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波 张园 +2 位作者 雅各 吴家兵 王安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1348,共8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其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与地形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光能利用率模...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其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与地形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VPM)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进行估算,并分析坡度、海拔、气温、降水、总辐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多年平均值为63~1706 g C·m^(-2)·a^(-1),GPP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气温是影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GPP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与GP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研究期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年GPP整体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值为13 g C·m^(-2)·a^(-1)。年GPP增加的区域占总区域的79.9%,且各植物功能型年GPP增加面积的比例存在差异。年降水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3.2%区域的GPP呈显著负相关,而年均温和年总辐射分别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7.2%和82.4%区域的GPP呈显著正相关。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将会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模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A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TUDY ON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OBSERVED BY GOSA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4
2
作者 瑞霞 张兴赢 +1 位作者 雅各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4期408-416,共9页
The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li- mate and agriculture. We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2 in the China region and around... The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li- mate and agriculture. We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2 in the China region and around the globe with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observed by the Japanese GOSAT satellite (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CO2 data retrieved by the satellite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limate charac- teristics analyses, we ran a validation on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retrieved by the satellite against the ground-based TCCON (Total Carbon Column Observing Network)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sets of data have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higher than 0.7, and a bias of within 2.2 ppmv. Therefore, the GOSAT CO2 da- ta can be used for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global CO2. Our analysis on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2 column mixing ratios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June 2009 through January 2014 proved that, with the impact of the natural emission of near ground CO2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lat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its highest level averaging 390 oomv in the 0-40?N latitudinal zon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387 ppmv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hina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CO2 concentration with the highest level exceeding 398 ppmv, and the eastern area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area. The variation of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shows a seasonal pattern, i.e. the CO2 concen- tration reaches its highest in spring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veraging more than 392 ppmv, second highest in win- ter, and lowest in summer averaging less than 387 ppmv. It fluctuates the mos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th an av- erage concentration of 392.5 ppmv in April, and 385.5 ppmv in July. Whil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is smaller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ccurring in July. Over the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CO2 conc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AT CO2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VALIDATION
下载PDF
2011-2020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动态数据集
3
作者 蔡榕榕 雅各 +2 位作者 沈历都 郑兴波 戴冠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我国目前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森林凋落物作为森林地上净生产量回归土壤的主要方式,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森林凋落物研究对于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都...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我国目前温带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森林凋落物作为森林地上净生产量回归土壤的主要方式,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途径。森林凋落物研究对于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CNERN)成员,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按照CERN的统一规范,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野外永久样地安装10个凋落物框,长期对其进行凋落物回收量监测。本数据集通过整理和统计,汇总了2011-2020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各组分(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回收量月动态及现存量年动态数据,并包含了相关的数据集构建过程信息,数据集可为森林生态和土壤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凋落物回收量 凋落物现存量 长期观测
