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喜平 齐丽丽 刘达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4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药理作用 参三七 有效成分 有效活性成分 五加科植物 三七总皂苷 化学成分 维生素C
下载PDF
胰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庞天舒 曹利平 +3 位作者 林天宇 丁国平 刘达 蒋桂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各项危险因素合并后对其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13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住院的1274例胰腺癌病人和同期体检的2956名无肿瘤病史的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各项危险因素合并后对其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13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住院的1274例胰腺癌病人和同期体检的2956名无肿瘤病史的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建立风险评分系统,评估组合风险因素对胰腺癌发病的影响。结果随着风险系数增高,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大大提高:1分-2.23(1.80~2.77),2分-5.83(4.43~7.66),3分-15.5(10_2~23.4)和4—5分-41.5(14.7~117.7)。结论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将大大提高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合并慢性胰腺炎与吸烟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危险因素 吸烟 慢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红细胞氧化应激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阙日升 丁国平 +1 位作者 刘达 曹利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0-423,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住院急腹症之一,在AP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上常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因此而发展为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住院急腹症之一,在AP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上常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因此而发展为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INFLAMMATORY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红细胞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阳 刘达 李江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61-663,共3页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以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手术完... 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近端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更多的正常胰腺组织,以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操作技术难度较大,手术完成例数并不多。回顾了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并介绍笔者团队开展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及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锦洪 周冬儿 +6 位作者 于源泉 李百周 卢良骥 刘达 王亮 彭淑牖 李江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8-820,822,共4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南建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ICC病人,运用循证决策方法制定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新辅助化疗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詹晨妮 刘达 +2 位作者 施迪科 许元良 曹利平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肝PEComa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女,2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检及实验... 目的探讨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肝PEComa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女,2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CT平扫示肝多个低密度类圆形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MRI示肝病灶T1WI中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消退。临床初步诊断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结果经过积极术前准备,于2011年12月8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由类上皮细胞的多边形细胞组成,不含脂肪细胞或异常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示肿瘤细胞抗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强阳性和波形蛋白、分化群(CD)34阳性,病理学诊断为肝PEComa。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周出院,定期随访至投稿日期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肝PECo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例,临床无特异性表现,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肿瘤的可靠手段,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术后腹腔粘连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龙云 刘达 陈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0-52,共3页
腹腔粘连是腹腔、盆腔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本文从研究造成腹腔粘连的各种可能因素出发,评估包括药物、机械屏障以及手术方式改进在内的3种防治术后粘连措施的作用。
关键词 腹腔粘连 机械屏障 壳聚糖
原文传递
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蒋金玲 张小小 +4 位作者 金赟 于源泉 周冬儿 刘达 李江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792-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126例,另同期随机选取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患者12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组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126例,另同期随机选取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患者12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术前检查、手术情况等临床资料。再次手术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31例)和非感染组(95例),对可能与术后感染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26例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共发生术后感染31例(24.6%),远高于胆管结石首次手术组的术后感染率8.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37.5 min)、术中出血量(≥125 ml)、输血、术后腹腔引流量(≥542.5 ml)、术后住院时间(≥11.5 d)、NNIS分级2级与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腹腔引流量(≥542.5 ml)、年龄(≥60岁)和术中胆汁培养阳性为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术后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通过预防以减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再次手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纳米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文 刘达 +1 位作者 李超 陈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94-197,共4页
