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衍生化试剂雌激素衍生物的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增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怀鑫 孙学军 +4 位作者 孙志伟 户宝军 钦泽 赵新全 尤进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合成了用于酚羟基化合物衍生化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EASC与雌二醇和雌三醇,在pH=10.5的NaHCO3缓冲溶液中、60℃下反应3min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EASC与丹磺酰氯(Dansyl-Cl)相比: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之比UVEASC/UVDansyl-Cl=6... 合成了用于酚羟基化合物衍生化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EASC与雌二醇和雌三醇,在pH=10.5的NaHCO3缓冲溶液中、60℃下反应3min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EASC与丹磺酰氯(Dansyl-Cl)相比: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之比UVEASC/UVDansyl-Cl=6.67;荧光量子效率之比Φf(EASC)/Φf(Dansyl-Cl)=43,对雌二醇和雌三醇标记后的质谱离子流强度比为:ICEASC/ICDansyl-Cl=4.98(雌二醇)和ICEASC/ICDansyl-Cl=4.51(雌三醇)。在LC-MS-APCI(MRM)模式下,能够高灵敏地实现雌二醇和雌三醇的快速质谱测定。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5;检出限分别为4.3ng/L(雌二醇)和14ng/L(雌三醇)。对实际样品中藏羚羊粪便、根田鼠尿样和狼血清中痕量游离的雌二醇和雌三醇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 雌二醇 雌三醇
下载PDF
EASC荧光标记和LC-APCI-MS检测环境水样中游离脂肪胺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怀鑫 孙学军 +6 位作者 孙志伟 闫涛 张在庆 钦泽 索有瑞 李玉林 尤进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5-681,共7页
采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在Hypersil BDS C18反相色谱柱上(4.6mm×200mm,10μmi.d.),采用梯度洗脱在20min内实现了12种EASC-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最佳检测波长为λex... 采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EASC)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在Hypersil BDS C18反相色谱柱上(4.6mm×200mm,10μmi.d.),采用梯度洗脱在20min内实现了12种EASC-脂肪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最佳检测波长为λex/λem=270nm/430nm.EASC与常用的Dansyl-Cl相比具有更强的光致发光特性(紫外和荧光):紫外吸收强度之比为3.2:1,相对荧光强度之比为30.0:1—105.4:1,荧光量子效率之比为43.0:1.通过荧光检测及离子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正离子模式获得了胺类组分的准确定量和相应的柱后质谱鉴定.质谱灵敏度之比为1.6:1~6.2:1.建立的方法对环境水样中脂肪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和重现性良好等优点,回归系数大于0.9995,检出限为4.0-12.7f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 10-乙基吖啶酮-2-磺酰氯 脂肪胺
下载PDF
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对脂肪胺类化合物的荧光标记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闫涛 孙学军 +4 位作者 赵怀鑫 孙志伟 钦泽 索有瑞 尤进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利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Eclipse XDB-C8反相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12种脂肪胺类化合物完全基线分离。检测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0和400 nm。通过荧光检... 利用新型荧光标记试剂2-[2-(7H-二苯并[a,g]咔唑-乙氧基)-乙基氯甲酸酯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在Eclipse XDB-C8反相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12种脂肪胺类化合物完全基线分离。检测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0和400 nm。通过荧光检测及离子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Source)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在线的柱后质谱鉴定。对土壤中脂肪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荧光定量检测的回归系数大于0.9991;检出限为10.1~0.3 f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荧光标记 柱前衍生 脂肪胺
下载PDF
聚酚胺吸附活性红195性能研究
4
作者 杨伦 严存安 +1 位作者 董艳威 钦泽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3-37,182,共6页
染料废水是造成的水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可以引起各种畸变,甚至会因突变而导致人类癌症。为此,需进行处理。文章利用酚胺反应等制备三种聚酚胺材料,以活性红195为模型染料,研究其吸附性能。通过探究溶液pH、吸附剂的质量、温度、接触时... 染料废水是造成的水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可以引起各种畸变,甚至会因突变而导致人类癌症。为此,需进行处理。文章利用酚胺反应等制备三种聚酚胺材料,以活性红195为模型染料,研究其吸附性能。通过探究溶液pH、吸附剂的质量、温度、接触时间和初始染料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揭示优化的溶液pH(pH=2.0)、吸附时间(12 h)等,提出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聚酚胺吸附活性红195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其他吸附材料,表明聚酚胺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TEPY,375.8 mg/g;TETA,778.2 mg/g;LG-TETA,781.9 mg/g),聚酚胺吸附材料具有处理工业污染废水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酚胺材料 吸附法 活性红195 工业废水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联用表征聚合物摩尔质量的实验教学改革
5
作者 乔从德 杨文轲 +2 位作者 李仲伟 钦泽 姚金水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7,共6页
