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庆 黄华扬 +4 位作者 张涛 沈洪园 郑小飞 李凭跃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 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膝损伤 关节镜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庆 黄华扬 +4 位作者 张涛 沈洪园 郑小飞 李凭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螺钉固定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8 ~43岁,平均18.3岁.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Z...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螺钉固定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1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32例,女9例;年龄8 ~43岁,平均18.3岁.骨折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Ⅱ型12例,Ⅲ型29例.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螺钉固定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9 ~42岁,平均18.9岁.缝线固定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8~43岁,平均17.8岁.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OM)、伸膝阻滞例数、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KT-2000检查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缝线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8.9±6.7)min]大于螺钉固定组[(48.5±6.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与缝线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51.6±6.2)、(95.5±2.6)分,IKDC评分为(91.4±6.4)分、(88.1±7.5)分,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分别为(2.7±2.6)、(2.8 ±2.7)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与缝线固定组分别有3例、2例患者仍出现5&#176;或以上的伸膝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技术治疗Ⅱ、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建议术中透视确认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减少关节不稳、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缝线 骨折固定术 前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在成人发育性髋脱位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涂强 曹露 +8 位作者 丁焕文 章凯 黄敏强 王虹 沈健坚 刘辉 陈志源 滕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在发育性髋脱位髋臼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人发育性髋脱位患者19例19髋,Crowe分级Ⅲ级14髋,Ⅳ级5髋。术前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将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应用于...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在发育性髋脱位髋臼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人发育性髋脱位患者19例19髋,Crowe分级Ⅲ级14髋,Ⅳ级5髋。术前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将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应用于髋臼重建中。结果 19例患者中1例失访,1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随访23.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35.3±3.9)分,随访时评分为(86.7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肢短缩畸形、跛行步态显著改善。3D打印的个性化髋臼重建手术导航模板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术中与髋臼骨面完全贴附。术中按照导航模板的指引,快速地确定了真臼的位置,按导航模板确定的方向及角度打磨髋臼,假体与打磨好的髋臼窝完全匹配。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结论 3D打印手术导航模板的应用为发育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重建的精确定位、定向提供一种新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脱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3D打印 导航模板
下载PDF
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庆 黄华扬 +3 位作者 李凭跃 张涛 沈洪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FAI患者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36.9岁。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分...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FAI患者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36.9岁。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分型:凸轮型26例,钳夹型16例,混合型43例。常规行髋关节镜手术,切除增生滑膜,凸轮型患者均行股骨头颈成形术,钳夹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行盂唇缝合术,混合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盂唇缝合后行股骨头颈成形术。术后1年使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AHS)和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对患髋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CT测量α角和中心边缘角。结果85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3.1±7.9)、(62.5±7.5)、(62.3±7.9)分提高至(83.4±8.7)、(82.9±8.2)、(83.6±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患者术后1年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凸轮型、混合型患者的α角分别由术前67.3°±5.2°、64.2°±5.2°减少至50.3°±2.9°、49.6°±2.8°,钳夹型、混合型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分别由术前52.9°±4.6°、50.9°±3.6°减少至33.1°±4.5°、3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FAI,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 盂唇缝合
原文传递
