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线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宋敏 井水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57-6867,共11页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组成及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减缓或加剧全球化进程。土壤线虫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分布十分广泛,是地下食物网的重要组分,在维持土壤...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组成及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减缓或加剧全球化进程。土壤线虫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分布十分广泛,是地下食物网的重要组分,在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及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组成及结构对不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的响应机制与模式不尽相同。增温及降水格局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线虫生境而直接影响其种群密度与结构,两者通常表现为正效应且作用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CO2与大气氮沉降主要是通过影响地上植被,凋落物质量,土壤理化性质等间接过程影响土壤线虫。同时,不同的全球变化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深入理解这些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模式与机制对于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统生物多样性及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降水格局变化 大气CO2浓度升高 氮沉降 线虫群落
下载PDF
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形态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曾瑞琪 赵家国 +2 位作者 陈国鹏 鲜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08-401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s)模拟增温,研究了长期模拟增温下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片叶长、叶厚等叶形态的响应,采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形态的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限制岷江冷杉幼苗叶片的增长、增宽和叶面积、体积的扩大,使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分别较对照减小12.77%、11.86%、17.76%、11.49%;增温促进叶片厚度的增加,较对照增加7.27%;除叶长宽比外,增温对其余叶形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温度、叶龄的交互效应对叶长和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对叶宽和叶厚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表型可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 a叶叶长外,增温不同程度增大各叶形态可塑性。长期增温使冷杉幼苗叶片有旱生倾向且形态值更发散。研究提供了岷江冷杉幼苗叶片对长期增温的差异性响应证据,为评估青藏高原东缘优势植物对响应气候变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岷江冷杉 异龄叶 叶形态 叶形态可塑性
下载PDF
不同生物沙障对科尔沁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苗仁辉 郭美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87-1992,共6页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用,并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的沙障组合类型,于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中部设置了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枣(Elaeaanus angustifolia)、五角枫(Acer ginnala)、山竹子(Garcinia mangostana)和白榆(Ulmus pumila)的带状生物沙障。沙障设置3年后研究不同沙障材料的植物成活率、高度,沙障内和沙障间的群落植被组成、盖度和土壤湿度。结果表明,生物沙障的植物成活率均较高,白柠条、白榆和山竹子沙障的植物成活率(>70%)和高度(>50 cm)均显著高于沙枣和五角枫沙障。沙障内植被组成和盖度以沙枣和五角枫表现较好,沙障间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以白柠条-白榆和五角枫-白榆组合表现较好。生物沙障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在深度10~20cm和20~30 cm表现为沙枣、白榆和五角枫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显著高于白柠条和山竹子的土壤湿度,其他深度生物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物沙障对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认为五角枫-白榆是该地区流动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较理想的沙障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生物沙障 成活率 土壤湿度 群落组成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川西北高寒草地植物功能群特征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锁才序 费璇 +2 位作者 向双 孙书存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放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过度放牧可能造成草地生态功能的严重退化,但不同强度的放牧如何逐步引起草地植物群落演变与生态功能退化还未得到深入研究.调查当地长期放牧形成的梯度(围栏禁牧:长期围栏,NG;轻牧:1牛/hm^(2),LG... 放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过度放牧可能造成草地生态功能的严重退化,但不同强度的放牧如何逐步引起草地植物群落演变与生态功能退化还未得到深入研究.调查当地长期放牧形成的梯度(围栏禁牧:长期围栏,NG;轻牧:1牛/hm^(2),LG;中牧:2牛/hm^(2),MG;重牧:3牛/hm^(2),HG),研究生长盛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与功能群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变化,以理解放牧对草地植物的潜在影响和退化过程,为高寒草地生产实践的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群落高度出现显著下降;HG样地群落密度显著小于其他3个处理(P<0.05).群落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呈单峰变化,LG样地最大,HG样地最小.LG样地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NG、MG和HG样地(P<0.05);NG样地植物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LG样地,但显著大于HG样地(P<0.05);各处理间总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LG样地总生物量最高,HG样地最低.NG样地禾本科生物量显著大于MG和HG样地;LG样地莎草科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大于NG、MG和HG样地,HG样地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生物量均为最低.禾本科相对生物量大小的样地顺序为HG>NG>LG>MG,NG样地中禾本科相对生物量高达57.85%,HG样地则达到了79.54%;MG样地莎草科相对生物量最高达93.36%,其次是LG样地,为54.94%,HG样地最低;LG样地杂类草相对生物量最高,显著大于MG和HG样地.上述结果说明,过度放牧和围栏封育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进而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和退化.(图5表2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生物量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不同频次氮素添加对大豆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的影响
