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中国的合作翻译 被引量:21
1
作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3,共5页
中国翻译史可以说是一部合作翻译史,从持续千年的佛经翻译到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再到晚清的翻译高潮,合作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时期,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译者的修养不同,合作的策略也有所差异,各具其时代的特征。展望新时期正... 中国翻译史可以说是一部合作翻译史,从持续千年的佛经翻译到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再到晚清的翻译高潮,合作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时期,因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译者的修养不同,合作的策略也有所差异,各具其时代的特征。展望新时期正方兴未艾的翻译盛事,合作翻译因其特有优势还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翻译 译者 语境
原文传递
国内弥尔顿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社科纵横》 2013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纵观国内三十余年的弥尔顿研究,成果渐多,佳作迭出,视角趋新。本文将从弥尔顿的生平及综合性研究资料、文学、思想史三个方面对国内的弥尔顿研究现状作一简要评述,力图指出成就,揭示不足,并尝试展望国内弥尔顿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弥尔顿研究 生平 文学 历史
下载PDF
译史研究的史学之维——《翻译与近代中国》评介 被引量:2
3
作者 振前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翻译与近代中国》在史料运用、研究视角、研究路径方面对国内的翻译史研究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着重从翻译学视域下的译史还是历史学视域下的翻译、翻译史还是文化史、译者中心还是译作中心、史学的方法还是译学的路径几个方面评... 《翻译与近代中国》在史料运用、研究视角、研究路径方面对国内的翻译史研究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着重从翻译学视域下的译史还是历史学视域下的翻译、翻译史还是文化史、译者中心还是译作中心、史学的方法还是译学的路径几个方面评述《翻译与近代中国》一书,认为此书所揭示的译史研究与史学研究之间应破除学科壁垒,彼此观照,互相融合这一理念,有助于推进中国译史研究真正走向纵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 《翻译与近代中国》 文化史
下载PDF
论麦都思的典籍翻译理念——以《新遗诏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52-56,共5页
汉学家麦都思作为《圣经》《书经》等典籍的译者,在其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有着深邃的理论思考。本文以他的第一部典籍译作《新遗诏书》为例,结合他的书信等相关史料,来讨论他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却领先于同时代译者的翻译理念,并指出他的翻译... 汉学家麦都思作为《圣经》《书经》等典籍的译者,在其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有着深邃的理论思考。本文以他的第一部典籍译作《新遗诏书》为例,结合他的书信等相关史料,来讨论他在当时备受争议但却领先于同时代译者的翻译理念,并指出他的翻译思考对于当前典籍翻译的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都思 典籍翻译 新遗诏书
下载PDF
麦都思与圣经《新遗诏书》译本 被引量:2
5
作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00,共6页
麦都思1837年出版的圣经译本《新遗诏书》,不能看作是对马礼逊《神天圣书》新约部分的简单修订,而应被视为是对新约的重译,此译本从核心词汇到翻译理念都截然不同于马礼逊译本。这一译本经郭实腊多次修订、出版,并更名为《救世主耶稣新... 麦都思1837年出版的圣经译本《新遗诏书》,不能看作是对马礼逊《神天圣书》新约部分的简单修订,而应被视为是对新约的重译,此译本从核心词汇到翻译理念都截然不同于马礼逊译本。这一译本经郭实腊多次修订、出版,并更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最初几版修订本只是对《新遗诏书》作了细枝末节、可以忽略的修订。1853年,郭实腊的1840年版《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为太平天国所修订、刊印,书名易为《新遗诏圣书》。麦都思主译的"委办本"《圣经》是优于《新遗诏书》的又一译本,这两种译本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麦都思前后期合作译经的中方译者所享有的翻译自由度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都思 圣经 新遗诏书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对中国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5-198,共4页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对教与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动机和态度。本文调查了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模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分析了学生的反馈及原因。研究表明,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态度复杂多样。...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对教与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动机和态度。本文调查了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模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分析了学生的反馈及原因。研究表明,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态度复杂多样。他们期望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可以给他们更多有趣、有用的材料,并可以让他们互动学习。笔者认为,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不适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语音室管理者和老师缺少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没有把基本的教学法融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当中;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和实验还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 中国大学生 学习态度
