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相反相成”种在数学课堂上——以“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为例
1
作者 (执教) 孙敬彬(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课前慎思】关于“中国人的十二生肖”这节课,我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一、为什么上这节课每个中国人都有生肖,都知道自己的岁数。但是,怎样由生肖推算出岁数,可能就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清楚了。
关键词 十二生肖 相反相成 数学课堂 中国
原文传递
阅兵数学课 厚植爱国心——以2019版“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执教) 严亚雄(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4期39-47,共9页
【课前慎思】盼望着,盼望着,国庆就要来了,阅兵的脚步近了。2019年国庆节前夕,我在办公桌上和电脑中各设了一个文件夹,用于收集有关70周年大庆阅兵的资料我十分期待能在这次阅兵的震撼中上出一节崭新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因为2015年... 【课前慎思】盼望着,盼望着,国庆就要来了,阅兵的脚步近了。2019年国庆节前夕,我在办公桌上和电脑中各设了一个文件夹,用于收集有关70周年大庆阅兵的资料我十分期待能在这次阅兵的震撼中上出一节崭新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因为2015年“9.3阅兵”之后,我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参见《小学数学教师》2016年第4期,同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第10期全文转载)。我很受鼓舞,这次想再次超越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故事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爱国心 阅兵 数学课 全文转载 文件夹 数学教与学
原文传递
“游戏公平”课堂实录 被引量:1
3
作者 执教 易玫(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09年第1期46-56,共11页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非等可能性的试验,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分析、判断游戏的公平性。
关键词 公平性 课堂实录 游戏 数学第八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小学
原文传递
问号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一课教学有感
4
作者 (执教) 刘佳(整理) 《教育视界》 2023年第29期29-35,共7页
【课前慎思】一、往哪数,真是个问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临近退休的我,仍然喜欢读《青年文摘》。当我打开新的一期《青年文摘》,看到目录上有《吴健雄:诺贝尔奖背后的“东方居里夫人”》一文,直接就翻到那一页……因为借着去江苏太仓讲... 【课前慎思】一、往哪数,真是个问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临近退休的我,仍然喜欢读《青年文摘》。当我打开新的一期《青年文摘》,看到目录上有《吴健雄:诺贝尔奖背后的“东方居里夫人”》一文,直接就翻到那一页……因为借着去江苏太仓讲学的机缘,我曾专门拜谒过吴健雄先生的陵墓,心中无限崇敬。读完文章,我更加敬佩吴健雄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生肖 吴健雄 江苏太仓 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 金钥匙
下载PDF
数学花好 祖国梦圆——以“华罗庚教我们学数学”为例
5
作者 (执教) 张霞(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3年第11期30-36,共7页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阅读课《华罗庚传》。【课前慎思】“祖国需要,我就去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孙家栋先生说:“祖国需要,我就去做!”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我在《中国教...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阅读课《华罗庚传》。【课前慎思】“祖国需要,我就去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孙家栋先生说:“祖国需要,我就去做!”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我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表达:“请党放心,强教有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报》 孙家栋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 五年级数学 教学内容 阅读课 华罗庚 天安门广场
原文传递
“规律的规律”教学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执教) 刘伟男(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12年第10期10-26,共17页
一、“啊。怎么会这样?” 师:请看大屏幕,计算下面各题,把得数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反应最快。(屏幕显示:142857×1=)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规律 屏幕显示 反应
原文传递
思想的魔术:想错了,更好玩!——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为例
7
作者 (执教) 高丛林(整理) 《小学数学教师》 2020年第9期32-38,共7页
【课前慎思】2019年年底,李一鸣老师邀请我去深圳“同课异构”,再上“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第一次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在2003年,那是和我校年轻教师李刚一起研究的。李刚老师上出了一个版本,我俩合作的文... 【课前慎思】2019年年底,李一鸣老师邀请我去深圳“同课异构”,再上“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第一次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在2003年,那是和我校年轻教师李刚一起研究的。李刚老师上出了一个版本,我俩合作的文章《神奇纸圈:从学生手中静悄悄地来》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第5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课异构 莫比乌斯带 年轻教师 老师 好玩 《小学数学教师》 神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