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添加对水电极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直接分解CO_(2)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慧敏 段戈辉 +2 位作者 梅丹华 刘诗 方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0-279,284,共11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能够打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促使常规情况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其中,介质阻挡放电(DBD)在CO_(2)转化利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其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文采用水电极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进行C...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能够打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促使常规情况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其中,介质阻挡放电(DBD)在CO_(2)转化利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其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该文采用水电极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反应装置进行CO_(2)直接分解反应,研究分析添加N_(2)、Ar和He及其不同含量对反应过程放电特性及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在CO_(2)气氛中添加N_(2)、Ar和He可以增加微放电通道数量,提高放电功率,降低击穿电压,使更多的能量用于活化反应体系分子,但三种气体对放电过程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对比添加气体N_(2)、Ar和He,在CO_(2)转化效果上表现为Ar>He>N_(2),这主要是由于添加Ar后反应体系具有最高的电子碰撞激发反应速率,在Ar含量为80%时,CO_(2)的转化率最大为15.2%,CO的产率最大为9.3%;但是,上述气体的添加会降低CO_(2)的能量转化效率,其中,N_(2)添加下转化CO_(2)的能量效率下降最为明显,由0.08mmol/kJ下降到0.02mmol/kJ。该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O_(2)过程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 CO_(2)直接分解 气体添加 放电特性 能量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气体成分添加对氮气滑动弧放电模式及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霁 时亚琴 +2 位作者 梅丹华 刘诗 方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94-3803,共10页
研究表明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可高效降解生物质气化焦油,而气体种类和含量是影响滑动弧焦油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优化滑动弧放电的运行条件参数以及为实际应用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撑,通过电学和光学等检测分析手段,采集并获得了在氮气滑... 研究表明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可高效降解生物质气化焦油,而气体种类和含量是影响滑动弧焦油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优化滑动弧放电的运行条件参数以及为实际应用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撑,通过电学和光学等检测分析手段,采集并获得了在氮气滑动弧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气体成分(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时放电的电学信号和放电图像,系统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的放电模式、伏安特性、光谱特性及电弧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滑动弧放电呈现出稳定滑动和击穿伴随滑动两种不同的模式,前者具有较大的平均放电功率和滑动周期,且能产生较大的电弧弧长和弧高;气体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对放电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HO的添加有利于电弧向稳定滑动模式发展,而CO_(2)和O_(2)的添加则使滑动弧放电表现出以击穿伴随滑动为主的模式;滑动弧放电模式直接影响其发射光谱强度,和击穿伴随滑动模式相比,稳定滑动模式下的发射光谱强度明显增强,这表明稳定滑动模式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此外,在氮气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中引入CO和O会产生新的活性物种,如CO_(2)和O_(2)原子等,但氮气激发态活性粒子的强度会随添加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降低,且滑动弧等离子体区域变小,放电逐渐趋于不稳定模式;而水蒸气的引入,利于电弧在气流推动下向电极下游发展和维持,获得较高的电弧弧长和弧高,由于水具有电负性,随着其体积分数的增大电场中自由电子数密度减小,电弧的发展受到抑制,电弧弧长和弧高逐渐减小,从而使等离子体范围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刀片式滑动弧 气体成分 放电特性 电弧运动模式
下载PDF
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新能源电站数据治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懿青 许以旻 +2 位作者 孟勇 赵梦雅 刘诗 《上海节能》 2023年第7期1008-1015,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明确提出应以数字技术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化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国有企业作为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在构建数字经济运行系统、建设新型数... 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明确提出应以数字技术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化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国有企业作为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在构建数字经济运行系统、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数字化转型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下新能源电站在数据治理体系方面的技术,将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电站运维团队三者有机融合,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结构,完成了电站设备信息云储存,现场设备详情快速定位,标准编码云生成,不但实现了对电站资产的管控,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后期电站设备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站 数字化转型 数据治理 数据编码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弱相对贫困的影响——基于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哲怡 刘诗 《金融发展》 2023年第2期31-44,共14页
新时期的贫困治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相对贫困转变。基于2012—2018年31个省市数据,据弱相对贫困理论测算贫困,以probit模型为基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弱相对贫困的影响路径、区域差异及家庭资产管理对减贫... 新时期的贫困治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相对贫困转变。基于2012—2018年31个省市数据,据弱相对贫困理论测算贫困,以probit模型为基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弱相对贫困的影响路径、区域差异及家庭资产管理对减贫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维度上均对家庭相对贫困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减贫效应在东、东北部地区和城乡地区均效果明显,西部地区不显著,中部地区存在反向致贫风险;此外,家庭资产配置会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资产丰富度越高、风险资产占比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相对贫困 家庭资产配置
