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并联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胜 巨积辉 +2 位作者 柳志锦 周荣 唐林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组患者清创/扩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采用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4例患者受区1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5例患者受区2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并联修复。共切取18个皮瓣,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8 cm~46 cm×9 cm。17个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下腹部全厚皮片覆盖。记录皮瓣切取耗时、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时皮瓣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受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外形、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切取耗时为1.0~4.5 h,18个皮瓣均成活,皮瓣修复后至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8~72 d。随访6~34个月,患者受区外形较佳,无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2例患者4个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皮瓣修整;2例患者4个皮瓣边缘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者皮瓣被烫伤,经换药后愈合,随访遗留斑片状瘢痕;其余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疼痛,血运良好。所有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仅有1个点。17个皮瓣供区只遗留线性瘢痕。所有供区远端肢体血运正常,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无受限。结论串并联形式的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组合方式灵活,是一次修复肢体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四肢 内增压 血管缺损
原文传递
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荣 巨积辉 +4 位作者 唐林峰 刘胜 刘跃飞 杨亮 胡昌庆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27-73岁,对其行回顾性队列研究。4例患者创面经2次扩创,9例...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27-73岁,对其行回顾性队列研究。4例患者创面经2次扩创,9例患者创面经1次清创+1次或2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所有患者创面干燥清洁无脓性渗液、分泌物培养阴性后行皮瓣修复。本组患者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3.0 cm×5.5 cm-36.0 cm×10.5 cm,采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切取面积为14 cm×6 cm-37 cm×11 cm),其中1例患者创面采用双叶皮瓣修复。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或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受区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或足底内侧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皮瓣内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隐神经或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足底修复皮瓣溃疡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3例患者14个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顺利成活。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深部组织感染,二次手术扩创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愈合。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5例患者皮瓣外形稍臃肿,其余8例患者皮瓣外形及质地较好。6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皮瓣有溃疡发生,免负重活动后,自行愈合。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供区可见少许线性瘢痕增生,BMRC感觉评定为S_(1)级4例、S_(2)级7例、S_(3)级2例,AOFAS评分优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可直接缝合,皮瓣外形良好,为足底本体感觉与负重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较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伤口愈合 感觉 显微外科手术 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综合评价量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飞鹏 柳志锦 +3 位作者 刘胜 蒋国栋 吕文涛 巨积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综合评价量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随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42例,采用自制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评分内容包括受... 目的探讨自制综合评价量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随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42例,采用自制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评分内容包括受区恢复情况(共40分),供区恢复情况(共40分),患者满意度(共10分),手术医师满意度(共10分)。根据随访患者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本组42例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2.6个月,皮瓣色泽及质地较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其中3例供区出现增生性瘢痕,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4例出现受区皮瓣臃肿行二次修薄术,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总分100分,42例患者得分为72~96分,平均为85.3分。