下载PDF
《幼学琼林》骆任廷译本之译评之争
7
作者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3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19世纪末,来华汉学家群体发生了一场围绕骆任廷《幼学琼林》英译本(1893)的激烈讨论,涉及音译、注释、底本、误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聚焦于这一翻译批评事件的焦点问题,分析批评者之间就译本质量产生巨大争议的原因,总结此次译评事件的... 19世纪末,来华汉学家群体发生了一场围绕骆任廷《幼学琼林》英译本(1893)的激烈讨论,涉及音译、注释、底本、误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聚焦于这一翻译批评事件的焦点问题,分析批评者之间就译本质量产生巨大争议的原因,总结此次译评事件的特点,进而揭示这一译评个案对当前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意义。此次译评事件既反映出当时汉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译评机制,翻译批评和学术研究相互促进,也折射出在批评维度、批评者素养以及批评者和译者之间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值得反思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学琼林》 译评 误译 骆任廷 翟理思
原文传递
经学·史学·汉学:麦都思《书经》英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69-175,207,共8页
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书经》译本是英语世界第一本《书经》英文全译本,为后来的《书经》英译做出了重要的铺垫。麦氏译本以蔡沈《书集传》为底本,力图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考证杂糅进译文注释之中,呈现出厚重翻译的学术取向... 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书经》译本是英语世界第一本《书经》英文全译本,为后来的《书经》英译做出了重要的铺垫。麦氏译本以蔡沈《书集传》为底本,力图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考证杂糅进译文注释之中,呈现出厚重翻译的学术取向。麦氏在译文中采用增、减等翻译策略,把汉语话语系统中之儒家经学典籍《书经》,建构成一部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开启了近代以西方历史方法研究经学的路向。译者持较为公允的态度译释《书经》,但受基督教史观影响,译本有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汉学 麦都思 《书经》 英译
原文传递
比较宗教学视野下的理雅各与“译名之争” 被引量:1
9
作者 《基督宗教研究》 2021年第1期348-367,共20页
“译名之争”是圣经汉译史乃至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比较宗教学史上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继十七、十八世纪的“圣号之争”,十九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因圣经汉译而重启译名争论。本文梳理了这一世纪的译名争论,讨论了理... “译名之争”是圣经汉译史乃至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比较宗教学史上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继十七、十八世纪的“圣号之争”,十九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因圣经汉译而重启译名争论。本文梳理了这一世纪的译名争论,讨论了理雅各的译名观点变化与比较宗教学的关系。文章认为,十九世纪的“译名之争”本身就是比较宗教学史的一部分。从比较宗教学的视野看,理雅各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涉“译名之争”开始,即从“最简单的比较宗教学”路径出发为其译名主张辩护,而到此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他接受了比较宗教学的观点,并运用其到为“上帝”译名的辩护中。理雅各为译名论辩的历程也是十九世纪比较宗教学由简单、粗疏的宗教比较转变为科学的学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名之争 比较宗教学 理雅各 上帝
原文传递
劳伦斯在一战时期的思想变化对《虹》和《恋爱中的妇女》所产生的影响
10
作者 《英语研究》 2013年第3期38-42,共5页
由劳伦斯的书信等史料可知,一战时期,劳伦斯的思想起伏很大。这一思想变化在他此时期所写的两部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充分反映在《虹》的结尾安排和《恋爱中的妇女》的中心思想这两个方面。不了解劳伦斯这... 由劳伦斯的书信等史料可知,一战时期,劳伦斯的思想起伏很大。这一思想变化在他此时期所写的两部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充分反映在《虹》的结尾安排和《恋爱中的妇女》的中心思想这两个方面。不了解劳伦斯这一思想变化,可能会对两部小说产生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虹》 《恋爱中的妇女》 思想变化
下载PDF
古史“层累”与典籍译介——理雅各的《尚书》译本及其中国古史观
11
作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19世纪来华西人携域外学术资源切入中国古史研究,提出了不同于当时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汉学家理雅各不囿于当时的经学传统,在其《尚书》译本中阐述了中国古史观。本文围绕理雅各《尚书》译本,探讨了他的中国古史观及其思想根源,并尝试... 19世纪来华西人携域外学术资源切入中国古史研究,提出了不同于当时中国本土学者的观点。汉学家理雅各不囿于当时的经学传统,在其《尚书》译本中阐述了中国古史观。本文围绕理雅各《尚书》译本,探讨了他的中国古史观及其思想根源,并尝试从译介视角厘清其古史观借助译本在域内域外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尚书》 古史 层累 典籍译介
原文传递
经学、史学、东方学:19世纪英文汉学期刊对《尚书》的译介
12
