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相关性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文高辉 +1 位作者 胡贤辉 赵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2-1112,共11页
以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24县(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和面源污染排放双重视角构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model,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 以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24县(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和面源污染排放双重视角构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model,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空间相关性,并揭示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呈现出平缓的“升-降-升”的演变趋势,总体上处于中等效率发展水平,区域县际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逐步在缩小。(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洞庭平原的西南部和南部,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洞庭平原的北部和西北部,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低集聚区和低高集聚区。(3)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水平、地区科技投入、农业技术推广面积、农户人均纯收入和农户人均农业产值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城乡差异和财政支农支出额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洞庭湖平原
下载PDF
中国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贤辉 文高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82-2294,共13页
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特征是耕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分析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两者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现状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分异特征是耕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在分析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两者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现状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9年间,(1)中国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二者势耦合协调亦呈逐步上升态势,整体上,由研究前期的勉强协调阶段逐渐步入初级协调阶段;(2)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该空间正相关性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由强相关向弱相关演变,集聚程度逐渐减弱,离散特征越发明显,各省域间空间差异逐步增强。因此,应科学分区,因区施策,积极构建邻近省域之间的协同机制,并同时加强自身区域耕地利用体系的构建,以提升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协调度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8,共10页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革命战线”的耕地利用政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粮食为纲”的耕地利用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前期“耕地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利用政策及改革开放深化期“耕地数量+质量”双重保护演变过程,最后在新时代演变成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利用政策体系。整个政策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强制型变迁特征,是多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研究结论:新时代下中国耕地利用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加快形成“系统法律保障+保护补偿新机制+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发展路径,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政策变迁 演变特征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双碳”目标视角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测度及其时空特征——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范正根 邓超 +3 位作者 范雨琪 卢华 张普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7,共9页
基于“双碳”目标视角下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7—2020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综合运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演变特... 基于“双碳”目标视角下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7—2020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并综合运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刻画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时序演变方面,研究区域各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呈现出“高位波动、高位下降、低位波动、低位下降”四种显著的分异现象。(2)区域差异方面,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先降后升、差异扩大、两极分化的演变特征。(3)空间格局方面,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全域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局域上存在显著的集聚现象并表现为“均衡扩展、结核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演变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华斌 +2 位作者 赵晨迪 文高辉 胡贤辉 《国土资源导刊》 2022年第1期6-10,67,共6页
国土空间是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载基础,建立合地、合序、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的前提是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法及综合分析法,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历程,重点剖析我国... 国土空间是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载基础,建立合地、合序、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的前提是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法及综合分析法,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演变历程,重点剖析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演变特征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构建的相关实施建议,即应从建立多层次级别的国土用途管制体系、协同构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以及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法律法规等层面出发,构建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用途管制 生态文明建设 演变阶段
下载PDF
发展权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贤辉 文高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9年第2期85-94,共10页
宅基地发展权为一类具有增值收益的产权,其归属应从其增值来源和产权特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宅基地发展权既不能完全归私有,也不能完全归公有,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基于该分配角度,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过... 宅基地发展权为一类具有增值收益的产权,其归属应从其增值来源和产权特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宅基地发展权既不能完全归私有,也不能完全归公有,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基于该分配角度,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宅基地发展权的权能分配以及土地增值的全过程,构想将宅基地发展权分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与市地发展权两个层次,并以此构建土地增值收益的效益函数模型。在该权能分配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测算分配比例为26.89∶42.33∶30.78,集体经济组织分享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价值为201.44元/m^2,是正常征收的2.24倍。以产权为基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加体现了补偿公平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发展权 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 市地发展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1 位作者 曹力博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9-124,共6页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间内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且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低于非资源型城市。二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低,三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高,且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制约作用在资源型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内减弱。产业多样化显著扩大了中高速、低高速发展城市之间和上中游、上下游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产业结构则缩小差异,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扩大了中高速发展类城市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其综合贡献度为-75.37%,缩小了低高速发展类城市间、上中游、上下游城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扩散与收敛效应
8
作者 姚青 张亦弛 +2 位作者 李祥 胡银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6-265,共10页
