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鲜阳 刘玉 +7 位作者 侯传举 韩秀敏 盛晓棠 张端珍 崔春生 王琦光 邓东安 张玉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用介入法治疗358例 PVSD 患者,男性161例,女性197例,年龄3~54(10.9±8.1)岁,体重12~90(32.8±17.2)kg。左室造影测量 PVSD... 目的探讨影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用介入法治疗358例 PVSD 患者,男性161例,女性197例,年龄3~54(10.9±8.1)岁,体重12~90(32.8±17.2)kg。左室造影测量 PVSD 左室面直径2~18(6.5±3.1)mm,右室面直径2~12(4.2±2.3)mm;195例合并膜部膨出瘤。358例均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共置人封堵器358枚,其直径4~18(8.1±2.5)mm,其中偏心型封堵器140枚,对称型封堵器218枚。术后每天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持续7天,系统分析影响 PVSD 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10余种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的 PVSD 均获得完全关闭。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35例,发生率为37.7%,其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发生率为6.4%。统计学处理后,PVSD 封堵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封堵器型号、类型、PVSD 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和是否合并有膜部膨出瘤密切相关。结论封堵器型号大[≥(8.6±2.7)mm]、偏心型封堵器、PVSD 与三尖瓣隔瓣距离≤3 mm 及合并有膜部膨出瘤是 PVSD 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惠波 武越 +2 位作者 许文亮 刘玉 王旭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402-1404,共3页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患者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糖尿病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预测心脑血管病,也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通过测量颈动脉IMT、斑块可间接反映冠心病的动脉粥样...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患者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糖尿病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预测心脑血管病,也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通过测量颈动脉IMT、斑块可间接反映冠心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范围和严重性,而颈动脉斑块面积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颈动脉超声测算IMT、内中膜横切面积(IMCsA),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硬化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及近期预后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萌玫 邵一兵 +3 位作者 张纯全 刘玉 武越 王旭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28-633,共6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和近期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病史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24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32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和近期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病史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24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和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两组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糖尿病和LVEF恢复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9.4±3.6)mmol/L比(6.1±2.5)mmol/L,P<0.010],糖化血红蛋白[(8.4±0.6)%比(5.7±0.9)%,P<0.010],微循环阻力指数[(29.12±7.45)比(22.74±6.87),P=0.011]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术后即刻LVE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组PCI术后3月LVEDD[(52.3±4.8)mm比(48.6±5.1)mm,P=0.019],LVEDD增加值[(4.1±6.3)mm比(0.8±4.4)mm,P=0.005]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LVEF[(48.6±7.3)%比(56.1±4.7)%,P=0.003],LVEF增加值[(–1.9±6.8)%比(4.3±5.4)%,P=0.007]显著低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2型糖尿病组术后3月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6.7%比3.1%,P=0.043],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20.8%比6.3%,P=0.049],MACE发生率[37.5%比9.4%,P=0.018]均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对糖化血红蛋白与IMR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IMR呈正相关(r=0.324,P=0.048)。糖化血红蛋白与PCI术后3月LVEDD呈正相关(r=0.324,P=0.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循环阻力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许文亮 惠波 +3 位作者 武越 张纯全 刘玉 王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糖和血脂等对合并2型糖尿病(DM)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的无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非DM组)115例,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DM组)183例,测定外周血MPV等血小板参数和其他常规实验室指标,分... 目的:研究血糖和血脂等对合并2型糖尿病(DM)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等确诊的无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非DM组)115例,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DM组)183例,测定外周血MPV等血小板参数和其他常规实验室指标,分析合并DM冠心病患者MPV的变化及血糖和血脂等对MPV的影响。结果:MPV于DM组显著高于非DM组[(10.30±0.88)vs.(10.04±1.03)fL,P<0.05];DM组患者各亚组间比较,肥胖亚组显著高于非肥胖亚组[(10.51±0.77)vs.(10.21±0.91)fL,P<0.05],既往DM亚组显著高于新诊断DM亚组[(10.41±0.88)vs.(10.14±0.85)fL,P<0.05],HbA1c高值(HbA1c≥7%)亚组显著高于HbA1c低值(HbA1c<7%)亚组[(10.47±0.76)vs.(10.16±0.94)fL,P<0.05];MPV分别与体质量指数(BMI)(r=0.149,P=0.044)、空腹血糖(FBG)(r=0.191,P=0.009)、HbA1c(r=0.189,P=0.01)、hs-CRP(r=0.146,P=0.048)和白细胞计数(WBC)(r=0.169,P=0.022)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43,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MPV有独立影响的因素是HDL-C、HbA1c、hs-CRP和FBG(均P<0.05)。结论:DM冠心病患者MPV进一步升高,MPV的升高与HDL-C、HbA1c、hs-CRP和FBG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邓玉婷 张纯全 +2 位作者 刘玉 许文亮 王旭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再发心绞痛,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优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评价CABG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2007-01-2012-12在本院CABG...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再发心绞痛,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优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评价CABG后再发心绞痛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2007-01-2012-12在本院CABG后近期复发心绞痛患者的入院临床基线资料,根据是否行介入手术,分为两组:第1组在优化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桥血管或者原位血管介入治疗(PCI组),第2组给予优化药物治疗(ODT组)。