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 被引量:195
1
作者 王炜 +1 位作者 郝敦元 梁存柱 《植物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本项研究自1983年起在锡林河中游对放牧退化的冷蒿(Artemisiafrigida)占优势的草原群落变型进行封育恢复实验与长期监测。每年在植物生长季以15天为间隔进行取样测定,即每年测定9期,每期做10或20个1m&... 本项研究自1983年起在锡林河中游对放牧退化的冷蒿(Artemisiafrigida)占优势的草原群落变型进行封育恢复实验与长期监测。每年在植物生长季以15天为间隔进行取样测定,即每年测定9期,每期做10或20个1m×1m的样方。测定项目包括:群落中各植物种群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密度、高度、花(果)枝数等。还采用改进的样方方差法监测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并同时在保护良好的羊草+大针茅(Leymuschinensis+Stipagrandis)群落中进行测定取得完全对应的数据,作为对照系列。以上两种群落的土壤水分与养分动态的长期监测由本站土壤组承担。根据连续十二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对退化草原群落的性质与特征提出以下的认识,并对退化草原恢复演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1.草原退化演替阶段是与一定强度的放牧压力保持平衡而相对稳定的群落变形,退化阶段取决于牧压强度与持续的年代。2.当群落退化到冷蒿为主要优势种的阶段时,与原生群落的种类组成相比,只发生一定的数量消长变化,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3.退化群落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的均匀性较高,随着恢复演替的进展,因一些种群斑块增大而使空间不均匀性增强。4.退化群落与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群落 恢复演替 草原生态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61
2
作者 王炜 +1 位作者 郝敦元 梁存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1期84-91,共8页
1 98 3 -2 0 0 0年对内蒙古锡林河中游的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变型实行封育禁牧 ,并连续进行了恢复演替的动态监测 ,本文根据监测的数据及已经发表的论文 ,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层次上对退化草原的特征、退化序列、演替进程... 1 98 3 -2 0 0 0年对内蒙古锡林河中游的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变型实行封育禁牧 ,并连续进行了恢复演替的动态监测 ,本文根据监测的数据及已经发表的论文 ,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层次上对退化草原的特征、退化序列、演替进程的诊断、恢复演替的轨迹与节奏性 ,恢复演替中的植物种群动态与植物个体变异进行了阐述 ,进而对退化与恢复演替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基本认识 :认为草原退化演替使其物质与能量流程及收支平衡失调 ,打破了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的相对稳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内蒙古草原 退化演替 恢复演替 演替机理 景观生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Ⅱ.恢复演替时间进程的分析 被引量:121
3
作者 王炜 +1 位作者 郝敦元 梁存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0-471,共12页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2.退化草原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表现出阶梯式跃变和亚稳态阶面相间的特点。第一次跃变发生在1984年,上升到第二个阶面,第二次跃变发生在1990年,进入了第三个阶面,已接近于原生群落的生产力。3.群落生产力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因恢复演替阶段不同而异。第一亚稳态时期,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大体处于166g·m ̄-2的水平上,生长季降水量达176mm以上时,增加降水对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不发生显著影响。第二亚稳态时期,群落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推算出群落于物质生产用水量介于1.1~1.6mm·g ̄-1之间。此值在1.1mm·g ̄-1时,群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而在1.6mm·g ̄-1时群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在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密度的位点常数约为271.5株·m ̄-2,循此常数上下波动,表现出拥挤与稀疏交替发生的过程,构成了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恢复演替 群落 恢复演替进程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18
4
作者 银晓瑞 梁存柱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炜 小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动态 恢复演替 典型草原
下载PDF
羊草+大针茅草原群落退化演替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王炜 梁存柱 +1 位作者 郝敦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8-472,共5页
通过比较退化与未退化典型草原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个体数量特征和根系分布的差异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实验样地上通过为期 11年 (1983~ 1993)对退化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个体特... 通过比较退化与未退化典型草原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个体数量特征和根系分布的差异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实验样地上通过为期 11年 (1983~ 1993)对退化草原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个体特征动态的监测 ,证明以节间缩短、叶片变短和根系分布浅层化为特征的植物个体小型化是在过度放牧所致草原退化中联系导因与结果的机理性中间环节。植物个体小型化使群落生产力水平下降 ;也使各个种群构建群落的功能衰退 ,并由此导致原来占据的资源空间被释放出来 ;释放出的资源诱使家畜不喜食的种群大量拓殖 ,从而出现优势种更替。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演替机理 个体小型化 草原群落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综合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7 位作者 陈家宜 王庚辰 季劲钧 陈洪滨 张仁华 乔劲松 陈有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 ,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 1997—2 0 0 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 1998... 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 ,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 1997—2 0 0 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 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 ,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 ,还包括N2 O ,CH4 ,CO2 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 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 ,在 1999— 2 0 0 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 ,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 ,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 ,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 ,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作为介绍IMGRASS计划的第一部分 ,对该项研究计划作一全面简要介绍 ,包括科学目标、计划实施实验区背景、中尺度综合观测 ,并对实验所得大气边界层结构、辐射通量、沙地土壤水份状况、地表反射率谱与遥感测量等提供了个例分析 ,并简单介绍IMGRASS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IMGRASS 半干旱草原 温室气体 中尺度模拟 BAHC 气候-生存相互作用 内蒙古 土壤 植被
