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tinel-1A TS-DInSAR京津冀地区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李广宇 张瑞 +5 位作者 刘国祥 于冰 张波 戴可人 韦博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3-646,共14页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不均匀地表沉降日趋严重,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合成孔径雷达时序差分干涉TS-DIn SAR(Time Serie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作为一种高效...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不均匀地表沉降日趋严重,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合成孔径雷达时序差分干涉TS-DIn SAR(Time Serie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作为一种高效的广域形变测量手段,在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如何针对高现势性的影像数据高精准提取大范围区域地表形变是当前深化的热点。本文利用欧洲太空局发布的Sentinel-1A新型数据源,针对TOPS(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模式影像间存在多普勒中心不一致问题,借助外部高精度POD(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轨道和DSM(Digital Surface Model)数据进行频移滤波迭代配准,并针对Sentinel-1A数据特征集成优化了基于点目标时序分析的大区域地表形变监测方法,以2015年—2016年期间的29景影像为实验数据开展了京津地区沉降监测研究,提取了北京东、廊坊及天津西等地区的沉降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典型区域人口密度、产业分布、地表覆盖和线路剖面等信息深入分析了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Sentinel-1A时序干涉结果在大范围地表沉降调查监测上具有可靠的应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配准 干涉点目标时序分析 京津冀地区 沉降监测
原文传递
盆底超声应用于不同状态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能 +2 位作者 彭建国 周完英 王朝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0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应用于不同状态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医院接受常规妇科检查的40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体检组。2组受试...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应用于不同状态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PF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医院接受常规妇科检查的40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体检组。2组受试者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并比较静息状态下是否有残余尿、膀胱逼尿肌是否增厚,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位置及活动度,比较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缩肛状态下各项超声参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息状态下残余尿的阳性率及膀胱逼尿肌增厚的阳性率(53.75%、35.75%)高于正常体检组(17.25%、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为(22.61±8.22)mm,低于正常体检组[(25.13±3.45)mm],而膀胱颈移动度(BND)以及直肠壶腹部距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为(27.01±7.12)、(15.79±9.38)mm,均高于正常体检组[(16.42±3.39)、(13.12±3.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横径、前后径、面积为(7.44±0.32)cm、(6.78±0.54)cm、(23.22±4.10)cm^(2)均高于正常体检组[(6.17±0.26)cm、(5.73±0.47)cm、(17.60±3.15)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缩肛状态下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完整率(83.00%、80.00%)均低于正常体检组(99.00%,9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应用于PFD患者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为医师提供患者较为清晰的盆底结构以及形态变化情况,继而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 临床价值 最大Valsalva状态 缩肛状态
下载PDF
四维盆底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能 +1 位作者 彭建国 周完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7期1891-18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顺产组(n=64)和剖宫产...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顺产组(n=64)和剖宫产组(n=56),另选择60例未生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利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间受试者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功能情况。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与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为(5.65±0.75)、(5.81±0.80)mm,左右径为(4.72±0.44)、(4.85±0.46)mm,面积为(25.79±3.18)、(26.20±3.50)mm^(2)及膀胱颈角度为(123.80±13.37)°、(153.84±13.38)°,均明显大于剖宫产组[(4.03±0.28)、(4.41±0.30)mm,(3.13±0.25)、(3.68±0.28)mm,(21.16±3.12)、(22.06±3.13)mm^(2)、(120.55±11.99)°、(142.87±12.18)°]及对照组[(2.88±0.24)、(3.40±0.25)mm,(2.36±0.26)、(2.69±0.26)mm,(17.77±2.02)、(18.30±2.01)mm^(2)、(116.60±13.71)°(135.47±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膀胱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为(34.37±4.08)°、(33.08±3.07)mm,均明显大于剖宫产组[(28.94±4.85)°、(25.06±5.35)mm]及对照组[(24.75±1.73)°、(19.13±2.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产妇膀胱膨出发生率、子宫脱垂率、阴道前壁脱垂率分别为42.18%、39.06%、15.63%,明显高于剖宫产组(15.63%、21.43%、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直肠膨出发生率及会阴体过度活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均可对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经阴道分娩对产妇的盆底结构的改变更大、盆底功能异常情况更多,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观察和评估产妇盆底结构和功能,可为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盆底功能 盆底结构
下载PDF
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潜在滑坡识别与优化
4
作者 顾亚虎 侯明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108-0115,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但是受失相干、大气延迟、SAR图像几何畸变、等方面的影响,导致InSAR识别潜在滑坡的精度下降。本文联合InSAR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但是受失相干、大气延迟、SAR图像几何畸变、等方面的影响,导致InSAR识别潜在滑坡的精度下降。本文联合InSAR技术和多源数据对青海同仁地区的潜在滑坡开展自动精准识别研究,并与单一InSAR方法识别潜在滑坡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较为精确的潜在滑坡识别结果。首先,基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采用小基线集(SBAS-InSAR)方法获取同仁地区的LOS向形变速率,根据地表形变情况识别潜在滑坡;其次,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ss,GBDT)算法耦合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地表形变自动识别潜在滑坡。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潜在滑坡的准确性优于单一InSA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潜在滑坡 GBDT 多源数据 升降轨结合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增强MDA-MB-231细胞对5-FU敏感性的研究
5
作者 李卉 姜浩 +3 位作者 贺修胜 朱薇 邱敏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1278-1282,1277,共6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DHA对5-FU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β-catenin、GSK-3β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β-catenin、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HA及DHA联合Licl对β-Catenin蛋白细胞内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结果:20μg/ml、40μg/ml的DHA分别与5-FU联合应用,可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HA(20μg/ml)能促进5-FU增强MDA-MB-231细胞G0/G1期阻滞作用、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及诱导细胞的凋亡。DHA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GSK-3β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DHA能增强5-FU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起化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GSK-3β磷酸化来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十二碳六烯酸 化疗敏感性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梯度-纹理特征超像素分割的SAR图像阴影识别
6
作者 张向阳 罗小军 +1 位作者 冯钰玲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为了克服基于像素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阴影自动识别中图斑离散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梯度-纹理特征超像素分割的SAR图像阴影自动识别方法。首先,提取SAR图像梯度和纹理特征;然后,综合SAR图像梯度和纹理... 为了克服基于像素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阴影自动识别中图斑离散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梯度-纹理特征超像素分割的SAR图像阴影自动识别方法。首先,提取SAR图像梯度和纹理特征;然后,综合SAR图像梯度和纹理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再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SLIC)对前3个主成分合成的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最后,以超像素为分析单元,采用恒虚警率(CFAR)检测算法识别SAR图像阴影。采用MSTAR图像数据集开展实验,并与“像素+CFAR”和“SAR图像超像素分割+CFAR”阴影识别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对比实验显示,该方法识别阴影的MIoU值最高(0.882),Hausdorff距离最小(43.5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SAR图像阴影识别图斑离散问题,而且识别阴影的准确度、识别的阴影边界与真实边界的符合程度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阴影 自动识别 纹理特征 超像素分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