3个月后随访心脏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PCI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红蛋白、肌酐、脑钠肽、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均低于O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水平是胸痛症状的相关因素(B:-3.991,S.E:1.940,Wals:4.231,P=0.04,OR:0.018,95%CI:0.000~0.828)。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的相关性,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较ODT显著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PCI总有效率优于ODT组;血红蛋白水平与临床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再发心绞痛 介入治疗 优化药物治疗 神经内分泌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文亮 丁华民 +3 位作者 杨璇 张纯全 刘玉 王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8例,根据诊断分为MS组154例和非MS组134例。测定入院时MPV、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8例,根据诊断分为MS组154例和非MS组134例。测定入院时MPV、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MS组比较,MS组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S组患者MPV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I)、hs-CRP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和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S组MPV与hs-CRP、HOMA-RI显著独立正相关,与脂联素和HDL-C显著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MS的老年冠心病患者MPV显著升高,与hs-CRP、HOMA-RI、脂联素及HDL-C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代谢疾病 血小板 冠状血管造影术 C反应蛋白质 脂联素 胆固醇 HDL 胰岛素抗药性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惠波 许文亮 +6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旭 王燕 刘玉 刘虹 张纯全 徐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应。方法:9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43例和B组(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1...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的效应。方法:9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43例和B组(对照组,常规治疗)52例。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12~24小时,全部用鼻罩;B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型利钠肽(BNP)、血气分析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效率:BiPAP组69.8%,对照组46.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功能、BNP、血气分析,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iPAP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血气结果及心功能,还能降低B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 急性心衰 心功能 B型利钠肽
原文传递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世超 刘玉 +2 位作者 武越 张纯全 王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预测价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小时以上)半月以上仍有...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预测价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小时以上)半月以上仍有症状的34例患者,择期行PCI后,使用一根头端带有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进行IMR测定。以IMR=25 U为界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微循环正常组(n=16),微循环异常组(n=18)。比较两组患者PIC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对两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微循环异常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B型脑钠肽(BNP)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s-CRP(OR=2.41,95%CI:1.145~5.074,P〈0.01)是影响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微循环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2)微循环正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微循环阻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微血管完整性的新型指数,能够提早且可靠地确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2)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中,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hs-CRP高的患者即使是择期开通了闭塞血管,也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惠波 邵一兵 +1 位作者 刘玉 许文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指导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冠脉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三组。FFR指导组17例,共41处病变,行FF... 目的评估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指导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冠脉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三组。FFR指导组17例,共41处病变,行FFR测定(其中FFR≤0.80的冠脉狭窄处行支架植入术);IVUS指导组19例,共43处病变,行IVUS检查(其中冠脉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4 mm^2行支架植入术);CAG指导组18例,共40处病变,不作FFR测定和IVUS检查(根据CAG结果,狭窄>70%的病变处常规行PCI支架植入)。比较三组支架植入数目、1年后胸痛发作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FFR指导组支架植入数目[(1.71±0.47)个]分别少于CAG指导组[(2.33±0.49)个,P<0.01]和IVUS组[(2.00±0.33)个,P<0.05];而IVUS指导组支架植入数目少于CAG指导组(P<0.05)。三组患者均获随访1年,心绞痛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与FFR均可应用于冠脉多支病变患者PCI治疗的指导,FFR可降低支架植入数目,使血运重建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血管内超声检查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 血运重建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介入治疗疗效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玉婷 张纯全 +1 位作者 刘玉 王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给予PCI近期的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变化。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44例,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23例,给予优化药物+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或者原位血管PCI,药物组2...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给予PCI近期的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变化。