综合评定为优12例、良26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应用自制综合评价量表可以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的疗效,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综合评价量表 疗效评价 随访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的血供方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3 位作者 刘胜 周荣 蒋国栋 李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的血供方式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修复102例四肢创面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例;年龄9~66岁,平均40.7岁。其中29例为不连续的两处创面,创面面...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的血供方式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皮瓣修复102例四肢创面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例;年龄9~66岁,平均40.7岁。其中29例为不连续的两处创面,创面面积5 cm×5 cm~30 cm×18 cm;73例为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1 cm~27 cm×15 cm。术前以彩超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点,根据创面形状设计双叶皮瓣。根据血供方式的不同设计共干型、双干型、筋膜型、混合型双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共干型或筋膜型皮瓣,切取游离后直接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双干型或混合型皮瓣,在皮瓣断蒂后先行穿支内增压吻合,而后再拼合修复创面。股前外侧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2例患者共设计双叶穿支皮瓣105侧,其中共干型43侧、双干型30侧、筋膜型24侧、混合型8侧。单叶的皮瓣切取面积为6 cm×5 cm~20 cm×9 cm。1例伴有两处创面者术后17 h双叶皮瓣中的一叶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为动脉顽固性痉挛,经移植静脉后皮瓣危象解除,术后该叶皮瓣远端出现约4 cm×3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修复单一创面的双叶皮瓣术后48 h其中一叶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线,皮瓣表面切口放血7 d后成活。102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8~83 d,平均19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级标准评定:S2级21例,S3级8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的血运评价指标,优91例,良11例;优良率100%。供区VAS评分均为0分,多为线性瘢痕存留,其中5例瘢痕宽度超过3 cm,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9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供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结论应用不同血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四肢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被引量:18
5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4 位作者 程俊楠 杨林 刘胜 张韬 侯瑞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20年5月,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6例,其中6例为同一肢体上相邻但不连续...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20年5月,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6例,其中6例为同一肢体上相邻但不连续的2处创面,面积4.0 cm×5.0 cm~11.0 cm×9.0 cm;30例为单个创面,面积10.0 cm×10.0 cm~23.0 cm×17.0 cm。常规行术前CDU穿支定位78条穿支,实际切取67条穿支。根据术中实际穿支情况进行分叶设计,完全型双叶皮瓣19例,采用皮肤分叶深筋膜相连的筋膜型双叶皮瓣17例。皮瓣的血液循环重建均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与受区血管吻合,采用血流桥接型吻合方式8例。所有大腿供区均Ⅰ期缝合。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35例双叶皮瓣顺利成活,1例修复2处创面者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皮瓣表面切口放血7 d后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伤口愈合时间为11~83 d。术后随访6~3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恢复为S 2~S 3。供区除1例瘢痕面积较大外均为线形瘢痕存留,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在体现双叶皮瓣优势的同时,供区更加隐蔽,可以成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不能切取双叶皮瓣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双叶皮瓣 修复 四肢
原文传递
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2 位作者 刘胜 周荣 蒋国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0-925,共6页
目的探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2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22~60岁[(41.9±11.1)岁]。24例为... 目的探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2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22~60岁[(41.9±11.1)岁]。24例为四肢的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0 cm^38 cm×27 cm;5例为2处相邻但不连续的创面,创面面积7 cm×4 cm^13 cm×9 cm。均设计、切取股前外侧双叶皮瓣,并使用内增压方式处理皮瓣所携穿支予以创面修复。记录皮瓣穿支来源、皮瓣切取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远期皮瓣及供区外形、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64个月[(19.0±12.7)个月]。本组29例患者共设计30个双叶皮瓣。皮瓣切取时间25~60 min[(46.6±20.2)min]。手术时间4~11 h[(6.4±1.8)h]。术后1例1叶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非手术治疗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1~53 d[(18.5±9.9)d]。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皮瓣修薄手术。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2例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内增压型股前外侧双叶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可克服穿支不共干时不能设计切取双叶皮瓣的局限性,扩大双叶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供区切取宽度,有效避免供区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沛 江澜 +5 位作者 耿花蕾 王雅惠 王月 杜钟名 刘胜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8期2770-2773,共4页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的重要证候类型,就痰热腑实证的形成、辨证要点及临床表现、相关现代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对现有的以该证候为核心内容的研究进行总结,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
