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上半叶的海派旗袍 被引量:44
1
作者 《装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2,共2页
对于中国的时装史,有两个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两个城市——上海与香港——在20世纪中各领了50年风骚。上海是前半叶,香港是后半叶。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北京 当然也是重要的,但北京从来就不是追逐时尚的地方。女装是时尚... 对于中国的时装史,有两个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两个城市——上海与香港——在20世纪中各领了50年风骚。上海是前半叶,香港是后半叶。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北京 当然也是重要的,但北京从来就不是追逐时尚的地方。女装是时尚的标志,女装是时装的主流,如果有谁要想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女装,他一定会把眼光落在旗袍上。本文既不是鸟瞰式的全景,也不是通史般的叙事,作者仅想对那时期上海的旗袍或海派旗袍作一点剖析。 “海派”一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当时北京一些作家的发明,用以批判上海某些文人和文风。海派的对立面便是京派。后来,海派和京派便分别象征中国两种迥异的文化了。当后人用海派来修饰服装时,则是变贬为褒,带着炫耀和赞美的意味了,“海派服装”一词差不多是可以与“海上画派”攀比了。 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京派事实上是一种官派,海派则富于商业色彩和民间色彩。上世纪20年代居住于上海的曹聚仁先生曾经这样说:“那是西风吹动的日子,海派便是西风喂养成长的儿子”又说:“京派不妨说是古典的,海派也不妨说是浪漫的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则如摩登女郎。”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服装 旗袍 上海 审美特征
原文传递
清代门襟闭合系统 被引量:19
2
作者 莫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以实物分析和统计为主,结合图像和文献,对清代服装门襟上的闭合件的结构形态和分布形态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揭示清代服装门襟闭合系统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闭合系统 门襟 钮扣/纽襻 服饰 清代
下载PDF
论晚清民国时期围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变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冰清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裙古通“群”,意指由多幅面料拼接而成之下着,有五幅、六幅或八幅之制。清代或更早的裙穿着时需围系,并不缝合。清代之裙,马面裙是其典型,另有百褶裙、鱼鳞裙和凤尾裙等名目。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影响,围系之裙慢慢转变成套穿之裙。此间... 裙古通“群”,意指由多幅面料拼接而成之下着,有五幅、六幅或八幅之制。清代或更早的裙穿着时需围系,并不缝合。清代之裙,马面裙是其典型,另有百褶裙、鱼鳞裙和凤尾裙等名目。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影响,围系之裙慢慢转变成套穿之裙。此间的过程,相关学者对此研究不多,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实物的排比梳理,并辅以图像、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民国 套穿 围系 马面裙
下载PDF
中国古代裘皮服饰概论 被引量:11
4
作者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6-24,共9页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绘画等形象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保养方法,裘皮服饰... 裘皮服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曾是最重要的服饰类别之一。裘皮服饰不但是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根据各种历史文献和绘画等形象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裘皮的种类、名称和加工保养方法,裘皮服饰的品种和穿着配伍,以及裘皮服饰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皮 服装 中国古代 服饰
下载PDF
背子、旋袄与貉袖等宋代服式名称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喆 崔圭顺 《装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宋代 名称 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中国的传统染织纹样及其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35,共11页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纺织品 花纹 纹样
下载PDF
宋代婴戏图中的儿童发式 被引量:9
7
作者 孙颖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6-53,共8页
主要以宋代绘画中的婴戏图为主,并结合同时期其它图像资料及相应的文献资料,运用统计、比较、视觉分析等方法,对宋代儿童的发式作了一个初步的分类。
关键词 儿童 发式 婴戏图 宋代
下载PDF
高等服装教育和服装人才结构的年轻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文章回顾和分析了中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了它与中国服装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而指出中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年轻化”进程对中国服装业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 中国 高等服装教育 服装业 服装人才结构 “年轻化”
下载PDF
