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梁栋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被引量:10
2
作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73-79,共7页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 探讨海明威第一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创作风格 ,对研究其整个创作风格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该小说中 ,海明威主要运用了场景手法、戏剧手法和嘲弄手法塑造人物的个性。场景是海明威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 ,场景是纲 ,人物个性和人物的人生观都围绕场景进行 ;戏剧手法是海明威最具影响的表现手法 ,人物对白栩栩如生 ,寥寥数语就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嘲弄手法贯穿海明威的小说 ,小说中的嘲弄是对人物命运的嘲弄 ,用浓缩了的笔墨来揭示人物痛苦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场景 戏剧性 嘲弄 创作风格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语义含糊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41-48,共8页
本文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语义含糊性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个人事业方面的基础 ,继而探讨了由此而迫使她去寻求如何在诗中隐藏、掩饰她的感情和思想 ,如何把它们包含在她的词汇和句法之中。因此语言成了狄金森思想感情的密... 本文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语义含糊性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个人事业方面的基础 ,继而探讨了由此而迫使她去寻求如何在诗中隐藏、掩饰她的感情和思想 ,如何把它们包含在她的词汇和句法之中。因此语言成了狄金森思想感情的密码、符号和面具。诗歌语义的含糊性实际上是狄金森一种自觉的策略。正是这种含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狄金森 诗歌 语义含糊性
下载PDF
西方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移植与持存——评华裔小说《饮碗茶》的特色语言和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先玉 《外国语言文学》 2005年第1期65-68,72,共5页
全球化进程中,各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输入或输出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华裔作家的文本以不同层次描述着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引入西方语境,也属于文化输出之列。华裔小说《饮碗茶》使用地道唐人街英语,将大量... 全球化进程中,各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输入或输出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华裔作家的文本以不同层次描述着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引入西方语境,也属于文化输出之列。华裔小说《饮碗茶》使用地道唐人街英语,将大量广东方言、谚语、口头禅直接英译,语言生动直白,可以说该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其语言魅力。本文即是对《饮碗茶》中特色语言的归纳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禅 特色 中国文化 语言魅力 西方 文化输出 生动 语境 语言和文化 文化输入
原文传递
从族际语看澳门文化
5
作者 《东南亚研究》 1999年第6期86-90,共5页
在澳门回归前夕,本人有幸到澳门对暨南大学澳门某专业硕士研究生班进行英语教学,本文着重谈谈这个特殊群体汉译英中的族际语,并通过它对澳门文化略见一斑。
关键词 汉译英 族际语 澳门文化
下载PDF
理解是翻译的第一要素
6
作者 《东南亚研究》 1999年第4期89-96,共8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理解是翻译的第一要素,即理解的先决条件、理解的内容和理解的障碍。集中论述了理解原文的意义:概念意义、比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感情意义。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的意义。
关键词 理解 条件 意义 障碍
下载PDF
愤怒的孩子——评奥康纳小说中的暴力倾向
7
作者 彭瑶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通过对奥康纳小说中的狂人与叛逆的孩子这两种人物类型的分析,揭示其本质上同样是精神上寻求反抗,不愿或无法成熟的孩子,从而探索暴力背后隐涵的心理动机。狂人实际上代表了乖孩子的本我,是后者反抗欲望的投射对象,软弱童真与愤怒... 本文通过对奥康纳小说中的狂人与叛逆的孩子这两种人物类型的分析,揭示其本质上同样是精神上寻求反抗,不愿或无法成熟的孩子,从而探索暴力背后隐涵的心理动机。狂人实际上代表了乖孩子的本我,是后者反抗欲望的投射对象,软弱童真与愤怒狂暴这两种表面对立的状态构成了同一个人的双重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孩子 反抗 双重性格
原文传递
尤金·格里斯与“美国十四行诗”
8
作者 曾宗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40-49,共10页
尤金·格里斯(Eugeni Grace)是一位曾在我院任教的美国诗人,并多次来华旅游讲学。他首创的“美国十四行诗”是在古典十四行诗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创新。他的诗集《中国记行》(China Jurnal))由100多首美国十四行诗组成。本文分析... 尤金·格里斯(Eugeni Grace)是一位曾在我院任教的美国诗人,并多次来华旅游讲学。他首创的“美国十四行诗”是在古典十四行诗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创新。他的诗集《中国记行》(China Jurnal))由100多首美国十四行诗组成。本文分析了美国十四行诗与英国古典十四行诗在形式方面的一些异同,指出了美国十四行诗在“继承传统”与“打破传统”两方面的特点,并从赏析的角度介绍了《中国记行》里几首十四行诗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十四行诗 古典十四行诗 音步 音韵 格里斯 诗歌 节奏 意象 美学特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