关键词 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便秘 肠道菌群 综述
下载PDF
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被引量:9
8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2 位作者 刘胜 唐林峰 金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修复8例外伤后肢体存留创面患者。术前常规采用高频彩超行大腿外侧区穿支... 目的探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修复8例外伤后肢体存留创面患者。术前常规采用高频彩超行大腿外侧区穿支定位。术中因双叶皮瓣穿支分布不均衡,采用三种类型供血方式切取、组合双叶皮瓣,其中5例为穿支共干+内增压型、2例为穿支共干+内增压+筋膜型、1例为穿支共干+筋膜型。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顺利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顺利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弹性可、颜色与受区相近,边无明显瘢痕挛缩,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随访期内未出现破溃或溃疡。1例患者为瘢痕体质,虎口瘢痕轻度增生,虎口略小。结论采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可以根据术中的穿支分布情况做不同类型的供血组合,是双叶皮瓣穿支不均衡或变异时的必要补充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供血类型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松强 巨积辉 +7 位作者 邓伟 李雷 周荣 张向南 柳志锦 刘胜 肖飞鹏 侯瑞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5例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5例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67岁[(48.5±12.6)岁]。患者入院后均急诊Ⅰ期行清创,对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腱进行探查修复,并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术后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创面坏死、感染以及骨缺损。Ⅱ期清创后组织缺损面积为10.0 cm×5.0 cm~30.0 cm×8.0 cm,均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肌皮瓣切取面积为10.5 cm×5.5 cm~30.5 cm×8.5 cm。术后2周内观察供区愈合、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感觉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22.0±5.8)个月]。肌皮瓣供区均Ⅰ期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12例肌皮瓣完全成活。2例面积较大的肌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过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1例肌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采用对侧大隐静脉桥接修复栓塞静脉后皮瓣成活。末次随访皮瓣外形恢复良好,感觉部分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8~26 mm。骨折均愈合好,无骨髓炎等严重感染相关并发症。患肢LEFS为47~69分[(59.0±9.5)分]。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可较好恢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处的外形,并且能有效减少严重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胫骨 腓骨 外固定器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多穿支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韬 程俊楠 +8 位作者 杨林 黄永涛 高钦锋 孙丰文 柳志锦 刘胜 杨成鹏 曹阳 巨积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68岁。扩创...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68岁。扩创后创面的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4.0 cm,均采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0 cm~12.0 cm×5.0 cm。将所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皮瓣切取情况及携带穿支的数量与口径、腓浅动脉口径、血管蒂长度及腓浅动脉伴行静脉数量;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估皮瓣修复疗效,采用感觉分级量表评定受区感觉功能。结果术中共成功切取24块皮瓣,共携带56条腓浅动脉穿支,穿支口径为0.20~0.70 mm,7块皮瓣携带的所有穿支口径均<0.40 mm。19块皮瓣分别携带2条穿支,3块皮瓣分别携带3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4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5条穿支。术中切取腓浅动脉口径为0.40~1.50 mm,血管蒂长2~6 cm,腓浅动脉均有2条伴行静脉。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或远端坏死,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0个月,受区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6处受区因较臃肿行削薄整形;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疗效评定:优者22块、良者2块,受区感觉功能评定:S_(3)级者1处、S_(2)级者23处。结论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充足可靠,修复手足创面的效果好,为术野内仅存在多条口径<0.40 mm的纤细穿支、仅保留单一穿支无法满足皮瓣血供及受区需要而放弃原手术方案的临床难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足损伤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腓浅动脉穿支
原文传递
