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腹股沟斜疝TAPP术中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世清 张栋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4期2640-2641,共2页
探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中选择。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6例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的... 探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中选择。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6例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的临床资料,按疝囊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横断处理疝囊(横断组)66例,完全剥离疝囊(剥离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横断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1.3)ml、(42.6±7.7)t/min和(3.1±0.8)t/d均少于剥离组(3.6±1.2)ml、(32.4±6.2)t/min和(3.3±0.9)t/d(P<0.05);横断组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为1.7%低于剥离组13.3%、11.7%(P<0.05)。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行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横断或疝囊完全剥离这两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使用疝囊横断方法处理疝囊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 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 疝囊剥离 腹股沟 疝囊
下载PDF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立春 +1 位作者 熊建宁 柳进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8期1518-1519,共2页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及...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乳腺外科治疗的8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区段切除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两组患者手术均100%成功(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外形美观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血肿、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更佳,美观度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区段切除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浅谈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立春 熊建宁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3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改良小切...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改良小切口组33例和传统切除组32例。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改良小切口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就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小切口组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P<0.05。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切除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可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镇痛药使用率,加速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切口手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临床效果对比
下载PDF
DCS在胸腹联合伤诊治中的应用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健强 邓世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655-657,共3页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策略在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137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其中60例作为A组(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策略救治),77例作为B组(传统的手术策略进行救治),对比两...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策略在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137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其中60例作为A组(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策略救治),77例作为B组(传统的手术策略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变化、临床疗效。入院24 h、48 h、72 h,A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IL-6、IL-8、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入院时,A组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APPT的恢复时间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策略在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患者早期生命体征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胸腹部联合创伤 救治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急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镜技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世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210-212,22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镜技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患者9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统计...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镜技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患者9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要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要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腹膜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要比常规开腹手术更加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开腹手术 腹腔镜技术 急性腹膜炎 效果 差异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立春 +1 位作者 熊建宁 柳进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数字分类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经...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数字分类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100%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感觉异常、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
下载PDF
腹腔感染性疾病不同时段的病原菌关联性分析
7
作者 黎小平 +2 位作者 王亚平 段雪飞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对腹腔感染性疾病不同时段的病原菌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更合理的行抗生素经验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腹腔感染性疾病而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留取细菌培养距起病时间... 目的:对腹腔感染性疾病不同时段的病原菌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更合理的行抗生素经验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腹腔感染性疾病而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留取细菌培养距起病时间的长短分为<8 h组(n=32)、8 h≤发病时间<16 h组(n=39)、16≤发病时间<24 h组(n=36)、24 h≤发病时间<48 h组(n=39)、≥48 h组(n=54)五组,对比分析五组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结果:200例标本检测中,阳性为124株,阳性率为62.00%。<8 h组、8 h≤发病时间<16 h组、16 h≤发病时间<24 h组、24 h≤发病时间<48 h组、≥48 h组阳性率分别为12.50%、41.03%、66.67%、76.92%、92.59%,5组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克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细菌培养阳性率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升高,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克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可作为腹腔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性疾病 不同时段 病原菌 关联性
下载PDF
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世清 张栋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判断,以归纳总结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结果: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3例患者分别因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而致死亡,死亡率为3.75%。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复杂,急诊救治时需明确患者腹部脏器损伤情况,及早实施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原则,以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性创伤 腹部脏器损伤 急诊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