探究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扩散和收敛效应有利于摸清农村发展基底,对认识农村发展基本规律和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6-2020年中国30... 探究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扩散和收敛效应有利于摸清农村发展基底,对认识农村发展基本规律和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构建农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值。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收敛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扩散与收敛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时序上呈稳定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2)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绿色发展高水平地区通过空间扩散效应对其他地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空间扩散效应逐步减弱。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空间集聚地区的高-高、低-低集聚数量多于高-低、低-高集聚区,且高-高集聚分布在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地,低-低集聚区多集中在新疆、贵州等地。3)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整体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效应,在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均科技支出等因素及空间溢出共同作用下,农村绿色发展以年均0.034的速度条件收敛于稳态水平。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应创造条件积累后发优势,激励落后地区追赶更领先的地区。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提升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该研究对深化农村绿色发展相关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绿色发展 时空特征 空间扩散 收敛效应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云 申浩正 +1 位作者 陈明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基于投入产出,用地结构,经营管理3个方面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凤凰古城为案例分别采用模糊评价法,纵向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进行评价得到的土... 基于投入产出,用地结构,经营管理3个方面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凤凰古城为案例分别采用模糊评价法,纵向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进行评价得到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为0.58,在[0.5,1]区间数轴上处于较低水平;采用纵向对比分析法可以得知凤凰古城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改善了,促进了全县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提高,采用趋势分析法可以得知近10年来凤凰古城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凤凰古城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的关系研究——基于“Tapio脱钩理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子良 毛德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构建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指标体系,基于脱钩理论,对长江经济带2001—2015年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总体来看,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发展指数不断上升,而耕地安全压力指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 通过构建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指标体系,基于脱钩理论,对长江经济带2001—2015年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总体来看,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发展指数不断上升,而耕地安全压力指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2001—2008年长江经济带脱钩状态处于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反复波动的状态,城市发展对耕地安全压力持续增加,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之间处于非理想状态,而2009—2015年以强脱钩状态为主,城市发展对耕地安全的压力逐渐减小,城市发展与耕地安全压力之间越来越趋向于理想化。(3)长江上游经济区、中游经济区、下游经济区及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在2001—2015年前期,脱钩状态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而在后期以强脱钩状态为主,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io脱钩理论 城市发展 耕地安全压力 城乡统筹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鄂东南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文高辉 胡贤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7-84,共8页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岗地平原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低山丘陵区,是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高-高集聚区域。(2)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乡镇层面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家庭人均收入、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农户相关特征变量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从加强耕地细碎化治理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等方面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水稻生产 空间格局 空间计量 农户
下载PDF
武汉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分析——基于网络结构和规模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燕飞 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7,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轨道交通静态网络结构和动态网络规模视角,探究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沿线土地开发和土地价值捕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1)轨道交通... 研究目的:基于轨道交通静态网络结构和动态网络规模视角,探究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沿线土地开发和土地价值捕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1)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大影响范围为1 400 m。(2)不同度数中心性站点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不同,在影响强度上,从大到小依次为首末换乘站>换乘枢纽站>普通换乘站>常规或首末非换乘站;在影响范围上,换乘站的影响范围为800 m,而非换乘站为1 400 m;在影响趋势上,换乘站的资本化效应与到地铁站距离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非换乘站的资本化效应随到地铁站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站点的中介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住宅价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联,但与轨道交通的资本化效应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联。(4)早期运营的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研究结论: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土地价值捕获应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站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住宅价格 网络结构 网络规模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贤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3期39-43,共5页
[目的]以湖南省为例,研究湖南省各个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方法]从土地投入与产出的视角来对湖南省14个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借助于耦合协调模型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湖南省整体土地... [目的]以湖南省为例,研究湖南省各个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以及他们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方法]从土地投入与产出的视角来对湖南省14个市区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借助于耦合协调模型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湖南省整体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并不是很高,在所有的市中,只有省会长沙已经步入了初级协调发展的水平协调度最高,其余的大多市级都是处于濒临失调区间,部分市级处于轻度失调区间;通过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析,得出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的空间自相关并不是非常显著,没有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状态。[结论]湖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是受到区位条件、城市发展战略等相关性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析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资料库的专业学习新模式研究
14
作者 许轮涛 《中华少年》 2015年第21期229-230,共2页
美国学者瑞格鲁斯在他的《探索意义的重构:教育体制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当我们步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以后,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以及运动方式,重新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说,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 美国学者瑞格鲁斯在他的《探索意义的重构:教育体制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当我们步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以后,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以及运动方式,重新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说,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将是一场教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其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更为甚者的是,新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浪潮中应运而生。本文将从通讯机制的角度论述一种集"网络资料库"、"手机短信通讯"、"邮箱通讯"为主题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连动平台将带来学习与沟通的双重效应。本文主要分四部分进行分点论述。第一部分将介绍目前学生的学习模式现状以及分析其利弊;第二部分将着重介绍这三大平台的建设以及其功能分析;第三部分将论述在这"三位一体"的连动平台上的运行机制;第四部分将论述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预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机制 网络资料库 手机短信通讯 邮箱通讯
