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悦 刘莉 +4 位作者 杨明珍 曾庆曙 黄震琪 吴炜 安福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的1,25-二羟维生素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动物模型 1 25-二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D34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莉 杨明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D34表达与其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亚型APL中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并获得系统治疗的64例急性早幼...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D34表达与其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亚型APL中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并获得系统治疗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抗原表达与临床特点间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及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34+患者12例(18.8%),高表达于PML/RARα-S型患者(9/19,47.4%),且常与CD2+、HLA-DR+共表达(7/13,53.8%对5/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低完全缓解(CR)率密切相关(P<0.05)。WBC<10×109/L组、CD34-组的总体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WBC≥10×109/L组、CD34+组,L型组、CD2+组EFS率显著高于S型组、C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型与S型组、CD2+组与CD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D34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生物学特性及具有不同预后的APL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D34 PML/RAR α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