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1
作者 刘永 张志文 +2 位作者 耀 曾文博 肖雪皓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7,共8页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废旧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进而废弃混凝土的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建筑行业自然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加深,而废弃混凝土制备砂石骨料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之一,但此类砂石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普遍较差,无法...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废旧设施需要更新换代,进而废弃混凝土的产量越来越大。同时,建筑行业自然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加深,而废弃混凝土制备砂石骨料成为解决难题的关键之一,但此类砂石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性能普遍较差,无法替代天然混凝土用于工程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质量取代率的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等质量的天然细骨料(NFA)制备再生细骨料混凝土(RFAC),并采用掺量0,1%,2%,3%的纳米二氧化硅等质量取代水泥对其改性。研究RFA和纳米二氧化硅的取代率对RFAC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期改善RFAC的性能使其披靡天然混凝土用于工程建设。结果表明:随着RFA的掺入,RFA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于天然骨料混凝土(NAC)显著降低,当RFA的取代率为100%时,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NAC分别降低了20.6%,26.1%,19.1%;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的掺入,RFA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于未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RFAC得到明显提升,并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掺量的增加,提升幅度逐渐增大;当纳米二氧化硅的掺量为3%时,不同RFA取代率下RFAC的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相较NAC分别提升了23.4~30.7%,31.3~39.7%,26.8~35.3%;纳米二氧化硅能够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C_(3)S和Ca(OH)_(2)的含量,促进C—S—H的形成,并充当晶核作用填充孔隙,并修复RFAC内部薄弱的界面过渡区,提升RFAC基体的密实程度,提高RFAC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 试验分析 微观结构 纳米二氧化硅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性能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炉 颜加俊 耀 《湖南交通科技》 2022年第2期50-53,80,共5页
基于湖北省就地热再生工程检测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对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性能指标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并得到各相关因素的排序结果。研究表明:灰关联分析法对... 基于湖北省就地热再生工程检测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对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性能指标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并得到各相关因素的排序结果。研究表明:灰关联分析法对于分析各相关因素对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沥青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合料空隙率的最主要因素,控制好摊铺温度可有效保证再生混合料施工均匀性和压实效果;空隙率是影响再生路面渗水系数的最主要因素,体积参数对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高于施工参数,但各因素关联度相差不大;配合比设计时,应严格控制2.36 mm关键筛孔通过率;摊铺速度对空隙率和渗水系数影响程度较小,施工过程中可适当加快摊铺速度来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就地热再生 灰关联分析 空隙率 渗水系数
下载PDF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既有旧路面综合利用决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永 耀 陈金许 《交通科技》 2022年第1期23-27,33,共6页
在高速公路与扩建工程中,传统的以指导路面养护为核心目的而构建的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科学、系统地指导改扩建工程。文中提出某些指标用以建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既有旧路面技术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高速公路改... 在高速公路与扩建工程中,传统的以指导路面养护为核心目的而构建的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无法科学、系统地指导改扩建工程。文中提出某些指标用以建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既有旧路面技术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既有旧路面综合利用决策方案。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旧路综合利用决策方案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扩建工程 路面技术状况 评价指标 旧路利用决策
下载PDF
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国星 田文康 耀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1期12-15,19,共5页
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的影响,将沥青路面的结构简化为三层连续的弹性体系,运用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的理论分析软件——BISAR3.0,输入沥青路面参数并计算,得到沥青路面路基顶面的弯沉。通过分析得出路基土模量对路基顶面... 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的影响,将沥青路面的结构简化为三层连续的弹性体系,运用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的理论分析软件——BISAR3.0,输入沥青路面参数并计算,得到沥青路面路基顶面的弯沉。通过分析得出路基土模量对路基顶面弯沉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应加强路基土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路基 弯沉 结构层模量
下载PDF
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中国区域的校正及应用 被引量:228
5
作者 曹子阳 吴志峰 +1 位作者 耀 黄宁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2-1102,共11页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DMSP/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可客观地反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其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的多个领域。但该数据缺少星上的辐射校正,下载的原始影像数据集不能直接用于研究,需进行区域校正。长...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DMSP/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可客观地反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其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的多个领域。但该数据缺少星上的辐射校正,下载的原始影像数据集不能直接用于研究,需进行区域校正。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集主要存在2个问题需在校正过程中解决:(1)原始影像数据集中的影像是非连续性的;(2)数据集中的每一期影像都存在着像元DN值饱和的现象。针对这2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变目标区域法的影像校正方法,对提取出来的每一期中国区域的夜间灯光影像进行了校正,该校正方法包括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和影像间的连续性校正。最后,为了检验校正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将校正前后中国夜间灯光影像与GDP和电力消耗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评价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更客观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夜间灯光影像 中国 校正方法 GDP
