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36例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国斌 易广新 +5 位作者 熊斌 鲁植艳 龙清云 卓德强 胡金香 刘骏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n=21)。治疗方法为先灌注适量化疗药物,然后以表阿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根据复查CT及甲胎蛋白等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内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方差分析和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内多发病灶组在术前肿瘤伴子灶、合并门脉2级分支以上瘤栓、巨块无包膜方面高于局部复发/单发病灶组(P<0.05)。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总体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0.7)次、58.3%、66.7%;两组相比较分别为(3.3±0.8)次比(2.9±0.7)次(t=1.688,P=0.101);80.0%比42.9%(P=0.024);86.7%比52.4%(P=0.03)。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TACE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发 肝切除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经皮腘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骏方 龙清云 +2 位作者 卓德强 胡金香 鲁植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14-116,132,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的基础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静脉穿刺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方法 :对 3例尸体标本、35例 (支 )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5例膝部CT/MRI片及 8例经皮静脉穿刺插管病例等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 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的基础解剖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静脉穿刺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方法 :对 3例尸体标本、35例 (支 )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5例膝部CT/MRI片及 8例经皮静脉穿刺插管病例等基础、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观察窝局部解剖结构、静脉与动脉及神经毗邻关系、静脉血管管径、走行路径、与膝关节的关系等。结果 :窝呈菱形 ,浅层结构有皮肤及浅筋膜 ,深层有深筋膜 (筋膜 )。静脉与动脉伴行 ,共同包于一个血管鞘中 ,静脉居动脉与胫神经之间。动脉位于静脉前方 (3例 )或前内侧 (2例 ) ,二者部分重叠。静脉直径 9~ 15mm ,于膝关节两髁间垂直上升 5 0~ 70mm后向内上斜行 ,侧位见与股骨后缘贴近上行 ,距皮肤深度 4 0~ 70mm。上述表现均随性别、年龄及疾病等而有所不同。静脉穿刺点位于窝正中线与皮肤皱褶交点外侧 5~ 10mm处。结论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减少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皮静脉插管在静脉系统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静脉 经皮腘静脉穿刺和插管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结构脂肪乳剂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肝功能、氮平衡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卓德强 戚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 观察结构脂肪乳对肝脏术后患者肝功能、氮平衡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肝脏手术患者86例双盲、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对比观察术后两组患... 目的 观察结构脂肪乳对肝脏术后患者肝功能、氮平衡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肝脏手术患者86例双盲、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于术后第1~6天接受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对比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肝酶学、氮平衡、血浆蛋白质水平情况.结果在进行6 d的肠外营养以后,两组患者肝酶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在POD+1明显升高,但STG组随后显著下降,MCT/LCT组下降速度慢于STG组(P〈0.05).STG组氮平衡明显优于MCT/LCT组.POD+4 STG组蛋白质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而MCT/LCT组至POD+7才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结构脂肪乳由于具有较好的节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肝脏术后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将有利于这类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脂肪乳 氮平衡 蛋白质代谢 肝脏手术
原文传递
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宁利 卓德强 刘骏方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2873-2875,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中晚期组41例,均行MRI检查。观察两组MRI征象,比较两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检出...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早期组48例和中晚期组41例,均行MRI检查。观察两组MRI征象,比较两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检出率,评估MRI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能。结果 8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检出滑膜炎73例(T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稍高信号,压脂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病变范围较清晰),骨髓水肿62例(骨质斑片状T1加权成像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稍高信号,压脂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且界限不清),骨侵蚀60例(关节软骨层次不清,软骨表面粗糙且局部较薄,呈大小不一缺损区,T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压脂T2加权成像呈稍低或稍高信号),腱鞘炎70例(界限不清,T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稍高信号)。早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检出率与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MRI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 50%、75. 61%、82. 02%。结论 MRI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ZnSe∶Mn/ZnSe-IgG掺杂量子点探针对人肝癌细胞的免疫荧光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良冬 卓德强 +2 位作者 冯茂辉 喻学锋 李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70-2573,共4页
