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神韵说》的渊源、背景和得失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立介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6-60,55,共6页
-
文摘
提起王士祯,自然会联想到古诗的神韵派。对神韵派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在文学发展史上,神韵派的确起了巨大的影响,它是代表清代诗文正统的一个重要诗派,而王士祯又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大家。 1 由明入清,诗歌理论的方向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正统的五、七言诗,至明代已更加衰落,各家各派都在为它寻找出路,前后七子的复古流为模拟,明后期文学解放思潮的理论家则否定一切传统,直以市井民歌为学习的榜样。对五、七言传统规范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正统封建文学的五、
-
关键词
王士祯
神韵说
渊源
神韵派
七言诗
司空图
王维
唐贤三昧集
徐祯卿
格调说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天人合一
- 2
-
-
作者
刘立介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11,共3页
-
文摘
个人生命应与宇宙生命取得本质上的融合无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自强不息,孔子提倡仁义与礼乐,主张举贤才,慎刑罚,薄赋敛、重教化。孟子进一步发挥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把仁义礼智信看成做人的根本。中国人的最高道德是学做圣贤,理想的实现是由自己出发而关连着人、事和天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与调和;必须从自己的内省修德做起,先正德,然后才可以谈利用与厚生。
-
关键词
孟子
国家治理
道德建设
忧患意识
民主意识
-
Keywords
combining heaven with man
making unremitting effort to improve oneself
benevolence and courtesy
assuming a compassionate tone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孔子特重事功论
- 3
-
-
作者
刘立介
-
机构
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8-81,共4页
-
文摘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如有一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人民实际上生活得很好。那末他就是在实行孔孟的中庸之道,不只是做到了“仁”,而且可称为“圣贤”。成就伦理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选择眼下可行的事例,一步一步地切实的做下去。
-
关键词
孔孟
仁
中庸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事功
实学
实事
实效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盛唐边塞诗漫谈
- 4
-
-
作者
刘立介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8-62,共5页
-
文摘
我国古代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诗经》和《汉乐府》中,就有《采薇》、《东山》、《十五从军征》等佳作,以后也多有边塞诗的创作,南北朝后期庚信的拟边塞诗之作都取得一定的成就,虽然未成流派,但诗中体现的爱国精神,对军中矛盾的揭露,对士卒心理的刻画等,都给唐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范例。虞世基《出塞》、杨素《出塞篇》、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渡河北》等诗,就内容和风格来看。
-
关键词
盛唐边塞诗
岑参
边塞战争
高岑
李颀
《燕歌行》
走马川
战士
唐王朝
诗人们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