5
作者 张慧营 田孟洋 +3 位作者 姚宇腾 乔宁 苗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82,共11页
土壤线虫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添加是影响农田土壤线虫的重要因素,农田施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氮肥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对... 土壤线虫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添加是影响农田土壤线虫的重要因素,农田施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氮肥添加量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对于氮添加频次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认识不足。以农田生态系统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低频施氮(NL)和高频施氮(NH)3种处理,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不同频次氮添加的响应,分析不同频次氮添加对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后,土壤线虫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无显著变化。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使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提升197.33%,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64.51%;高频施氮使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升高26.49%,植食性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7.13%(P<0.05)。(2)在0~10 cm土层,低频施氮显著提高cp-1类群比例,并显著降低cp-3类群比例;高频施氮使cp-1类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cp-1表示cp值为1的线虫类群)。(3)低频施氮使0~10 cm土层线虫通道比值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线虫群落基础指数显著升高,0~10和>10~20 cm土层线虫群落结构指数显著降低(P<0.05)。在0~10 cm土层,低频和高频施氮使线虫群落富集指数显著上升(P<0.05)。(4)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是驱动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总的来说,施氮会改变土壤环境和线虫营养类群结构。施氮可使偏r对策者cp-1类群数量显著增加,加快土壤线虫类群的世代交替和能量流动,降低土壤生态群落稳定性。低频施氮显著降低线虫通道比值,这表明土壤分解路径中的真菌分解路径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频次 土壤线虫 大豆农田生态系统 氮肥 营养类群 生态指数
下载PDF
建筑物遮挡对鸢尾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安群 苗原 +3 位作者 梦舟 冯童禹 宋永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城市化进程引起的高层建筑物的增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受到广泛关注。选择开封某小区的鸢尾(Iris tectoru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的实验设计,研究了建筑物不同位置(楼南、楼北)的微气候(包括土壤温度、湿度... 城市化进程引起的高层建筑物的增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受到广泛关注。选择开封某小区的鸢尾(Iris tectoru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的实验设计,研究了建筑物不同位置(楼南、楼北)的微气候(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和鸢尾的营养高度以及繁殖性状(包括繁殖高度、花朵大小、花蕾密度、花朵密度、果实密度、座果率、显蕾期、开花期、结实期等)。结果表明:由于建筑物的遮挡,楼北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日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比楼南分别低1.0、1.7和0.7℃,楼北光照强度比楼南低了22.5 Klux,而楼南、楼北土壤湿度没有显著差异;楼北鸢尾的营养高度、生殖高度、花冠大小与楼南相比均有所降低。楼北花蕾密度、花密度、果实密度、座果率与楼南相比分别降低了55.2%,58.0%和70.7%。楼南侧鸢尾的显蕾时间、开花时间、结实时间分别集中在4月6日、13日、24日前后;楼北侧鸢尾的显蕾时间、开花时间、结实时间分别集中在4月8日、14日、25日前后。楼北鸢尾的显蕾期、开花期比楼南分别显著推迟了1.67和1.33 d,结实期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了建筑物遮挡会抑制鸢尾生长和繁殖。因此在该物种培育和栽培中应当考虑建筑物本身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高度 繁殖性状 显蕾期 开花期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与管理方式对草地群落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安群 +3 位作者 郭京伟 张露娜 韩洋洋 张克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显示:(1)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对草地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不同草地管理模式下动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3)环境变化时动植物群落间的相互调控.这3个问题在未来草地群落研究中应重点关注.通过文献综述阐述并分析草地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气候变暖 群落结构 割草 放牧
下载PDF
鸡公山麻栎林和水杉林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对降雨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梦君 王佳丽 +1 位作者 尚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3,共8页
降雨脉冲对土壤呼吸具有瞬间的激发效应,地表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并影响降雨的下渗过程和土壤含水量。降雨对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是否受地表凋落物的影响?这一问题目前尚不清楚。针对我国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麻栎(Quercus ... 降雨脉冲对土壤呼吸具有瞬间的激发效应,地表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并影响降雨的下渗过程和土壤含水量。降雨对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是否受地表凋落物的影响?这一问题目前尚不清楚。针对我国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2种林型开展不同凋落物输入水平(对照、添加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下模拟降雨事件对土壤呼吸影响研究,以阐明不同凋落物条件下土壤呼吸对降雨脉冲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就麻栎次生林而言,对照、添加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在降雨10 min时均达到峰值,分别为4.72、11.68和5.12μmol·m^(-2)·s^(-1),添加凋落物增强了降雨脉冲的激发效应,去除凋落物与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在降雨事件后无显著差异(P>0.05)。地表凋落物层对麻栎次生林在降雨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水杉林3种凋落物水平下土壤呼吸均不存在降雨激发效应,且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均显著降低水杉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麻栎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水杉林添加凋落物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表明土壤呼吸对降雨脉冲的响应与森林类型、地表凋落物覆盖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变化除了考虑气候变化以外,还必须考虑林型和地表凋落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凋落物 去除凋落物 降雨脉冲 土壤呼吸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对极端降水脉冲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董雄德 +4 位作者 李若雨 王仕林 肖宇童 苗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7-72,共6页
