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 被引量:355
1
作者 何正文 +2 位作者 陈立华 曹美鸿 夏家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03-404,共2页
介绍一种PCR最优化方法,即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旨在摸索PCR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证明该法科学而简便。
关键词 正交设计 聚合酶链反应 优化
下载PDF
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66
2
作者 金尔伦全国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课题组 王忠诚 +23 位作者 赵继宗 李立 赵元立 只达石 张赛 杨树源 江基尧 罗其中 沈建康 唐文渊 黄绳跃 吴承远 毛伯镛 雷霆 詹仁雅 伟国 谢昌厚 徐如祥 谭启富 戴钦舜 杨富明 林志俊 贾晋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背景 本试验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 18家医院实施 ,完成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对受试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观察。目的 证明金尔伦在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 背景 本试验是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 18家医院实施 ,完成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对受试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观察。目的 证明金尔伦在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并实施了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计划 ,比较大剂量金尔伦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每位受试患者接受为期 10天随机分组治疗和 3个月随访。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同时对比随访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际完成 5 30例 ,有效病例 5 11例 ,其中金尔伦组 2 5 6例 ,安慰剂组 2 5 5例。金尔伦组和安慰剂组死亡率分别为治疗组 12 5 % ,安慰剂组 17 3%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GCS评分在用药后第 5天开始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治疗结束后金尔伦组患者GOS评分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金尔伦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另外 ,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因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金尔伦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活质量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药物疗法 金尔伦 盐酸纳洛酮 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 被引量:118
3
作者 王椿镛 王贵美 +5 位作者 林中洋 张四维 毛桐恩 段以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5-452,共8页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的地壳细结构,1990年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实施了一条穿过华北平原中部束鹿断陷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经过叠加和偏移后的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细结构图像.剖面图上1—4s之间的强反射对应于由一组正断层产... 为了取得邢台地震区的地壳细结构,1990年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实施了一条穿过华北平原中部束鹿断陷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经过叠加和偏移后的剖面显示出清晰的地壳细结构图像.剖面图上1—4s之间的强反射对应于由一组正断层产生的沉积层变形,其中新河断裂为束鹿盆地和新河凸起之间的边界主断裂,它伸展到8km以下深处.在5s左右显示出一组较强的反射界面,它可能对应于脆性上地壳的下界面.10—11s之间的壳-幔过渡带包含一组振幅大、连续性好的强反射,在震源下方的Moho界面上似乎被间断.岩浆从上地幔顶部侵入到地壳中,使得地壳可能出现部分熔融,这一过程是产生扩张盆地和发生邢台地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 邢台地震区 地壳结构
下载PDF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1
4
作者 黄东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GCS评分 4~ 8分的脑损伤病人 92例作前瞻性研究 ,实验组于早期 (伤后 48小时 )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 ,静脉营养补充不足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 6天...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GCS评分 4~ 8分的脑损伤病人 92例作前瞻性研究 ,实验组于早期 (伤后 48小时 )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 ,静脉营养补充不足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 6天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 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神志恢复快 ,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脑损伤早期可安全地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 ,静脉营养配合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 ,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脑损伤 鼻饲肠内营养 胃肠道营养
原文传递
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技术探讨 被引量:49
5