下载PDF
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的性质 被引量:62
7
作者 朱宗元 马毓泉 +1 位作者 赵一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1-16,共16页
阿拉善—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的集中分布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5个。其中,当地特有属5个、戈壁荒漠特有属2个、蒙古高原特有属1个。有当地种子植物特有种128个,其中贺兰山等山地特有种62个、平原荒漠特有... 阿拉善—鄂尔多斯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特有植物的集中分布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5个。其中,当地特有属5个、戈壁荒漠特有属2个、蒙古高原特有属1个。有当地种子植物特有种128个,其中贺兰山等山地特有种62个、平原荒漠特有种66个。该中心特有植物的性质,表现为古地中海旱生植物后裔的古老性和温带干旱荒漠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中心 特有植物 植物区系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57
8
作者 陈有君 关世英 +3 位作者 李绍良 梁存柱 王艳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探明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于 1 998一 1 999年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取样分析了地形和植被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及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发现在坡度 <1 5°时 ,随坡度的增大 ,土壤含水量降低 ,在坡度 >1 ... 为探明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于 1 998一 1 999年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取样分析了地形和植被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及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发现在坡度 <1 5°时 ,随坡度的增大 ,土壤含水量降低 ,在坡度 >1 5°时 ,沙丘阴坡上土壤的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沙丘阳坡的土壤含水量 ,受坡度的影响很小 ,略有降低。由于沙地土壤类型复杂 ,土壤剖面变异也比较大 ,所以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特征在不同土层也有差异 ,表土层 ,春末夏初之前土壤比较干 ,以后在波动中上升 ,8月份土壤含水量比较大 ,8月底以后又迅速下降到春末夏初的水平。心土层则在前期土壤比较湿润 ,而后逐渐下降 ,在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出现土壤含水量的低谷 ,7月中以后又逐渐升高 ,并在 8月底达最大含水量 ,9月中旬后又降到年初的水平。6、7月间含水量的低谷可能是由于植物大量耗水造成的。表土层和心土层 (70 cm以上土层 )在 9月上旬基本降到了5月初的水平。但底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波动中升高 ,9月上旬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 5月初的土壤湿度。在某些地形部位 ,随植被盖度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土壤水分 植被
下载PDF
阿拉善草地健康评价的CVOR指数 被引量:50
9
作者 侯扶江 于应文 +2 位作者 傅华 朱宗元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依据草原发生学原理,确定了阿拉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参照系统,用当地水热因子重建参照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组成等主要特征,作为评价现有草地健康的参照指标。根据多维生态位理论以及地境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土壤有机碳作为评... 依据草原发生学原理,确定了阿拉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参照系统,用当地水热因子重建参照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组成等主要特征,作为评价现有草地健康的参照指标。根据多维生态位理论以及地境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土壤有机碳作为评价草地基况的重要指标。在地境—牧草界面,围绕生产力形成及其分布格局这一关键生态过程,建立草地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和测算模型,并应用于阿拉善草地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CVOR能够定量放牧压力和封育对草地健康的作用,避免各单项指标容易造成的误差,揭示VOR不能完全反映的草地健康信息。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更多地依赖于管理水平,CVOR具有综合、简单、准确、适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草地 基况 活力 组织力 恢复力 CVOR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5
10
作者 王立新 +4 位作者 华民 王炜 梁存柱 乔江 中越信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4-550,共7页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分析放牧压力和围封保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检验了CVOR综合指数的可行性,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个综合、简单、准确、宜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 模型 放牧
下载PDF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47
11
作者 梁存柱 +1 位作者 朱宗元 王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97-903,共7页
一年生植物层片是阿拉善荒漠区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植物层片 ,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畜牧业的生产都有重要作用 .对该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群落中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 ,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 ,一年生植物层片植物种有 12科 3... 一年生植物层片是阿拉善荒漠区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植物层片 ,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畜牧业的生产都有重要作用 .对该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群落中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 ,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 ,一年生植物层片植物种有 12科 35属 6 1种 ,可归为一年生小禾草、一年生猪毛菜、一年生蒿类和一年生杂类草 4个类群 ,并可划分成 12种区系地理成分 ,其中有 10个阿拉善或近阿拉善特有种 .一年生植物层片广泛分布于土质、沙砾质、沙质、砾质、石质、盐土荒漠及各种类型的绿洲群落中 ,常一种或几种组成层片 ,均匀或斑块状分布 ,或沿水线分布 .此外 ,还分析和评价了一年生植物层片在群落中的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荒漠 一年生植物层片 物种多样性 分布