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涛 黄华扬 +5 位作者 王庆 张余 李凭跃 郑小飞 沈洪园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60~7... 目的探讨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60~76岁。16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1例1膝采用限制型假体。通过髌旁外侧入路Z字形错层切开关节囊、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采用Whiteside线和内外上髁轴线定位,确定股骨前后髁截骨外旋角度,术后屈曲缝合关节囊。以膝关节活动度、股胫关节外翻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中内翻髌骨时出现髌韧带止点部分撕脱,采用锚线钉予以重建。全部病例随访2~6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膝关节不稳定及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股胫关节外翻角为(6.6±1.3)°,小于术前的(26.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85.4±2.9)分,大于术前的(35.5±9.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9,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8.9)°,大于术前的(81.6±1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结论通过精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技术,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手术导航模板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涂强 曹露 +8 位作者 丁焕文 章凯 黄敏强 王虹 沈健坚 刘辉 陈志源 滕强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提供一种准确定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和双下肢二维图像数据,将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处理,获得骨盆及双下肢三维解剖学...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提供一种准确定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和双下肢二维图像数据,将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处理,获得骨盆及双下肢三维解剖学模型。再将三维建模的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健侧髋臼的镜像体,通过镜像体的髋臼准确定位患侧髋臼的解剖位置,模拟髋臼假体的植入。设计髋臼手术导航模板,导航模板中心确定为外翻45°、前倾15°,建立与患侧髋臼解剖学形态相匹配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制作导航模板并应用于临床。结果髋臼重建手术导航模板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术中与髋臼骨面完全贴服。术中按照导航模板的指引,快速地确定了真臼的位置,按导航模板确定的方向及角度打磨髋臼,并安置了术前模拟置入直径的髋臼假体。假体与打磨好的髋臼窝完全匹配。术后X线片提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结论手术导航模板的构建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重建的精确定位、定向提供一种新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成像 三维 打印
原文传递
经胫骨隧道与经附加内侧入路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华扬 +5 位作者 郑小飞 李凭跃 张涛 陈帅 沈洪园 王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胫骨隧道(TT)与经附加内侧入路(AM)钻取单股骨隧道膨胀界面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将6对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2组,一侧为经胫骨隧道组(TT组),对侧为经附加内侧入路组(AM组)。依次测试ACL... 目的对比研究经胫骨隧道(TT)与经附加内侧入路(AM)钻取单股骨隧道膨胀界面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将6对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2组,一侧为经胫骨隧道组(TT组),对侧为经附加内侧入路组(AM组)。依次测试ACL完整、断裂及重建后3种状态下的胫前位移及胫骨内旋角度2个参数。结果中立位134 N载荷下胫前位移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AM组胫前位移比T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立位5 N.m旋转载荷下胫骨内旋角度的比较:膝关节屈曲60°、90°时,TT组胫骨内旋角度比AM组和ACL完整状态下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组与ACL完整状态下胫骨内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附加内侧入路单隧道膨胀界钉内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生物力学 胫骨隧道 附加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膨胀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帅 黄华扬 +4 位作者 郑小飞 李凭跃 沈洪园 王庆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很多,且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有关固定方法是否能提供坚强固定、恢复原有ACL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股骨端膨胀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取新鲜冰冻成人膝...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很多,且疗效较好。但目前尚无有关固定方法是否能提供坚强固定、恢复原有ACL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股骨端膨胀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的生物力学。方法:取新鲜冰冻成人膝关节标本21具,采用4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股骨端分别使用膨胀界面螺钉(n=7)、可吸收界面螺钉(n=7)、金属界面螺钉(n=7)固定,测试循环载荷后位移、100 N位移、400 N位移、抗拉刚度、最大拔出载荷、失败模式以及肌腱切割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循环载荷后位移:可吸收螺钉组<金属螺钉组<膨胀螺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拔出载荷:膨胀螺钉组>可吸收螺钉组>金属螺钉组,膨胀螺钉组与可吸收螺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膨胀螺钉组与金属螺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腱切割程度:膨胀螺钉切割伤最轻,可吸收螺钉次之,金属螺钉最重。结论:膨胀界面螺钉的最大拔出载荷、100 N位移、400 N位移以及抗拉刚度均超过普通界面螺钉,对移植肌腱损伤小,可以满足肌腱重建固定ACL的需要,并可实现单隧道ACL双束解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肌腱移植 膨胀螺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不同移植物固定角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华扬 +5 位作者 郑小飞 李凭跃 张涛 陈帅 沈洪园 王庆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何种初始张力及屈膝角度下进行移植物固定能够使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膝关节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方法将16具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四组,每四个膝关节为一组,分别为T20A20(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 目的探讨在何种初始张力及屈膝角度下进行移植物固定能够使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膝关节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方法将16具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四组,每四个膝关节为一组,分别为T20A20(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固定)、T20A45、T40A20及T40A45。使用BOSE-Electro Force材料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仪定量测量上述四组膝关节在屈曲30°及90°时胫前载荷(134N)下的胫前位移和旋转载荷(5N×m胫骨内旋)下胫骨内旋角度。所有组均采用直径相等的自体腘绳肌腱、相同的隧道定位方法及固定装置进行韧带重建。结果 (1)胫前载荷(134N)下的胫前位移:T20A20、T20A45与完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56,P>0.05),T40A20、T40A45与完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5.35,P<0.05);(2)旋转载荷(5N×m胫骨内旋)下的胫骨内旋角度:T20A20、T40A20与完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74,P>0.05),T20A45、T40A45与完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45.24,P<0.05)。