原文传递
水蒸气添加下介质阻挡放电CO_(2)重整CH_(4)反应研究
5
作者 张鹏 梅丹华 +2 位作者 孙闵杰 刘诗 方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装置,在添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进行CO_(2)重整CH_(4)反应,考察水/碳摩尔比对放电特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放电功率条件下,使DBD具有最强电荷传输能力和最高反应活性的最佳水/碳摩尔比为0.5;在常见产物...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装置,在添加水蒸气的情况下进行CO_(2)重整CH_(4)反应,考察水/碳摩尔比对放电特性和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放电功率条件下,使DBD具有最强电荷传输能力和最高反应活性的最佳水/碳摩尔比为0.5;在常见产物合成气、烃类化合物的基础上,主要液态产物为甲醇、乙醇、乙酸和丙酸;在水/碳摩尔比为0.5的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H_(2)和CO产率、气相产物的选择性以及转化反应物、生成合成气和烃类化合物的能量效率达到最大值;增加水/碳摩尔比在抑制醇类化合物生成的同时促进酸类化合物的产生,由于总的液相产物生成量随着水/碳摩尔比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因而对应的能量效率也随之降低。此外,添加水蒸气能促使DBD CO_(2)重整CH_(4)反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CO_(2) 重整反应 CH_(4) 水蒸气 放电特性 合成气 能量效率
下载PDF
大气压氮气交流滑动弧放电模式及其周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亮 刘诗 +2 位作者 梅丹华 刘峰 方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39-2947,共9页
滑动弧放电在能源环境及材料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指导实际应用中滑动弧电极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及应用效果提升,通过电学和光学特性等分析手段,采集并获得不同气体流量、电源调压器电压下氮气滑动弧的放电信号和放电图像,研究不... 滑动弧放电在能源环境及材料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指导实际应用中滑动弧电极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及应用效果提升,通过电学和光学特性等分析手段,采集并获得不同气体流量、电源调压器电压下氮气滑动弧的放电信号和放电图像,研究不同条件下交流滑动弧放电的放电模式、伏安特性、光谱特性及电弧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交流滑动弧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存在稳定滑动和击穿伴随滑动两种模式,两者的电信号特征和电弧运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减少气体流量或增加输入电压均会使电弧的放电模式向着稳定滑动模式转变。稳定滑动模式下的平均放电功率和滑动周期都高于击穿伴随滑动模式,且在稳定滑动模式下能产生较大的电弧弧长和弧高;交流滑动弧的发射光谱强度也和滑动弧放电模式直接相关,稳定滑动模式下的光谱强度高于击穿伴随滑动模式的光谱强度,有利于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在交流滑动弧放电实际应用中,可在较低的气体流量和较高的调压器输入电压下运行(该文在3L×min-1和120V),来获得稳定性高、活性强的等离子体,以达到提升应用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弧放电 电弧运动 放电模式 周期特性 等离子体活性
下载PDF
Plasma electrolytic liquefaction of sawdust
7
作者 Cong-Cong Jiang Shi-Yun Liu +7 位作者 Zhe Feng Zhi Fang Xian-Hui Zhang Dan-Hua Mei Deng-Ke Xi Bing-Yu Luan Xing-Quan Wang Si-Ze Y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5-432,共8页
As a renewable carbon resource, biomass can be converted into polyols, aromatic hydrocarbons, alkanes, and other products by traditional catalytic liquefaction method,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As a renewable carbon resource, biomass can be converted into polyols, aromatic hydrocarbons, alkanes, and other products by traditional catalytic liquefaction method,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iomass energy will play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er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way of combining the plasma electrolysis with traditional catalytic liquefaction realizes the efficient liquefaction of sawdust, which provides a new liquefaction way for traditional biomass conversion. In this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catalyst content and power supply on solution resistance and liquefaction rate a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solution composition and catalyst conten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solution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quefaction rate is highest and the resistance is smallest when the solution resistance is 500 ?. The liquefaction rat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output power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 The output power includes the heating power of the electric field and the discharge power of the plasma.We measure the electric potential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solution and the plasma power. It is found that the output power between the two poles increases nonlinearly(from 0 to 270 W) with time. In two minutes, the electric field heating power increases from 0 to 105 W and then decreases to 70 W, while the plasma power increases from 0 to 200 W.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 the first 70 seconds of the experiment the electric field heating is dominant, and then the plasma heating turns into a main thermal source. In this paper, plasma electrolysis and traditional catalytic liquefaction are combined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liquefaction of sawdust,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biomass lique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LIQUEFACTION PLASMA electrolyt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