基于解剖学研究的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主要分支命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俊楠 柳志锦 +4 位作者 杨林 刘胜 张韬 巨积辉 侯瑞兴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LCFA)主要分支命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解剖37具69侧成人防腐下肢标本,观察LCFA的起源以及其主要分支数目、口径、长度、走行分布等情况。使用三级命名法对主要分支进行命名并分析主要分支间... 目的探讨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LCFA)主要分支命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解剖37具69侧成人防腐下肢标本,观察LCFA的起源以及其主要分支数目、口径、长度、走行分布等情况。使用三级命名法对主要分支进行命名并分析主要分支间关系。结果69侧LCFA起源于股深动脉64侧(92.8%)、股动脉5侧(7.2%)。按照三级法对69侧下肢标本的LCFA各主要分支进行命名:65侧(94.2%)出现斜向上走行的升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17±0.42)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3.21±0.91)cm;65侧(94.2%)出现近乎水平走行的横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00±0.51)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2.9±1.1)cm;66侧(95.7%)出现斜向下走行的斜支共78支,其中12侧(17.4%)为双斜支,其起始处外径(0.94±0.48)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4.6±2.4)cm;69侧(100.0%)出现近乎垂直走行的降支共72支,其中4侧(5.8%)为双降支,其起始处外径(1.40±0.68)mm,自发出位置入肌长度(11.1±4.6)cm。69侧中,采用一级命名法命名者44侧(63.8%)、二级命名17侧(24.6%)、三级命名8侧(11.6%)。结论LCFA主要分支发出位置及形态学变化较大,首次采用三级法可以准确命名各主要分支,可行性高,对股前外侧皮瓣血供解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三级命名法 解剖学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法与切取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丰文 杨林 +7 位作者 程俊楠 黄永涛 杨成鹏 高钦锋 张韬 柳志锦 刘胜 巨积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自报道以来已有40年的应用历史,因其优点众多,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ALTF解剖的复杂性和血管的变异性,学者们对于ALTF的解剖学研究、术前设计方法、术中切取方法以及切取理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自报道以来已有40年的应用历史,因其优点众多,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ALTF解剖的复杂性和血管的变异性,学者们对于ALTF的解剖学研究、术前设计方法、术中切取方法以及切取理念和形式也在不断探索。现就ALTF的解剖、设计与切取方法,及近年来在临床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解剖学 术前设计 切取方法
原文传递
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环形创面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荣 巨积辉 +5 位作者 柳志锦 刘胜 郭礼平 刘跃飞 胡昌庆 杨亮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1期1244-1250,共7页
目的探讨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在足踝部环形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修复的13例足踝部环形创面病例资料。术前彩超定位穿支,根据创面大小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保护好进... 目的探讨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在足踝部环形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修复的13例足踝部环形创面病例资料。术前彩超定位穿支,根据创面大小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保护好进入皮瓣的每一条穿支血管以及进入皮瓣的股外侧皮神经。皮瓣内各皮穿支同源共干时,保留2条及以上皮穿支,皮瓣切取后直接修复创面;皮瓣内皮穿支来源不同不共干时,游离后将不同源的皮穿支通过内增压处理,保证有2条及以上皮穿支营养皮瓣,再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均伴骨肌腱外露,男8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创面面积21.0 cm×6.0 cm~35.0 cm×18.0 cm。12例采用多穿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例创面巨大,采用双侧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串联并内增压处理后修复,皮瓣面积21.0 cm×7.0 cm~35.0 cm×10.0 cm。术中顺利切取14块皮瓣,9块为2条皮穿支供血,4块为3条皮穿支供血,1块为4条皮穿支供血,每块皮瓣平均2.4条穿支供血。14块皮瓣中皮瓣内穿支同源5块,非同源9块,非同源穿支的皮瓣切取后通过内增压处理再移至受区。14块股前外侧皮瓣全部存活,1块皮瓣于术后24 h发生静脉危象,清除血栓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顺利存活。均于2~3周伤口愈合后拆线。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9块皮瓣因外形臃肿于皮瓣修复术后6~10个月行内固定取出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受区,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级。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72~98分,平均92分。供区均遗留线性瘢痕。结论多穿支超长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供区损伤小,是修复足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足损伤 踝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环形创面
原文传递
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6 位作者 周荣 郭礼平 杨亮 刘胜 熊胜 金光 侯瑞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94-899,共6页
目的探讨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4例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 目的探讨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4例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0~57岁[(39.2±13.4)岁]。手背部创面8例,足背创面6例。均为单个创面,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3 cm×12 cm。1例肌腱缺损1条,10例肌腱缺损4条,3例肌腱缺损5条,肌腱缺损长度为2.0~6.0 cm[(3.8±1.4)cm]。均切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3 cm×13 cm,血管蒂以血流桥接方式吻合至受区,阔筋膜切取面积为11 cm×5 cm~20 cm×7 cm,修整后同期修复缺损伸肌腱。11例为单叶皮瓣,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所有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受区肢体末端血运、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手足功能。