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本忠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94-2096,共3页
1 三阴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流行学研究数据将乳腺癌视为一个整体,未作具体分型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有明显差异。相关统计发现,... 1 三阴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流行学研究数据将乳腺癌视为一个整体,未作具体分型研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有明显差异。相关统计发现,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发于40岁以下绝经前非洲妇女,早孕、未哺乳和应用抑乳药物为其发生危险因素,其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化疗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热塑体膜固定放疗中摆位误差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倪文婕 房彤 +5 位作者 侯栋梁 孙保锦 宋丽楠 杨慧 张楠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2600-260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后摆位误差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利用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对比,记...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后摆位误差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利用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对比,记录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分析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并计算临床靶区(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TV)的边界,以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共403套CBCT图像,中位数7套(5~11套)。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0)、(0.30±0.22)、(0.16±0.08)cm;X、Y、Z方向CTV外扩至PTV边界分别为0.27、0.35、0.28 cm。CBCT>7次与CBCT≤7次的患者在Y轴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7)cm vs.(0.28±0.07)cm,P=0.009]。不同手术方式、病变位置及体重指数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1、2级放射性皮炎分别为96.55%、3.45%,无3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结论乳腺癌术后热塑体膜固定安全可行,推荐PTV三维外扩边界最少为0.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倪文婕 宋丽楠 +5 位作者 杨慧 张楠 孙保锦 李东搏 穆晓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241-3247,共7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2年08月我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有完整放疗前、放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淋...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淋巴细胞减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2年08月我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有完整放疗前、放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淋巴细胞减少程度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0-2级淋巴细胞减少(G0-2)和3级淋巴细胞减少(G3)之间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并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级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132例患者,全组患者年龄(53.3±10.8)岁,中位放疗时间为5.0周。放疗过程中淋巴细胞减少程度为G0者27例(20.5%),G1者28例(21.2%),G2者56例(42.4%),G3者21例(15.9%),淋巴细胞数量随着放疗时间的进行持续下降,直至放疗第5周达到最低值。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G0-2组中位DFS未达到,G3组中位DFS为40.6个月,G0-2组1年、3年、5年DFS分别为97.2%、90.7%、90.7%,G3组的1年、3年、5年DFS分别为81.0%、62.2%、41.5%(P<0.001)。术后放疗方式、肿瘤位置、BMI是影响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G3级淋巴细胞减少的DFS率更低,术后放疗方式、肿瘤位置、BMI是影响放疗中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减少 预后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全切术后生存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倪文婕 宋丽楠 +2 位作者 杨慧 穆晓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2-927,共6页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全切术后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全切术后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全切术后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诊断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全切术后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纳入1231例,发病年龄为(67±12)岁,Ⅰ-Ⅱ期占81.1%,ⅠA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的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率分别为85.4%、84.9%、69.0%、68.1%、51.9%、48.3%(P<0.001)。ⅠA-ⅡB期术后放疗与未放疗患者的10年CSS分别为79.2%、83.0%(P=0.019);ⅢA-ⅢC期术后放疗与未放疗患者的10年CSS分别为61.7%、52.9%(P=0.021)。ⅠA-ⅡB期术后化疗与未化疗患者的10年CSS分别为83.8%、79.8%(P=0.342);ⅢA-ⅢC期术后化疗与未化疗患者的10年CSS分别为59.7%、54.1%(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轻、已婚、肿瘤低分级是预后的保护因素,肿瘤分期越早,其预后越好。结论:男性乳腺癌全切术后放疗,能改善Ⅲ期男性乳腺癌患者的CSS,年轻、已婚、肿瘤低分级是预后的保护因素,肿瘤分期越早,其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不同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
5
作者 倪文婕 王秀楠 +2 位作者 葛永青 穆晓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3-568,共6页
