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赖佳明 梁力建 +5 位作者 方仕 郝元涛 黄力 彭宝岗 黎东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4-607,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目的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2 位作者 彭宝岗 付顺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短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行左右双侧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101例患者,分析其短期和远期效果。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短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行左右双侧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101例患者,分析其短期和远期效果。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7%。肝切除术后结石清除率为84.2%(85/101),经术后胆道镜取石,最终的结石清除率为95.0%(95/101)。结石复发率为7.9%,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6.5%(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显示肝切除范围<结石分布的范围是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危险度(OR)=2.152,95%可信区间(CI):1.624~4.721。【结论】双侧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的,术后短期和远期效果良好,肝切除的范围是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 双侧 效果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绍强 梁力建 +3 位作者 彭宝岗 付顺军 汪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9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谱以及其对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有完整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并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2例,分析胆汁中细菌谱,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引...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谱以及其对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有完整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并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62例,分析胆汁中细菌谱,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引起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7.2%,革兰阴性菌占61.7%。前3位菌属分别是大肠埃希杆菌属(30.5%)、粪肠球菌属(29.8%)和单胞菌属(14.9%)。本组无手术死亡,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胆漏和腹腔感染。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P=0.026,OR=8.560)和手术时间(P=0.04,OR=1.007)是引起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细菌种类繁多,以大肠埃希杆菌属、粪肠球菌属和单胞菌属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是引起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细菌培养 肝内胆管结石 结石患者 细菌谱 临床意义 独立危险因素 感染并发症 Logistic
原文传递
门静脉淤血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 (HepaticIscheiaReperfusion ,HIR)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 6 0 %四氯化碳 (CCl4 )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 :A组 :假手术组 (6只 ) ,B组 :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 (16只 ) ,C...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 (HepaticIscheiaReperfusion ,HIR)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 6 0 %四氯化碳 (CCl4 )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 :A组 :假手术组 (6只 ) ,B组 :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 (16只 ) ,C组 :肝门阻断 +门腔转流 (16只 ) ,D组 :肝门完全阻断 40min(16只 )。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透明质酸 (HA)、肿瘤坏死因子 (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变化。结果 :B、C、D组的 7d存活率分别为 5 / 10只、8/ 10只、4/ 10只 ;再灌注后 4h血清TNF含量 ,B、C、D组分别为 (0 .6 31± 0 .198)u/ml、(0 .5 96± 0 .2 2 3)u/ml、(0 .789± 0 .371)u/ml,明显高于术前的 (0 .177± 0 .139)u/ml和A组的 (0 .315± 0 .182 )u/ml(P <0 .0 1) ;D组再灌注 4h的AST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同时的HA水平 ,D组明显高于B组 ,C组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害 ,程度以D组最重、B组次之。结论 :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缺血再灌注 门静脉淤血
下载PDF
应用医用胶减少肝断面渗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殷晓煜 +1 位作者 梁力建 赖佳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 探讨医用创面封闭胶在减少肝切除术后肝断面渗血中的价值。方法  2 0 0 2年 5~ 11月采用信封法将 60例接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医用胶组 (A组 ,n =3 0 )和对照组 (B组 ,n =3 0 )。A组在肝断面彻底止血后滴注医用创面封闭胶 ,... 目的 探讨医用创面封闭胶在减少肝切除术后肝断面渗血中的价值。方法  2 0 0 2年 5~ 11月采用信封法将 60例接受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医用胶组 (A组 ,n =3 0 )和对照组 (B组 ,n =3 0 )。A组在肝断面彻底止血后滴注医用创面封闭胶 ,B组则不用。测定术后第 1、2、3d腹腔引流液中红细胞 (RBC)数和血红蛋白 (Hb)量。结果 A、B两组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的RBC数和Hb量均以第 1d为高峰 ,显著高于第 2、3d(P <0 0 5) ,其中A组术后第 1d腹腔引流液中RBC数及Hb量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只相当于B组第 2d的水平。A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7)。结论 医用创面封闭胶可有效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断面渗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肝断面渗血 随机对照研究 血红蛋白 红细胞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赖佳明 梁力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77~ 2 0 0 2年期间2 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出血 3 9例 (18.6% )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 3 3例次(15 .7% ) ,腹腔内出血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77~ 2 0 0 2年期间2 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术后出血 3 9例 (18.6% )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 3 3例次(15 .7% ) ,腹腔内出血 10例次 (4 .8% )。