40N初始张力下进行韧带固定会使重建术后膝关节伸屈约束过度,而屈膝45°进行韧带固定则使重建术后膝关节内旋约束过度。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进行韧带固定能使重建术后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更接近于正常。结论单隧道双束ACL重建术中,两束韧带分别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进行固定能够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固定角度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分期微创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朗新 黄华扬 +4 位作者 李宝丰 沈洪园 王庆 陈帅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微创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分期微创法治疗20例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患者,根据Lysholm和IKDC 2000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12... 目的:探讨分期微创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分期微创法治疗20例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患者,根据Lysholm和IKDC 2000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12~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6±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94±5)分(t=44.270,P=0.000);IKDC 2000评分由术前的D级20例提高到术后6个月的A级12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严格把握治疗时机、分期对关节内外韧带进行修复重建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脱位 韧带 软组织损伤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分期治疗
下载PDF
单隧道异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不稳——1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帅 黄华扬 +5 位作者 郑小飞 李凭跃 沈洪园 王庆 陈朗新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12例(15膝)髌骨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12例(15膝)髌骨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为(71.5±5.1)分和(93.2±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9,P=0.004);Lysholm评分为(70.2±6.0)分和(94.4±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6,P=0.013)。结论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是一种治疗髌骨不稳的有效方法,对维持髌骨稳定有重要作用,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髌股韧带 移植 同种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腘肌腱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帅 郑小飞 +3 位作者 李凭跃 黄华扬 夏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为临床腘肌腱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腘肌腱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腘肌腱出现恒定,起始于腓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前下方,穿过股二头肌腱和腓侧副韧带的深面在胫骨... 目的为临床腘肌腱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腘肌腱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腘肌腱出现恒定,起始于腓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前下方,穿过股二头肌腱和腓侧副韧带的深面在胫骨平台下与腘肌肌腹相连接。腘肌腱的长度为(40.12±0.91)mm,起点宽度为(6.19±0.27)mm,止点宽度为(6.46±0.35)mm,起点厚度为(3.38±0.24)mm,止点厚度为(3.62±0.25)mm。结论腘肌腱是组成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重要结构之一;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对关节镜下腘肌腱损伤诊断、治疗及解剖重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腘肌腱 应用解剖 关节镜
下载PDF
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80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朗新 李宝丰 +4 位作者 沈洪园 王庆 陈帅 黄华扬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FasT-Fix全内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半月板愈合情况,评估手术前后Lys... 目的探讨FasT-Fix全内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半月板愈合情况,评估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的差异。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交锁。76例患者半月板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临床愈合率95%(76/80);4例修复失败患者出现关节间隙压痛(十),其中2例合并关节积液及McMurray征(+)。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士13)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士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4,P=0.000);80例患者中优60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为90%(72/80)。结论Fast-Fix全内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等优点,尤其对于难以缝合的半月板后角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膝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FasT-Fix缝合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华扬 +4 位作者 李凭跃 郑小飞 沈洪园 王庆 陈帅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6.3±8.7)岁。均行关节镜下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采用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麦氏征试验、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评分。 结果:4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5±12.5)个月。术前麦氏征阳性8例,抽屉试验阳性27例, 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40例均阳性。术后上述4项试验均为阴性。术前后IKDC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ACL) 关节镜 单隧道 重建 中期疗效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侧不同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华扬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移植物的固定对于重建早期的稳定性及腱骨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股骨侧的固定方法较为特殊。该文介绍目前常用的3种ACL重建股骨侧的固定方法,包括挤压固定法、悬吊固定法和膨胀固定法。...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移植物的固定对于重建早期的稳定性及腱骨愈合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股骨侧的固定方法较为特殊。