目的评估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指南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比较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9-01-2021-10-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6... 目的评估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指南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比较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9-01-2021-10-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6例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根据ESTRO和RTOG指南分别勾画腋窝淋巴引流区和全乳。ESTRO指南腋窝2组和胸肌间淋巴引流区合并勾画,并命名为腋窝Ⅱ组,腋窝3组命名为腋窝Ⅲ组,第4组淋巴结命名为锁骨上区,分别设计PTV-E(ESTRO指南)和PTV-R(RTOG指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 f,记录各计划相关剂量学参数。应用SPSS 23.0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ESTRO和RTOG指南的腋窝Ⅱ组体积分别为(46.0±11.1)cm^(3)和(16.6±4.7)cm^(3)(t=12.461,P<0.001),左锁骨上体积分别为(11.5±2.6)cm^(3)和(29.1±7.4)cm^(3),t=-9.465,P<0.001。PTV-E计划的患侧肺D_(mean)、V_(5)、V_(20)和V_(30)分别为(8.9±0.9)Gy、(40.2±3.2)%、(13.9±2.5)%和(8.7±2.0)%,PTV-R计划分别为(8.2±1.0)Gy、(37.6±4.1)%、(12.1±2.4)%和(7.6±2.0)%,均P<0.05;PTV-E和PTV-R计划甲状腺平均剂量分别为(11.4±7.4)Gy和(27.3±4.2)Gy,t=-7.392,P<0.001;臂丛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54.4±0.7)Gy和(54.3±1.0)Gy(t=0.122,P=0.904),V_(30)分别为(32.1±11.1)%和(73.5±13.2)%(t=-7.964,P<0.001),V_(50)分别为(20.7±8.9)%和(31.0±17.8)%,t=-2.284,P=0.037。结论两种指南勾画方法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需要,ESTRO指南勾画的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更小,临近的甲状腺及臂丛神经受照剂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腋窝淋巴结/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指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口腔鳞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房彤 +2 位作者 侯栋梁 王钦 王秀楠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3857-386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剂量分布。方法回顾性选择16例接受放疗的局部进展期口腔鳞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定位CT图像由Varian Eclipse系统制订VMAT和FF-IMRT两套放疗计划。VMAT采用双弧照...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剂量分布。方法回顾性选择16例接受放疗的局部进展期口腔鳞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定位CT图像由Varian Eclipse系统制订VMAT和FF-IMRT两套放疗计划。VMAT采用双弧照射,FF-IMRT采用7个野均分共面照射,比较两种放疗计划剂量差异。结果VMAT组适形度指数(CN)0.851±0.030与FF-IMRT组0.855±0.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IMRT组均匀度指数(HI)0.087±0.013优于VMAT组0.107±0.013。VMAT组机器跳数,腮腺、脊髓和脑干受照剂量与FF-IMRT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口腔鳞癌患者应优先采用V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放射疗法 剂量学 预后
下载PDF
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丽楠 孙保锦 +4 位作者 侯栋梁 杨慧 张楠 房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798-280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生...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2例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结果:中位随访61.5月,11例发生术后复发,复发时间在1~80月,平均39.4月,9例为原位复发,2例发生全中枢播散。随访中,患者死亡3例,均为肿瘤相关死亡。3年、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8.8%(22/32)、65.6%(21/32),3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3.8%(30/32)、90.6%(29/32)。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放疗对无进展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2、P=0.004、P=0.000),全切除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次全切除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年龄、术后化疗既不影响无进展生存率,也不影响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影响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061,95%CI:0.016~0.237,P=0.000)。结论: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切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后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和放疗影响室管膜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室管膜瘤 放射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GRIM-19及其靶基因产物STAT3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8
作者 任敏 汪英 +1 位作者 王本忠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9-92,97,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33)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2者在乳腺癌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0例...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33)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2者在乳腺癌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0例人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GRIM-19和STA33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将其与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RT—PCR及测序了解MCF-7细胞及25例高低分化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GRIM-19mRNA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GRIM-19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而STAT3蛋白和mRNA的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GRIM-19与STA3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x^2=8.25,P〈0.01)。GRIM-19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STAT3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P〉0.05),在所有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MCF-7细胞中均未发现GRIM-19基因突变。