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白霞 +2 位作者 叶存喜 蔡素贞 阎雪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头硅胶泪道引流管插管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疗效,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探讨术后失败的临床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06,P〈0.01):41—67岁的疗效较好;不同病程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28,P=0.466);6个月撤管疗效优于3个月撤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27,P〈0.01)。结论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年龄和术后撤管时间是影响泪道插管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插管术 慢性泪囊炎 疗效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景学 +1 位作者 王淑芬 张斌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2-633,共2页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60例(168眼)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冷凝封闭裂孔。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4.0%。二次巩膜...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60例(168眼)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冷凝封闭裂孔。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初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4.0%。二次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7.6%。结论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合理联合视网膜下液引流、玻璃体气体填充及眼底激光光凝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原文传递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与泪道插管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白霞 +2 位作者 任彦新 郭从容 阎雪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病人,A组90例(91只眼)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B组26例(27只眼)行泪道插管...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病人,A组90例(91只眼)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B组26例(27只眼)行泪道插管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随访7—28个月,A组:治愈72只眼,好转10只眼,无效9只眼,总有效率90.11%(82/91);B组:治愈20只眼,好转2只眼,无效5只眼,总有效率81.48%(22/27)。二组问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9,P=0.578,P〉0.05)。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这两种微创泪道手术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人工鼻泪管 泪道插管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杨爱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董白霞 +3 位作者 马建刚 叶存喜 郭从容 崔月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69例(70眼),分为泪道插管术组24例(25眼)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组45例(45眼),观察2组疗效.结果 随访6~42个月,泪道插管术组治愈18眼,好转2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0.00%;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治愈38眼,好转6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7.78%.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道插管术与泪囊鼻腔吻合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泪道插管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吻合术 外科 插管法
下载PDF
EPA治疗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flk-1、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董白霞 王家瑶 +1 位作者 王振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13-317,321,共6页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治疗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k-1、bax、bcl-2表达的影响,以阐明EPA治疗DR的... 目的观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治疗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k-1、bax、bcl-2表达的影响,以阐明EPA治疗DR的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60mg/kg腹腔注射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共36只,随机分为4组:C组12只成模后1个月VEGF(0.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D组12只成模后1个月VEGF(0.05μg)+EPA(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E组8只成模后1个月VEGF(0.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2周后EPA(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F组4只成模后1个月VEGF(0.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4周后EPA(0.5μg)双眼玻璃体注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实验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联合注药法建立的大鼠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ntinopathy,PDR)模型及EPA治疗后视网膜组织中VEGF、flk-1、bax、bcl-2的表达进行观察,应用MIAS 1998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在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网层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背景期和增殖前期给药组VEGF、flk-1在视网膜内层的表达减弱,而增殖期给药对抑制VEGF表达无效。EPA可通过减弱bax在视网膜的表达抑制DR进展,背景期和增殖前期疗效优于增殖期。EPA可抑制DR进展,使bcl-2在视网膜的代偿性高表达减弱,8周时减弱消失,bcl-2继续发挥保护神经细胞作用。结论 EPA在背景期和增殖前期体内应用可通过封闭flk-1受体、抑制VEGF发挥作用延缓DR进展;还可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减轻DR进展;早期可抑制机体的保护性bcl-2高表达,但在8周时消失,bax/bcl-2比值降低,对周细胞的缺失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二十碳五烯酸
下载PDF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彦新 +2 位作者 郭从容 董白霞 崔月先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3595-3596,共2页
鼻泪管阻塞常引起泪溢、流脓症状,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是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治疗方式之一。我科分别采用泪囊鼻腔吻合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分析如下。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人工鼻泪管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玻璃体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董白霞 叶存喜 +3 位作者 姚一民 魏玉华 杨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148-115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有效。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应用诱导产生增...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有效。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应用诱导产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24只。随机分为D组(背景期给药组)12只、E组(增殖前期给药组)8只、F组(增殖期给药组)4只,玻璃体注射EPA,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CD105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眼底病变及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并与前期建立的PDR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E组给药后2周内效果最佳,而D组给药后8周内均有效,随时间延长药效不断增强;E组给药后6周时效果差于D组给药后2、4、8周时;与未用药组相比,在相同的病程时均未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F组给药后仍可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DR也没有明显减轻。CD1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相同的病程内,D组和E组未观察到CD 105阳性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F组仍观察到CD 105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EPA可以在DR背景期和增殖前期封闭VEGF受体flk-1,阻断DR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定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景学 徐清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检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房水和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结果房水VEGF含量,PDR患者(4例)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目的检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房水和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结果房水VEGF含量,PDR患者(4例)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玻璃体VEGF的含量,PDB患者(11例)较正常人(10例)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DR患者房水和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在PDR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 房水 PDR VEGF ELISA