该文介绍目前常用的3种ACL重建股骨侧的固定方法,包括挤压固定法、悬吊固定法和膨胀固定法。分别描述这些固定手段的操作方式、固定材料、生物力学以及结果,同时,阐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固定方法 股骨侧 生物相容性材料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庆 黄华扬 +3 位作者 张涛 沈洪园 孔令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79-86,共8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的45例大中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排锚钉是否打结分为打结组(n=24)和...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的45例大中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排锚钉是否打结分为打结组(n=24)和无结组(n=21)。记录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结果打结组和无结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5±8.1)和(78.3±9.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和UCLA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随访1年时上述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打结组与无结组分别有2例、1例患者出现复发撕裂,两组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两组再撕裂率接近,但后者操作简便,可避免线结撞击,具有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回旋套损伤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锚钉固定
下载PDF
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华扬 +5 位作者 张涛 李凭跃 沈洪园 王庆 孔令闯 涂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min;术中出血量2~4 m L,平均出血量(2±1)m L。获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0±6.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胫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3±6.4)分,明显高于术前(54.3±5.6)分(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简单,创伤小,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外侧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带线锚钉 半腱肌腱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庆 黄华扬 +2 位作者 张涛 沈洪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047-1053,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缝合锚技术行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16例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8~37岁,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缝合锚技术行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治疗16例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18~37岁,平均22岁;11例为后盂唇全层撕裂(其中2例合并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7例合并后关节囊松弛),5例为后盂唇部分撕裂(均合并后关节囊松弛)。术后肩关节外展30°使用支具固定6周,防止肩关节内旋;术后2~3个月全范围主、被动活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运动。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ASES)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使用ASES评分中的不稳定评分评价肩关节稳定性。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范围,12~36个月)。ASES肩关节不稳定评分由术前(7.6±1.6)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2.0±1.2)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45.9±9.8)分提高到(85.8±6.1)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的(18.9±5.4)分提高到(40.9±4.2)分,生活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7.0±7.8)分提高到(44.9±3.4)分;UCLA评分由术前的(16.1±4.5)分提高到(31.9±2.6)分;以上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2、39.937、22.063、17.875、15.813,均P<0.001)。术后12个月,1例患者拳击运动时有疼痛,所有患者肩关节无力感及不稳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出现不稳复发;MRI示缝合的后盂唇撕裂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后盂唇关节囊折叠缝合能修复盂唇损伤、恢复后关节囊紧张,折叠缝合形成的盂唇关节囊复合体增加肩胛盂的后阻挡作用,能够有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后半脱位,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脱位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关节囊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越生 夏虹 +1 位作者 王智运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自体髂骨+...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自体髂骨+融合器(A组,42例)、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B组,38例)、同种异体骨+融合器(C组,29例)。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椎间融合率均高于B组、C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三种不同植骨方法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三者近期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融合组的椎间融合率优于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同种异体骨融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 自体髂骨融合器 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 同种异体骨融合器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伤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显华 夏远军 +1 位作者 章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例拇指虎口毁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三线法”设计皮瓣,术中仔细解剖皮瓣及血管蒂,...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8例拇指虎口毁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运用“三线法”设计皮瓣,术中仔细解剖皮瓣及血管蒂,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降支为主干并有多个分支的血管链,以及以第一穿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应用皮瓣覆盖创面,吻合皮瓣蒂部与受区血管、桡动脉腕背侧分支,修复拇指虎口。结果术后8例患者拇指虎口均获完整重建,移植皮瓣全部存活,拇指、示指血运良好。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例、良5例。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伤,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拇指的外展、内收及对掌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指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