为研究台风引起的降雨脉冲对土壤呼吸的响应,以2018年8月中旬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为契机,选取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内玉米农田、果树林地和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8100土壤CO2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极端降水后第1... 为研究台风引起的降雨脉冲对土壤呼吸的响应,以2018年8月中旬台风"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为契机,选取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内玉米农田、果树林地和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8100土壤CO2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极端降水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土壤呼速率进行检测,并结合土壤温度、含水量、根生物量,分析土壤呼吸脉冲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极端降水改变了农田、林地和草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态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草地、林地;②极端降水后各样地呼吸均迅速升高,但草地呼吸升高最明显,可达(14.45±3.19)μmol·m-2·s-1,农田和林地分别为(8.89±2.14)和(8.67±1.80)μmol·m-2·s-1。农田和林地呼吸在1~7 d内脉冲下降明显,15 d后呼吸速率分别为(3.02±0.38)和(2.50±0.84)μmol·m-2·s-1,而草地脉冲效应可以维持7~14 d,15 d后呼吸速率为(2.93±0.57)μmol·m-2·s-1;③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和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④强降雨之后在1~7 d内的呼吸脉冲不是由植物根系主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脉冲 极端降水 土壤呼吸 根生物量
下载PDF
季节增温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魏雯琳 邱晓杰 +3 位作者 王文瑞 柴诗杰 吴大付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8-1999,共12页
通过在内蒙古草地开展模拟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验,测定分析土壤0-10、10-20 cm总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_(+)^(-)N)、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的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对我... 通过在内蒙古草地开展模拟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验,测定分析土壤0-10、10-20 cm总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_(+)^(-)N)、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的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对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改变了内蒙古草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且对部分指标存在交互作用。非生长季增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非生长季增温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和10-20 cm土壤总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而生长季增温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和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此外,非生长季增温与生长季增温对0-10 cm土壤总有机碳、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存在显著交互影响(P<0.05)。2)非生长季增温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中的N꞉P(P<0.05)。而生长季增温对C、N、P之间的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非生长季增温与生长季增温对0-10 cm土壤C꞉N、C꞉P、N꞉P和10-20 cm土壤C꞉N存在显著交互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跟生长季气候变暖同样重要,不同季节气候变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未来全球变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气候变暖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季节差异 内蒙古 草地生态学系统 土壤有机碳 化学计量学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探究——以《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
11
作者 吕彤 孙志浩 +2 位作者 孔令超 杨中领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4期71-74,共4页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挖掘与探讨目前还缺乏关注。以《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从生命哲学、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关于高中生物课程思政的挖掘与探讨目前还缺乏关注。以《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从生命哲学、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挖掘了课本中的思政元素。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列举了思政元素融入生物课堂的方法,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思政 方法探究
下载PDF
酚类物质对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刚 温晓荣 +2 位作者 芦静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泥炭地有着丰富的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泥炭地急剧退化并加速了碳输出过程。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调控泥炭地碳输出过程。然而,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改变对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存在较大分歧。因此,... 泥炭地有着丰富的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泥炭地急剧退化并加速了碳输出过程。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调控泥炭地碳输出过程。然而,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改变对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探明影响泥炭地碳输出的关键酚类物质及其调控因子,是揭示退化泥炭地碳输出机理的关键。论文综述了酚类物质在泥炭地中的累积效应及其对碳输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泥炭地碳输出概况;2)酚类物质在泥炭地碳输出中的作用;3)泥炭地退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累积效应在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较大分歧。文献综述分析了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酚类物质,调控土壤生物学过程来驱动退化泥炭地碳输出的作用机理,为退化泥炭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酚类物质 碳循环
下载PDF
35种校园木本植物春季物候与高度和茎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苗原 陈安群 +5 位作者 梦舟 王涛 赵翔 宋志宏 苗仁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5-791,共7页