作者 袁贤瑞 +7 位作者 景平 陈立华 姜维喜 候永宏 王君宇 罗端午 潘力雄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 介绍 1998~ 1999年内显微手术切除 82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先于囊内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 ;电灼并断肿瘤供血血管 ;沿鞍膈四周一圈 ,分块切除鞍上瘤壁 ;鞍内瘤壁予以... 目的 介绍 1998~ 1999年内显微手术切除 82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先于囊内切除鞍内及鞍上的肿瘤 ;电灼并断肿瘤供血血管 ;沿鞍膈四周一圈 ,分块切除鞍上瘤壁 ;鞍内瘤壁予以电凝。结果 全切肿瘤及鞍上的瘤壁 ,电凝处理鞍内的瘤壁 ,同时保留好垂体柄者 5 9例 (72 % ) ,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 78例 (95 1% ) ,尿崩 6 1例 (74 4% ) ,死亡 1例 (1 2 % )。结论 采用单侧经眶、额下入路 ,进行显微手术 ,不仅能明显提高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而且可以同时切除鞍上的瘤壁 ,处理鞍内的瘤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眶额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50
6
作者 陈立华 马建荣 +5 位作者 陈善成 袁贤瑞 秦天森 姜维喜 景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8-240,共3页
报告2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IAC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87%,最常见于外侧裂池。认为:CT、MRI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凡囊肿有颅内高压... 报告21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IAC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87%,最常见于外侧裂池。认为:CT、MRI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凡囊肿有颅内高压者,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腹腔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蛛网膜 诊断 手术指征
原文传递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君宇 姜冰 +2 位作者 张明宇 劲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 ,将我科 1997年 8月~ 1999年月 12月收治的 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 3组 ,分析 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 ,将我科 1997年 8月~ 1999年月 12月收治的 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 3组 ,分析 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 ;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 2 6例 (76 % ) ,伤后 2 4h内CT扫描 12例 (4 6 % )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 ,2 6例中死亡 8例 ,预后良好者 7例 ;中度组 5例 (15 % ) ,CT扫描仅 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 ,除中残 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 ;轻度组 3例 (9% ) ,CT扫描无异常发现 ,全部恢复良好。中 -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 (P <0 .0 5 ,P <0 .0 1) ,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 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 ,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严重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39
8
作者 黄东健 +2 位作者 王智坚 钱东翔 蔡哲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4期187-191,共5页
目的:传统的鼻饲营养方法因脑损伤胃动力下降早期难以安全实施。本研究对41 例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良后的早期鼻饲喂养计划,观察其应用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了早期鼻饲要素膳,对照组(39 例)按常... 目的:传统的鼻饲营养方法因脑损伤胃动力下降早期难以安全实施。本研究对41 例严重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良后的早期鼻饲喂养计划,观察其应用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了早期鼻饲要素膳,对照组(39 例)按常规方法实施鼻饲营养支持;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48 h,对照组为伤后6~8 天。 结果:病人对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胃肠营养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喂养计划切实可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体重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P< 0.05~P< 0.01)。 结论:改良后的鼻饲方法和喂养计划,有助于脑损伤后早期肠道营养有效和安全地实施,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胃肠道营养 代谢 早期营养支持
下载PDF
经眶额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善成 +11 位作者 袁贤瑞 马建荣 景平 侯永宏 马志明 姜维喜 罗端午 陈立华 黄月明 霍雷 王君宇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联合入路及其在4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运用经验,并与经蝶入路、经颅入路及经额下—蝶窦入路进行比较。方法:作一个眶额骨瓣,于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于额叶下方经鞍膈)及经蝶入路(经蝶骨平板及蝶窦... 目的:介绍一种新联合入路及其在41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运用经验,并与经蝶入路、经颅入路及经额下—蝶窦入路进行比较。方法:作一个眶额骨瓣,于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于额叶下方经鞍膈)及经蝶入路(经蝶骨平板及蝶窦前壁)联成一体。结果:全切25例(61%),1例术后死亡(2.4%)。结论:此入路适用于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及氧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立华 +3 位作者 马建荣 秦天森 霍雷 曹美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氮平衡变化及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颅内压和氮平衡的影响。方法36例严重外伤随机分成PN组和EN组,比较两组氮平衡、蛋白质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10天内尿氮排出量为12~...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氮平衡变化及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颅内压和氮平衡的影响。方法36例严重外伤随机分成PN组和EN组,比较两组氮平衡、蛋白质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10天内尿氮排出量为12~28g,平均16.4g,排氮量与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PN组较EN组获得较高的能量和氮摄入[分别为:(6512.4±504.3),(12.7±1.9),(3065.6±768.4),(2.9±1.5)kJ/d],其血清白蛋白亦高于EN组,而ICP较EN组降低较快,伤后10天PN组的GCS高于EN组,伤后1个月PN组的生存质量优于EN组。结论脑外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增加能量和氮摄入量,促进蛋白质合成,恢复氮平衡,较快地控制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胃肠外营养支持 氧平衡
