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黄土团粒组成及其与碳酸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郭玉文 加藤 +3 位作者 宋菲 张玉龙 曾思伟 王得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2-368,T001,T002,共9页
通过团粒分析、电子显微镜 (SEM/EDX)扫描等元素分析扫描方法和手段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黄土中的团粒数量及其与碳酸钙的溶解量的关系、团粒表面和内部碳酸钙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碳酸钙大约参与了 99%的团粒形成 ,呈现团粒... 通过团粒分析、电子显微镜 (SEM/EDX)扫描等元素分析扫描方法和手段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黄土中的团粒数量及其与碳酸钙的溶解量的关系、团粒表面和内部碳酸钙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碳酸钙大约参与了 99%的团粒形成 ,呈现团粒越大 ,碳酸钙含量越多的趋势 ;反之 ,团粒数量与碳酸钙的溶解量成反比 ;随着团粒表面碳酸钙分布的减少 ,附着在团粒表面的微团粒及粉粒、粘粒减少 ;在团粒内部 ,碳酸钙与矿物颗粒之间存在 3种胶结方式 ,分别为碳酸钙附着在矿物颗粒表面、碳酸钙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以及碳酸钙表面附着矿物颗粒。实验结果证明了黄土团粒的主要胶结物是碳酸钙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团粒组成 碳酸钙 溶解量 矿物颗粒
下载PDF
黄土中碳酸钙分布的能谱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玉文 宋菲 加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本研究利用能谱分析(EDX)技术对黄土中碳酸钙分布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黄土及其团粒中分布着很多碳酸钙,大颗粒碳酸钙数量较少,以镶嵌型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小颗粒碳酸钙数量多,主要以附着型分布在矿物表面。能谱分析不仅能测定黄土... 本研究利用能谱分析(EDX)技术对黄土中碳酸钙分布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黄土及其团粒中分布着很多碳酸钙,大颗粒碳酸钙数量较少,以镶嵌型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小颗粒碳酸钙数量多,主要以附着型分布在矿物表面。能谱分析不仅能测定黄土的主要组成元素,而且能够很好地显示主要组成元素(包括碳酸钙)的分布。以黄土中Si、Al、Ca重复分布图来探讨碳酸钙分布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碳酸钙 能谱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团粒
下载PDF
黄土高原灌溉农田土壤团粒与碳酸钙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玉文 王淑红 +1 位作者 张玉龙 加藤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采用团粒分析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等方法,研究中国黄土高原西部灌溉农田土壤团粒与碳酸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调研灌溉农田土壤中,因碳酸钙的损失,大约97%的团粒被破坏,团粒数量与碳酸钙的溶解量成反比.随着团粒表面碳酸钙... 采用团粒分析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等方法,研究中国黄土高原西部灌溉农田土壤团粒与碳酸钙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调研灌溉农田土壤中,因碳酸钙的损失,大约97%的团粒被破坏,团粒数量与碳酸钙的溶解量成反比.随着团粒表面碳酸钙的减少,附着在团粒表面的粉粒和粘粒减少.在团粒表面和内部均分布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矿物颗粒之间存在3种胶结方式,分别是碳酸钙分布在矿物颗粒之间、碳酸钙附着在矿物颗粒表面或粘土矿物附着在矿物颗粒表面.研究结果说明,灌溉农田黄土团粒的胶结物主要是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团粒 碳酸钙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从团粒结构失稳角度探讨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发生机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玉文 加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共5页
利用SEM/EDX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发生机理。结果表明:黄土湿陷过程包括初始快速变形和后续迟缓变形2个阶段,这2个阶段的发生都与黄土的骨架颗粒——团粒有关。前者是由于黄土中非水稳性团粒遇水破坏所至,而后者是因... 利用SEM/EDX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发生机理。结果表明:黄土湿陷过程包括初始快速变形和后续迟缓变形2个阶段,这2个阶段的发生都与黄土的骨架颗粒——团粒有关。前者是由于黄土中非水稳性团粒遇水破坏所至,而后者是因为水的渗透造成黄土团粒主要胶结物碳酸钙的淋溶移动损失,从而导致失稳。黄土中松散结构或架空孔隙的存在是产生湿陷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湿陷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 团粒 碳酸钙 骨架颗粒
下载PDF
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行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玉文 张玉龙 +1 位作者 党秀丽 加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4-1039,共6页
长期以来,有关黄土湿陷的研究一直忽视对碳酸钙行为的探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技术研究了黄土中碳酸钙的分布,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的行为,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黄土颗粒... 长期以来,有关黄土湿陷的研究一直忽视对碳酸钙行为的探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技术研究了黄土中碳酸钙的分布,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的行为,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黄土颗粒间存在大量碳酸钙,在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发生淋溶、移动损失,其中以移动损失为主,溶解损失相对较少。碳酸钙的移动损失量随透水量增加而增加,在下部土层发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 碳酸钙 淋溶 移动