作者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9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当前典籍译介研究偏重译著,对期刊所载译介重视不够。本文围绕19世纪英文汉学期刊所载《尚书》译介,参照独立发行的译著,探讨这一世纪《尚书》译介的特点、策略及误读误译,力图厘清此世纪《尚书》译介变化之轨迹,并揭示译者、译介、思... 当前典籍译介研究偏重译著,对期刊所载译介重视不够。本文围绕19世纪英文汉学期刊所载《尚书》译介,参照独立发行的译著,探讨这一世纪《尚书》译介的特点、策略及误读误译,力图厘清此世纪《尚书》译介变化之轨迹,并揭示译者、译介、思想、学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世纪的译介,前期倾向于以史学消解作为经学要籍的《尚书》,而后期则把《尚书》译介纳入东方学视野,但无论哪种译介,都是译介者携西方学术资源切入中国经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期刊 《尚书》 经学 史学 东方学
原文传递
论汉英翻译中的逻辑阻滞与语义连贯
13
作者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0年第3期90-93,共4页
连贯既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翻译学概念。连贯性是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就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类汉语原文连贯,而英译文不加弥合则出现逻辑阻滞,甚至缺环等不连贯问题的翻译现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 连贯既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翻译学概念。连贯性是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就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类汉语原文连贯,而英译文不加弥合则出现逻辑阻滞,甚至缺环等不连贯问题的翻译现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英汉语言对比角度反思英汉语篇连贯标准差异性问题,并分析原因。充分认识英汉语篇连贯标准的差异性及其背后原因对我们认识英汉语差异,指导汉英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贯 汉英翻译 逻辑阻滞 翻译学
下载PDF
论英汉语的翻译语域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语域在翻译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英、汉语的语域是否大致对等,这在学界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比较了英、汉语的语域空间,认为汉语的语域层级相对英语呈现出窄化的特征,而汉语语域层级窄化的根源,大概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有着密切... 语域在翻译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英、汉语的语域是否大致对等,这在学界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比较了英、汉语的语域空间,认为汉语的语域层级相对英语呈现出窄化的特征,而汉语语域层级窄化的根源,大概和五四白话文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晰英、汉语的语域层级特征,对于英汉互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域 层级 翻译 英语 汉语
原文传递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考论
15
作者 振前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传统,选择以南京官话译经,这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种官话文体的选择是译者应当时...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传统,选择以南京官话译经,这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种官话文体的选择是译者应当时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并与之互动的结果。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文体的选择还表现在翻译的模式上,此译本并非延续西译中述,而是西人指导,中士转译,翻译过程兼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这开辟了圣经汉译的新路径。同时,本文把此译本放到官话译本的谱系中,考证了此译本和《古新圣经》及"北京官话译本"、"官话和合译本"等译本的关系,指出此译本作为第一本官话译本不仅开启了其后官话译本的翻译历程,也为此后官话译本文学性文体的探索作出了铺垫,不仅昭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到来,也给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们建立新白话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南京官话译本 麦都思
原文传递
古代茶叶诗词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及翻译难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增韬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6-386,共1页
我国古代茶叶诗词是茶文化领域的特殊文化产物,内容涉及到了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为茶学文化。本文主要对古代茶叶诗词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及翻译难点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实现古代茶叶诗词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 我国古代茶叶诗词是茶文化领域的特殊文化产物,内容涉及到了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等诸多方面,为茶学文化。本文主要对古代茶叶诗词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及翻译难点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实现古代茶叶诗词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化的中西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 古代茶叶 诗词互文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