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景军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浅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患者采用核磁... 目的:浅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B组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腕关节损伤,C组采取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比较三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骨折及关节脱位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诊断率为72.50%,B组患者的诊断率为70.00%,C组患者的诊断率为95.00%。经过比较发现,C组患者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的诊断率,C组的诊断效果与A组和B组的诊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患者与B组患者之间诊断率差异不大,两组之间的诊断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骨折处和关节脱位检出情况为C组均优于A组和B组,而A组优于B组,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结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腕关节损伤
下载PDF
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景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技术及X线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诊断,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77.50%,CT诊断符合率为97.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技术及X线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诊断,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77.50%,CT诊断符合率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在腰椎间盘中临床诊断率较低,应用CT扫描能清晰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方向及程度,可清晰显示腰椎神经根及硬膜囊,提高腰椎间旁突出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术 X线 神经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浅谈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景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7期131-131,共1页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关键词 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症状 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景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9期164-164,共1页
CT血管造影(简称CTA)是指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利用螺旋CT对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使靶血管立体显示的血管成像技术。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践表明... CT血管造影(简称CTA)是指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利用螺旋CT对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使靶血管立体显示的血管成像技术。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信息,而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成像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老年人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5
作者 景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7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骨关节损伤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儿童斑疹伤寒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春萍 陈玉萍 景军 《辽宁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地方性斑疹伤寒 临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