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意识的鲜明表达——论“90后”少数民族作家的动物书写
1
作者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动物书写是“90后”少数民族作家近年创作的一个焦点,其中有着鲜明的生态意识表达,主要表现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下人对动物的我害、从生态伦理出发强调人对动物的尊重,以及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立场倡导人与动物的和谐三个层面。“90后... 动物书写是“90后”少数民族作家近年创作的一个焦点,其中有着鲜明的生态意识表达,主要表现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下人对动物的我害、从生态伦理出发强调人对动物的尊重,以及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立场倡导人与动物的和谐三个层面。“90后”少数民族作家动物书写的生态意识表达受到了生态文学创作潮流、作家生活和学习经验、民族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传统生态文化的续与对现代生态思想的践行,彰显了年轻一代作家直面时代社会问题和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文学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作家 少数民族作家 动物书写 生态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文学的图像传播与文图互注互证——以叶梅主编《民族文学》时的图像叙事为中心
2
作者 《阿来研究》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民族文学》是专门发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国家级文学期刊,该刊自创办以来就重视图像叙事,其图像叙事在当代文学期刊中显得颇为亮眼,也成为刊物的一大特色。创刊四十余年来,《民族文学》在封面、封底以及内页中都镶嵌了极为丰富的图像... 《民族文学》是专门发表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国家级文学期刊,该刊自创办以来就重视图像叙事,其图像叙事在当代文学期刊中显得颇为亮眼,也成为刊物的一大特色。创刊四十余年来,《民族文学》在封面、封底以及内页中都镶嵌了极为丰富的图像元素,这些图像包括绘画、照片、书法等艺术门类。既有作家图像,也有作品图像,还包括文学活动图像,可谓精彩纷呈。《民族文学》较早抓住了读图时代的读者心理,利用图像这一比文字更为直观、形象的表达工具服务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纵观《民族文学》的办刊历程,可以发现叶梅主编时期,即2006—2013年间②,其图像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了双高。这应该与叶梅主编的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偏好有关。叶梅在任《民族文学》主编之前,曾经担任过《艺术与时代》的主编,艺术情结其来有自,因此非常注重刊物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比如她在任时所设立的“独特人文”栏目就是《民族文学》中颇具分量的图像类栏目,也成为《民族文学》办刊史中十分精彩的一笔。本文以2006—2013年间《民族文学》的图像叙事为中心,考察《民族文学》中图像叙事的具体类型以及每一类型的设置原因和作用,讨论其图像叙事的总体特点,探析《民族文学》如何借助图像这一工具促进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如何为文学活动留存史料,同时也以此为典型案例,考察当代文学期刊面对视觉转向时的应对举措及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叶梅 图像叙事 读者心理 文学期刊 活动图像 视觉转向
原文传递
1990年代小说中的文化启蒙
3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228-247,共20页
1990年代的部分作家坚守了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责任意识,他们在小说中持续宣传着文化启蒙的思想观念。首先是批判男权文化,冀望建立平等、健康的男女关系模式;其次是抨击封建家族文化中“伦理异化”所导致的人性和人伦悲剧;最后是揭示部... 1990年代的部分作家坚守了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责任意识,他们在小说中持续宣传着文化启蒙的思想观念。首先是批判男权文化,冀望建立平等、健康的男女关系模式;其次是抨击封建家族文化中“伦理异化”所导致的人性和人伦悲剧;最后是揭示部分传统陋俗的愚昧面向和反智属性。勘探1990年代小说中的文化启蒙因子,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现场,重新认识1990年代小说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文化启蒙 男权文化 封建家族文化
下载PDF
新世纪小说中的瘟疫书写及其中西渊脉
4
作者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中国新世纪小说中出现了一股书写瘟疫的创作潮流,生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文学现象,它们将瘟疫的运行过程作为主导内容或淡化背景进行艺术处理,共享核心意旨又具有异质性的风格特色,塑造了几组鲜活的抗疫人物形象,重构了疫病的历史... 中国新世纪小说中出现了一股书写瘟疫的创作潮流,生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文学现象,它们将瘟疫的运行过程作为主导内容或淡化背景进行艺术处理,共享核心意旨又具有异质性的风格特色,塑造了几组鲜活的抗疫人物形象,重构了疫病的历史与现实,对人性也有洞烛幽微的捕捉与探讨,并提供了主体的认知参照。中国古代同类小说往往略写“战疫”场面、鲜少涉及城市、缺乏思想内涵,这肇因于中国古典叙事传统对民生民瘼的选择性忽视、不注重社会防控经验的反思积累以及与西方逻辑理性不同的现世伦理诉求。而西方相关文本则具备直面精神、思考深度、多元叙事与哲学表达。引入中西方瘟疫书写传统的历时性比较视野,辩证剖析新世纪小说的优劣短长,探寻其间蕴含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可为未来本土小说家书写“新冠”疫情、承担时代责任给予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书写 新世纪小说 防疫抗疫
原文传递
汪曾祺作品中的植物书写 被引量:3
5
作者 《创作评谭》 2019年第3期45-50,共6页