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44例,根据是否行PCI分为PCI组23例,给予优化药物+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或者原位血管PCI,药物组21例,给予优化药物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抽静脉血及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各神经内分泌因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结果与药物组比较,PCI组治疗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降低[(2.70±0.31)μg/(L·h)vs(3.40±0.42)μg/(L·h),(155.32±11.70)ng/L vs(173.38±11.47)ng/L,(161.11±10.64)pmol/L vs(173.85±9.69)pmol/L,(2815.28±295.40)pmol/Lvs(3462.82±487.51)pmol/L,(532.81±115.32)pmol/Lvs(633.41±60.47)pmol/L,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缩小(P<0.01),LVEF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B型钠尿肽与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呈正相关,LVEF与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行PCI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及近期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萌玫 邵一兵 +3 位作者 张纯全 刘玉 武越 王旭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672-67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目的比较不同侧支循环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差异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错过血运重建时间半月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42例,根据Rentrop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A组,Rentrop 0-1级,17例)和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B组,Rentrop 2-3级,25例)。PCI术后采用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PCI术后及术后3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A组患者IMR均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3±8.0比20.88±4.6,P〈0.00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IMR呈负相关(r=-0.671,P〈0.05)。(2)术后3个月LVEDd的变化值,A组平均为5.76 mm,B组平均为-0.2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3个月LVEF的变化值,A组平均为-3.82%,B组平均为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术后3个月LVEDd变化值呈负相关(r=-0.669,P〈0.001),与术后3个月LVEF变化值呈正相关(r=0.657,P〈0.001)。(5)IMR与术后3个月LVEDd变化值呈正相关(r=0.68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LVEDd变化值=0.366×IMR-7.213;IMR与术后3个月LVEF变化值呈负相关(r=-0.664,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LVEF变化值=-0.554×IMR+15.812。结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微循环功能受损,开通梗死区域相关血管,侧支循环良好、微循环功能良好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侧支循环不良、微循环功能受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微循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与不良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和心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世超 张纯全 +4 位作者 刘玉 武越 邵一兵 许文亮 王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比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和不良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以及心功能指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血... 目的比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和不良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以及心功能指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血运重建时间(〉12 h),15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31~82岁(63.0±12.4)岁。按照Rentrop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A组,Rentrop:2~3级,n=19)和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B组,Rentrop:0~1级,n=15)。所有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置入支架,后测定IMR,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IMR降低,(32.0±7.6)vs.(2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PCI术后3个月较术前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CI术后3个月较术前LVE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PCI术后3个月LVEDD[(47.4±2.4)mm vs.(53.6±5.0)mm]增加,LVEF[(56.5±3.3)%vs.(46.1±8.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分级与IMR呈负相关(r=-0.601,P〈0.001);IMR与PCI术后3个月的LVEDD呈正相关(r=0.842,P〈0.01),与PCI术后3个月的LVEF呈负相关(r=-0.830,P〈0.01)。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患者较良好患者更易出现微循环功能障碍,PCI后心功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阻力指数(IMR) 侧支循环 PCI 心功能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减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肥胖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晶 刘玉 +1 位作者 李君 韩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减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OSAHS伴肥胖患者随机分入CPAP治疗组、减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CPAP、减重和两者联合治疗3个月。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联合减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OSAHS伴肥胖患者随机分入CPAP治疗组、减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CPAP、减重和两者联合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体变化,如体重、BMI、颈围、腰围等;睡眠状态,如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_aO_2)的改善情况;肺功能,如补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ERV%)、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的改善情况。结果 CPAP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显著重于同组治疗前(P<0.05),BMI、颈围、腰围均显著大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减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均显著轻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5、0.01),BMI、颈围、腰围均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5、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差值、BMI差值、颈围差值、腰围差值均显著大于减重治疗组(P值均<0.01)。3组患者治疗后的LAT均显著短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AHI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1),LS_aO_2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AT差值、AHI差值、LS_aO_2差值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值均<0.01)。CPAP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RV%和FVC%均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1),减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ERV%和FVC%均显著大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RV%差值和FVC%差值均显著大于减重治疗组(P值均<0.01)。