下载PDF
退化草原围封恢复过程中草场质量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政海 王炜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利用十年研究结果表明,围封后,草场的总产量在第二年即可基本上恢复到与当地的大气降水相互平衡的水平,但其中的草群类型和各种植物生物量的消长变化则是相对缓慢、逐渐进行的。草场质量的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羊草、大针茅、冰草等禾... 利用十年研究结果表明,围封后,草场的总产量在第二年即可基本上恢复到与当地的大气降水相互平衡的水平,但其中的草群类型和各种植物生物量的消长变化则是相对缓慢、逐渐进行的。草场质量的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羊草、大针茅、冰草等禾本科优质牧草的比重逐年提高,而菊科、蔷薇科和其他杂类草等饲用价值较低的牧草的比重逐年下降,草场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原 围封恢复 草场质量 草原 草原更新
下载PDF
内蒙古退化草原植被对禁牧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炜 +1 位作者 郝敦元 梁存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39-43,共5页
草原退化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选定有代表性的羊草+大针茅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变型———冷蒿群落实行封育禁牧,在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1983~1994年)进行动态监测。根据连续11年监测的数... 草原退化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选定有代表性的羊草+大针茅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变型———冷蒿群落实行封育禁牧,在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1983~1994年)进行动态监测。根据连续11年监测的数据,阐述了植被恢复演替的动态响应,划分了群落恢复进程的四个阶段: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群落生产力由1983年的74g/m2跃升到1993年的217g/m2,其中羊草是增产最高的种群。退化群落中的土壤水分与养分资源对生产力的恢复没有限制影响。植物种群拓植能力与退化群落资源过剩成为恢复演替的趋动和保证因素。经过10余年的恢复,虽然群落生产力已接近于原生群落,但是从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来看,还未完全达到顶极群落状态。退化群落经过5年封育即可以恢复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退化草原 封育恢复 动态响应
下载PDF
羊草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政海 裴浩 +1 位作者 何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8-98,共11页
本文根据1983~1991年获得的羊草草原退化恢复演替过程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对种的重要值、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均匀指数的计算分析,研究了在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群落学作用、种的饱和度、层片结构、生产能... 本文根据1983~1991年获得的羊草草原退化恢复演替过程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对种的重要值、群落的生态多样性和均匀指数的计算分析,研究了在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群落学作用、种的饱和度、层片结构、生产能力以及群落综合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原的恢复演替是一种中途演替过程.在封育恢复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不同植物种群作用的交替变化方面.适应地带性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的群落学作用明显增强,构成恢复演替过程中的增强种组.而在过度放牧条件下形成的退化草原群落中占优势的植物种类,群落学作用逐年降低,构成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组.另外,有些草原群落伴生植物,其作用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变化不大,构成恒有稳定种组.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组成群落的层片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变化规律,在围封后的前4~5年,冷蒿等组成的半灌木层片是群落的优势层片,其后,由羊草组成的根茎禾草层片和由大针茅等组成的丛生禾草层片逐步取代了半灌木层片的作用而成为群落的优势层片.此外,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的饱和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基本上保持稳定,草群高度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则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原 退化群落 恢复演替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地域系统的下游绿洲带资源—环境安全 被引量:37
15
作者 朱宗元 郝敦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6-293,共8页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20世纪后半叶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景观结构急剧恶化,黑河的供水量逐年下降,由50年代的12.25×108m3下降到90年代的7.24×108m3。地下水位也相应降低,土地盐化也在加剧。各种...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20世纪后半叶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景观结构急剧恶化,黑河的供水量逐年下降,由50年代的12.25×108m3下降到90年代的7.24×108m3。地下水位也相应降低,土地盐化也在加剧。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并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论文认为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恢复胡杨林、沙枣林、红柳灌丛与梭梭林的覆盖率;建立人工草地,改善土地覆盖,建设自然—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供水,保持地下水位的临界高度,调控水盐动态,发挥生物—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实现绿洲生态系统健康与资源—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山-盆地域系统 绿洲生态系统 环境-资源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恢复 生态保育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问题——IMGRASS计划初步结果 被引量:38
16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7 位作者 王庚辰 季劲钧 陈家宜 陈洪滨 杜睿 雷霆 汪诗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7-320,共14页