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light scatting,GPC-LS)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表征聚合物摩尔质量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联用表征... 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light scatting,GPC-LS)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表征聚合物摩尔质量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联用表征聚合物摩尔质量”是《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目前的GPC-LS实验教学内容简单,缺乏深度。本文在该实验项目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重新设计出多套实验项目:(1)选取商品化的聚苯乙烯为实验样品,利用GPC-LS对其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分布以及回转半径等分子结构参数进行表征;(2)选取两种分子结构参数接近的聚丙烯腈样品,借助质量微分分布曲线揭示这两种样品在摩尔质量分布中的细微差别;(3)选取一系列不同摩尔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实验样品,通过比较其色谱图分析摩尔质量的高低对色谱峰的影响;(4)选取3种不同的聚合物(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β-环糊精)样品,借助构象图对其分子链的构象进行分析。此外,本文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实验项目的教学改革探索,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联用的原理及应用,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光散射联用 验证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乔从德 杨文轲 +1 位作者 钦泽 姚金水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5,共5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个经典项目。传统的DSC教学实验通常只是孤立地测试聚合物样品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原有内容的整合扩充,围绕该技术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个经典项目。传统的DSC教学实验通常只是孤立地测试聚合物样品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原有内容的整合扩充,围绕该技术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设计了多套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热转变,物理老化,结晶度测定以及相容性表征的实验。该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DSC分析的原理方法,学会使用该方法系统研究聚合物的分子运动与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利用高分子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分子运动与相转变 高分子物理实验
原文传递
聚酚胺/二氧化硅复合不锈钢网的制备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松 左长萍 +2 位作者 王冠磊 钦泽 阮子宁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将其和聚酚胺(PCHA)一起修饰不锈钢网,并通过嫁接十八胺制备亲油疏水不锈钢网;通过嫁接四乙烯五胺和全氟辛酸制备亲水疏油不锈钢网。将两种网膜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该网膜具有良好的油水分... 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将其和聚酚胺(PCHA)一起修饰不锈钢网,并通过嫁接十八胺制备亲油疏水不锈钢网;通过嫁接四乙烯五胺和全氟辛酸制备亲水疏油不锈钢网。将两种网膜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该网膜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HA 不锈钢网 油水分离
下载PDF
亚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牢固的嵌入式聚合物刷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正峰 +4 位作者 吴杨 李斌 于波 钦泽 周峰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11-1618,共8页
本文展示了一种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SI-ATRP)的亚表面修饰,即通过ATRP反应在聚合物材料界面嵌入聚合物刷,构筑稳定的、厚的聚合物亚表面层.首先,将ATRP引发剂分子通过共价键引入到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酯、环... 本文展示了一种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SI-ATRP)的亚表面修饰,即通过ATRP反应在聚合物材料界面嵌入聚合物刷,构筑稳定的、厚的聚合物亚表面层.首先,将ATRP引发剂分子通过共价键引入到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等聚合物材料中,然后该基底材料在含有催化剂的单体溶液中引发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表面接枝的亲水聚合物刷使材料的表面变得亲水并发生溶胀,使得单体溶液可以进一步接触到材料内部的引发剂而引发新的ATRP反应,该过程不断重复,最后在基材表面上形成几十微米厚的聚合物刷改性的亚表面层.与传统的表面接枝的聚合物刷相比,这种嵌入式的聚合物刷赋予材料表面改性层更好的机械性能,可承受高载摩擦和更好的抗海生物附着特性,且在改性亚表面层破坏后,不需要引发剂修饰组装而再次重复引发聚合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刷 亚表面层 原子转移自由基引发聚合 表面改性 可再引发
原文传递
对甲苯酚-AOT双组份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嘉莹 于强亮 +3 位作者 钦泽 蔡美荣 周峰 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6-377,共12页
本文中报道了一类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双组份超分子凝胶,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双组份凝胶的两种凝胶因子选择的是对甲苯酚(p-cresol)和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它们在基础油中共同作用形成凝胶,将该双组份凝胶因... 本文中报道了一类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双组份超分子凝胶,其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双组份凝胶的两种凝胶因子选择的是对甲苯酚(p-cresol)和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它们在基础油中共同作用形成凝胶,将该双组份凝胶因子简称为p-cresol-AOT.该双组份凝胶因子具有很强的自组装能力,可以凝胶化多种润滑油,包括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全配方商品润滑油等.本文中通过氢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RS6000旋转流变仪对凝胶的自组装机理和流变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凝胶因子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发生超分子自组装.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SRV-IV)对超分子凝胶润滑剂进行摩擦学评价,结果显示,p-cresol-AOT在不同的基础润滑油中形成的凝胶均能提高该基础油的耐极压,减摩和抗磨性能.该凝胶润滑剂之所以具备良好的润滑性能主要归结于凝胶因子起到了润滑添加剂的作用,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边界保护膜从而减少了摩擦副的直接接触,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份超分子凝胶润滑剂 超分子自组装 蠕变恢复 摩擦学性能 减摩抗磨