原文传递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15
作者 代杰 郭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3-37,共5页
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研究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法,从农用地投入强度、农用地利用程度、农用地产出效果和农用地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析了2015年黄冈... 选取湖北省黄冈市为研究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法,从农用地投入强度、农用地利用程度、农用地产出效果和农用地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析了2015年黄冈市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和2010-2015年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黄冈市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0.78~1.22分,总体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状态,且各县(市、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差别较大。其中,黄州区和罗田县农用地为集约利用,英山县、团风县和黄梅县农用地为一般集约利用,武穴市、麻城市、薪春县和红安县农用地为低度集约利用,浠水县农用地为粗放利用。2010-2015年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为-0.40~1.15分,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符合区域农用地利用实际,并根据黄冈市耕地集约利用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对黄冈市农用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集约利用 主成分分析 黄冈市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安录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60,共11页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 研究目的:明确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为实现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马尔可夫链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年份平均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在中低效率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空间不均衡特征;(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邻近溢出效应的驱动下生态效率高一高集聚区域及低一低集聚区域分别由“双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单核集聚”、“多核集聚”逐步转变为“双核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⑶各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类型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空间溢出效应在其演变过程中发挥着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应从建立各邻近市(州)间完备生态农业合作机制、政策联动机制及建立以生态价值为取向的支农政策等方面出发,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安录 文高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493,共17页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空间收敛模型,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及收敛态势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空间收敛模型,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及收敛态势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中等,各粮食主产区效率差异明显,效率损失主要源于投入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其中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2)时间维度上看,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整体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但逐步趋于稳定,各粮食主产区内部差异演变具有较大分异性;(3)空间维度上看,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境下,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在科技水平、农户收入水平、灌溉水平及空间溢出效应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以1.01%的速度条件收敛,但各粮食主产区收敛态势具有区域差异性。应建立粮食主产区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提升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差异及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溢出效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安录 熊燕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9,共15页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刻画,并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该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低下,呈现扁平的“N”演变特征,其中,下游地区在2003—2012年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位于整个流域前列,而2012—2018年阶段,上游及中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下游地区,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区域异质性;②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且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则分别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先缩小后稳定及逐渐缩小的态势;③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互促关系中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且二者在地理空间上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交互影响效应,上、中、下游地区也均存在互促效应,但两者间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则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中国未来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存量管理”,创新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发展水平,且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内及区域间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的互促及空间交互关系,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差异 空间交互效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及空间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文高辉 +1 位作者 胡贤辉 吴诗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4,共6页
以鄂东南部分区县为研究区域,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探讨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岗地平原区耕地细碎化综合程度低于低山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低... 以鄂东南部分区县为研究区域,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格局,探讨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岗地平原区耕地细碎化综合程度低于低山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低山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综合程度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乡镇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耕地细碎化综合程度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岗地平原区。耕地细碎化综合程度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空间负相关,其评价指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形地貌地区,应采取差异化措施治理耕地细碎化,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格局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文丽 张安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2-362,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 为深入探究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视角构建相关理论框架,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VOR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特征并识别了其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年均值达0.746,整体上呈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生态系统健康得分均值为0.473,整体呈现小幅波动的趋势,地理空间上则呈现显著的南北分异特征;(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611~0.624区间内小幅增长,截至2018年,区域内实现协调发展的市域达92.62%,耦合结果在空间上表现为由“相对随机”向“南高北低”的分布转变;(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健康耦合协调问题区域主要存在于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部分市域,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或生态系统健康单方面滞后抑制了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程度正逐步深化,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耦合系统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