IMGRASS计划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旨在通过野外实验、过程分析和数值模式研究理解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介绍部分与全球变... IMGRASS计划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旨在通过野外实验、过程分析和数值模式研究理解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介绍部分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初步研究结果 ,主要是 :(1)冬季风、大区域地表环境和本区地形的结合对浑善达克沙地在长时间过程形成的作用 ;(2 )夏季风、本区地形和植被对本区夏季降水的水汽通道和降水分布有重要作用 ;(3)实验区内不同类型地表与土壤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地气交换通量特征与不同的边界层结构 ;(4 )草原温室气体 (N2 O ,CH4 ,CO2 )收支的定量测量与过程研究表明 ,温带草原N2 O源强较IPCC 2 0 0 1报告估计值偏低 ,而草原CO2 收支表现出很强的变动性 ;(5 )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表现出该区域普遍的规律与对气候的依赖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草原放牧强度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IMGRASS 半干旱草原 温室气体 中尺度模拟 BAHC 气候-生态相互作用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综合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吕达仁 陈佐忠 +4 位作者 陈家宜 王庚辰 季劲钧 陈洪滨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1-593,共23页
为深化对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1... 为深化对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1997~200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还包括N2O,CH4,CO2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1999~200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简要介绍IMGRASS计划目标和初步成果,包括:计划目标与实验区背景;半干旱草原不同地表陆气相互作用特征;浑善达克沙地及其沙尘气溶胶特征;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收支与碳循环测量分析;人类活动干预下半干旱草原生态退化与恢复演替规律;半干旱草原的遥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半干旱草原 土壤 植被 大气 数值模拟 遥感测量
下载PDF
典型草原健康评价的VOR和CVOR指数 被引量:34
18
作者 单贵莲 陈功 +2 位作者 闫志坚 初晓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6,共6页
为准确定量评价围封禁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植被组成一致(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主)、土壤类型相同的自由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由放牧和围封禁牧对典型... 为准确定量评价围封禁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内蒙古太仆寺旗境内植被组成一致(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主)、土壤类型相同的自由放牧样地和围封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自由放牧和围封禁牧对典型草原健康影响的VOR和CVOR指数评价,建立典型草原健康评价的VOR和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并用于不同围封年限典型草原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VOR和CVOR综合指数均可准确评价不同围封禁牧年限典型草原的健康状况,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评价结果。典型草原在围封恢复演替过程中,尽管草地基况(C)、活力(V)、组织力(O)和恢复力(R)变化各异,但围封禁牧后草地的VOR和CVOR综合指数均随围封禁牧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草地的健康等级由未围封和围封前期的"警戒"等级逐步恢复演替至"健康"(围封13~20年)等级,表明围封有利于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围封 健康评价 VOR指数 CVOR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植物群落组织力测定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郝敦元 高霞 +2 位作者 钱进 莘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71-1677,共7页
在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 ,根据 198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N4 3°38′E116°4 2′)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群落 :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落生产力动态监测和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的监测数据 (每年 9次采样 ,15 d一... 在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中 ,根据 198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 (N4 3°38′E116°4 2′)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群落 :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落生产力动态监测和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的监测数据 (每年 9次采样 ,15 d一次 ,每次 2 0个 1m2样方 ) ,计算物种累积频率 fi、累积相对生物量 mi、累积植株相对高度 hi。定义 li=10 0 0 fi· mi· hi 为草原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 ,全部种群的组织力参数可作为群落的组织力参数。组织力参数有显著的分异性 ,按大小排序 ,可确定植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等级和互补效应。不同等级的物种占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是群落自组织的根源。种间互补作用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环境波动 ,维持群落生产力的自组织机制。用不同时段的短周期数据得到的原生群落组织力参数与用长期监测数据得到的结果表现了相同的等级关系 ,而退化草原群落的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则表现出等级关系的显著差异。可以认为物种间的等级关系和互补功能体现了群落的组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健康评价 植物群落 组织力参数
下载PDF
黑河(额济纳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受损与生态保育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29
20
作者 朱宗元 郝敦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 2 0世纪后半世纪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景观结构急剧恶化 ,黑河的供水量逐年趋于下降 ,由 50年代的 1 2 .2 5亿 M3 下降到 90年代的 7.2 4亿 M3。地下水位也相应地降低 ,土地盐化也在...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 2 0世纪后半世纪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 ,景观结构急剧恶化 ,黑河的供水量逐年趋于下降 ,由 50年代的 1 2 .2 5亿 M3 下降到 90年代的 7.2 4亿 M3。地下水位也相应地降低 ,土地盐化也在加剧。胡扬与沙枣林面积由3 .45万公顷减少到 2 .2 0万公顷 ,并以老龄林为主。红柳灌丛也减少了 50 % ,并且多已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 ,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 ,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 ,恢复胡杨林、沙枣林及红柳灌丛的覆盖率 ;建立人工草地 ,改善土地覆盖 ,建设自然一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充分供水 ,调控水盐动态 ,发挥生物一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下游 额济纳河 绿洲生态系统受损 生态保育 对策 生物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