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优化丹参酮提取物微乳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文嘉 黄益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 证实“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测定微乳水包油(O/W)型相临界点的精确性,进一步使用该模型优化丹参酮提取物微乳。方法 以“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确定微乳转变为O/W型的相临界点,根据微乳油相、总表面活性剂、水相占比... 目的 证实“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测定微乳水包油(O/W)型相临界点的精确性,进一步使用该模型优化丹参酮提取物微乳。方法 以“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确定微乳转变为O/W型的相临界点,根据微乳油相、总表面活性剂、水相占比,使用Origin 2021软件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成乳区域大的各相配比;以微乳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为考察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微乳;采用高速离心和4、25℃下静置60 d,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 优化后的微乳处方为(含药油相为18.11%,聚山梨酯80为61.21%,1,2-丙二醇为20.68%,临界点含水量为64.29%),Km为2.96,配制温度为27.4℃,不同实验条件下微乳的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确定的O/W型相临界点精确性高,优化后的微乳稳定性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目测法 “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 丹参酮
原文传递
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桃春 黄习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8月12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颗粒组(61例)和汤剂组(61例)。颗粒组给予新型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汤剂组给予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疗... 目的:观察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8月12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颗粒组(61例)和汤剂组(61例)。颗粒组给予新型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汤剂组给予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便秘恢复情况、便秘症状量化评分及慢性便秘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颗粒组总有效率与汤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间隔时间、腹胀、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评分和PA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排便间隔时间、腹胀、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评分和PAC-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都有助于缓解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症状,两者疗效相当,均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中药免煎颗粒由于服用、携带、存储较方便,具有传统汤剂没有的优势,使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汤 中药免煎颗粒 老年功能性便秘 疗效
下载PDF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振生 梁凤根 +1 位作者 黄翠敏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格列美脲醇质体,分别采用1%薄荷醇、1%丙二醇、1%油酸、1%氮酮和1%卡必醇作为促透剂,Franz扩散池上进行透皮试验。以渗透系数、稳态流... 目的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不同促透剂对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格列美脲醇质体,分别采用1%薄荷醇、1%丙二醇、1%油酸、1%氮酮和1%卡必醇作为促透剂,Franz扩散池上进行透皮试验。以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比较不同促透剂对于格列美脲醇质体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经过熵权模糊综合评价,各促透剂促透作用强度依次为1%薄荷醇>1%氮酮>1%卡必醇>1%丙二醇>1%油酸,表明1%薄荷醇对格列美脲醇质体具有最佳的经皮吸收促进作用,1%薄荷醇评语为优的最大隶属度为0.385。结论在所测试的同浓度的不同促透剂中,1%薄荷醇对于格列美脲醇质体具有最佳的促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醇质体 经皮吸收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伪三元相图联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鸦胆子油微乳处方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益穗 钟文嘉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45-50,共6页
目的优选鸦胆子油微乳制备工艺。方法优选鸦胆子油微乳由油包水(W/O)型转变为水包油(O/W)型微乳相临界点的测定方法,并初筛微乳油相配比。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优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组成和Km值。以鸦胆子油的用量(%)、Km为考察因素... 目的优选鸦胆子油微乳制备工艺。方法优选鸦胆子油微乳由油包水(W/O)型转变为水包油(O/W)型微乳相临界点的测定方法,并初筛微乳油相配比。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优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组成和Km值。以鸦胆子油的用量(%)、Km为考察因素,以微乳的平均粒径(nm)和多分散系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制备工艺。分别从电镜观察、类型鉴别、高速离心(转速为5000 r/min)、室温静置(30 d和60 d)方面考察按最优工艺制备的鸦胆子油微乳的理化性质。结果与目测法相比,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测定临界点更精确,且微乳的平均粒径和PDI更小,体系更稳定。微乳最优制备工艺为鸦胆子油8.66%、油酸8.6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60.81%、无水乙醇21.87%、Km值为2.78,含水量为71.01%。该工艺下测得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4.22±0.25)nm,PDI为0.066±0.004。鸦胆子油微乳外观圆整,为O/W型,且稳定性良好。结论该优选工艺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为鸦胆子油微乳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微乳 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 目测法 伪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制备、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研究
5
作者 钟文嘉 黄益穗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30-34,52,共6页
目的:探讨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的可靠性,并使用该方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制备及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方法:比较目测法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的精确性;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 目的:探讨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的可靠性,并使用该方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制备及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方法:比较目测法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的精确性;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Km值;以微乳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配制条件;优化后的微乳分别遮光、不遮光、高速离心等方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更为精确;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的微乳处方为m广藿香挥发油/mIPM=(1:1)、TW80、PEG400;响应面法筛选出的最优处方为:广藿香挥发油为10.07%,IPM为10.07%,TW80为60.43%,PEG400为19.43%,Km值为3.11,搅拌速率为622 r/min,该工艺下制得的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7.68±0.47)nm、PDI为(0.074±0.003);优化后的微乳稳定性较好。结论: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精确性高,使用该方法筛选、优化微乳后,获得的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 目测法 渗滤电导模型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
6
作者 梁振生 +1 位作者 洪永凛 陈忠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67-169,共3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方法采用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将77%的甲醇作为提取溶剂,以0.22μm的滤膜过滤提取液,行色谱分离,制备标准曲线,分析UPLC-ECD对莲子中(包括莲子心和去心莲...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方法采用UPLC-ECD检测莲子中的去甲乌药碱,将77%的甲醇作为提取溶剂,以0.22μm的滤膜过滤提取液,行色谱分离,制备标准曲线,分析UPLC-ECD对莲子中(包括莲子心和去心莲子)的去甲乌药碱的测定情况。结果UPLC-ECD检测去甲乌药碱的标准曲线在实验浓度0.05~10 mg/L内表现出良好线性关系(R^(2)=0.9987),去甲乌药碱的检测限(LOD)为2.08μg/L,样品平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94.6%~97.4%、2.9%~3.6%。与去心莲子相比,莲子心中去甲乌药碱含量明显较高。结论UPLC-ECD可检测莲子不同部位中的去甲乌药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 莲子 去甲乌药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