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匹里青河小流域DOM荧光特征及与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孟永霞 程艳 +3 位作者 李琳 王悦 别尔德别克·库布加沙 孙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77,共8页
以匹里青河小流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行因子技术(PARAFAC)结合荧光淬灭滴定技术,分析和讨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田地、草地)对DOM的荧光特征及与Hg 2+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 以匹里青河小流域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行因子技术(PARAFAC)结合荧光淬灭滴定技术,分析和讨论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田地、草地)对DOM的荧光特征及与Hg 2+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特征差异显著,土壤DOM含量大小顺序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含量则表现为草地>农田>林地。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DOM均包含3种荧光峰:紫外区类腐殖荧光峰A、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C及海洋或陆源类腐殖质荧光峰M。PARAFAC共识别出2种组分:C1为胡敏酸物质,C2为富里酸物质。另外,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DOM组分荧光强度均随Hg 2+浓度的增强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淬灭现象,DOM中各类荧光组分与Hg 2+络合常数存在差异,说明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污染源的不同,DOM参与反应的官能团种类及数量的大小不同,影响了与Hg 2+的络合能力,导致络合常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里青河小流域 DOM 平行因子 荧光淬灭滴定 配位作用
下载PDF
西北内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DOM荧光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延明 程艳 +2 位作者 李琳 付仁君 别尔德别克·库布加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166,共7页
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并分析了西北地区皮里青河流域林地、耕地、草地及裸地4种典型利用类型土壤DOM特性,以期明晰该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地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紫外类腐殖质荧光... 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并分析了西北地区皮里青河流域林地、耕地、草地及裸地4种典型利用类型土壤DOM特性,以期明晰该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地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紫外类腐殖质荧光峰A、可见类富里酸荧光峰C、陆源腐殖质峰M,但强度有所不同。A、C、M峰荧光强度大小顺序均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所有样品DOM均由内外源共同产生,但是林地和裸地陆源特征更明显,林地腐殖化程度较高,并且存在更多的芳香性和疏水组分。研究发现,DOC和CDOM之间未出现相关性(P>0.5),FDOM和DOC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性(P<0.05,r2=0.22),FDOM和CDOM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性(P<0.05,r2=0.52)。5个荧光光谱特征参数获取到了2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反映了DOM结构特性、来源特性。平行因子分析发现,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均存在C1组分,与EEMs图结果相比,林地产生较明显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流域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特征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春季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胞外酶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刚 程艳 +2 位作者 胡海洋 邢月 别尔德别克·库布加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48,共13页
利用可培养法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流域河流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 利用可培养法对新疆伊犁河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流域河流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行检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5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seudomonadota,56.44%)、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18.22%)、厚壁菌门(Firmicutes,14.22%)、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seudomonadota,4.89%)、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seudomonadota,4%)、拟杆菌门(Bacteroidota,0.44%)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ota,0.44%)等7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41个属84个种。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2.2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33%)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9.33%)为优势菌属。菌种分布结果显示,伊犁河流域主要支流和干流中可培养细菌地域分布性强。分离菌株产胞外酶结果显示,225株细菌中含有2种及以上酶活性的菌株共113株(50.22%)。总体上,伊犁河流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丰富,细菌产胞外酶活性比例较高,分离菌株可为伊犁河流域菌种资源库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可培养法 系统发育分析 细菌多样性 胞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