刻,近代国民素质思想挖掘较为充分而马思主义经典作家国民素质思想研究较少,初步构建国民... 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民素质概念、结构研究成果较多而不统一,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能与时俱进而论证不够深刻,近代国民素质思想挖掘较为充分而马思主义经典作家国民素质思想研究较少,初步构建国民素质理论体系而应用研究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研究成果 分析:学术推进
下载PDF
习近平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观的生成逻辑
8
作者 姬迎喜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0期18-21,共4页
习近平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观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并在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统一中形成新理念,在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与用新时代中国特... 习近平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观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并在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统一中形成新理念,在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统一中形成新理论,在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保障的统一中形成新实践观。习近平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观,内含着新时代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发展的价值取向、育人方式、制度创建、目标设立、路径选择相统一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民族文明素质 文化
下载PDF
国民素质均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46,共3页
建设和谐社会,制度安排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国民素质的均衡发展。从马克思到胡锦涛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均衡提高坚持不懈追求。在社会转型期,国民素质价值观念失衡,和谐素质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特征,客观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制度安排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国民素质的均衡发展。从马克思到胡锦涛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均衡提高坚持不懈追求。在社会转型期,国民素质价值观念失衡,和谐素质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特征,客观要求建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结构,即强化保护生态环境责任自觉意识、提高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力、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均衡发展 影响因素 素质建构 主体实践
下载PDF
“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对人学理论两个基本范畴的新界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研究人类素质的属性和功能,两者对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同一性,又有区别: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素质观念要求的内化性和外在表现稳定性,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需求性和未来理想... “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研究人类素质的属性和功能,两者对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同一性,又有区别: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素质观念要求的内化性和外在表现稳定性,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需求性和未来理想性。因此,两者的关系是:国民的素质观念是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内化而形成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概念 比较 创新
下载PDF
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内涵评估、界定及内在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居家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学术界对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互含性或不规范性,没有从概念的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形成一个基本接受的独立性定义。只有依据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各自内涵所特有的属性,对各自内涵所具有的本质特点给予概括,才能科学... 学术界对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互含性或不规范性,没有从概念的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形成一个基本接受的独立性定义。只有依据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各自内涵所特有的属性,对各自内涵所具有的本质特点给予概括,才能科学界定其概念,表清二者之关系。所谓人的素质内涵,是指人在先天遗传和接受后天教育的基础上,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对获得的素质知识与观念经过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互动,所形成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结构的相对稳定特质。而人的现代化内涵,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心理态度、思想观念、科技水平,在实践中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表现出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状态。二者具有价值同一性、发展互促性,但同时存在内涵结构、发展特征、实现过程的区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素质 人的现代化 概念 界定 属性
下载PDF
关于国民素质概念及特征的再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国民素质是人的三种属性在现实人身上的内化后的实现。国民素质具有先天不同性与后天发展性;历史文化性与现实社会性;个体结构的完整性与内化要求的客观性;个体性与群体性;潜能性与开发性等特征。
关键词 国民素质 人性 本质 界定 个体结构 完整性
下载PDF
国民文化素质与素质文化——关于国民素质学两个范畴的新界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萌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国民文化素质与素质文化是国民素质学的两个基本范畴,都具有国民素质学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性特征,而两者的生成与实践方式、存在与表现形式不同。国民文化素质的内在性和外在性都是通过素质文化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素质文化是国民文化... 国民文化素质与素质文化是国民素质学的两个基本范畴,都具有国民素质学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性特征,而两者的生成与实践方式、存在与表现形式不同。国民文化素质的内在性和外在性都是通过素质文化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素质文化是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国民必须以先进的素质文化观引领文化素质发展,而国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又积极作用于对素质文化的价值选择、认同及建设。因此,文化素质与素质文化具有内在联系性、相互促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文化素质 素质文化 属性 比较 关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态势与加入WTO后国民素质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6,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大力发展生产力 ,既着眼于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大致经历了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大力发展生产力 ,既着眼于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大致经历了更新与发展 ( 1 94 9~ 1 96 5年 )、停滞与徘徊 ( 1 96 6~ 1 976年 )、调整与提高 ( 1 976年至今 )三个不同的阶段 ,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其演变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国民素质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运动 ;国民素质每次大的发展都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加入WTO后 ,必须树立以国民素质为本的发展观 ,构建新的国民素质结构体系 ,使国民素质具有超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 发展阶段 态势 建构
原文传递
论邓小平的国民素质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国民素质 综合国力竞争 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 理论 重要作用 中国 世界 特征 邓小平
全文增补中
新时期国民素质建设理论创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75,共3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提高彼此统一起来,在观念和实践中不断扩展和完善国民素质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素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 国民素质建设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国民素质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意义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位振奇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7-12,共6页
国民素质问题,是与国家发展共始终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不断探究的重要问题,其理论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中国思想家对人的素质的研究具有价值观念性与学理性,西方思想家则体现出量化性与实证... 国民素质问题,是与国家发展共始终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不断探究的重要问题,其理论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中国思想家对人的素质的研究具有价值观念性与学理性,西方思想家则体现出量化性与实证性特征,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的素质思想更强调人的素质的社会性与政治性。国民素质学科建设的意义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整合趋势的需要;其理论意义是国民素质问题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的必然趋势,实践意义则集中体现在促进国民社会化实践过程中对先进素质价值观的理性认同而又内化自觉与践行。因此,建设国民素质学已具备了理论条件,其意义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素质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的国民素质均衡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194,共3页
当代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平衡未被彻底打破、新的社会平衡尚未完全形成,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如果国民素质严重失衡,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或畸形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国民树... 当代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平衡未被彻底打破、新的社会平衡尚未完全形成,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如果国民素质严重失衡,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或畸形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国民树立"学习素质"观念,并提高对素质观念内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国民素质 结构失衡 建构 途径
下载PDF
论小康社会的国民素质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经济、民主政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在这四大奋斗目标中,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为此,必须树立"以国民素质为本"的小康社会新理念,建立适应小康社会发展的国民素质结构,建构... 经济、民主政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在这四大奋斗目标中,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为此,必须树立"以国民素质为本"的小康社会新理念,建立适应小康社会发展的国民素质结构,建构国民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民族精神素质、民主法制素质、生态环境保护素质、诚信素质和学习素质八大国民素质教育新体系,制定国民素质发展指标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国民素质 现代建构 教育体系 方式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素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池长征 郑喜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中,人的素质始终是马克思所高度关注的主题。人的素质生成于人的自觉能动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之中,人的消费使得在最初生产行为中发... 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中,人的素质始终是马克思所高度关注的主题。人的素质生成于人的自觉能动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之中,人的消费使得在最初生产行为中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需要和实践达到全面的程度,而人的素质要得以现实生成和丰富发展,有赖于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实现尊重人的发展权利,才能使人的自由王国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精神领域和审美领域,因此当代国民素质建设应重视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素质思想 实践性特征 国民素质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