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肩袖间隙滑移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结合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力学刺激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目的探讨肩袖间隙滑移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结合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力学刺激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3~69岁,平均57.9岁。在肩峰成形、肩袖间隙松解滑移术后,于肩外展位行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肩袖,术后在可调式肩关节外展架保护下进行渐进式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和24个月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术后僵硬和再撕裂情况。建立肩关节几何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术前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85~160°、75~130°、25~55°,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25~72分、26~65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125~170°、105~180°、35~80°,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50~88分、59~91分。术后24个月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130~180°、110~180°、45~80°,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65~94分、63~93分。以上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4个月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肩袖发生再撕裂,再撕裂率12.5%;1例患者术后发生肩关节僵硬。根据肩关节模型得出外展角度与肩袖牵拉延长量之间的负相关性公式。结论采用肩袖间隙滑移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结合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力学刺激治疗巨大肩袖损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侧疼痛,且术后再撕裂和僵硬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患者满意度高。符合基于几何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是巨大肩袖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肩袖间隙滑移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结合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力学刺激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4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3~69岁,平均57.9岁。在肩峰成形、肩袖间隙松解滑移术后,于肩外展位行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肩袖,术后在可调式肩关节外展架保护下进行渐进式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和24个月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术后僵硬和再撕裂情况。建立肩关节几何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术前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85~160°、75~130°、25~55°,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25~72分、26~65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125~170°、105~180°、35~80°,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50~88分、59~91分。术后24个月肩关节前举、外展、外旋分别是130~180°、110~180°、45~80°,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分别为65~94分、63~93分。以上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4个月较术后6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肩袖发生再撕裂,再撕裂率12.5%;1例患者术后发生肩关节僵硬。根据肩关节模型得出外展角度与肩袖牵拉延长量之间的负相关性公式。结论采用肩袖间隙滑移调整最佳肩袖张力下缝合结合术后渐进式康复锻炼力学刺激治疗巨大肩袖损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侧疼痛,且术后再撕裂和僵硬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患者满意度高。符合基于几何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是巨大肩袖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