原文传递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被引量:206
6
作者 黄宁生 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资源承载力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167
7
作者 苏泳娴 陈修治 +4 位作者 叶玉瑶 吴旗韬 张虹鸥 黄宁生 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3-1526,共14页
本研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实现了1992-2010年以市级为基础单元的我国碳排放估算,弥补了统计数据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的缺点。从全国、4个经济区和6大城市群3个层面的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各地区、省市增速... 本研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实现了1992-2010年以市级为基础单元的我国碳排放估算,弥补了统计数据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的缺点。从全国、4个经济区和6大城市群3个层面的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我国CO2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各地区、省市增速各不相同,空间聚集程度越来越明显,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城市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城市低低集聚"的格局。人均碳排放强度基本呈现为"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为"东北部和西部较高"、"东部和中部较低"。GDP增长是决定CO2排放总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对于西部和东北部等以能源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着重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东部和中部等以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减排策略应侧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变化 机理 DMSP OLS夜间灯光影像 遥感
原文传递
佛山市高明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用地扩展预案 被引量:94
8
作者 苏泳娴 张虹鸥 +5 位作者 陈修治 黄光庆 叶玉瑶 吴旗韬 黄宁生 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4-1534,共11页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上升到生态安全的层面。以人类生存安全和理想人居环境为目标,基于空间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基本保障格局-缓冲格局-最优格局3个级别的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上升到生态安全的层面。以人类生存安全和理想人居环境为目标,基于空间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基本保障格局-缓冲格局-最优格局3个级别的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大气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和农田安全格局,叠加得到高明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优方案和生态功能分区。结果显示,并非生态安全格局水平越高,城乡发展模式越优,缓冲生态安全格局下的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最可能实现生态安全保护与城镇扩展的和谐发展。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明确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为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用地扩展预案 生态功能分区 佛山市高明区
下载PDF
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69
9
作者 吴志峰 胡永红 +1 位作者 李定强 耀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2-156,共5页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采用水资源与水产品消耗统计数据,对广州市1949年~1998年水生态足迹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分析。结果显示ARIMA(2,2,2)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广州市水生态足迹变化,模型误差在5%左右。广州市1949年至199...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采用水资源与水产品消耗统计数据,对广州市1949年~1998年水生态足迹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分析。结果显示ARIMA(2,2,2)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广州市水生态足迹变化,模型误差在5%左右。广州市1949年至1998年水生态足迹变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之前为平稳期,1978年之后呈现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应用ARIMA(2,2,2)预测1999年~2003年的水域生态足迹,结果分别为:0.5935hm^2,0.6562hm^2,0.7147hm^2,0.7790hm^2,0.8402hm^2,模拟结果表明广州市1999年-2003年期间的人均水域生态足迹仍呈较快上升趋势,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水产品需求与水资源消耗的增长是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足迹 ARIMA模型 时间变化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广东东莞为例 被引量:73
10
作者 刘宇 耀 +2 位作者 吴志峰 黄宁生 周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利用Landsat TM6热红外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反演了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东莞市的城市地表温度。构建了三个热效应评价指数: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像元权重指数和区域热像元权重指数,来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Landsat TM6热红外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气象观测资料反演了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东莞市的城市地表温度。构建了三个热效应评价指数: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像元权重指数和区域热像元权重指数,来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度,发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耕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大,水域和草地的热效应贡献度较小,未利用地对区域热环境的贡献最小。此外,研究表明,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东莞市水面和陆面1988~1998年的温度反差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温度 热效应评价指数 东莞