植物物候是最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之一,在植物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多关注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以河南大学校园内35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每种植物的春季物候(展叶时间、爆芽时间)、个体... 植物物候是最重要的植物功能性状之一,在植物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多关注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以河南大学校园内35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每种植物的春季物候(展叶时间、爆芽时间)、个体高度和茎密度;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探究不同物种间的物候差异以及物候指标与其他功能性状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木本植物的爆芽期处在2月16日(第46.6天)到4月8日(第97.6天)之间,展叶期处在3月13(第71.6天)到4月21(第110天)之间,爆芽期和展叶期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植物爆芽期与展叶期、爆芽期与高度、展叶期与高度、爆芽期与茎密度、展叶期与茎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春季绿化最好在3月上旬之前进行;结果可为提高当地植被绿化提供数据支持,在功能生态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爆芽期 展叶期 高度 茎密度
原文传递
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对季节性水淹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啸林 闫鑫宇 +5 位作者 珂彤 赵灿灿 韩士杰 王松廷 梦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4,共8页
为阐明季节性水淹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特征的影响,通过模拟长期季节性水淹实验,设置冬季水淹、全年水淹和非水淹3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水淹的响应.结果表明,经... 为阐明季节性水淹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特征的影响,通过模拟长期季节性水淹实验,设置冬季水淹、全年水淹和非水淹3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水淹的响应.结果表明,经过长期水淹处理下的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和毛霉亚门.水淹处理下独享的细菌和真菌OTU数量均高于非水淹处理.全年水淹和冬季水淹处理下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较非水淹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水淹条件下,土壤湿度和土壤pH分别是调控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最佳环境因子.季节性水淹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改变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且土壤细菌对季节性水淹的敏感程度高于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降水改变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施肥与刈割对内蒙古草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安群 轩娟 +1 位作者 王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5-1583,共9页
为明确施肥和刈割对蒙古半干旱草地四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文于2014年8月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的四种植物冷蒿(Artimesia frigida)、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羊草(Aneurotepidimu chinense)、扁蓿豆(Melissitus rut... 为明确施肥和刈割对蒙古半干旱草地四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文于2014年8月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的四种植物冷蒿(Artimesia frigida)、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羊草(Aneurotepidimu chinense)、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a)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对照、施氮肥、割草、割草和施氮肥处理下的植物碳、氮、磷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处理下碳氮比和氮磷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与割草均未影响植物碳含量。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植物氮含量(P<0.05),进而降低了碳氮比(P<0.05),提高了氮磷比(P<0.05)。割草处理后扁蓿豆的氮含量显著提高了0.18%(P<0.05),羊草的氮含量显著降低了0.13%(P<0.05),冷蒿与菊叶委陵菜的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割草显著提高了冷蒿和菊叶委陵菜的磷含量(P<0.05),但是未影响羊草和扁蓿豆的磷含量。该研究证实了氮添加或割草会影响部分草地物种的化学计量特征,但是氮添加或割草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刈割 碳氮比 氮磷比
下载PDF
施肥和施石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灿灿 +1 位作者 张要军 朱莉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设置对照、采用施氮磷钾肥、施磷钾肥施石灰和施氮磷钾肥施石灰等4种处理,测定分析了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一... 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设置对照、采用施氮磷钾肥、施磷钾肥施石灰和施氮磷钾肥施石灰等4种处理,测定分析了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一系列关键指标,探讨施肥和施石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为实现肥料和石灰在增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对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的提高并不明显,而两种施石灰处理显著增加了4种作物产量,特别是施氮磷钾肥施石灰处理的棉花、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0、4 770、2 820和3 342 kg/ha.施石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可利用磷、钾、镁、钙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力和土壤湿度,降低了铝、锰离子毒性,从而使得作物产量增加.施石灰处理增加了丛枝菌根真菌百分比,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比例,加速了生物固氮、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氮的吸收利用等氮素循环过程.同时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协同作用会促进作物氮磷钾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微生物菌剂的研发和利用应得到重视.综上所述,施石灰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是较经济、适用的农业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养分 微生物功能群 可利用钙 丛植菌根真菌
原文传递
非生长季放牧对黄河上游草甸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安群 张露娜 +4 位作者 柴诗杰 王文瑞 韩士杰 苗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1,I0003,共8页