下载PDF
深井矿山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实践研究
4
作者 雅各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7期157-159,共3页
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深井开采已成为金属矿山资源开发的重要趋势。本文深入研究了深井矿山巷道贯通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方法和技术策略。通过系统性地应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还能显著降低施工... 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深井开采已成为金属矿山资源开发的重要趋势。本文深入研究了深井矿山巷道贯通测量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方法和技术策略。通过系统性地应用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还能显著降低施工风险,为深井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矿山巷道 贯通测量技术 实践
下载PDF
煤矿井下采矿方法及采矿生产技术
5
作者 雅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6期0058-0061,共4页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煤矿开采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关系着煤矿的开采效率和质量,采用科学的井下生产技术以及采矿方法,可以推动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本论文旨在研究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煤矿开采也提出较高的要求。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关系着煤矿的开采效率和质量,采用科学的井下生产技术以及采矿方法,可以推动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本论文旨在研究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采矿方法,以探讨现有技术的应用、挑战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传统采矿方法和先进采矿方法的综述,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分析了井下采矿技术在优化工艺和矿压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最后,对现有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井下采矿 生产技术 采矿方法 优化
下载PDF
生态模型在农田蒸散及土壤水分模拟中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雪松 雅各 +3 位作者 胡正华 柳艺博 张富存 韩小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为评价生态模型在农田蒸散及土壤水分运动模拟中的适用性,利用2013—2015年南京农业气象测站观测数据,评估了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逐日蒸散及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开展了植... 为评价生态模型在农田蒸散及土壤水分运动模拟中的适用性,利用2013—2015年南京农业气象测站观测数据,评估了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模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逐日蒸散及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开展了植被冠层蒸腾和农田土壤蒸发分离。模拟结果表明:BEPS适用于研究冬小麦农田蒸散量及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由于考虑了叶片聚集指数和冬小麦根系垂直分布递减系数随生育期变动的参数化改进,BEPS分别可以解释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生长季农田生态系统蒸渗仪实测蒸散量变化的83%和74%,参数化改进前后模型效率ME相当(前:0.8,后0.74),标准差RMSE(前:1.50,后1.05),平均偏差MBE(前:0.5,后0.35),误差减小;两个生长季中,土壤蒸发占冠层上方总蒸散的比例随生育进程而变化,全生育期发散比平均值分别为34%和29%;BEPS模拟的0~40 cm土层深度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可以解释78%以上的土壤水分实测值变化,并能快速地响应降水变化。本研究表明,生态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冬小麦农田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并有助于厘定农田冠层中难以区分的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比例关系,可为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蒸散发评估及与之相联系的农田节水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BEPS 根系垂直分布 农田蒸散 土壤水分 冬小麦
原文传递
长白山地区自然科学研究综述:1956—2018 被引量:9
7
作者 雅各 张茂亮 +4 位作者 关德新 宋秀芳 袁凤辉 吴家兵 王安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83-1796,共14页
以国际(WOS)、国内(CNKI、CSCD)数据库中收录的长白山自然科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长白山地区1956—2018年开展的科学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956—2018年,长白山地区自然科学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快... 以国际(WOS)、国内(CNKI、CSCD)数据库中收录的长白山自然科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长白山地区1956—2018年开展的科学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956—2018年,长白山地区自然科学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森林与生态科学、火山与地质科学、环境变化科学、资源科学及开发利用、动物与微生物科学为主的五大研究领域,共20个主要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森林与生态科学、火山与地质科学和环境变化科学成为长白山地区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群落生态学、森林经营学、土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气候学、森林响应环境变化、火山地质学7条主线上,国际研究更呈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未来10年,国内与国际长白山科学研究除在原有热点领域上不断深耕外,老龄林及大尺度生态系统碳过程、森林-海拔-气候变化、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森林经营与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火山起源与喷发历史、火山喷发动力学与火山监测等方面将是研究重点.学科交叉化、尺度两极化、内容深入化、要素多样化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森林生态学 火山地质学 气候变化 土壤微生物 植物资源 CITESPACE
原文传递
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雅各 袁凤辉 +4 位作者 王安志 吴家兵 郑兴波 尹航 关德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3-1512,共10页
为探究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区域内及周边36个气象站数据与CN05.1格点数据集,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内温度(平均气温、四... 为探究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区域内及周边36个气象站数据与CN05.1格点数据集,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内温度(平均气温、四季气温、极端气温)、水分(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光照(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和风速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温升高、日照减少、风速减弱、降水量周期振荡变化.其中,冬季气温[0.45℃·(10 a)^(-1)]与最低温度[0.74℃·(10 a)^(-1)]大幅上升.年平均风速显著降低[-0.21 m·s^(-1)·(10 a)^(-1)]但并未发生气候突变.年降水日数大幅降低[-7.01 d·(10 a)^(-1)],使其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有所不同.虽然功能区内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6.06 mm·(10 a)^(-1),但不能以简单的趋势增加或减少来描述降水量变化特征,功能区内降水量变化以26年长周期叠加3年的短周期为主.研究结果对区域生态评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日照 风速 长白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