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以汉代服饰研究为案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以汉代服饰研究为案例,具体探讨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通过整理和分析迄今发现的汉代文献、图像和实物,总结出与汉代服饰研究相关材料的分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汉代服饰的研究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图像题材专题三个角... 本文以汉代服饰研究为案例,具体探讨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通过整理和分析迄今发现的汉代文献、图像和实物,总结出与汉代服饰研究相关材料的分布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汉代服饰的研究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图像题材专题三个角度展开,并就文、图、物三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服装史 研究方法 汉代
下载PDF
唐代礼官服色考——兼论《步辇图》的服色问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圭顺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描述了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使者历史场面。该作品中包涵的有关隋唐时期服饰方面的图文信息,对于中国服装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唐代服色制度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描述了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使者历史场面。该作品中包涵的有关隋唐时期服饰方面的图文信息,对于中国服装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唐代服色制度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考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就图中引班使者的礼官所着官服之色名、品级以及该图中所绘场面的具体时间展开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辇图 服色 职官制度 禄东赞 文成公主
原文传递
民国传统女装刺绣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柳韵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取了实物分析、图像比照、文献印证综合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刺绣为线索,民国的传统女装按裙、上衣、裤、旗袍分类梳理,从刺绣纹样、图案分布位置、刺绣技法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民国传统女装刺绣规律与共性,从装饰的角度来分析民国时期人... 采取了实物分析、图像比照、文献印证综合使用的分析方法,以刺绣为线索,民国的传统女装按裙、上衣、裤、旗袍分类梳理,从刺绣纹样、图案分布位置、刺绣技法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民国传统女装刺绣规律与共性,从装饰的角度来分析民国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社会风尚以及当时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刺绣 装饰 传统女装
下载PDF
江陵出土战国“针织绦”复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锡莹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50-56,共7页
从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7条绦带被认为是针织物。作者认为此类“针织绦”是介于手工针织物与刺绣之间的品种,具有类似某种针织品、钩编编织品及刺绣品的组织,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加以复制。本文对“针织绦”与传统的手工针织物或刺... 从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7条绦带被认为是针织物。作者认为此类“针织绦”是介于手工针织物与刺绣之间的品种,具有类似某种针织品、钩编编织品及刺绣品的组织,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加以复制。本文对“针织绦”与传统的手工针织物或刺绣的异同以及它们的起源进行了讨论,从而显示了针织,刺绣和梭织在发展上的联系。此外也提供了文物及复制品的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绦 战国时代 针织物 江陵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丝织物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9-65,61-65,共7页
中国近代丝织物既继承了古代的优秀传统,又具有反映时代变化的新特征。而一般的外来影响,特别是西方的冲击,主要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变化。这些新特征的形成,有着科技和服饰文化两方面的背景。中国古代(起源于唐朝,即公元618—907年... 中国近代丝织物既继承了古代的优秀传统,又具有反映时代变化的新特征。而一般的外来影响,特别是西方的冲击,主要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变化。这些新特征的形成,有着科技和服饰文化两方面的背景。中国古代(起源于唐朝,即公元618—907年)一向有由官方将丝织物进行大类划分的传统。近、现代的新、老14大类分类标准(老标准用于60至70年代,新标准至今有效),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文中对大类的类名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物 中国
下载PDF
传阎立本《步辇图》与隋唐高腰掩乳女装 被引量:7
14
作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5,共5页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 ,记录了隋唐女服的一种典型———高腰掩乳裙装。此图对中国服饰史研究的重要性 ,尚未被诸多曾经引用此图的学者所充分认识 ,此图中几个穿着组合上的要点 ,则被他们所忽视。高腰掩乳裙装是...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 ,记录了隋唐女服的一种典型———高腰掩乳裙装。此图对中国服饰史研究的重要性 ,尚未被诸多曾经引用此图的学者所充分认识 ,此图中几个穿着组合上的要点 ,则被他们所忽视。高腰掩乳裙装是隋唐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流行样式 ,其流行期要比人们相信的要长得多 ,并具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由纤长平直逐渐转化为宽博浑圆。这种造型上的变化 ,反映了女性理想形象的变化———由质朴无华变为雍容华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装 腰线 隋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服饰特征 中国 服饰史