下载PDF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耀 欧阳婷萍 +3 位作者 邹毅 刘宇 李超 王德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1,共6页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2005-2008年广东省主要排放源CO2排放量估算结果,2005年为6.19亿t,2008年达到7.4亿t。首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次是土壤呼吸。两者占总排放量的77%-79%。其中土壤呼...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2005-2008年广东省主要排放源CO2排放量估算结果,2005年为6.19亿t,2008年达到7.4亿t。首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次是土壤呼吸。两者占总排放量的77%-79%。其中土壤呼吸的排放量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在2.27亿t左右(或6 200万t碳),而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57亿t CO2(或7 021万t碳)增加到2008年的3.44亿t CO2(或9 375万t碳),4年增长了33.52%。其他排放源由大而小依次为:生物质转化、工业过程和人畜呼吸。2005-2008年全省主要碳汇总的CO2吸收量变化于2.53亿-2.56亿t(CO2)之间。2008年,全省最大的碳汇是林地,年固碳量达4 831万t碳,约合17 715万t CO2;其次为耕地,年固碳量为1 418万t碳,约合5 201万t CO2。这两类固碳地吸收的CO2占了全省碳汇的90%。源汇相抵后,全省净排放量从2005年的3.63亿t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t。人均CO2排放量从2005年的3.95 t/人增加到2008年的5.09 t/人。单位GDP排放量则从2005年的1 625 kg/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1 361 kg/万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增加碳汇的潜力。其中推广冬种绿肥每年可增加吸收CO22 155万t。将全省现有未成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约2年后每年可以增加吸收CO21 000万t。同时还建议利用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增加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碳源 碳汇 广东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朱照宇 欧阳婷萍 +4 位作者 邓清禄 周厚云 耀 黄宁生 乔玉楼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中国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该区各市 2 0 0 2年、2 0 1 0年和 2 0 2 0年各行业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提出了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 (相对承载力 )指... 在中国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该区各市 2 0 0 2年、2 0 1 0年和 2 0 2 0年各行业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提出了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 (相对承载力 )指数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评价了各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趋势 ,认为三角洲用水问题严重 ,尤其是东莞、深圳和广州 ,其水资源承载力较其他城市弱。并指出了工业结构性缺水、生活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三大问题和矛盾 ,提出了建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3种模式 :外引型模式、外调型模式、内调型模式。研究认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水资源要得到合理的持续利用 ,应当有流域内部和跨流域的通力合作与协作 ,包括与邻区、邻省和港澳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除了供水之外 ,防洪、航运、压咸、发电等功能也不可忽视 ,用系统工程来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54
13
作者 谢淑娟 耀 黄宁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6-51,共6页
目前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对农业领域的碳源、碳汇功能等相对关注较少。事实上,农业既是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耕地土... 目前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对农业领域的碳源、碳汇功能等相对关注较少。事实上,农业既是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发展碳汇农业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减少对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碳汇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减少农作物的碳排放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提高土壤的固碳水平。针对碳汇农业属于新兴产业,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支持,本文重点提出六条政策建议: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开征环境税,构建发展碳汇农业的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发展碳汇农业的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碳基金",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各类资本下乡,推动碳汇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的组织形态,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征收进口农产品"碳关税",补贴国内碳汇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农业 碳汇功能 碳减排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27
14
作者 耀 乔玉楼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评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的现状 ,将现行评价模型归纳为概念模型与线性组合模型两大类 ,分析了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并对已有的一些模型进行了评介 ,指出了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法论上存在的两大误区 ,即过分强调模型... 评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的现状 ,将现行评价模型归纳为概念模型与线性组合模型两大类 ,分析了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并对已有的一些模型进行了评介 ,指出了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法论上存在的两大误区 ,即过分强调模型的普适性和精细性。认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应该重视时效性和实用性 ,并考虑到人类认识的阶段性 ,分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 概念模型
下载PDF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探讨──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耀 孙大中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9-255,共7页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 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现状,将资源的概念广义化,把资源划分成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将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的作用量化为三类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一个地区各类资源承载能力之和与当年实际人口数量之比可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年度评价指标。根据1996年的统计数据,应用这一模式对珠三角经济区9个城市评价的结果,表明其仍处在可持续发展轨道上,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依次是:广州、惠州、肇庆、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和东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珠江三角洲 经济区域 资源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6
16