踏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好似走入了一片植物园林。他的好几本散文集和小说集的名字都以植物命名,比如《晚饭花集》《茱萸集》《菰蒲深处》《蒲草集》《人间草木》《草花集》等。此外,从汪曾祺文学文本的具体内容来看,他也钟情于对各类植... 踏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好似走入了一片植物园林。他的好几本散文集和小说集的名字都以植物命名,比如《晚饭花集》《茱萸集》《菰蒲深处》《蒲草集》《人间草木》《草花集》等。此外,从汪曾祺文学文本的具体内容来看,他也钟情于对各类植物的细致描绘。他还很喜欢阅读植物学专著,如在1972年写给朱德熙的信中就说:'近日每在睡前翻看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以催眠。'其子汪朗也说:'爸爸对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十分推崇,曾经专门为剧团买过一册,反反复复地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大淖记事》 屠格涅夫 文学史 《受戒》 芦花荡 紫薇花 沈从文 植物意象
原文传递
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视阈下的金庸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9年第2期72-80,共9页
金庸的小说涉及大量的民族斗争书写,既往的学者往往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则将汤因比的"挑战—应战"模式嵌入"文明发展形态四阶段说",借此重述金庸小说中的民族关系。金庸所肯定的理想... 金庸的小说涉及大量的民族斗争书写,既往的学者往往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则将汤因比的"挑战—应战"模式嵌入"文明发展形态四阶段说",借此重述金庸小说中的民族关系。金庸所肯定的理想的文明形态是:无论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无论哪一种文明,都应该积极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发展与新生。金庸的文明史观明显受到汤因比的影响,这种合理、进步的历史观对于当代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汤因比 文明史观
下载PDF
论格非《江南》三部曲的传奇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48-52,131,共6页
格非《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对传统文学的传奇叙事多有继承,这突出体现在书中随处可见的富有艺术神韵的诗意片段、以一家四代人重构民族百年历史的史诗格调、几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及从始至终... 格非《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对传统文学的传奇叙事多有继承,这突出体现在书中随处可见的富有艺术神韵的诗意片段、以一家四代人重构民族百年历史的史诗格调、几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及从始至终挥之不去的宿命观念与故事散发出来的神秘色彩上。这对于当代文学如何借鉴传统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传奇性 宿命观念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阿昌族文学概览
8
作者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4-208,共5页
阿昌族是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四万三千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等地,有本民族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阿昌族文学源远流长,口传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了阿昌族先祖创世、补天、御兽、救民等神话传说,具有较大影响。新时期以来,阿昌族... 阿昌族是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四万三千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等地,有本民族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阿昌族文学源远流长,口传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讲述了阿昌族先祖创世、补天、御兽、救民等神话传说,具有较大影响。新时期以来,阿昌族文学步人了发展的快车道,罗汉的中短篇小说集《红泪》、长篇小说《紫雾》,孙宝廷的散文集《月亮刀魂》,曹先强的散文《故乡那高高的粘枣树》都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集 新时期以来 阿昌族 人口较少民族 口传史诗 骏马奖 神话传说 本民族语言
原文传递
文学与人生的行旅--蔡测海访谈录
9
作者 蔡测海(土家族)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8-202,共5页
主持人:蔡老师,您好!特别感谢您能拨冗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问您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最初是什么激发了您的文学兴趣?另外,您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可谓多姿多彩,也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蔡测海:我从事过很多职业。比如我当过农... 主持人:蔡老师,您好!特别感谢您能拨冗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问您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最初是什么激发了您的文学兴趣?另外,您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可谓多姿多彩,也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蔡测海:我从事过很多职业。比如我当过农民,修过铁路,后来又学了医,在吉首大学医学院当医生。我还当过老师、记者,但这些职业都不适合我。本质上这些职业可能只是我的谋生手段。我也没想到文学可以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人生 吉首大学 谋生手段 主持人 文学兴趣 蔡测海 创作道路 老师
