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湘桂 仇昌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ys-C水平分为低水平(≤0.60mg/L)亚组和正常水平(≥0.60mg/L)亚组;另选32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Cys-C水平分为低水平(≤0.60mg/L)亚组和正常水平(≥0.60mg/L)亚组;另选32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和Hcy。冠状动脉病变按Gensini评分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显著降低,Hcy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水平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水平亚组比较,低水平亚组Cys-C水平低,Hcy水平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3支病变,Gensini积分高(P<0.01)。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62,P<0.01),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9,P<0.01)。结论:Cys-C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GENSINI评分
原文传递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鼻烟壶区穿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仁敏 洪泽文 +3 位作者 陆永光 仇昌智 陈丽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7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按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前者经常规桡动脉... 目的探究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按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前者经常规桡动脉途径,后者实施经远端桡动脉(鼻烟壶区)途径,最后应用统计学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大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术后动脉压迫时间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皮下血肿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动脉出血、局部血肿以及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远端桡动脉途径展开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缓解其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其治疗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 满意度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心脏起搏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587-588,574,共3页
心脏起搏是一直以来临床研究的重点,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研制并用于临床后,对右心室间隔起搏技术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促其技术更为成熟。将螺旋电极定位器用于间隔部起搏,可降低间隔部起搏器操作难度,使临床对起搏器植入位置认可。虽... 心脏起搏是一直以来临床研究的重点,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研制并用于临床后,对右心室间隔起搏技术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促其技术更为成熟。将螺旋电极定位器用于间隔部起搏,可降低间隔部起搏器操作难度,使临床对起搏器植入位置认可。虽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有明显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个体差异和心脏结构差异等影响,在同一位置对起搏器植入,并不能起到一致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临床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起搏方案。目前,针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还在进行,旨在提高心脏起搏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 心脏起搏 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后残存慢径经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对电生理及疗效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永光 黄军章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809-810,共2页
目的: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VNRT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VNRT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融方法,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残存慢径有效不应期(ERP)、最大AH间期(A-Hmax),以及1年期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ERP、A-H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RP(321.75±68.16)ms高于对照组的(285.85±47.46)ms,观察组A-Hmax(278.84±32.46)ms低于对照组(307.12±58.2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期复发率0.00%(0/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的患者,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能够体现出明显的电生理特性变化,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残存慢径 Koch三角基底部 补充线性消融 电生理特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心肌能量代谢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心源性猝死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但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心肌能量代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引入心脏动作电位的异质性来描述心肌线粒体主导的能量代谢在改变心脏电功能中的作用,以及氧化应激下通过保持... 心源性猝死多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但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心肌能量代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文通过引入心脏动作电位的异质性来描述心肌线粒体主导的能量代谢在改变心脏电功能中的作用,以及氧化应激下通过保持线粒体膜电位来预防心律失常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代谢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经不同途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陆永光 陈丽媛 《内科》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房室间隔途径穿刺及经股动脉逆行途径穿刺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室上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房室间隔途... 目的探讨经房室间隔途径穿刺及经股动脉逆行途径穿刺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室上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房室间隔途径穿刺、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逆行途径穿刺,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室上速复发率及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消融治疗后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逆行途径穿刺比较,经房室间隔途径穿刺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在熟练掌握心脏解剖学特点、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后,经房室间隔途径穿刺射频消融术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经房室间隔 经股动脉逆行
下载PDF
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15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旁路逆向传导阻滞共13例(无逆传旁路组),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共146例(双向传导旁路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15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旁路逆向传导阻滞共13例(无逆传旁路组),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共146例(双向传导旁路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特征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双向传导旁路组比较,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年龄更大,存在房颤、晕厥病史者比例更高(P<0.05),而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房室节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等心内电生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术放电滴定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双向传导旁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于双向传导旁路组(P<0.05)。结论与双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比较,无逆传旁路患者自发性房颤及晕厥为常见,且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旁路 逆传 电生理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陆永光 黄军章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68-569,共2页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AVNRT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AVNRT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对照组不做进一步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残存慢径有效不应期(ERP)、最大AH间期(A-Hmax)。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残存慢径ERP、残存慢径A-Hmax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残存慢径ERP(321.75±68.16)ms、残存慢径A-Hmax(278.84±32.46)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AVNRT患者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同时改善残存慢径ERP、A-Hmax等指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ch三角基底部 线性消融 常规消融困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9
作者 陆永光 黄军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应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AV... 目的探讨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应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AVNR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对照组给予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记录2组慢径路阻断率及术后7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慢径路心房起搏时最长房室束A-H期间(A-Hmax)、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ERP);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2组术后7d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慢径路阻断率(66.7%)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治疗前慢径路A-Hmax[(318.78±45.55)ms]、ERP[(279.98±54.34)ms]与对照组[(312.78±17.55)、(282.98±17.34)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A-Hmax[(275.56±15.78)ms]较对照组[(294.05±18.21)ms]缩短,ERP[(315.55±19.56)ms]较对照组[(301.26±18.99)ms]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AVNRT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作为常规中下位点状消融治疗后残留慢径路的补充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残存慢径路 线性消融 Koch三角基底部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干预分析
10
作者 严华 +2 位作者 黄军章 陆永光 陈丽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3期522-523,共2页
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手术者,其中36例使用替罗非班者作为观察组,另外36例未使用替罗非班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TIMI分级、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 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手术者,其中36例使用替罗非班者作为观察组,另外36例未使用替罗非班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TIMI分级、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观察组血流恢复、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