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8国道及217省道雅安至稻城段旅游垃圾问题与治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守江 《四川环境》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随着雅安至稻城段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该区旅游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旅游垃圾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特征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垃圾投放点和多部门联合等相应对策。通过本文... 随着雅安至稻城段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该区旅游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旅游垃圾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特征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垃圾投放点和多部门联合等相应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山区旅游垃圾的处理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8国道 旅游垃圾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夹江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50-152,共3页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简要分析夹江县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茶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 夹江 茶文化 旅游
下载PDF
山地流域水文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陆文 唐家良 +2 位作者 章熙锋 罗专溪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1,共12页
山地水文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独特的地形特征、日趋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新技术(遥感观测和信息科学)发展使得山地水文循环研究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水文学关注的热点。山地较大的垂直梯度浓缩了水平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学特... 山地水文循环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独特的地形特征、日趋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新技术(遥感观测和信息科学)发展使得山地水文循环研究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水文学关注的热点。山地较大的垂直梯度浓缩了水平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学特征,具有多样的环境敏感性,因此山地水文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比平坦地区更为剧烈。明晰山地水文过程对区域防洪减灾、制定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文模型是研究水循环的重要工具,但山地产汇流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极大限制了山地水文模拟与预测工作。本文首先系统地从数据获取、参数计算、模型结构、建模理论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山地水文模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经验模型、概念模型及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我国山地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进展,之后从山地水文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与垂直变异性、驱动力、数据不确定性、强烈的人为扰动等方面对当前山地水文模拟中面临的挑战与难点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的归纳,从多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山地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大数据背景下多源数据获取与同化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山地水文模拟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山地 水循环 分布式模型 水文参数
下载PDF
川中紫色土地区不同集水区暴雨氮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章熙锋 +2 位作者 唐家良 申东 薛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2,共7页
农业区域非点源污染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是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丘陵区农业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素污染机理的径流驱动过程仍不明晰。选择川中紫色土丘陵区3种典型集水区(集镇、农林复合区、林地区)... 农业区域非点源污染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是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丘陵区农业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素污染机理的径流驱动过程仍不明晰。选择川中紫色土丘陵区3种典型集水区(集镇、农林复合区、林地区),对暴雨过程中非点源氮素迁移特征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非点源氮迁移机制及负荷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集镇集水区径流对暴雨事件反应最迅速;农林复合区响应较慢,波动幅度较缓;林地集水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由于植被截留等原因,其响应最慢。(2)集镇集水区总氮(TN)、可溶性氮(DN)及硝态氮(NN)含量最高,且呈多峰值特点;农林复合集水区TN含量相对稳定;林地集水区TN,DN,NN及颗粒态氮(PN)波动最小,且浓度最低。(3)集镇和农林复合区PN和铵态氮(AN)迁移过程呈现一定"初期冲刷效应";而林地TN,DN,NN迁移呈现一定的"初期冲刷效应",且PN迁移"末期冲刷效应"显著。研究成果可为丘陵区复杂小流域污染源识别、污染负荷估算与预测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川中紫色土 暴雨事件 径流观测 氮流失观测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与补给来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伟 +2 位作者 高美荣 陆文 唐家良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川中紫色土丘陵区频发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是丘陵区农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但迄今该区域地下水补给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选取盐亭大兴小流域(480 hm 2)为典型小流域进行综... 川中紫色土丘陵区频发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是丘陵区农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但迄今该区域地下水补给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选取盐亭大兴小流域(480 hm 2)为典型小流域进行综合水文观测与取样,比较了小流域内浅层地下水(2口泉水、14口井水)在不同覆被条件下雨季和旱季的水化学特征(包括D、 18 O)及水岩作用过程,并通过氯离子平衡法和二元混合模型法对比分析区域降水补给地下水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 3 ·SO 4-Ca,主要控制因素为岩石风化水解;(2)由地下水同位素峰值响应特征可知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对雨季降水补给响应时间约为50~ 85 d;雨季浅层地下水交换作用比旱季强烈;(3)氯离子平衡法受人为干扰较大,计算结果可能偏小,二元混合模型法未包含更多水源,计算结果可能偏大;(4)优化估算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全年接受降水补给率在12%~38%间变化,雨季单次降水补给地下水比例在4.3%~58.0%间变化。本研究通过揭示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初步估算了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比例,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估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水化学特征 同位素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