下载PDF
中国维宪早期四射珊瑚群落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训练 加藤 王鸿祯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维宪早期四射珊瑚可分为6个群落:(1)Siphonophylia群落;(2)Gangamoph-ylum群落;(3)Thysanophylum群落;(4)Bothrophylum-Zaphrentites群落;(... 中国维宪早期四射珊瑚可分为6个群落:(1)Siphonophylia群落;(2)Gangamoph-ylum群落;(3)Thysanophylum群落;(4)Bothrophylum-Zaphrentites群落;(5)Humboldtia群落和(6)Hapsiphylum-Rhopalolasma群落。在西北部地区,Siphonophylia群落分布于塔里木—柴达木古陆北缘,Gangamophylum群落分布于Siphonophylia群落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天山、中天山和东准噶尔。华南地区有3个四射珊瑚群落。Thysanophylum群落主要产于上扬子古陆边缘,Bothrophylum-Zaphr-entites群落分布于Thysanophylum群落的南部与西部。这2个群落相互穿插,二者之间无明显界线。Humboldtia群落仅见于保山地区。Hapsiphylum-Rhopalolasma群落分布于西藏的申扎和喜马拉雅地区中国维宪早期6个四射珊瑚群落的分布受到当时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的控制。Gangamophylum群落沿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四射珊瑚 维宪期 中国 地层 石炭纪
下载PDF
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训练 加藤 王鸿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2期130-144,共15页
本文根据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及藏南地区沉积相、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的对比,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变化特征表明保山地区在晚古生代经历了与藏南地区十分相似的地质历史,而与扬子地区完全不同。保山地区晚古生... 本文根据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及藏南地区沉积相、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的对比,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变化特征表明保山地区在晚古生代经历了与藏南地区十分相似的地质历史,而与扬子地区完全不同。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四射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等底栖生物与扬子地区有明显差别,二者之间似乎存在显著的隔离;而与藏南地区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泥盆纪与晚石炭世的动物群与藏南及其邻区十分相近,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古地磁资料显示晚古生代扬子地区位于赤道附近,而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则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古生物学、沉积学及古地磁资料对比推测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在晚古生代位于同一大陆边缘,二者远离扬子地区。保山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地块位于包括藏南地区在内的冈瓦纳构造域,而扬子地区则处于另一构造域──南亚构造域,二者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保山地块 滇西 大地构造 晚古生代
下载PDF
采用电渣重熔技术在碳钢上熔敷纯铜
8
作者 山田康雄 加藤 李静波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5,共2页
一、前言纯铜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但由于机械强度不够,以致在机械加工和部件安装时,出现很多问题。合金化虽然改善了强度,却显著降低了铜本来的优良特性。
关键词 碳钢 电渣重溶技术 熔敷
下载PDF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技术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加藤 施祖培 《产业用纺织品》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前言为了与三大合成纤维之一的脂肪族聚酰胺即尼龙相区别,美国联邦通商委员会于1974年把全芳香族聚酰胺命名为芳香族聚酰胺(Aramid)。另外,ISO2076—1977(E)对芳香族聚酰胺的定义为“由酰胺键连接的由芳香族基组成的合成线型高分子,其... 前言为了与三大合成纤维之一的脂肪族聚酰胺即尼龙相区别,美国联邦通商委员会于1974年把全芳香族聚酰胺命名为芳香族聚酰胺(Aramid)。另外,ISO2076—1977(E)对芳香族聚酰胺的定义为“由酰胺键连接的由芳香族基组成的合成线型高分子,其酰胺键的85%以上与2个芳香族基直接结合者,亦包括酰胺键的50%以下被酰亚胺键置换者”。本文叙述耐热性、阻燃性和耐药品性优异的间位芳香族聚酰胺以及高强力和高模量兼备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开发与现状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上市始于1967年杜邦公司的间位芳香族聚酰胺Nomex。日本也是先开发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的,帝人公司于1971年用自己的技术生产销售Conex,然后,尤尼吉可公司也生产销售,商品名Apyeil。除了这三个公司以外,原苏联生产销售Feni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纤维 聚酰胺纤维 技术 发展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的检查方法
10
作者 加藤 川崎宽中 《前卫医学情报》 1993年第6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害 肝损害 诊断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的检查方法
11
作者 加藤 川崎宽中 《深圳医学信息》 1993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药物过敏 肝损害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