结论 OSAHS伴肥胖患者在接受CPAP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接受在一定范围内的减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正压通气 减重 肥胖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玉 王晶 +4 位作者 王旭 邵一兵 许文亮 惠波 武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 路军 +4 位作者 王晶 王旭 邵一兵 张纯全 夏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PMVSD...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电轴和心率无变化,PR间期缩短,QRS间期和QT间期都延长。358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8.0%(136/358),而严重心律失常(即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5.0%(18/358);术后1~12个月随访到心电图的180例患者新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2.8%(23/180),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0.6%(1/180)。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MVSD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且转归好,是一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心电图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鲜阳 刘玉 +6 位作者 侯传举 韩秀敏 盛晓棠 张端珍 崔春生 邓东安 张玉威 《沈阳部队医药》 2007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为探讨影响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本文总结2002年8月~2006年2月在我院用介入法治疗358例的临床资料。358例均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共置入封堵器358枚,其腰径4~19(8.1±2.5)mm,其中偏心型封堵器14... 为探讨影响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本文总结2002年8月~2006年2月在我院用介入法治疗358例的临床资料。358例均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共置入封堵器358枚,其腰径4~19(8.1±2.5)mm,其中偏心型封堵器140枚,对称型封堵器218枚,所有病例的PMVSD均获得完全关闭。术后每天记录12导联心电图,持续7天,系统分析影响PMVSD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35例,其中严重心律失常17例。封堵器型号大(8.6±2.7)mm,偏心型封堵器,PMVSD与三尖瓣隔瓣距离<3mm和并有膜部膨出瘤是PMVS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MVSD封堵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封堵器型号、类型、PMVSD与三尖瓣隔瓣的距离和是否合并有膜部膨出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膜部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实施策略
17
作者 刘玉 《地产》 2023年第11期1-3,共3页
装配式建筑节能高效、绿色环保,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当前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因而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建筑工业化的代表。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历史和发展,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必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和... 装配式建筑节能高效、绿色环保,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我国当前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因而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建筑工业化的代表。本文概括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历史和发展,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必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和特征以及存在的相关制约因素,阐述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的完善性、设计管理体系的匹配性、设计与建造的关联性、建筑设计的多样性以及智能化协同的重要性,提出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一种立体仓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 马殷元 祁亚运 《企业技术开发》 2015年第2期25-26,47,共3页
文章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堆垛机的功能要求及作业流程,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变频调速、行走定位、通信功能及保护功能的模块设计,并说明PLC在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堆垛机 控制系统 PLC
下载PDF
侧支循环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的心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超 武越 +4 位作者 张纯全 刘玉 邵一兵 许文亮 王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错过时间窗至少有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Rentrop分级法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侧支...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病变,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错过时间窗至少有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Rentrop分级法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A组,Rentrop=2~3级,57例)和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B组,Rentrop=1~2级,45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改善情况。结果: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PCI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内径(LVEDD)较PCI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两组间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侧支循环对左心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择期行PCI术则可以明显改善具有良好侧支循环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完全闭塞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后早中期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朱鲜阳 刘玉 +6 位作者 韩秀敏 侯传举 盛晓棠 张端珍 崔春生 邓东安 张玉威 《沈阳部队医药》 2007年第3期146-149,共4页
为评价膜部室间隔缺损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预后,对比分析介入组(358例)和外科手术组(50例)住院中和出院时的心电图改变,并以出院时心电图改变为基础,进行1、3、6和12个月连续随访,介入组和手术组分别随访到180例和50例。结果表明,... 为评价膜部室间隔缺损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预后,对比分析介入组(358例)和外科手术组(50例)住院中和出院时的心电图改变,并以出院时心电图改变为基础,进行1、3、6和12个月连续随访,介入组和手术组分别随访到180例和50例。结果表明,两组住院中除束支阻滞外,其他心律失常均在出院前消失。出院时介入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发生率5%,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10.1%,左前分支阻滞(LAFB)2.8%,IRBBB并LAFB1.7%,CRBBB并LAFB0.6%;外科手术组CRBBB和IRBBB分别为26%和28%,显著高于介入组。随访一年结束时,介入组CRBBB、IRBBB、CRBBB并LAFB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依次为3.3%、6.1%、1.7%和0.56%,而外科手术组则既无改善也未发生新的改变。结论: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一致,但是介入治疗比外科手术更安全;介入治疗产生的IRBBB和LAFB是良性阻滞,多在术后6~12个月消失,而CRBBB或CRBBB并LAFB则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膜部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