原文传递
论严歌苓小说的动作叙事——以《扶桑》《人寰》《床畔》为例
10
作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17,共5页
严歌苓的小说注重动作描摹。论文以《扶桑》《人寰》和《床畔》为例,论析她小说中的动作叙事。严歌苓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一系列的连续动作,达到影视般的传神效果;善于从最细微处入笔,铺叙人物知觉感受;她同样精于赋予一个动作深刻的意... 严歌苓的小说注重动作描摹。论文以《扶桑》《人寰》和《床畔》为例,论析她小说中的动作叙事。严歌苓能够精准地刻画出人物一系列的连续动作,达到影视般的传神效果;善于从最细微处入笔,铺叙人物知觉感受;她同样精于赋予一个动作深刻的意蕴,将动作与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动作描写,不仅承担描画外观、表征心理、揭示性格的浅层功能,而且直接与小说的主题、与文本的结构等等更为深层的表达意图发生关系,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叙事功能。此外,综观这三部小说,也可以看出严歌苓小说在动作叙事上审美衍变的轨迹。论文最后论析了动作叙事的成因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动作叙事 《床畔》
下载PDF
一丛芬芳馥郁的白色野菊花--论盛可以《道德颂》的美学意蕴
11
作者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7期8-10,共3页
《道德颂》是女作家盛可以近年发表的较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关于这部小说的专门研究尚少。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以景衬情的叙事策略和带有深厚哲学寓意的“白色野菊花”意象这三个角度探析《道德颂》的美学意蕴,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道德颂 人物形象 叙事策略 美学意蕴
下载PDF
李佩甫《生命册》中农民文化心理解析
12
作者 《新文学评论》 2016年第4期65-69,共5页
《生命册》写于2012年,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的终结之作,2015年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还包括《城的灯》、《羊的门》)的主人公都出身于平原农村,即河南农村地区,正如他自己所说:'... 《生命册》写于2012年,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的终结之作,2015年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还包括《城的灯》、《羊的门》)的主人公都出身于平原农村,即河南农村地区,正如他自己所说:'平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写作领地。'1《生命册》延续了前两部曲的写作理路,继续关注与剖析平原农村中农民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路 农民 文化 平原 生命 农村 心理
原文传递
文学青年的自我悼亡诗——论路内的长篇小说《雾行者》
13
作者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路内是势头正劲的70后作家,蛰伏五载后,他于2020年推出了第七部长篇小说——《雾行者》,小说以铁井镇开发区的文学青年和普通工人两大形象序列为经,以1998—2008十年时间为纬,勾画了这座江南小镇的社会变迁史,洋洋570多页,为当代文坛奉... 路内是势头正劲的70后作家,蛰伏五载后,他于2020年推出了第七部长篇小说——《雾行者》,小说以铁井镇开发区的文学青年和普通工人两大形象序列为经,以1998—2008十年时间为纬,勾画了这座江南小镇的社会变迁史,洋洋570多页,为当代文坛奉献了一部具有分量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亡诗 变迁史 文学青年 江南小镇 行者 路内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当代社会“群体症候”的多维影像——鲁敏都市小说论
14
作者 《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鲁敏的都市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群的创伤与隐疾,其症候包括器官的病变与精神的郁结、人际关系的疏离错位以及终极价值和精神理想的陷落。其发病机制是工业兴起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工具理性造就的"单向度的人"... 鲁敏的都市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都市人群的创伤与隐疾,其症候包括器官的病变与精神的郁结、人际关系的疏离错位以及终极价值和精神理想的陷落。其发病机制是工业兴起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工具理性造就的"单向度的人"、消费文化对群体灵魂的询唤以及权力体制的规训。从历时与共时的谱系来看,鲁敏的都市书写也是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中的一环,而她揭示"群体症候"的广延性、深刻度与持续性,正是其独异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敏 都市小说 “群体症候”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徐怀中军旅小说的艺术持守与风格演变——从《西线轶事》到《牵风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40-48,共9页
比较徐怀中的新著《牵风记》与旧作《西线轶事》,可以看出他在军旅小说创作上的艺术持守与风格演变。两部著作都善于刻画战争的自然环境,都弘扬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都运用"突转"手法使人物性格多元立体化。《牵风记》在身体... 比较徐怀中的新著《牵风记》与旧作《西线轶事》,可以看出他在军旅小说创作上的艺术持守与风格演变。两部著作都善于刻画战争的自然环境,都弘扬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都运用"突转"手法使人物性格多元立体化。《牵风记》在身体书写上更为突出,通过用典和雅驯的语言使作品更具有书卷气,同时,在意境和意象的营构上也更见匠心。这些持守与演变与作家一贯的艺术追求以及时代文学风潮的变化有关。徐怀中在军旅小说上的艺术探索对未来军旅文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线轶事》 《牵风记》 英雄主义 艺术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