术后死亡的 18例中 14例合并术后出血 ;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5 7.1% ,12 /2 1)明显高于单纯出血病例 (11.1% ,2 /18) ,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近两年来术后出血率 (10 .5 % )较 90年代 (19.8% )和 90年代前 (2 6.2 % )减少。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 ≥3 42 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病例。 结论 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将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出血 临床分析 术后 并发症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婵燕 +3 位作者 邬艳 黄文起 刘克玄 王钟兴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肾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需行右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无肝门阻断肝癌切除(A1组未行CLCVP,A2组行CLCVP);B组为肝门阻断肝癌切除(B1组未行...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肾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需行右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无肝门阻断肝癌切除(A1组未行CLCVP,A2组行CLCVP);B组为肝门阻断肝癌切除(B1组未行CLCVP,B2组行CLCVP)。所有患者于T0(麻醉前)、T1(A组为切肝前,B组为阻断肝门前)、T2(A组为切肝后,B组为开放肝门后1h)、T3(术后24h)时间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T0和T3取静脉血检测心、肝、肾功能;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补液总量、红细胞入量等。结果行CLCVP者术中失血量、尿量、补液总量和红细胞入量均低于未行CLCVP者。4个时间点4组A-aDO2、RI、BUN、Cr及Tn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4组CK-MB均升高,B1组CK-MB变化值低于其他3组(P=0.037);4组T3时AST及ALT均显著升高,A1组升高小于其他3组(P分别为0.002、0.018)。结论右半肝切除术患者行CLCVP能显著减少术中补液总量;对非肝门阻断者可减少其红细胞用量及出血量、尿量,但对肝门阻断者无明显影响;CLCVP对心、肺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术后肝功能可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中心静脉压 肝功能 肾功能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肝硬化肝切除术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赖佳明 梁力建 +4 位作者 方仕 黄力 王恕同 彭宝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2007-2008年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有肝硬化的病人35例,其中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6例,肠外营养(PN组)19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2007-2008年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有肝硬化的病人35例,其中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6例,肠外营养(PN组)19例。两组均于术后24h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共7d。观察术前、术后1d及术后8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8d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防治 被引量:8
9
作者 《医学综述》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 再灌注期 缺血期
下载PDF
芍药苷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及腺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杰 +2 位作者 谭敏谊 马仁强 陈健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观察芍药苷(Paeoniflorin,PF)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和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 min、再灌注24 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于造模后P... 目的:观察芍药苷(Paeoniflorin,PF)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和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 min、再灌注24 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于造模后PF对沙土鼠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以及脑组织含水量、EAA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F 30、90 mg/kg组沙土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含水量显著降低,EAA和腺苷含量升高值显著降低。结论:芍药苷能显著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脑组织中EAA和腺苷含量的升高,此作用可能为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沙土鼠 脑缺血-再灌注 兴奋性氨基酸 腺苷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双自杀基因CD/TK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毅 陈祖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含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激酶基因融合自杀基因(CD/TK)的重组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重组腺病毒Ad.CD/TK感染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5-Fc和无环鸟苷(GCV... 目的探讨含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激酶基因融合自杀基因(CD/TK)的重组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重组腺病毒Ad.CD/TK感染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5-Fc和无环鸟苷(GCV)对其杀伤效应; 建立Bel740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Ad.CD/TK,腹腔注射GCV(50 mg/kg体重)和/或5- Fc(500 mg/kg体重)10 d,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效应。结果在对感染Ad.CD/TK的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GCV的IC50为(12.1±2.3)μmol/L,5-Fc的IC50为(223±15)μmol/L,并且两者有协同效应。