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GRIM-19持续低表达与STA33高表达共存现象,GRIM-19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STA33的上调密切相关。GRIM-19可能通过这种关联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在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GRIM-19 STAT3 组织分级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9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慧 宋丽楠 +2 位作者 倪文婕 侯栋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的术后放疗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儿童MB病历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前肿瘤M分期、危险度分...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的术后放疗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儿童MB病历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前肿瘤M分期、危险度分组、放疗剂量、靶区范围、术后是否化疗、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儿9例失访,失访率9.9%,其余82例随访满5年或死亡。随访期间,25例患儿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经治疗后仍有16例死亡,9例带瘤生存,本组患儿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79.3%、70.8%,3年、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84.9%、81.3%。63例标危组的5年PFS和OS为77.5%、89.6%,其中11例行低剂量全中枢放疗的5年OS为76.2%。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前肿瘤M分期、危险度分组对PFS(P=0.015,P=0.004,P=0.016)和OS(P=0.009,P=0.001,P=0.002)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前肿瘤M分期是影响PFS(P=0.007)及OS(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程度、放疗前肿瘤M分期、危险度分组是儿童MB预后差的高危因素,放疗前肿瘤M分期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放疗剂量和靶区范围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髓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CD57^(+)细胞表达水平变化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栋梁 +5 位作者 冯芝恩 赵磊 李博 葛永青 杨慧 孙保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795-800,828,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CD57^(+)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可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组和局部中晚期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57^(+)细胞、CD57^(+)C...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CD57^(+)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可手术的口腔鳞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组和局部中晚期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57^(+)细胞、CD57^(+)CD8^(+)T细胞、CD57^(+)CD4^(+)T细胞、CD57^(+)CD56^(+)CD16^(+)和CD57^(+)CD56^(-)CD16^(+)NK细胞计数;以CD57^(+)CD8^(+)T细胞比例水平中位数为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D57^(+)CD8^(+)T细胞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生存风险。结果与早期患者相比,局部进展期的口腔鳞癌患者CD57^(+)淋巴细胞(P=0.001)和CD57^(+)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01)均明显升高。局部中晚期患者CD3^(+)细胞比例与早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局部中晚期患者CD57^(+)CD56^(+)CD16^(+)细胞比例较早期患者变化不大(P>0.05),但局部中晚期患者CD57^(+)CD56^(-)CD16^(+)细胞较早期患者明显减少(P=0.015)。随访至少2年,无失访,最终共有17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D57^(+)CD8^(+)T细胞比例高水平组无疾病进展率较低水平组明显降低(Log-rankχ^(2)=5.4,P=0.02);总生存率较低水平组也明显降低(Log-rankχ^(2)=20.1,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57^(+)CD8^(+)细胞水平可能是影响口腔鳞癌的独立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口腔鳞癌外周血CD57^(+)细胞和CD57^(+)CD8^(+)T细胞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口腔鳞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预后 T淋巴细胞 NK细胞 CD57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腋窝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文婕 王钦 +7 位作者 王秀楠 侯栋梁 孙保锦 宋丽楠 杨慧 张楠 赵磊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930-934,共5页
目的: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腋窝受照的相关剂量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放疗科1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STRO指南勾画腋窝Ⅰ组和Ⅱ组+胸肌间淋巴引流区,分别设计以切线野为基础的... 目的: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腋窝受照的相关剂量学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放疗科16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STRO指南勾画腋窝Ⅰ组和Ⅱ组+胸肌间淋巴引流区,分别设计以切线野为基础的逆向调强全乳计划(IMRT)或全乳+腋窝计划(IMRTn)、容积调强弧形全乳计划(VMAT)或全乳+腋窝计划(VMATn),处方剂量为50Gy/25f,记录各计划相关剂量学参数。结果:IMRT与VMAT计划腋窝Ⅰ组Dmean分别为(33.2±7.3)Gy与(32.6±7.4) Gy(P=0.477);腋窝II组+胸肌间淋巴引流区分别为(32.4±7.5) Gy与(30.2±7.8) Gy(P<0.001)。靶区适形度:IMRTn (0.698±0.05)、IMRT (0.753±0.03),P=0.001;VMATn (0.835±0.03)、VMAT(0.857±0.04),P=0.018。IMRT、IMRTn、VMATn患肺Dmean分别为(10.3±1.2) Gy、(11.2±1.0)Gy、(10.5±0.8) Gy,P=0.040;V5分别为(33.4±3.5)%、(38.5±3.7)%、(40.5±3.1)%,P <0.001;对侧乳腺Dmean分别为(1.5±0.4) Gy、(1.7±0.7) Gy、(2.3±0.8) Gy,P=0.006。结论:全乳放疗时腋窝剂量不足;全乳+腋窝调强放疗能满足靶区处方剂量,正常组织受量稍有增加但均在临床剂量限制要求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腋窝淋巴结 剂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