原文传递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比较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立华 +3 位作者 马建荣 何正文 秦天森 曹美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 目的比较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9例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放射性脑水肿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11例,1g/(kg·d)]、地塞米松对照组(11例,20mg/d)、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4例)和β-七叶皂甙钠并用甘露醇组(13例)。后2组均采用β-七叶皂甙钠2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单纯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有效比例为13/14,2个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总有效比例为26/27,明显高于甘露醇组(7/11)和单纯地塞米松(8/1)组。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放射性脑水肿有效,且优于甘露醇和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七叶皂甙钠 甘露醇 放射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窝底肿瘤 被引量:29
12
作者 袁贤瑞 曹美鸿 +5 位作者 陈善诚 侯永宏 李东升 姜维喜 霍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8±13.2,P<0.001)。本入路因明显扩大了颅底显露角度,便于清除颅底病变骨质,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有利于切除鞍旁及海绵窦内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眶颧额颞下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血运情况显微解剖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袁贤瑞 +8 位作者 景平 候永宏 姜维喜 陈立华 王君宇 何正文 罗端午 黄月明 霍雷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52-554,共3页
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探索16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供血规律。结果显示:巨大垂体腺瘤的供血除垂体上、下动脉外,还有来自硬脑膜、视神经、视交叉及周围动脉的新生血管供血。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血液供给 显微解剖 垂体腺瘤
下载PDF
经眉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初步报告 被引量:25
14
作者 袁贤瑞 +6 位作者 景平 罗端午 侯永宏 陈立华 王君宇 志雄 陈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介绍经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4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对14例病人于一侧眉毛内作长约6cm的切口,眶上作一直径为2.5cm的圆形骨瓣,抬起额叶,进入鞍区,全切肿瘤实质部分,尽可能切除鞍上肿瘤壁,电灼处理残留鞍... 目的 介绍经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4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对14例病人于一侧眉毛内作长约6cm的切口,眶上作一直径为2.5cm的圆形骨瓣,抬起额叶,进入鞍区,全切肿瘤实质部分,尽可能切除鞍上肿瘤壁,电灼处理残留鞍上及鞍内的瘤壁,保护好视神经、视交叉及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92.9%达到全切肿瘤及上述各种要求,1例为次全切。12例病人次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结论 采用经眉锁孔入路,能够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眉切口 锁孔入路 开颅手术 垂体腺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周建 志雄 +6 位作者 陈鑫 杨魁 黄俊强 郑师兴 武晋廷 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及脑梗死三者的发生率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提出了自己测量脑膨出的方法;统计术后脑膨出的...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及脑梗死三者的发生率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提出了自己测量脑膨出的方法;统计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不同时间段测量脑膨出程度,术后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以及脑梗死等的发生率、部位;并与患者术前GCS评分、伤后六个月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脑膨出发生率为77%,手术后14d脑膨出程度最显著。(2)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发生率为58.3%;其部位可以在手术野内、手术同侧非手术区甚至在手术对侧。(3)脑梗死发生率12.5%,均在手术侧。(4)本组伤后六个月GOS评分:死亡率10.4%;预后不良率56.2%(含植物生存率16.7%;重度残废率39.5%);预后较好率33.4%(含中度残废16.7%;恢复良好16.7%)。