下载PDF
结膜筋膜瓣覆盖角膜术在眼球萎缩整形中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彦新 马景学 +2 位作者 卫玉彩 耿玉欣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 探讨保留萎缩眼球配戴薄型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轻中度眼球萎缩患者18例(同健眼相比眼球突出度相差4~7 mm),按照就诊顺序分成A组(10例)和B组(8例)... 目的 探讨保留萎缩眼球配戴薄型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轻中度眼球萎缩患者18例(同健眼相比眼球突出度相差4~7 mm),按照就诊顺序分成A组(10例)和B组(8例)两组,术中将萎缩眼球的角膜上皮和角巩缘上皮组织彻底清除,其中A组将上方球结膜和筋膜同时向下滑行,覆盖整个角膜并固定于下方角巩膜缘下方巩膜上,与下方筋膜和结膜分层缝合.B组将上方筋膜结膜和下方筋膜结膜分层缝合并固定于角膜水平中央部位.术后1个月订做并配戴个性化义眼,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组10例患者结膜筋膜覆盖好,无角膜暴露,患者无异物感;B组8例患者中有2例角膜中央有一水平裂隙,并有异物感.两组患者双侧睑裂高度、眶区饱满度及眼球活动度均十分相似,外观改善满意,达到了美容效果.结论 轻中度眼球萎缩应用完整结膜筋膜瓣覆盖角膜,术后筋膜和角膜愈合良好,角膜不易暴露,配戴个性化义眼后,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筋膜瓣覆盖术 眼球萎缩 义眼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手术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从容 +2 位作者 董白霞 杨欣 卫玉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 比较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以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14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4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5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 目的 比较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以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14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4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5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C组4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各组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44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36.36%;B组52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为30.78%;C组48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为4.17%。A组与C组复发率比较(x^2=15.122,P<0.05)、B组与C组复发率比较(x^2=11.9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游离结膜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 结膜 移植
下载PDF
姜黄素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钙离子信号的改变与整合素基因表达的探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颖华 叶存喜 +4 位作者 马景学 韩瑶 张斌 郝玉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钙离子与整合素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人RPE细胞经分离培养,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传至第4~6代;对各组RPE细胞进行5μmol/L Fluo-3负载30 min,姜黄素分别以0.9375、1.8750、3.7500、7.5000、15.0000 m...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钙离子与整合素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人RPE细胞经分离培养,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传至第4~6代;对各组RPE细胞进行5μmol/L Fluo-3负载30 min,姜黄素分别以0.9375、1.8750、3.7500、7.5000、15.0000 mg/L浓度干预人RPE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测定各组RPE细胞内早期钙离子的变化。利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干预人RPE细胞48 h后的IC50,并观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用Real-Time PCR测定姜黄素干预后的整合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LSCM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0.9375、1.8750、3.7500、7.5000、15.0000 mg/L姜黄素组RPE细胞内均有钙荧光。空白对照组钙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姜黄素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因表达量与整合素α4和整合素β5呈正效应,与整合素α3和整合素α5呈负效应。结论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经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后,较空白对照组早期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明显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当细胞受到姜黄素外界信号刺激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能迅速增加,继而调节整合素的活性,继而引起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姜黄素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可能成为治疗人眼疾,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钙离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整合素
下载PDF
VEGF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洁 +3 位作者 卫玉彩 郭从容 杨欣 翟英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3期3569-3570,共2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22例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结果 VEGF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5);VEGF与P...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22例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结果 VEGF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5);VEGF与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VEGF和PCNA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异常增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VEGF PCNA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白霞 叶存喜 +3 位作者 魏玉华 崔月先 阎雪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注射建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的价值。方法电镜观察PDR动物模型与单纯...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注射建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的价值。方法电镜观察PDR动物模型与单纯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各层结构的损害。结果 STZ联合VEGF注射组视网膜各层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明显重于单纯STZ注射组。结论 STZ腹腔注射联合VEGF玻璃体注射造成的PDR动物模型不仅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害明显重于单纯STZ诱导组,还具有周期短、更经济的优点,为临床上筛选药物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模型 动物 细胞结构
下载PDF
