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7年第9期108-112,共5页
2006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十条”意见,做大做强保险业,中国保监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达成共识,确... 2006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十条”意见,做大做强保险业,中国保监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达成共识,确定将深圳作为试点城市,进行保险创新和发展试验,为全国积累经验。因此,深圳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实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创新 试验区 深圳 保险业改革 中国保监会 市人民政府 试点城市 国务院
下载PDF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3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一、金融中心的内涵与标准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国际上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地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 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业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 金融体制 创新
下载PDF
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
3
作者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3年第11期60-65,共6页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即国际上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城市。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北京 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体制 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 债券市场 国际化大都市
下载PDF
对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
4
作者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3年第11期66-69,共4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与比较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出北京在发展金融业中存在的差距,提出北京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应采取的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北京 金融业 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 金融服务
下载PDF
优化环境——首都金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5
作者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3年第11期49-51,共3页
首都金融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无论是机构数量、资产规模还是金融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度,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金融业 北京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要素市场 创新 金融服务
下载PDF
金融立市——首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6
作者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 <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 《中国城市经济》 2003年第11期52-55,共4页
在汉语词典里,“立”有“树立、建立、设置、制定、确定”等多种含义,“立”与不同的名词搭配,会有不同的词义,如立品:培养品德;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国: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等。因此,我们认为“立市”就是使城市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城... 在汉语词典里,“立”有“树立、建立、设置、制定、确定”等多种含义,“立”与不同的名词搭配,会有不同的词义,如立品:培养品德;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国: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等。因此,我们认为“立市”就是使城市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城市确定发展重点的战略定位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 北京 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 金融政策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城市竞争力
下载PDF
北京金融街功能区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课题组 王力 《中国城市经济》 2007年第3期68-75,共8页
金融街作为北京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经过十年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到“十一五”期末北京金融街将成为展现首都功能优势,最具经济活力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增长极。
关键词 金融街 功能区 北京 “十一五” 城市竞争力 高端产业 功能优势 经济活力
下载PDF
对当前金融业流动性紧张的分析研究与政策建议
8
作者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课题组 王茂林 王力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0期22-28,79,共8页
本文分析了201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业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的直接诱因、深层次原因,结合境外机构相关评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判断,认为:(1)当前流动性紧张是暂时性、结构性和局部性的。(2)本轮流动性紧张不会出现金融危机。(3)流动性紧... 本文分析了2013年上半年我国金融业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的直接诱因、深层次原因,结合境外机构相关评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判断,认为:(1)当前流动性紧张是暂时性、结构性和局部性的。(2)本轮流动性紧张不会出现金融危机。(3)流动性紧张仍面临"承压"因素。(4)应警惕流动性紧张造成的资金链条断裂。进而,本文就我国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深化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尤其要构建资金和土地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提高金融资本体系内循环套利成本,抑制金融资本进入非创新性投机领域(炒地、炒房、炒股、炒农产品)所产生的资产泡沫,以降低金融资本进入非生产性投机领域的收益预期。(2)要使金融资本与战略新兴产业加强融合,激励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创新热情,使金融机构能够在支持战略性新产业中得到风险溢价回报是根本所在。(3)央行要综合研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要求的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缺问题,加强对金融机构流动性影响因素预判的培训咨询服务,从而使其能够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的合理水平。(4)金融机构在经营中,首先,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目标,按宏观审慎要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过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其次,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企业"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产能过剩的行业贷款。(5)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业 流动性紧张 流动性管理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