结论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脑梗死等的发生率高,虽然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植物生存率、重度残废率高,手术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大骨瓣减压术 脑膨出 颅内血肿 脑梗死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与病理解剖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立华 +5 位作者 陈凌 志雄 杨治权 徐立新 彭泽峰 秦天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解剖形态及与毗邻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肿瘤的供血来源,与脑神经及血管、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均由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解剖形态及与毗邻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肿瘤的供血来源,与脑神经及血管、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均由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15例小脑上动脉参与肿瘤上极供血,22例小脑后下动脉参与肿瘤下极供血。主要经岩静脉回流至岩上窦,15例同时回流至天幕。面神经位于听神经瘤前方53例(前上方13例,正前方31例,前下方9例),肿瘤上极5例,肿瘤下极4例,肿瘤后方1例,无面神经穿过肿瘤者。结论正确认识听神经瘤病理显微解剖和与毗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对全切除肿瘤和脑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做解剖 面神经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4
17
作者 屈洪涛 杨伊林 +7 位作者 王穗暖 邵耐远 毛宇敏 邵华明 王强 秦华平 杨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神经内镜辅助组与常规大骨瓣开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医疗费及其预后ADL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短...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开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神经内镜辅助组与常规大骨瓣开颅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医疗费及其预后ADL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短于常规开颅组;血肿清除率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高于常规开颅组;住院医疗费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在预后ADL方面,神经内镜辅助组优于常规开颅组,神经内镜辅助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高清除率、较低住院医疗费及较好的ADL预后评分等优点,比常规开颅手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微创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潘力雄 陈忠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索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同时染色Von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蛋白表达及MVD与垂体瘤海... 目的探索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同时染色Von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蛋白表达及MVD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关系。结果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垂体瘤的海绵窦侵袭性均有关(两者均P<0.001)。结论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在垂体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侵袭性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
原文传递
脑灌注压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谭源福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灌注压(CPP)水平对实验性脑创伤早期脑水肿的影响作用来选择适宜的CPP水平,为临床脑创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用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无颅脑损伤),高CPP组(90~110mmHg),中CPP组(70~80mmHg),低CPP组(60~70mmHg),和极低CPP组(35~45mmHg)5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予损伤,其余各组均给予(1100±100)N的撞击力致减速性脑损伤(重伤水平)。伤后80min静脉给予升压药或降压药物调控血压使CPP达到设计要求。伤后6h测脑含水量。结果所有颅脑损伤动物均出现了明显的脑损伤生理反应和病理改变,颅内压(ICP)均明显增高(P<0.001)。脑含水量为:对照组,78.18%±0.32%;高CPP组,81.35%±1.02%;中CPP组,80.27%±0.48%;低CPP组80.31%±0.70%;极低CPP组,81.19%±0.74%。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脑含水量均增加(P<0.001)。高CPP和极低CPP两组脑含水量分别较中、低CPP组增高(P<0.05)。结论兔脑创伤后维持CPP在60~80mmHg之间的中低水平,脑水肿轻;CPP降至50mmHg以下和升至90mmHg以上均加重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脑灌注压 脑含水量 CPP 颅脑损伤 对照组 影响作用 创伤早期 创伤治疗 实验用兔 药物调控 病理改变 生理反应 P水平 实验性 减速性 升压药 颅内压 低水平 创伤后 增高
原文传递
鞍区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与显露程度分级 被引量:21
20
作者 袁贤瑞 曹美鸿 +2 位作者 方加胜 姜维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63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19例(3.0%),毋须脑牵拉即能显露肿瘤并予以切除;Ⅱ级38例(60%),术中对脑... 经不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63例。按术中是否需要脑牵拉与脑组织的直观反应,将手术显露程度分四级:Ⅰ级19例(3.0%),毋须脑牵拉即能显露肿瘤并予以切除;Ⅱ级38例(60%),术中对脑间断性略加牵拉,但去牵拉后,脑局部外观与未牵拉部无异;Ⅲ级3例(5%),牵拉处脑组织出现伤痕;Ⅳ级3例(5%),术野脑损伤较明显或呈不同程度之肿胀。良好的显露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适当的手术入路与显微外科技术的有机结合及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作者认为本显露程度分级可作为衡量颅底肿瘤手术方法是否合理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鞍区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