VEGF、flk-1、bax、bcl-2在不同类型DR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白霞 +1 位作者 王振东 王家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89-1293,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联合注药法建立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k-1、bax、bcl-2的表达变化,确定联合注药法所造大鼠... 目的观察联合注药法建立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大鼠模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flk-1、bax、bcl-2的表达变化,确定联合注药法所造大鼠PDR模型的价值。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别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单纯注药组)和STZ腹腔注射联合VEGF玻璃体注射(联合注药组)制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模型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flk-1、bax、bcl-2的表达,应用MIAS1998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VEGF、flk-1、bax、bcl-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网层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单纯注药组、联合注药组VEGF、flk-1、bax、bcl-2在视网膜除视杆视锥层之外各层均有表达,前三者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表达最强;bcl-2视杆视锥层内节最强;VEGF表达次强为Müller细胞;bcl-2表达次强为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但所有指标联合注药组表达强度大于单纯注药组。bcl-2单纯注药组8周时间点比2周时间点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表达增强;单纯注药组8周时间点在内网层的表达最强。联合注药组2周时间点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表达最强。结论联合注药法建立的DR大鼠模型较单纯注药组更能够代表人类PDR的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大鼠
下载PDF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彦新 +2 位作者 郭从容 杨欣 阎雪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82例(83眼)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分析其疗效.结果 随访6~28个月,65眼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9眼有间断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9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总有效率为... 目的 观察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82例(83眼)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分析其疗效.结果 随访6~28个月,65眼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9眼有间断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9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总有效率为89.16%(74/83).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操作简捷,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人工鼻泪管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洁 卫玉彩 +3 位作者 郭从容 翟英 杨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hTERT 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翼状...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hTERT 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hTERT和PCNA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2组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 hTERT、hTERT mRNA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5)。hTERT与hTERT mRNA,hTERT、hTERT mRNA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hTERT、hTERT mRNA和PCNA的异常表达有关,两者的协同表达,促进了细胞的增生,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端粒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景学 +2 位作者 叶存喜 杜颖华 吕兰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VEGF、IL-1α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分为空...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VEGF、IL-1α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0.030g.L-1EPA处理组、0.050g.L-1EPA处理组。LPS组仅加入LPS进行培养(LPS终浓度为10mg.L-1),EPA处理组先加入2种浓度的EPA(EPA终浓度分别为0.030g.L-1和0.050g.L-1)培养1h,再加入LPS进行培养。LPS刺激6h、12h、24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VEGF、IL-1α和IL-6的分泌量;LPS刺激24h后的沉淀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LPS刺激6h后,空白对照组、LPS组、0.030g.L-1EPA处理组、0.050g.L-1EPA处理组VEGF含量(ng.L-1)分别为:22.57±8.86、66.49±4.21、46.18±2.35、45.49±6.61;12h后分别为:18.05±3.18、107.30±5.70、61.29±2.86、54.34±7.41;24h后分别为:20.49±5.92、157.63±5.95、59.54±4.20、53.13±11.42。LPS刺激6h后IL-1α含量(ng.L-1)分别为:15.63±2.98、75.41±4.12、53.60±4.71、31.03±8.49;12h后分别为:40.37±4.51、408.00±47.93、142.80±14.65、99.17±5.86;24h后分别为:63.37±1.99、929.73±27.97、322.03±101.80、161.23±14.59。LPS刺激6h后IL-6含量(ng.L-1)分别为:34.94±2.71、117.60±7.89、82.25±14.56、60.66±2.12;12h后分别为:51.00±6.65、183.60±8.64、127.37±11.48、71.61±8.16;24h后分别为:68.04±21.53、297.50±25.72、132.37±20.87、102.45±21.4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人单个核细胞NF-κB p65表达和VEGF、IL-1α、IL-6分泌明显升高。EPA抑制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 p65活性;下调其VEGF、IL-1α和IL-6分泌,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PS激活人单个核细胞NF-κB,促进其VEGF及细胞因子表达。EPA抑制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下调其VEGF及细胞因子表达。这为EPA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人单个核细胞 核转录因子K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a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景学 +2 位作者 王淑芬 吕兰存 杜颖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二十碳五烯酸(EPA)作为主要的脂质参与人体的生物代谢活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移和增生。而眼部多种疾病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目的探讨EPA对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 背景研究表明二十碳五烯酸(EPA)作为主要的脂质参与人体的生物代谢活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移和增生。而眼部多种疾病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目的探讨EPA对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对人UVEC株培养和传代,并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降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PA对VEGF受体2(Flk-1)在人UVEC中表达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EPA作用不同时间后对非VEGF诱导及VEGF诱导的人UVEC增生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A对VEGF诱导的人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培养和传代的人UVEC呈纺锤形及鹅卵石样排列,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呈阳性反应。EPA作用后,Flk-1在人UVEC中的阳性染色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Flk-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6个质量浓度组的EPA对VEGF诱导及非VEGF诱导的人UVEC的增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F:23.072,P=0.000);各质量浓度组的EPA对VECF诱导的人UVEC的抑制作用强于非VEGF诱导的人UV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17,P=0.000)。各质量浓度组EPA对VEGF诱导的人UVEC作用24、48、72h后,其细胞数逐渐降低(F=87.823,P=0.000),但作用时间对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F=1.495,P=0.236)。EPA使VEGF诱导的人UVEC细胞阻滞在G0/G1期,EPA组G0/G1期细胞数比例为(75.83±1.56)%,对照组为(68.6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EPA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凋亡细胞。结论EPA能够通过阻止人血管内皮细胞的DNA合成而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人UVEC的增生,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EPA作用后人UVEC中Flk-1的表达下调,提示EPA可能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二十碳五烯酸 血管生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泪小管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宗 +2 位作者 张斌 盛孟怡 黄灵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34-234,241,共2页
患者,女性,60岁。发现右上睑内侧睑缘新生物10d,于2005年9月20日收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4,-10.50DS=0.5;左眼0.02,-9.50DS=0.6。右上泪小管长一肿物突出于上泪小点外,淡红色... 患者,女性,60岁。发现右上睑内侧睑缘新生物10d,于2005年9月20日收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4,-10.50DS=0.5;左眼0.02,-9.50DS=0.6。右上泪小管长一肿物突出于上泪小点外,淡红色,菜花状。右下泪小管进针冲洗泪道通畅。双眼底呈豹纹状,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乳头状瘤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