在Bel7402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联合Ad.CD/TK和GCV、5-Fc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转染和前药的应用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内、体外治疗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双自杀基因 肝细胞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红兵 文明波 +2 位作者 黄高 李桂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76)。对比两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OS)。结果:术后1周、1、2及3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RF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O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术后给予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的化学诱导及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毅 +1 位作者 陈祖兵 张晋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模型的化学诱导方法和肝癌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 iethyln itrosam ine,DENA)诱发大鼠肝癌;在Kam 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重建大鼠肝动脉血供,建立肝癌大鼠原...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模型的化学诱导方法和肝癌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 iethyln itrosam ine,DENA)诱发大鼠肝癌;在Kam 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重建大鼠肝动脉血供,建立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结果诱癌18周以后,诱发肝癌组大鼠行肝移植和不行肝移植两组的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6.3%和2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9,P<0.05)。大鼠肝癌肝移植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肝移植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0.0%;肝癌肝移植实验组中,移植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多表现为肺部转移和腹腔转移,而移植肝肿瘤复发仅2例;肝癌肝移植实验组和肝移植对照组的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NA诱发肝癌的方法能大批量诱发出相对稳定的肝脏肿瘤;肝癌肝移植可以明显提高肝癌大鼠生存率;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是一个更符合生理和肿瘤演进的OL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肿瘤 大鼠 二乙基亚硝胺
原文传递
AFP启动子驱动的yCD/TK双自杀基因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宝金 +2 位作者 汪勇 王瑛 朱宝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外靶向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外靶向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联合治疗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建立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的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无表达,GCV、5-FC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杀伤作用增强,药物间抑瘤效果比较是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未受影响。体内实验可见GCV、5-FC及两药联合对转染后的HepG2细胞种植瘤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对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无影响,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疗法 自杀基因
下载PDF
基于RoBERTa-CRF的肝癌电子病历实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嘉乐 胡振生 +2 位作者 连万民 周毅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意义肝癌电子病历中蕴涵大量医学专业知识,且大部分以非结构化数据形式存在,难以自动化提取。肝癌电子病历实体识别研究有助于构建肝癌领域医疗辅助决策系统和医学知识图谱。方法/过程构建RoBERTa算法与CRF算法相结合的命名实体识... 目的/意义肝癌电子病历中蕴涵大量医学专业知识,且大部分以非结构化数据形式存在,难以自动化提取。肝癌电子病历实体识别研究有助于构建肝癌领域医疗辅助决策系统和医学知识图谱。方法/过程构建RoBERTa算法与CRF算法相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利用自标注肝癌电子病历真实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结论RoBERTa-CRF模型优于其他基线模型,具有较好实体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电子病历 实体识别 知识提取 RoBERTa-CRF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吉斐 赖佳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994年全国第2次胆石病调查显示,我国胆石病患者约占普外科患者的11.5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胆石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胆管结石占胆石病的20%~30%[2],但由于胆管解...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994年全国第2次胆石病调查显示,我国胆石病患者约占普外科患者的11.5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胆石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胆管结石占胆石病的20%~30%[2],但由于胆管解剖复杂,胆管结石处理仍是胆石病治疗的难点,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微创治疗 胆石病 以手术为主 人口结构 传统治疗 常见病 多发病
原文传递
肝素酶和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对胃癌侵袭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军 +4 位作者 韩渊 马博 李剑辉 郑建忠 阿不都斯木.艾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观察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对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的56例胃癌患者的原发癌组织、癌旁组织、淋巴结组织,另选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石... 【目的】观察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对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的56例胃癌患者的原发癌组织、癌旁组织、淋巴结组织,另选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肝素酶、趋化因子受体7蛋白和m RNA的表达,应用χ~2检验比较肝素酶、CCR7表达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胃癌组织肝素酶、CCR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9%和7.1%,正常胃组织3.6%和1.8%(P=0.008);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CCR7m RNA的表达亦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和P=0.000),癌旁和正常组织的表达相近(P=0.316)。