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涛 程亚鹏 刘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2205-2207,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和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我院2012年—2015年99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93例病人...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和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我院2012年—2015年99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93例病人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93.9%。面肌痉挛病人中1例术后3d有轻度抽搐,随诊末症状消失;术后出现耳鸣、听力障碍1例,随诊末症状明显好转;1例轻度面瘫,随诊末好转。三叉神经痛病人中4例病人术后症状时有发作,其中3例随诊末症状消失,1例配合口服卡马西平可满意控制。全部病人均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死亡和致残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手术治疗
下载PDF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忠平 刘跃 +3 位作者 范益民 石斌 郝解贺 孙之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探讨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探讨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上型17例,前下型11例,后上型5例,后下型4例,复杂型3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对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分型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3
作者 皇甫斌 段虎斌 +2 位作者 刘跃 夏添 贾志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6、12、24 h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各持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持续缺血6 h组均达到峰值。结论机体长期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变对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缺血后可随时间变化。本实验结果可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脊髓髓内肿瘤22例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学明 王绍梁 +2 位作者 孙之洞 刘跃 范益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7-38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髓内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MRI
原文传递
咪唑安定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镇静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铁柱 任新亮 +1 位作者 王向东 刘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694-695,共2页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病人136例的疗效并同常规治疗病人进行比较。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复发血肿率及病人的预后。结果镇静组平均动脉压、心...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病人136例的疗效并同常规治疗病人进行比较。临床评价标准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复发血肿率及病人的预后。结果镇静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复发出血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预后良好率优于常规组(P<0.05);重残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咪唑安定镇静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咪唑安定 术后镇静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宗华 刘跃 +1 位作者 蒯东 郭庚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4期190-192,共3页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情况。颅内宽颈动脉瘤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动脉瘤瘤颈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新技术及...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情况。颅内宽颈动脉瘤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动脉瘤瘤颈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新技术及新型材料的发现及应用,使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包括双微导管技术、三维弹簧圈成篮技术、支架辅助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密网支架技术、Trispan的应用等。但仍存在复发、再出血和再通等问题。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使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有了进一步好转,为治疗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栓塞 支架 双微管 弹簧圈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涛 程亚鹏 刘跃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3期227-229,共3页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我院2012-2015年99例三叉神经痛(59例)和面肌痉挛(4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94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94.9%。术后即刻治愈94例(94.9%),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分别为55例(93....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我院2012-2015年99例三叉神经痛(59例)和面肌痉挛(4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94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94.9%。术后即刻治愈94例(94.9%),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分别为55例(93.2%)和39例(97.5%);随访末期共治愈98例(99.0%),两种疾病分别为58例(98.3%)及40例(100.0%)。面肌痉挛患者中l例术后3d有轻度抽搐;1例术后出现听力障碍;1例轻度面瘫,随诊末均消失或好转。三叉神经痛患者中4例患者术后症状时有发作,其中3例随诊末症状消失,1例配合口服卡马西平可控制满意。全部患者均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和致残病例。提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梗阻性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跃 蒯东 +2 位作者 李涛 段虎兵 李守缄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外科治疗 神经内窥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来照 刘跃 李守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 帕金森病 靶点定位 微电极引导 磁共振成像 苍白球毁损 靶点坐标 多元回归 PD
下载PDF
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后核因子κB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晓鹏 刘跃 +7 位作者 段虎斌 王学蛟 程文刚 赵荣 陈来照 蒯东 李涛 张建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液压损伤模型,观察成年性Wistar大鼠168只,其中实验组(126只)和对照组(42只)。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验组用液压冲击致伤,造成大鼠轻、中...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液压损伤模型,观察成年性Wistar大鼠168只,其中实验组(126只)和对照组(42只)。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验组用液压冲击致伤,造成大鼠轻、中、重型脑损伤模型,分别在0.5h、2h、6h、12h、24h、48h、72h进行大体标本观测、病理切片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组大鼠中NF-κB在脑组织皮层创伤区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皮层损伤区NF-κB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时间(除0.5h外)的假手术组(P<0.05或P<0.01)。核因子κB在对照组低水平表达,在损伤组伤后0.5 h即开始增高,2h即开始明显增高,6h和12h逐步升高,24h和48h达到峰值,72h开始下降,24h和48h实验组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早期显著表达,在创伤性脑损伤时的损伤与抗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核因子出 创伤 液压损伤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学蛟 刘跃 +6 位作者 段虎斌 闫晓鹏 薛文 陈来照 蒯东 李涛 张建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建立液压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损伤组(126只)及对照组(42只)。损伤组随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 目的建立液压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损伤组(126只)及对照组(42只)。损伤组随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42只大鼠。3种损伤组及对照组,分别再随机分为0.5、2、6、12、24、48、72 h各7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对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给予0.5~1.0atm、1.5~2.0 atm、2.5~3.0 atm液压冲击力,制成轻、中、重3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相应观察时间点对损伤组及对照组行心脏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SP、CGRP的含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TBI)中SP与CGRP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879,P<0.01)。变化规律基本都是损伤后立即升高,随之迅速下降,12 h或24 h之后缓慢回升。不同程度TBI组及对照组之间SP、CGRP血浆总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相同程度不同时间点之间SP、CGRP血浆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损伤程度和时间对于SP、CGRP血浆含量有交互效应。