作者 耀 黄宁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利益导向不同导致不同管理部门制定出的政策互相矛盾、水权不明导致水价难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污染治理出现不少死角、评价体系的标准太随意而且评价指标口径不统一使得监管失灵、以及对水资源与水...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利益导向不同导致不同管理部门制定出的政策互相矛盾、水权不明导致水价难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污染治理出现不少死角、评价体系的标准太随意而且评价指标口径不统一使得监管失灵、以及对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等问题,使得我国对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研究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基于这些研究而制定的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措施和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至今还没有摆脱"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被动局面。其中的认识问题可以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改善;污染治理的死角及评价标准和指标口径问题属于制度设计的缺陷,也可以随着认识的深化逐步得到完善;而部门利益导向问题和水权问题则是体制的缺陷造成的,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部门利益 制度设计
下载PDF
农村沼气开发与温室气体减排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宇 耀 黄宁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48-53,共6页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在过去的30多年中蓬勃发展。沼气利用不仅为农村节省了大量能源,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对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过去15年中,沼气总共提供了2.84×10^7t标...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在过去的30多年中蓬勃发展。沼气利用不仅为农村节省了大量能源,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对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过去15年中,沼气总共提供了2.84×10^7t标准煤的能源量,净壤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3 157.59Gg(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02-eq).年均减排量为4877Gg,相当于全国总排放量的0.07%-0.16%。因能豫替代而减少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84243-94Gg,甲烷为3560.01GgC02-eq,氧化亚氮则为260.08GgCO2-eq。预测结果表明:沼气产气量将在2010年与2020年分别达到156亿m^3和385亿m^3,减少的温室气体将分别为29328Gg和79380GqCO2-eq,开发农村沼气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沼气池 温室气体 农村能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我国主要产地膨润土颗粒组成和蒙脱石含量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承帅 万洪富 +2 位作者 侯梅芳 李芳柏 耀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用移液管法测定了我国各地膨润土的颗粒粒径 ,用吸蓝量法测定了其中蒙脱石的含量 ,并讨论了膨润土粒级分布和蒙脱石含量的相关性。指出 <2 μm的粒级是膨润土颗粒分布的主要区间 ,其分布均值达 3 1.3 1% ;大部分膨润土的蒙脱石含量约... 用移液管法测定了我国各地膨润土的颗粒粒径 ,用吸蓝量法测定了其中蒙脱石的含量 ,并讨论了膨润土粒级分布和蒙脱石含量的相关性。指出 <2 μm的粒级是膨润土颗粒分布的主要区间 ,其分布均值达 3 1.3 1% ;大部分膨润土的蒙脱石含量约为 5 0 % ,2 1个样品的平均蒙脱石含量为 5 0 .765 % ;蒙脱石的含量与 <5 0 μm的颗粒累积百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蒙脱石 相关性 产地 研究 测定 中国 膨润土 颗粒组成 吸蓝量
下载PDF
广州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多样性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志刚 张碧胜 +5 位作者 翟欣 龚鹏博 黄宁生 耀 郭明昉 韩诗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7-362,共6页
2005—2006年,对广州全域4个不同生境类型区域(中心城市区、农田区、沿海湿地区和森林区)的昆虫群落进行6次调查,共获得昆虫标本10595号,分属于22个目、216个科。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区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复杂性指... 2005—2006年,对广州全域4个不同生境类型区域(中心城市区、农田区、沿海湿地区和森林区)的昆虫群落进行6次调查,共获得昆虫标本10595号,分属于22个目、216个科。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区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复杂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农田区、中心城市区,最低为沿海湿地区;沿海湿地区昆虫群落的优势度最高,其他依次为中心城市区、农田区和森林区。不同生境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动态不同,森林区、农田区和沿海湿地区的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6—7月最高,中心城市区以9—10月最高;农田区昆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随时间波动最大,森林区的丰富度指数时间波动最大,中心城市区的优势度时间波动最大。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区和农田区昆虫群落具有的相同科数最多,相似性系数最高,沿海湿地区和森林区、农田区、城市区具有的相同科数都较少,相似性系数也较低。广州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多样性存在差异,森林区受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小,生境得到较好保护,昆虫多样性丰富,沿海湿地区由于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原生生境,昆虫多样性遭到较大破坏,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类型 昆虫多样性 城市化 广州
原文传递
珠三角地区POPs农药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34
20
作者 安太成 陈嘉鑫 +4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李桂英 胡振宇 耀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986,共6页
概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关注情况。并通过对POPs农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RiverDeltaArea,PRD)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POPs农药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文献综... 概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关注情况。并通过对POPs农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RiverDeltaArea,PRD)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POPs农药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文献综述,结合环境污染数据以及POPs农药污染调查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地区POPs污染的可能原因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新近污染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在POPs农药削减与淘汰工作中所遭遇到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困难,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污染物来源和去向,加强替代药物的研究,建立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法规以及标准,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POPs农药污染的信息公开机制等一系列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 污染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