目的 利用水溶性ZnSe:Mn/ZnSe掺杂量子点优良的光学特性实现对肝癌细胞株HCCLM9甲胎蛋白(AFP)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标记成像.方法 用巯基丙酸修饰的ZnSe∶Mn/ZnSe掺杂量子点,制备水溶性ZnSe∶Mn/ZnSe-IgG复合物探针.荧光、紫外光光... 目的 利用水溶性ZnSe:Mn/ZnSe掺杂量子点优良的光学特性实现对肝癌细胞株HCCLM9甲胎蛋白(AFP)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标记成像.方法 用巯基丙酸修饰的ZnSe∶Mn/ZnSe掺杂量子点,制备水溶性ZnSe∶Mn/ZnSe-IgG复合物探针.荧光、紫外光光谱分析及透射电镜研究其特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水溶性ZnSe∶Mn/ZnSe-IgG复合物探针标记肝癌细胞株HCCLM9 AFP抗原.噻唑蓝(MTT)法检测该复合物探针的细胞毒性,并同传统量子点探针比较.双光子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成像,并进行连续激发实验,同传统量子点探针及有机荧光探针比较光稳定性.结果 该水溶性ZnSe∶Mn/ZnSe-IgG复合物探针具有激发光谱宽、荧光强度高的特点,生物相容性较传统量子点好,无明显细胞毒性.用该探针对肝癌细胞成像清晰,其荧光在共聚焦激光连续激发情况下无明显衰减.结论 ZnSe∶Mn/ZnSe掺杂量子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荧光材料,比传统量子点毒性更小,并且比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具有更优良的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量子点 肝癌细胞 免疫荧光标记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忠建 卓德强 鲁植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检查,其中14例经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结核6例(18.7%),表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肺不张;亚急性血型播散...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检查,其中14例经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结核6例(18.7%),表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肺不张;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2例(37.5%),两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浸润型肺结核14例(43.7%),表现为陈旧性病灶周围炎,伴空洞及播散病灶,病变范围较广。结论:AIDS中晚期合并肺结核主要为原发肺结核及广泛播散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宁利 卓德强 +2 位作者 刘俊方 胡浩 梅列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472-5474,5489,共4页
目的:对比CT仿真结肠镜(CTC)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30例患者接受CTC检查,30例患... 目的:对比CT仿真结肠镜(CTC)与腹部增强C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30例患者接受CTC检查,30例患者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对影像图片进行盲法阅读,将炎症性肠病的可信度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对6项影像学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8.33%,59.09%,71.39%显著低于CTC的93.33%,95.01%、89.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肠壁强化并增厚;结肠袋消失对炎症性肠病具有预测作用;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的特异性较高。结论:CTC对炎症性肠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肠壁强化及增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敏感性较高,结肠粘膜呈颗粒状、不光滑联合结肠袋消失诊断炎症性肠病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结肠镜 腹部增强CT 炎症性肠病 诊断
原文传递
艾滋病肺部改变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鲁植艳 潘中良 +2 位作者 卓德强 何稻荪 桂希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肺部有阳性发现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及CT),临床症状有干咳、胸痛、发热等。结果:卡氏肺囊虫感染11例(41.9%),均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其中9...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肺部有阳性发现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及CT),临床症状有干咳、胸痛、发热等。结果:卡氏肺囊虫感染11例(41.9%),均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其中9例呈肺小叶浸润,表现为沿小叶中心分布≤1cm结节影;2例为大叶实变。卡波氏肉瘤3例(11.5%),表现为直径≥1cm的结节,沿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小叶间隔增厚,可伴淋巴结肿大。肺结核6例(23%),其中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例,浸润型肺结核4例。真菌感染2例(7.7%),表现为周围结节,单发或多发,可互相融合或形成空洞,空洞腔内伴结节。双肺间质性感染4例(15.4%),影像学改变为双肺纹理增多,伴网结节状改变。结论:影像学对鉴别艾滋病患者肺部改变的类型有较大帮助,其诊断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良冬 卓德强 +2 位作者 龚静 林丛尧 袁宏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基于贝叶斯(Bayesian)网络模型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PH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48 h患者血钙(Ca)水平判断是否发生... 目的基于贝叶斯(Bayesian)网络模型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PH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48 h患者血钙(Ca)水平判断是否发生PHC,将患者纳入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Ca、磷(P)、镁(Mg)、白蛋白(Alb)、25-羟基维生素D[25(OH)D]、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PTC患者术后发生PHC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其诊断PTC患者术后发生PHC的效能。