肝素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直径、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浆膜受累和TNM分期等密切相关;CCR7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深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和N分期等有关;胃癌组织中CCR7(OR=10.365,P=0.000)及肝素酶的阳性表达(OR=5.604,P=0.016)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T分期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319)。肝素酶、CCR7阳性共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65.23%vs 21.53%,P=0.016)。胃癌组织中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rs=0.341,P=0.026)。【结论】肝素酶参与胃癌的直接侵袭过程,CCR7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两者阳性共表达可成为判定胃癌预后较差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素酶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Quercetin上调Nm23-H1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帅 张继红 +5 位作者 邓量 黄眷龙 韩明 王小平 刘飞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3-496,共4页
【摘要】目的研究quercetin和精胺调节Nm23-H1基因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quereetin和精胺作用后SF7721细胞Nm23-H1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侵袭力和黏附力.... 【摘要】目的研究quercetin和精胺调节Nm23-H1基因表达对肝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quereetin和精胺作用后SF7721细胞Nm23-H1m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侵袭力和黏附力.并检测骨架蛋白α-tublin以及Factin的含量以及分布情况:裸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肝癌生长转移及Nm23-H1蛋白表达。结果Quercetin浓度及时间梯度处理细胞后Nm23-HImRNA(分别F=169.2,215.6,均P〈0.001)、蛋白表达(分别F=3530,2928,均P〈0.001,)以及黏附力(分别F=75.31,88.06,均P〈0.001)均高于对照组;侵袭力低于对照组(分别F=24.76,58.89,均P〈0.001);骨架蛋白α-tublin及F—actin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分布情况无明显变化;精胺浓度及时间梯度处理后各组细胞Nm23-HImRNA(分别F=283.1,623.5,均P〈0.001)和蛋白表达(分别F=4083,171,均P〈0.001)均低于对照组;侵袭力高于对照组(分别F=125.8,48.18,均P〈0.001)。Quercetin组、精胺组、对照组肝癌组织体积重量比为:2.07±0.90比6.84±2.15比7.02±2.30,三组肺转移率对比为0/8比4/8比5/8.quereetin组及精胺组Nm23-H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为上调及下调(P〈0.05)。结论Quereetin可上调肝癌细胞Nm23-H1基因表达,抑制肝癌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类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伟 黄力 +5 位作者 沈顺利 阿力亚 赖佳明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癌临床病理和生存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间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法)检测Met和EGFR...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胰腺癌临床病理和生存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间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法)检测Met和EGFR在胰腺癌病理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两种受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总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风险因素的Cox回归检验。结果Met和EGFR与胰腺癌TNM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相关(P〈0.05)。Met和EGF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p=0.658,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Met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t和EGFR与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相关;两种受体存在相关性。胰腺癌的靶向治疗策略应兼顾Met及E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e—met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奥曲肽调节自身受体2在肝癌上的表达及其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绍强 +3 位作者 赖佳明 梁惠珍 梁力建 黄洁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25-2329,共5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上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的调节,以及对OCT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量OCT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细胞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以...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上生长抑素受体2(SSTR2)的调节,以及对OCT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量OCT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细胞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SSTR2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裸鼠人肝癌种植模型,观察OCT对种植瘤生长的影响,以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观察SSTR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OCT处理的7402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的侵袭和粘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静止期(G0/G1)的比例显著增加,但未见凋亡峰,细胞表面SSTR2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但SSTR2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裸鼠人肝癌原位种植瘤在OCT治疗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种植瘤内SSTR2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STR2是OCT抑制肝癌的重要介导物,但它同样也受到OCT的调节,即短期OCT处理引起肝癌细胞上SSTR2脱敏、内化,OCT的功效受到部分抑制;长期持续的治疗可以导致肝癌细胞SSTR2表达的增加,有利于OCT抑制肝癌作用的更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奥曲肽 受体 生长抑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