下载PDF
红外光谱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从德 杨文轲 +1 位作者 钦泽 姚金水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50,共4页
将红外光谱应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红外光谱在聚合物鉴别、分子构象、结晶度以及相容性表征等方面的应用。该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学会使用该方法表征高分子不同尺度的结构,激发... 将红外光谱应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红外光谱在聚合物鉴别、分子构象、结晶度以及相容性表征等方面的应用。该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学会使用该方法表征高分子不同尺度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高分子结构 高分子物理实验
原文传递
聚(邻苯二酚-己二胺)-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亲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子宁 陈春霞 +1 位作者 钦泽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8-21,共4页
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本文选择邻苯二酚和己二胺作为单体在温和条件下聚合,制备超亲水、超疏水涂层。以制备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酚胺,利用简单的化学沉积法分别制备超亲水和超疏水涂层。通过红... 浸润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能之一。本文选择邻苯二酚和己二胺作为单体在温和条件下聚合,制备超亲水、超疏水涂层。以制备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酚胺,利用简单的化学沉积法分别制备超亲水和超疏水涂层。通过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亲、疏水性能,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酚胺 超亲水 超疏水
下载PDF
新型荧光衍生试剂2-(2-(1-芘基)-苯并咪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志伟 钦泽 +4 位作者 付艳艳 夏莲 赵先恩 索有瑞 尤进茂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9-633,667,共6页
合成表征了标题化合物(PBITS)。在DMF溶剂中以K2CO3作催化剂,PBITS与脂肪酸在90℃条件下反应40 min,可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以PBITS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20种饱和脂肪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02 nm,各... 合成表征了标题化合物(PBITS)。在DMF溶剂中以K2CO3作催化剂,PBITS与脂肪酸在90℃条件下反应40 min,可获得稳定的荧光产物。以PBITS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20种饱和脂肪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02 nm,各脂肪酸检出限为11.4-29.3 fmol。对瑞香狼毒根中游离脂肪酸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 脂肪酸
下载PDF
pH响应性聚酚胺微胶囊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晓玲 丛龙亮 +2 位作者 孙芳 范成艳 钦泽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聚酚胺微胶囊。研究发现,聚酚胺微胶囊表现出两性而且对带电荷小分子的吸附受p H影响。在低p H值条件下,聚多巴胺胶囊对甲基橙(带负电荷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装载;在高p H值条件... 本文首先制备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聚酚胺微胶囊。研究发现,聚酚胺微胶囊表现出两性而且对带电荷小分子的吸附受p H影响。在低p H值条件下,聚多巴胺胶囊对甲基橙(带负电荷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装载;在高p H值条件下,聚多巴胺胶囊对罗丹明6G(对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装载。装载量受p H值和装载物质的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聚酚胺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冰雪运动雪上摩擦学与雪蜡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晓晴 钰博 +3 位作者 吴杨 钦泽 王道爱 周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608,共16页
冬奥冰雪运动摩擦阻力影响运动健儿成绩,减少滑雪板与雪面之间摩擦阻力,有助于提升滑雪时的行进速度,提高运动员成绩排名.研究冰雪表面摩擦学,有助于认识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为设计高性能滑雪板和雪蜡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 冬奥冰雪运动摩擦阻力影响运动健儿成绩,减少滑雪板与雪面之间摩擦阻力,有助于提升滑雪时的行进速度,提高运动员成绩排名.研究冰雪表面摩擦学,有助于认识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为设计高性能滑雪板和雪蜡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作者从冰雪表面摩擦学开始,简要介绍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及影响冰雪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环境参数(运动环境的温度/湿度)、雪基参数(雪面硬度、密度,雪面温度/湿度、冰晶大小、雪面污染物)、滑雪板基底参数及雪蜡的使用等;着重介绍了滑雪运动必备的材料-滑雪板减阻蜡的作用和分类,含氟雪蜡对人员环境的危害,雪蜡的选择与打蜡方式对雪板减阻性能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现有的冰雪摩擦测试装置.最后,对我国现有冰雪摩擦学基础研究,冰雪运动摩擦学及雪蜡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表面 准液态水层 冰雪运动 雪蜡 疏水性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不同胺基交联酚胺树脂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马威 +3 位作者 张葱葱 张帆 钦泽 炳泗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仿贻贝机理,选用三种多胺单体、邻苯二酚及合成交联剂反应,按照相同比例制备了三种胺基交联酚胺树脂,并用于去除溶液中Pb(Ⅱ)的比较研究。对材料进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 基于仿贻贝机理,选用三种多胺单体、邻苯二酚及合成交联剂反应,按照相同比例制备了三种胺基交联酚胺树脂,并用于去除溶液中Pb(Ⅱ)的比较研究。对材料进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后发现,三种吸附剂聚(邻苯二酚-丁二胺)(PBA)、聚(邻苯二酚-二乙烯三胺)(PDA)和聚(邻苯二酚-三乙烯四胺)(PTA)具有类似的结构,而PBA的构造较好,且PBA在pH=5时吸附量最大。经过动力学计算表明,三种吸附剂对Pb(Ⅱ)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PBA>PTA>PDA,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R^2值大于0.99,且PBA的理论计算吸附量最大(34.28 mg·g^(-1)),并分析了相应的Pb(Ⅱ)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胺树脂 Pb(Ⅱ) 吸附 动力学 交联