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达7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10;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在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排第4位。目前胃肠道肿瘤主要依靠手术、化疗等治疗... 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胃癌死亡人数达7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10;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在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排第4位。目前胃肠道肿瘤主要依靠手术、化疗等治疗方法,但对已经发生远端转移的肿瘤却收效甚微。近年来,由于各种纳米粒子能理想地在体内传递各种物质并具有可调的表面化学靶向结构,使得它在胃肠道肿瘤的靶向治疗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纳米材料介导的胃肠道肿瘤靶向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分子靶向治疗 胃肠道 肿瘤 进展
原文传递
CD97免疫表位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华 陈洋 +5 位作者 赵建刚 刘达 梁刚 龚谓华 陈力 吴育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1-348,共8页
目的:明确CD97免疫表位CD97^(EGF)和CD97^(Stalk)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iCatch^(TM)siRNA design软件设计CD97^(EGF)小干扰RNA(siRNA)和CD97^(Stalk)siRNA并转染CD97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蛋白质印迹法筛选... 目的:明确CD97免疫表位CD97^(EGF)和CD97^(Stalk)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iCatch^(TM)siRNA design软件设计CD97^(EGF)小干扰RNA(siRNA)和CD97^(Stalk)siRNA并转染CD97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蛋白质印迹法筛选高敏感CD97^(EGF)siRNA和CD97^(Stalk)siRNA。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计数siRNA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四唑盐(MTT)法检测siRNA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观察siRNA转染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TUNEL法检测siRNA转染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转染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siRNA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数量和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D97^(Stalk)siRNA组的变化较CD97^(EGF)siRNA组更为显著(均P<0.05);划痕试验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乳腺癌细胞的移动速率明显慢于对照组(均P<0.01),且CD97^(Stalk)siRNA对乳腺癌细胞移动速率的影响明显大于CD97^(EGF)siRNA(P<0.05);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siRNA转染组迁移过膜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以CD97^(Stalk)siRNA组减少最为显著(均P<0.05)。siRNA转染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不明显,但siRNA转染组中G_0/G_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且CD97^(Stalk)siRN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较CD97^(EGF)siRNA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CD97蛋白分子可能参与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CD97^(Stalk)免疫表位对于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影响较CD97^(EGF)免疫表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分子干扰 乳腺肿瘤/病理学 抗原 CD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肿瘤浸润 表位
下载PDF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亮 金星 +6 位作者 于源泉 周冬儿 金赟 张小小 刘达 李江涛 彭淑牖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BPG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腺中段切...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BPG)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BPG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7岁。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汉化的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BPG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随访调查。将BPG术患者术后6、12个月SF-36健康调查数据分别和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两组SF-36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理职能、生活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44±43)、(71±22)、(43±42)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3±18)、(84±32)分(t=-3.843,-2.480,-4.370;P<0.05)。BPG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54±18)、(54±24)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的(81±34)、(84±32)分(t=-2.438,-2.374;P<0.05);而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生活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G患者术后6个月时生理职能、生活功能和情感职能有一定的改变,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可趋于正常化,但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仍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心理方面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 外科 捆绑式胰胃吻合术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花青苷联合氟尿嘧啶抑制体外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鲁青 郑毅雄 +2 位作者 刘达 陈奇 陈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830,共3页
花青苷也称花色素,为植物主要显色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近年来又发现其抗肿瘤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1]。杨梅为中国特产水果,其果实富含花青苷,其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pyranoside,C3G)为主要成分。本实验... 花青苷也称花色素,为植物主要显色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近年来又发现其抗肿瘤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1]。杨梅为中国特产水果,其果实富含花青苷,其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pyranoside,C3G)为主要成分。本实验旨在明确C3G同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在胃癌细胞中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SGC-7901 氟尿嘧啶 花青苷 增殖 体外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作用 葡萄糖苷
下载PDF
