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辛德莉 韩旭 +7 位作者 糜祖煌 李靖 秦玲 魏田力 陈小庚 侯安存 李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对37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套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核蛋白体RNA(16S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药物敏感实...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对37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套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核蛋白体RNA(16S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药物敏感实验测定MP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MIC并筛选出耐药株;设计套式PCR扩增红霉素作用靶位23S核蛋白体RNA(23SrRN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NCBI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登录号)(68422)23SrRNA基因作比对。结果37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MP50株,分离阳性率为13.5%。50株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占92%)。耐药菌株的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MIC值均升高。4株敏感株和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株FH的23SrRN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的MP基因序列相同,46株耐药株的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41株突变位点在23SrRNAV区中心环的2063位,其中40株发生了A—G的点突变,1株发生了A—c的点突变;另5株突变位点在2064位,A→G。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是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其中2063位点突变占主导地位。23S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的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及交沙霉素的MIC值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大环内酯类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RNA 核糖体 23S 点突变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 被引量:32
2
作者 辛德莉 +4 位作者 李靖 王斯 史大伟 崔菲菲 付小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 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对370例咽拭子标本进行MP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扩增MP种特异16S rRNA基因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选出耐药株;除23S rRNA结构域Ⅴ区外,通过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23S rRNA结构域Ⅱ区及核糖体蛋白L4、L22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相应基因序列作比对。结果370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MP50株。其中敏感株4株,耐药株46株。耐药株的红霉素MIC显著升高。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未出现23S rRNA结构域Ⅱ区的基因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4中,其中6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分别出现了58位C→A、66位T→G、81位G→T、162位C→A和(或)430位A→G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22中,50株临床分离株和标准株FH均出现了508位T→C点突变,且其中11株和标准株FH还分别出现了62位C→A、65位T→A和(或)279位T→C点突变。结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23S rRNA结构域Ⅴ区中心环的药物作用靶位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体内诱导出耐药株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点突变 核糖体蛋白L4 核糖体蛋白L22
下载PDF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检测肺炎支原体23S rRNA中点突变 被引量:22
3
作者 辛德莉 糜祖煌 +6 位作者 韩旭 秦玲 李靖 马少 侯安存 李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rna pneumoniae,MP)耐药性的实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以了解MP耐药现状。方法应用巢式PCR直接检测咽拭子标本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或DNA测序分析;通过MP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rna pneumoniae,MP)耐药性的实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以了解MP耐药现状。方法应用巢式PCR直接检测咽拭子标本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或DNA测序分析;通过MP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临床分离株的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以验证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200例临床标本经MP-IgM抗体、咽拭子MP种特异性16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和MP分离培养测定证实为MP64例。应用巢式PCR技术扩增MP-23S r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MP标准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与标准株序列相同的共计26例,其余38例存在23S rRNA点突变:35例在2063位点发生了A到G的点突变,1例在2063位点有A到C的点突变,2例在2064位点有A到G的点突变;耐药率为59.4%。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灵敏度达10^2ccu/ml,MP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23S rRNA基因检测结果可靠。结论建立的MP耐药基因检测方法能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MP耐药基因。59%的受检标本23S rRNA基因发生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抗药性 RNA 核糖体 23S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姜越 +3 位作者 秦选光 董艳青 董晓培 辛德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78-3782,共5页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205例MP感染患儿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耐药位点.结果 采集的205株MP中,MP培养阳性59株,阳性率为28.8%;23S rRNA巢式PCR扩增阳性122株,阳性率为59.5%,其中敏感株19例,耐药株103例,耐药率为84.4%,均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59株培养阳性的MP共在实验室储存了2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株为敏感株,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01 mg/L;剩余24株为耐药株,红霉素MIC为32.00~256.00 mg/L,红霉素耐药率为92.3%.26株临床分离株均无23S rRNA结构域Ⅱ区基因改变,均存在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1株敏感株和MP标准株FH发现核糖体蛋白L4的162位点C-A和430位点A-G点突变,1株敏感株发现209位点A-T点突变;26株临床分离株均出现核糖体蛋白L22的508位点T-C点突变.结论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点突变,而核糖体蛋白L4、L22点突变及其引起的部分氨基酸变化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大环内酯类 抗药性 微生物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PDF