记录供区并发症及是否行Ⅱ期松解或皮瓣修薄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0个月[(15.3±6.2)个月]。本组14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周缘及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受区肢体末梢血运无影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修复手背创面者,见伸指功能存在,手指屈曲活动无明显受限,伤指总主动活动度为180°~250°[(226.3±21.7)°],较术前110°~170°[(145.6±13.2)°]明显改善(P<0.01)。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修复足背创面者,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足趾无明显下垂畸形,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0~92分[(76.0±12.7)分],较术前18~45分[(27.4±7.8)分]明显增加(P<0.01),优2例,良3例,中1例。大腿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瘢痕挛缩或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阔筋膜 伸肌腱
原文传递
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永涛 杨林 +7 位作者 程俊楠 高钦锋 杨成鹏 孙丰文 柳志锦 刘胜 张韬 巨积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 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时, 发现穿支偏细, 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 继续向上延长切口, 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支, 并调整皮瓣设计, 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 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皮瓣存活情况, 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皮瓣修复效果, 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 男9例, 女4例, 年龄20~65岁, 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 足踝部创面9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皮瓣术中可见横支发出18条皮穿支, 其中肌间隙皮穿支10条, 直接皮穿支8条。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 1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 行血栓取出术、剪除损伤段血管重新吻合后危象解除, 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13例术后随访6~20个月, 皮瓣质地柔软, 外观较好, 供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结果:优4例, 良7例, 可2例。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且术中穿支解剖简单, 供区相对隐蔽, 可作为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横支 旋股外侧动脉 四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基于DSA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林 程俊楠 +4 位作者 刘胜 柳志锦 张韬 李雷 巨积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旋股外侧动脉(LCFA)斜支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以LCFA斜支为蒂的ALTF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对113例需要ALTF修复创面患者术前定位的197侧DSA进行分析。观察LCFA斜支的出现率、发...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旋股外侧动脉(LCFA)斜支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以LCFA斜支为蒂的ALTF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对113例需要ALTF修复创面患者术前定位的197侧DSA进行分析。观察LCFA斜支的出现率、发出点、走行等形态学特点,分析LCFA斜支与高位皮支、降支、横支等关系。同时,为印证DSA资料对斜支形态学特点描述的准确性随机选择10例10侧加做旋转DSA三维成像对DSA成像结果进行检测。结果197侧DSA造影股动脉、股深动脉、LCFA及各分支均清晰可辨,斜支出现在190侧,出现率为96%,其中发自股动脉1侧,发自股深动脉2侧,发自LCFA 187侧。10侧旋转DSA三维成像中均出现斜支,与所行DSA影像一致。结论利用DSA技术可以直观地分析LCFA斜支的出现率和形态学特点,斜支并非文献报道的变异分支,而是恒定出现,其有可能成为ALTF的主要供血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林 柳志锦 +7 位作者 程俊楠 高钦锋 杨成鹏 刘胜 张韬 孙丰文 黄永涛 巨积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探讨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采用该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4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皮... 目的探讨以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以及采用该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4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9例, 其中男46例、女13例, 年龄20~81岁,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5 cm~38 cm×20 cm。根据创面情况,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定位健侧股前外侧区穿支,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源动脉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行单侧皮瓣修复或双侧皮瓣串联修复(单侧皮瓣大小为7 cm×5 cm~37 cm×11 cm);将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记录术前标记股前外侧区穿支数量, 术中观察到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主干与穿支走行特点以及穿支的数量、来源、类型;记录皮瓣修复方式、皮瓣切取时间;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供区缝合口愈合情况;随访供受区恢复情况, 于末次随访时, 记录移植皮瓣处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分级量表评价的感觉功能、两点辨别觉, 采用改良的皮瓣综合疗效评价表评定皮瓣修复疗效。结果术前共在股前外侧区标记穿支156条, 术中共观察到穿支144条, 其中98条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斜支, 斜支第1穿支均为肌间隔穿支;肌间隔主干型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发出后,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的连线中1/3与上1/3交界处多数可分为深支与浅支, 深支主要走行于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肌肉内, 较少发出皮穿支;浅支多走行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肌间隔内, 且发出穿支至股前外侧区近端皮肤。56例患者行单侧皮瓣修复, 3例患者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 单侧皮瓣切取时间为9~99 min。3例患者皮瓣术后48 h内发生动脉危象, 经及时探查后成活;1例患者术后11 d皮瓣发生坏死, 后行腹部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 肌间隔穿支