下载PDF
中国历代服装的名称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长久以来,中国服装史的学者们比较忽视服装名称的研究,而服装名称的研究又是服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中国历代服装名称的研究和使用现状,对服装名称的分类、训诂、构成和确定四个方面的工作分别进行了讨论,并提出... 长久以来,中国服装史的学者们比较忽视服装名称的研究,而服装名称的研究又是服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中国历代服装名称的研究和使用现状,对服装名称的分类、训诂、构成和确定四个方面的工作分别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个有可能为有关学术领域内通用的服装定名方法供学者和专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称 历代 中国服装 使用现状 学术领域 学者
下载PDF
宝相花纹样小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婧怡 《山东纺织经济》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宝相花是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本文就宝相花纹样的形式提出界定:一是呈放射状对称排列,二是取材诸多花卉特点混合而成。另指出宝相花纹样最初的母体取材极有可能是莲花纹,其发展源流是莲纹-柿蒂花纹-宝相花纹,也受到联珠纹的影响,但... 宝相花是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本文就宝相花纹样的形式提出界定:一是呈放射状对称排列,二是取材诸多花卉特点混合而成。另指出宝相花纹样最初的母体取材极有可能是莲花纹,其发展源流是莲纹-柿蒂花纹-宝相花纹,也受到联珠纹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是由联珠纹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相花 纹样 团窠花
下载PDF
中国女子书画会史实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甍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中国女子书画会既是一个有特色的美术会社,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女性团体。但诸文献中所收录的这个团体的相关史实并不详细且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书画会特刊及其他资料的分析,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会员人数、成立时间、会址变迁、... 中国女子书画会既是一个有特色的美术会社,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女性团体。但诸文献中所收录的这个团体的相关史实并不详细且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书画会特刊及其他资料的分析,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会员人数、成立时间、会址变迁、画会活动及组织结构作一考证,对该团体的史实进行补遗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子 书画
下载PDF
清代龙袍上龙纹眉眼的演变和辨识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龙纹是龙袍上最受关注的纹样,清代龙袍上的龙纹特征明显,容易识别,而且其细节的演变过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里分析了清代各个时期龙袍上龙纹眉眼的时代特征,以作为龙袍和龙纹断代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 龙纹 龙袍 清代
下载PDF
古代壁画临摹与历史服饰图像解读——关于榆林窟第16窟回鹘天公主供养像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俐力 曾昭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以榆林窟第16窟中回鹘天公主供养像为例,将张大千、段文杰两位先生对其的临摹图与原图出版物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线描图来讨论图像分析与服饰理解的紧密关系。说明临摹应是在对图像的深入解读基础上进行的,临摹者受到主客观因素的... 本文以榆林窟第16窟中回鹘天公主供养像为例,将张大千、段文杰两位先生对其的临摹图与原图出版物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线描图来讨论图像分析与服饰理解的紧密关系。说明临摹应是在对图像的深入解读基础上进行的,临摹者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图像理解不同,呈现出的临摹图也各异。临摹图是服饰研究者进行服饰复原研究的重要图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临摹图 线描图 服饰解读
下载PDF
论冕冠衣以“绩麻三十升”之考辨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玺增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1-52,共2页
冕版,又称“綖”或“延”,即覆于冕冠顶部的板状饰物。由于纺织技术的发展与礼仪制度的完善,我国古代冠服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关于服装用布精粗的规定。《周礼·弁师》称冕版“以三十升玄布衣之于上”。本文通过对冕版覆布精粗及... 冕版,又称“綖”或“延”,即覆于冕冠顶部的板状饰物。由于纺织技术的发展与礼仪制度的完善,我国古代冠服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关于服装用布精粗的规定。《周礼·弁师》称冕版“以三十升玄布衣之于上”。本文通过对冕版覆布精粗及材质变化的探讨,揭示古代冠服中的等级制度,以及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反映在古代冠服制度上的损益与变通。内容摘要:冕版,又称“綖”或“延”,即覆于冕冠顶部的板状饰物。由于纺织技术的发展与礼仪制度的完善,我国古代冠服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关于服装用布精粗的规定。《周礼·弁师》称冕版“以三十升玄布衣之于上”。本文通过对冕版覆布精粗及材质变化的探讨,揭示古代冠服中的等级制度,以及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反映在古代冠服制度上的损益与变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版 冕冠 三十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