耐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忠浩 辛德莉 +4 位作者 王斯 李靖 侯安存 李贵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0例患儿,从其咽部或鼻咽部获取标本,利用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肺炎支原体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24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株产生,11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26例,耐药株24例,耐药率占92.31%,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3.34%。持续发热5d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100.00%,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83.33%),但发热期血沉(83.33%)及C反应蛋白(91.67%)都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右侧12例(50.00%)多于左侧6例(25.00%),双侧6例(25.00%)。19例(79.17%)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3例(12.5%)。阿奇霉素平均疗程9.4d。结论临床应认识到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大环内酯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体外诱导反应及其耐药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大伟 辛德莉 +3 位作者 李靖 崔菲菲 付晓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阿奇霉素诱导肺炎支原体(MP)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含亚抑菌质量浓度阿奇霉素的MP培养基中,诱导培养MP国际标准株FH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株;应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诱导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 目的探讨体外阿奇霉素诱导肺炎支原体(MP)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含亚抑菌质量浓度阿奇霉素的MP培养基中,诱导培养MP国际标准株FH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株;应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诱导株对红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并筛选出耐药株;测定耐药株对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的MIC值;通过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的23SrRNA结构域V区及核糖体蛋白L4、L2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全自动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体外诱导得到FH体外诱导株8代(YD1-YD8),其中YD1-YD4为敏感株,YD5-YD8为耐药株。耐药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的MIC值均显著升高。在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23S rRNA结构域V区中YD1-YD6诱导株和FH株均未出现点突变,YD7、YD8诱导株均出现了2067位A→G的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4中,诱导株和FH株均出现了162位C→A和430位A→G的点突变;在核糖体蛋白L22中,诱导株和FH株均出现了279位T→C和508位T→C的点突变。结论 23S rRNA结构域V区中心环的药物作用靶位基因突变是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在使用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体内诱导出耐药株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耐药 阿奇霉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辛德莉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11期20-22,共3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黏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治疗儿童MP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儿童MP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所导致的MP肺炎...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黏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治疗儿童MP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儿童MP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所导致的MP肺炎(MPP)和肺外并发症对其健康危害严重,并发现了耐药株。本文就MP的耐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支原体 耐药现状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外并发症 MP感染 呼吸道黏膜 健康危害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马红秋 付晓燕 +2 位作者 崔菲菲 辛德莉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4期3445-3446,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e,MP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MPP儿童64例,对热程和肺外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MP分离培养,分子药敏方法检测MP的耐药性。结果耐药组更易出...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e,MP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与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MPP儿童64例,对热程和肺外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MP分离培养,分子药敏方法检测MP的耐药性。结果耐药组更易出现肺外并发症,有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发热时间更长(P<0.05)。结论 MP的耐药可能会导致肺外并发症的增加,持续发热可能是肺外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外并发症 耐药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良玉 韩晓华 +8 位作者 蔚然 韩丽娜 李静宜 窦海伟 吴赵勇 栗绍刚 辛德莉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采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咽拭子及双份血清;采集2017年3月至5月北京市朝阳区3~5岁健康儿童的咽拭...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采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咽拭子及双份血清;采集2017年3月至5月北京市朝阳区3~5岁健康儿童的咽拭子样本。采用被动凝集法(PA)检测双份血清,以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的4倍升高或降低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检测MP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1.入组临床诊断MP感染患儿93例,其中男42例(45.2%),女51例(54.8%),平均年龄5.5岁,检出确诊MP感染60例(64.5%)。健康儿童349例,男198例,女151例,平均年龄4.3岁,咽拭子样本培养阳性率0.6%(2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阳性18.9%(66例)。2.培养特异性最高(100.0%),敏感性最低(65.0%)。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敏感性分别为71.7%、86.5%,绘制ROC曲线提示,目前临床采用诊断界值MP特异性抗体IgM≥1∶160并非最佳诊断界值。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敏感性最高,分别为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85.0%,qPCR 93.0%;但特异性较低,分别为SAT 75.7%,qPCR 63.6%。3.同时检测患儿咽拭子MP核酸(SAT、PCR)和患儿急性期单份血清(ELISA、PA),敏感性提升至95.0%~100.0%,特异性63.6%~75.7%。结论分子生物学诊断MP感染敏感性高,其存在无症状感染或感染后携带,MP检测阳性,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临床。检测病程1周左右的急性期单份血清敏感性高,对MP感染诊断有参考价值,但确诊需结合临床;采用急性期单份血清学检测方法结合SAT较单独应用检测MP感染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实验室诊断方法 临床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