脓毒症的抗氧化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天舒 刘达 +1 位作者 曹利平 阙日升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02-404,共3页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极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脓毒症状态下自由基过量产生,导致微循环血流障碍,进而多脏器功能受损.本文复习了抗坏血酸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它能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依赖的机制迅...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极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脓毒症状态下自由基过量产生,导致微循环血流障碍,进而多脏器功能受损.本文复习了抗坏血酸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它能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依赖的机制迅速扭转脓毒症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血小板黏附效应,抑制毛细血管栓塞,恢复微循环血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坏血酸 活性氧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MSC移植治疗SAP大鼠失败的原因探讨
14
作者 张喜平 封光华 +6 位作者 蔡阳 陈力 孟立峰 吴志伟 刘达 贾忠 陆贝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2期59-64,共6页
目的研究MSC移植治疗SAP大鼠的效果,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干细胞治疗组(M组)和干细胞+G-CSF治疗组(MC组)。上述各组再随机分为6、24小时组... 目的研究MSC移植治疗SAP大鼠的效果,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干细胞治疗组(M组)和干细胞+G-CSF治疗组(MC组)。上述各组再随机分为6、24小时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干细胞或干细胞+G-CSF进行治疗,于造模或剖腹探查术后6、24小时后分别采取血清、腹腔积液和肝、肺、胰和肾脏组织标本,记录大鼠的病死率,检测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和淀粉酶的含量,测定腹腔积液量/体重比值,观察大鼠多脏器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1)6和24小时各组大鼠存活率的比较:SO组24小时点存活率明显大于SAP组和各个治疗组(P均<0.05);D组24小时点存活率明显大于SAP组(P<0.05),其余组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6小时点多项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D组胰腺评分、腹腔积液与体重比值、肝肾功能指标、淀粉酶含量明显大于SO组(P<0.05或P<0.01)。(3)24小时点D组大鼠的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大于SO组(P<0.05)。(4)M组及MC组大鼠的胰腺组织内均可见荧光染料清晰显影。结论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SAP大鼠病死率,疗效优于M组及MC组。M组和MC组大鼠的存活率、胰腺病理评分,腹腔积液与体重比值和肝肾功能指标,淀粉酶含量与SAP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MSC收集和培养过程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出治疗效果,而采用MSC治疗SAP需要一定的起效时间,假如冒然用于急、重症疾病的治疗缺乏现实意义和足够的理论支持。因此,我们认为MSC难以成为治疗SAP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多脏器地塞米松
下载PDF
丹参治疗阻塞性黄疸机制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张喜平 刘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丹参 治疗机制
下载PDF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假说及其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超 刘达 +5 位作者 李晓文 黄凌娜 李国刚 叶龙云 郑毅雄 陈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836-839,共4页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机制至今未明,而肿瘤的转移前做环境假说为认识肿瘤的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该假说中,骨髓源性细胞、微泡、外分泌体、CD44等多种因素在前微环境的形成过程中...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机制至今未明,而肿瘤的转移前做环境假说为认识肿瘤的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该假说中,骨髓源性细胞、微泡、外分泌体、CD44等多种因素在前微环境的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假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肿瘤转移的本质,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骨髓祖代细胞 微泡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多部位转移的治疗(附2例病例报告)
17
作者 戚小刚 冯洋洋 +5 位作者 金赟 于源泉 周冬儿 刘达 王亮 李江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结直肠癌是困扰全球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1].结直肠癌常合并肝转移,其次是肺转移.结直肠癌常出现多个部位的转移,其发生率为8.4%.其中肝和肺、肝和区域外淋巴结、肝和腹膜是最常见的多部位转移部位[2].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部位转移 手术切除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蛋白质谱技术的胰腺癌化学治疗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18
作者 曹利平 刘达 +5 位作者 余捷凯 汪亮 王贵峰 周凡 阙日升 丁国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胰腺癌患者较为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类等。82个研究中心的302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较5-FU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化学治疗 评估模型 质谱技术 胰腺癌患者 蛋白 5-氟尿嘧啶 Ⅲ期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EGF-TM7亚家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19
作者 王哲方 刘达 +4 位作者 周传彪 张伟东 詹晨妮 赵建刚 陈力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53-355,共3页
EGF-TM7是一类特殊的G蛋白偶联受体,能同时介导黏附及跨膜信号转导,研究显示其表达与肿瘤侵犯、转移或不良预后等有关。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以CD97及EMR2的异常表达为主,这为研究消化系统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 EGF-TM7是一类特殊的G蛋白偶联受体,能同时介导黏附及跨膜信号转导,研究显示其表达与肿瘤侵犯、转移或不良预后等有关。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以CD97及EMR2的异常表达为主,这为研究消化系统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TM7 CD97 EMR2 消化系统肿瘤 亚型特异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进展
20
作者 刘达 曹利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03-306,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肿瘤。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Gleevec的临床应用,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起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单一的手术治疗转为手术、药物的联合治疗。此文回顾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经验,对胃肠道间质...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细胞肿瘤。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Gleevec的临床应用,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起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单一的手术治疗转为手术、药物的联合治疗。此文回顾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经验,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MATINIB MESYL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