下载PDF
带有手性侧基的α-苯乙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能
16
作者 吴亮 何福岩 +2 位作者 姚金水 杨志洲 钦泽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7-20,共4页
以α-苯乙胺的不同构型的手性异构体为模板分子,并以其为手性源合成的N-(1-苯乙基)丙烯酰胺为手性单体,采用分子印迹聚合技术合成了既含有手性侧基又含有手性空穴的双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它们对α-苯乙胺拆分性能的研究表明:手性... 以α-苯乙胺的不同构型的手性异构体为模板分子,并以其为手性源合成的N-(1-苯乙基)丙烯酰胺为手性单体,采用分子印迹聚合技术合成了既含有手性侧基又含有手性空穴的双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它们对α-苯乙胺拆分性能的研究表明:手性空穴对手性识别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单纯的手性侧基结构对手性识别性能几乎没有作用;但是,当手性侧基的构型与模板分子构型相同时,可以通过模板分子的诱导作用,对手性空穴的手性识别性能起到叠加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侧基 分子印迹 分子识别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单宁酸-己二胺)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张嘉莹 +3 位作者 胡涛 张文丽 张艳 钦泽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与单宁酸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进一步与1,6-己二胺反应,形成以聚乙二醇为核、聚(单宁酸-己二胺)为壳的聚乙二醇@(单宁酸-己二胺)微胶囊(PEG@PTHA),并用于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研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 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与单宁酸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进一步与1,6-己二胺反应,形成以聚乙二醇为核、聚(单宁酸-己二胺)为壳的聚乙二醇@(单宁酸-己二胺)微胶囊(PEG@PTHA),并用于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刚果红(CR)的吸附研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的结构、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反应时间、初始染料浓度对吸附剂去除CR的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G@PTHA对CR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在303 K水浴温度下,吸附反应在12 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条件下染料浓度为240 mg/L时最大吸附量为314.7 mg/g。结果显示,吸附剂对CR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较好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复合物 微胶囊 吸附 刚果红
下载PDF
基于表面修饰的PTFE/聚酚胺复合材料减磨性能
18
作者 张葱葱 +1 位作者 钦泽 蔡美荣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表面修饰PTFE微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研磨将聚酚胺(PCHA)快速包覆在微米级PTFE粉体的表面,得到PTFE/PCHA复合材料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TGA)、SRV-I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 报道了一种简单的表面修饰PTFE微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研磨将聚酚胺(PCHA)快速包覆在微米级PTFE粉体的表面,得到PTFE/PCHA复合材料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分析(TGA)、SRV-I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CHA成功包覆在PTFE表面上,并且PTFE/PCHA在水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作为水润滑体系的添加剂可将体系的摩擦系数从0.43降低至0.23,减小磨斑大小,有效地改善了润滑性能,达到减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聚酚胺 摩擦性能
下载PDF
Cr(Ⅵ)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阮子宁 +1 位作者 姚金水 钦泽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1-201,共1页
重金属污染不仅威胁着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也对人类健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中,六价铬因为环境污染持续久,危害大,更是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各种吸附材料对于六价铬的移除能力以及移除机理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了Cr(Ⅵ)吸附材料分... 重金属污染不仅威胁着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也对人类健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中,六价铬因为环境污染持续久,危害大,更是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各种吸附材料对于六价铬的移除能力以及移除机理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了Cr(Ⅵ)吸附材料分类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聚合物吸附材料在吸附和分离Cr(Ⅵ)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了Cr(Ⅵ)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方程式,以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等为例加以说明,为解决重金属铬离子引起的环境污染尤其水污染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价铬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