结果200例PTC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62例(31.00%),未发生低钙血症138例(69.00%);发生组女性患者、双侧淋巴结清扫占比高于未发生组(χ^(2)/P=4.333/0.037,7.366/0.007);发生组血清Ca、P、Mg、Alb、25(OH)D、PTH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血清CT水平高于未发生组(t/P=4.534/<0.001、3.301/0.001、3.217/0.002、11.957/<0.001、7.728/<0.001、8.756/<0.001、4.093/<0.001);2组血清FT_(4)、FT_(3)、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淋巴结清扫、血清CT过表达是PTC术后发生PHC的危险因素[OR(95%CI)=125.841(1.248~12684.321)、1.352(1.055~1.732)];血清Ca、Mg、Alb、25(OH)D、PTH过表达是PTC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保护因素[OR(95%CI)=0.000(0~0.040)、0.000(0~0.023)、0.136(0.035~0.539)、0.229(0.071~0.735)、0.221(0.067~0.727)]。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Mg、Alb、25(OH)D、PTH、CT诊断PTC患者术后发生PH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0.634、0.799、0.828、0.912、0.684。经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Mg、Ca、PTH、Alb与PHC直接相关,双侧淋巴结清扫、血清CT与PHC间接相关。结论双侧淋巴结清扫、血清CT过表达是PTC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与PHC间接相关;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低钙血症 淋巴结清扫 血钙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清云 刘骏方 +2 位作者 鲁植艳 胡金香 卓德强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疗效。方法:将340例中晚期肝癌分成三组:非利多卡因组56例(未加利多卡因),单纯利多卡因组120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乳化利多卡因组164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碘化油乳化液),以Seldi...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疗效。方法:将340例中晚期肝癌分成三组:非利多卡因组56例(未加利多卡因),单纯利多卡因组120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乳化利多卡因组164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碘化油乳化液),以Seldinger技术选择插管至肝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然后根据术中和术后止痛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利多卡因组、单纯利多卡因组和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7.5%和88.4%,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有效,且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疗效优于单纯利多卡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肝癌 化疗栓塞 利多卡因 止痛
下载PDF
HIV感染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植艳 徐忠建 +1 位作者 卓德强 沈振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80-682,686,共4页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X线 CT 肺孢子菌肺炎
下载PDF
梅克尔憩室并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骏方 龙清云 +2 位作者 胡金香 鲁植艳 卓德强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认识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提高对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男5例,女1例,以Seldinger技术插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后,带管急诊手术治疗,... 目的:认识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提高对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男5例,女1例,以Seldinger技术插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后,带管急诊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有:①对比剂外溢2例,对比剂直接外溢出血管至憩室内,显示出袋状憩室影像。②憩室染色2例。表现毛细血管期回盲部区域一局限性条状或片状浓密染色区。③肠卵黄动脉显影3例,显示一细长无分支血管(通常是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即卵黄动脉)直达右下腹至显影之憩室。手术所见憩室内有出血点及炎性表现。结论:憩室染色和肠卵黄动脉显示梅克尔憩室的主要血管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至憩室内是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胃肠道出血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介入治疗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卓德强 徐志宏 +1 位作者 汪明月 鲁植艳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模式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186例,将186例患者分成3组。A组62例,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B组60例,采取射频消融(RFA)治疗;C组64例,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三组患...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模式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186例,将186例患者分成3组。A组62例,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B组60例,采取射频消融(RFA)治疗;C组64例,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肿瘤完全反应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以及介入治疗后1、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 生存率
下载PDF
肺癌并肝转移的联合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清云 刘骏方 +2 位作者 鲁植艳 胡金香 卓德强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5例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 ,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化疗和 /或栓塞术。结果 :肺原发灶有效率 73 .3 % ( 11/15 ) ,肝转移灶有效率 80 .0 % ( 1... 目的 :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5例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 ,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化疗和 /或栓塞术。结果 :肺原发灶有效率 73 .3 % ( 11/15 ) ,肝转移灶有效率 80 .0 % ( 12 /15 )、肺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灶有效率 66.7% ( 10 /15 )。半年和 1年生存率分别为 80 %和 60 %。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转移癌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支气管动脉 肝动脉
