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内皮素-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艾晓辉 廖国庆 +4 位作者 刘合利 刘湘国 周林刚 刘阳 刘安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0-891,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ET)-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6例GISTs检测,观察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ET-1在GISTs中的阳...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ET)-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6例GISTs检测,观察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ET-1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56/76)、65.79(5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与胃肠道问质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HIF-1α、ET-1在极低和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及直径〈2cm和直径〉5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有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P〈0.05)。结论HIF-1α、ET 1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缺氧诱导因子 内皮素-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阳 刘水根 《临床研究》 2017年第10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TTD),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 目的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TTD),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2.63±17.21)min,术中出血量为(68.31±6.22)mL,住院时间为(7.13±1.5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云杉八齿小蠹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俊娜 宋瑞清 +1 位作者 曹翠 刘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0-74,共5页
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侵害云杉属和松属,严重可导致树木死亡.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当pH值在3.5~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此外,菌... 云杉八齿小蠹伴生蓝变真菌侵害云杉属和松属,严重可导致树木死亡.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蓝变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强,当pH值在3.5~9.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下发育较好,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此外,菌株Ophiostoma penicillatum可很好利用乳糖,最佳氮源为甘氨酸和酵母粉;菌株Ophiostoma sp.可较好利用甘露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甲基托布津、扑海因和中生菌素对试验菌株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效果,腐霉利、噻菌铜和霜霉威对Ophiostoma penicillatum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试验使用的浓度仅为药剂常用浓度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八齿小蠹 蓝变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左旋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结节性甲状腺肿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实施结节... 目的分析左旋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结节性甲状腺肿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平均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实施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对照组术后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未采取预防性治疗用药,观察组术后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给药时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素、游离T_(3)、游离T_(4))水平,不同时间甲状腺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促甲状腺素水平较治疗前出现升高,游离T_(3)、游离T_(4)水平较治疗前出现降低,但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χ^(2)=7.710,P=0.005)。结论实施结节性甲状腺肿术患者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术后疾病预防,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机体健康水平,临床用药价值显著,存在较高疾病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 复发 左旋甲状腺素 预防作用
下载PDF
卡培他滨用于Dukes B,C期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林刚 廖国庆 +2 位作者 刘合利 刘阳 艾小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评估卡培他滨用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Dukes B,C期大肠癌根治术病例,按其术后化疗方案分为卡培他滨组,5-FU/LV组,未化疗组。比较两化疗方案出现的毒副反应,并根据随访资料... 目的评估卡培他滨用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Dukes B,C期大肠癌根治术病例,按其术后化疗方案分为卡培他滨组,5-FU/LV组,未化疗组。比较两化疗方案出现的毒副反应,并根据随访资料比较3组1,2,3年生存率。结果毒副反应方面,卡培他滨组手足综合征和皮肤色素沉着较明显,发生率均为48.6%,5-FU/LV组为7%,2.1%,两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5-FU/LV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最为明显,发生率为69.8%,而卡培他滨组则为27%,两组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余副反应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3年的生存率卡培他滨组为97%,89%,83%,5-FU/LV组为95%,83%,73%,未化疗组为88%,71%,53%,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培他滨用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疗效好,其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有可能成为大肠癌辅助化疗的基础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卡培他滨 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 辅助化疗
下载PDF
TGF-β1与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阳 廖国庆 +1 位作者 刘合利 周林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TGF-β1的表达与其预后及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湘雅医院2001年12月~2005年12月77例经手术治疗GIST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胃肠道间质瘤中TGF-β1、E-钙黏素(E-cad...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TGF-β1的表达与其预后及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湘雅医院2001年12月~2005年12月77例经手术治疗GIST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胃肠道间质瘤中TGF-β1、E-钙黏素(E-cadherin,E-cad)及N-钙黏素(N-cadherin,N-cad)的表达情况。结果77例GIST中有38例TGF-β1表达阳性,47例E-cad表达阳性,37例N-cad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61.0%和48.1%。TGF-β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患者TGF-β1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0%和72.9%,两者生存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490,P<0.05),TGF-β1与N-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0,P<0.05)。结论TGF-β1随着GIST侵袭程度的增高其表达有所增加,TGF-β1可能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TGF-β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发生类似上皮间质转化使肿瘤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TGF—β1 钙黏素 预后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水根 陈湘平 +1 位作者 贺炬 刘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56-1658,166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5月选择经彩超证实无颈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肿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和对照组(传统颈前沿皮纹切口),每... 目的探讨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5月选择经彩超证实无颈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肿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和对照组(传统颈前沿皮纹切口),每组50例,均采用1%利多卡因行皮下浸润麻醉,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选择术式,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无影响手术的麻醉不良反应。两组病例肿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出现1例低钙抽搐,对照组出现1例声嘶,分别于术后2.5 d及1.5月恢复。结论采用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下作甲状腺手术,可以同时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不需常规引流,具有显著的微创美容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 小切口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治疗策略
8
作者 谢辉 张裕华 刘阳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4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肝癌切除术后,不同治疗模式对术后复发患者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的治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再切除1、2、3年累计生存率最高,分别为83.6%、5... 目的:探讨原发肝癌切除术后,不同治疗模式对术后复发患者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的治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再切除1、2、3年累计生存率最高,分别为83.6%、56.5%、48.3%;保守治疗组累计生存率最低,6例患者无1例存活超过1年,中位生存期8.2个月。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通过不同治疗模式,均不同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切除 术后复发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