SP血浆含量中度组0.5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CGRP血浆含量中度组2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结论TBI中SP与CGRP在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且与损伤程度有关,通过测定SP及CGRP血浆含量可以间接推测TBI病变及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明宇 连世忠 +1 位作者 范益民 刘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67-569,612,共4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病人被检测发现,如何准确评估其破裂风险并适时进行外科干预成为神经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10年来研究显示: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可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病人被检测发现,如何准确评估其破裂风险并适时进行外科干预成为神经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10年来研究显示: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可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机制及手术疗效。在体测量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较困难,基于影像学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成为临床研究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方法。因此,综述数值模拟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和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现状和进展,并强调其在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影像技术 血管造影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立彬 董秋峰 +2 位作者 付宏亮 仼红刚 刘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β-榄香烯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发生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观察β-榄香烯对SHG44...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β-榄香烯对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发生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SHG44细胞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观察β-榄香烯对SHG44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β-榄香烯处理SHG44细胞后,MTT结果其发现SHG44细胞生长受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影响,细胞生长明显被抑制,且(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β-榄香烯诱导SHG44细胞后,细胞凋亡指数伴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发现,β-榄香烯对SHG44细胞的诱导后,使促凋亡蛋白Bax和抑凋亡蛋白Bcl-2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显著改变,且实验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伴随β-榄香烯的作用时间的增加,表达也逐渐减少。结论:β-榄香烯能显著抑制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胶质瘤 SHG44 Bcl-2 BAX
原文传递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瑞奇 仝海波 +4 位作者 王永红 郝解贺 孙之洞 范益民 刘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831-833,共3页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37例镜下全切并由影像学证实,全切率80.4%,2例近全切除,6例行大部切除,1例行部分切除。有2例额纹消失;尿崩及电解质紊乱5例;死亡1例。平均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有复发及生长扩大迹象。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较大的空间,能满足鞍区不同部位病变的暴露,以最小的脑损伤和尽可能少的手术并发症,完成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垂体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的切除,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鞍区肿瘤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韶青 刘跃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endoscopic aqueductoplasty,EAP)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对2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行中脑导水管成形术。结果 19例导水管上端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endoscopic aqueductoplasty,EAP)治疗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应用神经内镜对2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行中脑导水管成形术。结果 19例导水管上端膜性闭塞或狭窄患者中17例导水管成功再通,2例再次闭塞;3例导水管全段狭窄患者中1例通畅,2例再次发生狭窄或者闭塞;2例导水管下端膜性闭塞患者中1例成功再通,1例再次闭塞。术后无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等中脑损伤的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成形术对治疗导水管狭窄或膜性梗阻导致的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梗阻性脑积水 导水管成形术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虎斌 刘跃 +3 位作者 郝春艳 范益民 陈来照 蒯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疗效。方法79例原发性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8例接受PVP(手术组),21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手术组),记录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 目的探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疗效。方法79例原发性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58例接受PVP(手术组),21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手术组),记录手术组术前与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未手术组就诊时、就诊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UPDRS评分情况。结果PVP术前、术后短期、长期UPDR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长期随访观察显示,手术组PDRS评分增长速度较未手术组慢(P<0.05)。结论PVP能使PD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其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逐年降低,PVP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PD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帕金森病 随访
下载PDF
在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11)
17
作者 廪实 刘跃 《党的生活(河南)》 2024年第3期28-2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他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他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时代意蕴和实践要求,有助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精神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使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 系列重要讲话 共同富裕 精神文化需求
原文传递
联合单节段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毅 刘晓东 +5 位作者 李晋虎 杨雪莹 王宏勤 范益民 郑安潮 刘跃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对比颈前路联合应用单节段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常规锁定钛板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双节段锁定钛板固定系统+单节段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联合组)和20例采用... 目的对比颈前路联合应用单节段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常规锁定钛板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双节段锁定钛板固定系统+单节段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联合组)和20例采用常规颈前路ACDF+三节段锁定钛板固定系统(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联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常规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联合组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时两组间Ⅰ级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取得与常规锁定钛板一样的疗效,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率以及降低手术难度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 零切迹
下载PDF
脑胶质瘤局部VM-26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益民 陈来照 +3 位作者 王绍梁 王宏勤 刘跃 闫青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 (VM - 2 6 )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6例病人术后用局部浸VM - 2 6的明胶海绵贴敷于瘤床壁上。其中 5例瘤腔留有Ommaya贮液囊。结果  1年半生存率达 6 9%。结论 VM - 2 6局部治疗 。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治疗 临床观察 替尼泊甙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规律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绍梁 陈来照 +4 位作者 薛乃照 刘跃 李守缄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 目的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头颅的长度和宽度.结果本组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手术效果满意;依据术中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20例,调整范围1~3mm;靶点横坐标(X)与L和W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0.30L+0.48W,决定系数R2=0.7258.结论PVP术中应用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X坐标值随L和W的增加而增大,且W对X的贡献大于L,靶点Z坐标与L和W之间无相关性,靶点坐标与颅长、颅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 腹后部切开术 帕金森病 靶点定位 PVP PD 微电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