原文传递
基于Greene量表评价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岳利峰 张恒 +9 位作者 奚胜艳 刘玥芸 张华 张楠楠 田爽 杨淑慧 朱林 杨硕 刘胜 钟利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12-3815,共4页
目的:基于Greene量表探讨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经筛选后具有抑郁或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A-D 4组,分别对应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利维爱、帕罗西汀+利维爱和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8周。所有患... 目的:基于Greene量表探讨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经筛选后具有抑郁或焦虑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A-D 4组,分别对应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利维爱、帕罗西汀+利维爱和疏肝调经针灸方案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Greene及其因子评定,并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TESS评定。结果:Greene总分差及焦虑因子分差:4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且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因子分差:与A组比较,B组不能有效改善(P<0.01),C组和D组优于A组及B组(P<0.01),且C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性因子和血管因子分差:与A组比较,其余3组均优于A组(P<0.01),且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SS评分:A、B、C组均高于D组(P<0.01)。结论:对绝经期情绪障碍的治疗中,考虑到盐酸帕罗西汀和利维爱的不良反应,程氏疏肝调经针灸方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调经针灸方案 围绝经期 情绪障碍 帕罗西汀 利维爱 激素替代疗法
原文传递
应用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凯 巨积辉 +5 位作者 金光 葛成伟 李占利 张向南 柳志锦 刘胜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腕关节镜下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应用腕关节镜下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7.0±8.7)(... 目的探讨应用腕关节镜下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应用腕关节镜下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7.0±8.7)(19~54)岁;左侧14例,右侧6例;病程为(12.0±5.3)(1~38)个月。术前通过X线像测量尺骨变异值。术中于腕关节镜下精确测量尺骨变异值并根据测得值行尺骨截骨短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腕关节疼痛程度和功能进行评价。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9.0±5.8)(3~25)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3±1.8)(11~15)周。术前通过X线像测得与术中腕关节镜下测得尺骨变异值分别为(4.1±1.8)(3~8)和(5.9±1.2)(5~9)mm,差值为(1.8±0.75)(1~3)mm。术前与术后VSA评分分别为(6.4±0.4)和(1.2±0.3)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分别为(54.4±12.8)和(89.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腕关节镜下尺骨精确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尺骨 解剖变异 截骨术 关节镜检查 尺骨撞击综合征
下载PDF
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韬 柳志锦 +7 位作者 刘胜 程俊楠 杨林 周荣 郭礼平 杨亮 熊胜 巨积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6~53岁... 目的探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6~53岁。术前于患趾同侧小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腓浅动脉穿支穿出点并于体表标记。手术于脊椎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扩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2.5 cm~12.0 cm×3.0 cm。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以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向胫侧平移2 cm为皮瓣轴心线,以轴心线中点附近穿支穿出点为中心,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3.0 cm~13.0 cm×4.0 cm,游离蒂部时切取部分深筋膜。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穿支数目、类型及皮瓣切取时间,测量穿支血管蒂长度及穿支直径。术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随访记录皮瓣的色泽、质地、弹性,患者站立及行走功能,供区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供受区恢复情况的满意度。末次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并计算优良率。结果术中共探及腓浅动脉穿支13条,均为肌间隔穿支,穿支直径0.3~0.5 mm;血管蒂长度2~5 cm。皮瓣切取时间11~26 min。1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9~18 d,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6~1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11例患者外形无明显臃肿,另外2例患者因外观臃肿,Ⅱ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站立功能;供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所有患者对供受区恢复情况表示满意。末次随访,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3级者2例、S2级者9例、S1级者2例;患肢功能评定为优者7例、良者6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腓浅动脉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拇趾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