非生长季放牧是位于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草地广泛采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种子产量是与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过程密切相关的繁殖指标.为此,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非生长季放牧和对照区域选取10种植物测定非生长季放牧对不... 非生长季放牧是位于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草地广泛采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种子产量是与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过程密切相关的繁殖指标.为此,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非生长季放牧和对照区域选取10种植物测定非生长季放牧对不同植物种子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生长季放牧使得植物的种子产量、种子数、种子大小、坐果率和结实力分别降低28%、22%、9%、10%和3%.但花朵数却在放牧的情况下增加22%.不同物种种子产量对非生长季放牧的响应也各不相同.非生长季放牧显著降低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等物种的种子产量,却显著增加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的种子产量,对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等物种的种子产量无影响.种子产量与种子数量和花朵数密切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管理 繁殖策略 花朵数 种子质量 种子数量
下载PDF
极端降雪对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昝志曼 彦春 +2 位作者 轩娟 赵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4,共8页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极端降雪对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信阳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信阳市的暴雪为契机,设置增加雪被、自然降雪、去除雪被的控制试验,利用LI-8100测定了不同厚...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极端降雪对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信阳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信阳市的暴雪为契机,设置增加雪被、自然降雪、去除雪被的控制试验,利用LI-8100测定了不同厚度雪被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并结合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等变化,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试验前期,增加雪被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但增加雪被处理下,试验中后期土壤温度值及整个试验阶段的土壤温度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增加雪被厚度可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1.57%,而去除雪被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雪被变化对于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可利用性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增雪处理引起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主要由试验前期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的。[结论]极端暴雪可能提高气候过渡带人工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但这种提高受到降雪量的影响,30 cm左右的降雪并未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如果积雪深度继续增加,土壤碳排放速率会有所增强。此外,积雪深度在不同的融雪阶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幅度不一致,降雪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积雪完全消融之前这一阶段。本结果可为建立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部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雪 土壤碳通量 华中地区 人工林
下载PDF
储藏温度对9种内蒙古半干旱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艳婷 江林祥 +2 位作者 钟明星 陈安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9种植物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纸上法进行萌发实验,调查超低温、低温、室温储藏方式下每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超低温和低温储存下的种子萌发率比室温保存的种子... 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9种植物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纸上法进行萌发实验,调查超低温、低温、室温储藏方式下每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超低温和低温储存下的种子萌发率比室温保存的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16.7%和15.2%.室温储藏的种子与其他两种储藏方式相比,萌发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更早,萌发持续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储藏温度 内蒙古草原 萌发率 萌发开始时间 萌发持续时间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甸不同放牧模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阳小成 阿舍小虎 +1 位作者 苗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371-5378,共8页
采用土壤二氧化碳(CO_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放牧模式(全年禁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和自由放牧)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的土壤呼吸进行监测,比较了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和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1)放牧模式可以改变高寒草甸... 采用土壤二氧化碳(CO_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放牧模式(全年禁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和自由放牧)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的土壤呼吸进行监测,比较了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和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1)放牧模式可以改变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禁牧、夏季放牧以及自由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在季节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冬季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前者相比明显向后推迟;2)放牧模式并不改变高寒草甸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但对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3)不同放牧模式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_(10))。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Q_(10)值大小依次为:禁牧1a(8.13)>冬季放牧(7.49)>禁牧3a(5.46)>夏季放牧(5.20)>自由放牧(4.53)。该地区土壤呼吸的Q_(10)值均明显高于热带和其它温带草地土壤呼吸的Q_(10)值。结果表明,放牧模式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在生长季节无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可能比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释放出更多的CO_2到大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放牧 青藏高原 Q10值 土壤碳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