下载PDF
回盲部良恶性病变特点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金香 万智勇 卓德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76-77,共2页
回盲部是消化系统病变的好发部位,其常见的病变是炎症和肿瘤.因两种病变的临床表现及 X线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经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回盲部病变32例,行对比性分析X线特点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两者... 回盲部是消化系统病变的好发部位,其常见的病变是炎症和肿瘤.因两种病变的临床表现及 X线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经X线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回盲部病变32例,行对比性分析X线特点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良恶性病变 临床特点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骨骼肌肉恶性肿瘤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正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浩 卓德强 +2 位作者 徐海波 罗锐 曾俊杰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6-16,19,共2页
目的分析骨骼肌肉恶性肿瘤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正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骨骼肌肉病变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穿刺获取的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对52例进行CT引导经皮骨... 目的分析骨骼肌肉恶性肿瘤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正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骨骼肌肉病变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穿刺获取的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对52例进行CT引导经皮骨骼肌肉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切开活检,对比两种方式的结果。结果为52例进行CT引导经皮骨骼肌肉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切开活检,切开后发现52例全部为恶性肿瘤,有40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结果相同,12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病例结果为阴性。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正确率为76.9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骨骼肌肉恶性肿瘤性病变,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准确率也比较高,是较有效的诊断方式,但是对于CT穿刺活检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采用手术切开方式进行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恶性肿瘤 CT引导下 经皮穿刺活检 正确性
下载PDF
颌面部血管性病变栓塞治疗的并发症(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骏方 胡金香 +2 位作者 龙清云 鲁植艳 卓德强 《医学新知》 CAS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颌面部血管性病变 栓塞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容易合并胸腔积液?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浩 龚晓明 +4 位作者 卓德强 屈艳娟 杨桂芬 鲁植艳 李宏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1-67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1]。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1]。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多为肺部外周淡薄片状、磨玻璃样阴影,重症病例肺部弥漫性病变,俗称“大白肺”,胸腔积液则相对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患者 诊疗方案 重症病例 胸腔积液 卫生健康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粗糙集的肺部肿瘤CT图像抗噪算法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卓德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9年第3期331-335,共5页
贝叶斯粗糙集处理噪声数据能力强,分类肺部肿瘤CT图像结果准确,为图像去噪提供精准的图像分类结果。基于此,设计基于贝叶斯粗糙集的肺部肿瘤CT图像抗噪算法,基于贝叶斯粗糙集分类模型进行肺部CT图像分类,约简贝叶斯粗糙集属性和决策规则... 贝叶斯粗糙集处理噪声数据能力强,分类肺部肿瘤CT图像结果准确,为图像去噪提供精准的图像分类结果。基于此,设计基于贝叶斯粗糙集的肺部肿瘤CT图像抗噪算法,基于贝叶斯粗糙集分类模型进行肺部CT图像分类,约简贝叶斯粗糙集属性和决策规则,基于决策规则预测肺部CT图像类别;对存在肿瘤的CT图像噪声小波系数构建拉普拉斯数学模型,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小波系数概率密度,计算噪声方差和子代小波系数标准差,使去噪算法具备自适应性;基于小波系数的概率密度得到最大后验(maximum a posteriori,MAP)估计值,对该值做小波反变换,实现肺部肿瘤CT图像自适应去噪。结果表明,该算法去除肺部肿瘤CT图像噪声效果好,抗噪能力强,较好保留图像细节特征,视觉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粗糙集 肺部 约简 肿瘤CT图像 小波系数 抗噪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动态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德强 欧阳静萍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4期30-31,3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研究大鼠肠缺血45 min再灌注后肠粘膜谷光甘肽(GSH)、氧化代谢产物 (MDA)抗氧化酶及肝肾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肠缺血45 min...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肠系膜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研究大鼠肠缺血45 min再灌注后肠粘膜谷光甘肽(GSH)、氧化代谢产物 (MDA)抗氧化酶及肝肾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肠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4、8 h,GSH明显减少;MDA 水平明显升高。肠粘膜CAT、SOD和GSH-PX活性未见明显改变。血清ALT和BUN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可致肠粘膜严重氧化性损伤,并引起远隔器官(肝肾)功能受损,其损伤程度与再灌注时间呈现动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实验 肠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 肠粘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